定期險VS終身險怎麼選? 選錯未來壓力山大

2022/05/1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業務佣金與良心的兩難

其實不只是保險業務,大部分人的觀念是「保險當然要保終身的,不然75歲以後沒保障怎麼辦?」而大多的保險業務也不想打臉客戶,況且終身險的佣金遠高於定期險,以客為尊也沒什麼不好,但事實上終身險與定期險各有優缺點,必須先了解後,再來做規劃。

規劃保險必買六大險種

保險的最大意義在於「用足夠的保障來規避風險」,所以在自己或請保險業務規劃保險時,要先從此原則出發,保險主要有壽險、意外、醫療、癌症、重大疾病、失能等六大項,但大部份的人保費預算並非無上限,所以盡量保齊這六大險種是規劃的第一步,但如果按照75歲以後沒保障的擔憂,都買終身險,保費恐怕會貴到嚇出冷汗。
面對這六項該保的險種,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現在很健康,沒有癌症、沒什麼重大疾病或慢性病,也沒少手缺腳的,是不是可以只買壽險、意外、醫療就好了?而且做保險的阿姨業務跟我說可以買划算的終身壽險或是儲蓄險,到期還本還可以一直領錢,不虧本還能賺錢不是更划算嗎?但請記得,保險的目的並不是讓你享受還本甚至賺錢的好處,而是保障。

羊毛出在羊身上

保險公司不是慈善事業,其保費率都是經過精算的,未來給付得多,給付的久,成本自然先反應在每次收取的保費上,所以終身壽險的費率自然會高出定期非常多,許多保險業務在給客戶關於終身與定期的費率比較表上也會強調,年紀大時定期的費率會越來越貴,甚至超過終身的,且75歲後沒保障,風險更大,客戶覺得有道理,為了以後著想,還是現在多花點錢買終身險比較安心。
這樣說其實也不能說錯,但先別說是否把六大險都買齊了,如果因為保了終身險,結果也排擠了其他險種的預算,錢不夠,導致保額得不足,結果反而讓自己暴露在風險缺口,未來風險一但發生才發覺早知道應該保那沒保到的險種,或是保額太低導致理賠金如杯水車薪,恐怕就後悔莫及了。

終身險優勢

除了保費平準,每期繳的都一樣,易於管控資金外,終身險是以投保時的健康狀況為準,就算中間有申請過理賠,之後保險效力持續,也不會有被加費或拒保的問題。越早開始繳費,比如20歲投保,40歲滿期,如果活到85歲,就能享受45年的期間保障,感覺非常划算。

終身險劣勢

約期通常是20年的終身險,中間任何一個時間點解約都會損失不少費用,尤其是前幾年,因為業務及公司的佣金頭幾年給的最高,前幾年就解約,保證業務臉色會非常難看,而且包含無力繳納,只要繳費未滿期,保單就會失效。
如果每年都要拿一大筆錢繳終身險,不僅排擠其他保費,也可能失去財務的自主權,相較於定期險,終身險以同樣保費買到的保額會低很多,出險的理賠金也會差很多,況且每年通貨膨脹率都會讓給付金價值降低,比如20年後拿到100萬理賠金的價值肯定比現在低,先付出較多金額在繳付的保費上,其實不划算。
每張保單在設計的時候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販售,以醫療險來說,科技在進步或是新出現的疾病,老舊的保單很能就不符時宜,甚至申請理賠才發現是條約沒涵蓋到的新問題,這尤其是老舊終身醫療險很大的缺點。
趁年輕的時候及早投保,的確保費會比較便宜,但從下表可以發現,壽險在終身險部分其實也沒有高到不行的變化,對比定期險倒才是百倍的差距,所以也不需急急忙忙要在小朋友階段就幫他投保終身壽險,不如幫他投保定期壽險,拉高保額更實際多了。

定期險優勢

在年輕時候保定期險,保費相較終身險來說很便宜,也可以把買終身險的差額拿來補足其他險種,或是進行財務運用,甚至是投資獲取報酬。定期險約期通常一年一期,如果覺得隔年新出的產品比較符合需求就可以轉換,比如有針對特定新出現疾病給付的保單,甚至是不同保險公司商品也可以更換,比較有彈性。
定期險大多的確隨著年紀大越來越貴,但是目前隨著市場需求,也有推出6-30年期的平準型保費定期險商品,如果預算比較固定,或很擔心未來老了沒工作怕繳不起的族群也可以考慮,總繳保費相較終身險還是便宜很多,另外到了老年,可能也不再是家中經濟支柱,保額就可以機動調降,保費負擔也隨之減輕。
有些定期險一般保到75歲,但是最高可以保證續保到82歲以上,在選擇定期險時也不妨列入考量。

定期險劣勢

保費越老越貴是最明顯缺點,但如前面所說,保險公司都精算過,只是先繳多還是後繳多的問題,還有終身險多了滿期到見上帝這段時間的成本攤提。
如果定期保單約滿到期後且沒保證續保到82歲以上,如75歲期滿後想要再加保或投保新保單,需依當時體況投保,舉例假設曾經心血管裝設支架也申請過理賠,想要再投保不僅可能被加費,甚至會被拒保,換保險公司也一樣。且一般針對高齡推出的保單通常都非常昂貴,除外項目可能也很多,四處碰壁保不到的狀況很可能發生。

到底該選終身還是定期險

壽險
以壽險來說,無論是從幾歲開始保,一律都建議保定期險就好,想要每期費用固定,可以選平準費率的商品,比如20年期的定期壽險,但長約期就是有解約較大損失風險,比較建議還是保一年期的定期壽險,在小朋友階段可以保50-100萬即可,等小朋友長大開始工作甚至成家立業,需承擔家庭經濟風險再提高保額例如500萬即可,年紀大可能不須承擔家庭經濟風險時,也可以減少保額,保費就會降低,這樣更有彈性。
醫療險
醫療險包含住院醫療、癌症、重大傷病則因科技及新疾病變化不建議保終身險,之前很流行住院醫療終身險,但這種險因為實際住院天數不多、給付有限、涵蓋手術項目少,且住院花費較多的通常是手術項目,更多是自費醫材,結果醫療終身險能理賠的項目很少,但保費非常高昂,不如保雙實支的定期醫療險,隨不同時期機動調整更有保障。
失能險
為了轉嫁疾病或意外喪失工作及生活能力的失能險屬於長照險的一種,因為失能後的花費是持續且漫長的,不僅可能沒辦法工作賺錢,還要持續支付龐大的醫療費用,終身的失能險有月或年扶助金保證給付,或是符合失能條件即可豁免保險費的機制,貓頭鷹前幾年前評估失能險是唯一推薦購買終身的保險商品,保障高,保費不算貴,非常划算。
不過2020年末因為金管會認為終身失能險未來賠付率太高,要求保險公司提高準備金,結果保險公司都乾脆停售,現在幾乎也只剩定期失能險可買,不過還是建議要買失能險,因為這個風險太大,萬一發生事情,對個人及家庭都可能是長期無比沉重的負擔。
意外險
至於意外險,天有不測風雲的意外隨時可能發生,除非財力雄厚,可以負擔每年約數萬元的終身意外險,建議就買定期意外險,保費低,保障高即可。

75歲沒有保障最終解

如果什麼都買終身,真的必須財力雄厚才行,真的那麼有錢是不是自己準備一筆「風險準備金」就夠了?貓頭鷹之前提過,保險是理財的一部份,人生財務規劃不僅包含保險,更需納入投資作為考量,把基本六大險都補齊後,相較保終身險省下來的費用,運用來投資,這樣就能累積更多的資產,存到一筆準備金(易變現如股票)來涵蓋75歲後無險可保的狀況,真的不要怕75歲後沒得保,應該優先考慮該買的有沒買齊,保障是否足夠,對大多數人來說,風險可能比75歲還早到來。
更多完整文章內容,請轉至主站加入會員閱讀
https://maotalkin.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貓頭鷹
貓頭鷹
貓頭鷹發覺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忙碌的上班族們就可以花少少的時間,做好正確與穩當的投資,讓財富持續增長,邁向財富自由的人生的腳步也會越來越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