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小白的研究筆記:到底該買哪種保險?

2023/02/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Ling的Podcast筆記 #保險老爹
市面上保險商品百百種,身為保險小白,到底應該如何挑選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險產品?近年很紅的「終身醫療險」,聽起來好有保障,買下去就對了?在茫茫資訊海中,聽到「保險老爹」的podcast節目正好聊到此觀念,趕緊筆記下重點,作為研究買保險的第一步。歡迎觀看筆記,或搜尋「保險老爹」的podcast親自聆聽喔!

【EP7:八指標選對終身醫療險保單(上集)】

  2020年10月Smart雜誌No.266期封面文章《八指標選對終身醫療險保單》,老爹持反對意見。

基本觀念:保險=損害填補

  關鍵問題:「什麼樣的保險需要買?」以風險管理學來說:
風險管理表(from商周財富網)
A:右上角(發生頻率高、損失金額高),要做風險規避,就是不要做這件事!例如:酒駕、颱風天搭飛機出國、疫情期間往外跑等。
B:右下角(發生頻率高、損失金額低),要做風險降低、損失預防。例如:打籃球扭到腳(預防方式:多熱身、心態改變)。
C:左下角(發生頻率低、損失金額低),風險自承、不需要特別的規劃。
D:左上角(發生頻率低、損失金額高),要做風險轉嫁,也就是唯一需要買保險的情況!

建議一定要買的三種保險

一、實支實付型醫療險:

  (※Smart雜誌半年前的一篇文章,嚴選各指標挑了五張保單,可參考。)
  這一類型的保險可以解決醫療需求中健保不給付的最大的洞,也就是需要自費的項目,包含雜費(耗材、藥、儀器、新的手術費用、病房升等費等),也可以cover病房的差額。
  因一張保單可能無法cover所有費用,金管會目前規定一個人最多可以保三張(醫療險三張、意外險三張)。(避免有人想用此規定來賺錢,不當得利。)

二、(定期)壽險:

  一旦死亡,家人怎麼辦?生與死,100%與0%之間。老爹分享自身有兩千多萬保額的壽險加上一千多萬的意外險。(※老爹提到之前的集數有聊過,再去找來聽!)
  針對有責任的人,有小孩、父母等,建議提早規劃,避免憾事發生,家中一團亂。

三、長照險、失能險:

  針對醫療體系以外、年老、還活著但喪失工作能力、失能、無法生活自理等狀況,所需花費的保險。

【EP8:八指標選對終身醫療險保單(下集)】

理性的保險信仰者

  不用什麼都透過保險來解決,真正需要避險的只有我們不能承受的風險,才需要透過保險來做風險轉嫁。

回到Smart本期文章分析

  文章中提到的幾張終身型保單,都不屬於以上提到的三種類型保單,其中這幾張保單可分成兩種:終身醫療vs終身手術。其中終身醫療險的名字容易誤導消費者(以為可以解決自身一輩子的醫療行為),實際上只解決了病房費(住院日額)的問題。

老爹不推「終身手術險」的原因

  一、定期手術險已經可以保到70歲了,所以終身手術險應該是要解決70歲以後的手術問題,但70歲後高齡做積極性的手術治療的可能性偏低。
  二、手術日新月異,屆時70歲後的手術可能不會出現在現在的手術列表,理賠容易發生爭議。

老爹不推「終身醫療險」的原因

  一、實用性不佳:只給付病房日額。但現今住院日越來越低,現在醫療也更進步了,從確診到治療完時程加快。
  二、病房費應該是在能支付的範圍內,10天也不過五萬塊,相較之下實支實付險就可以解決這個病房費。(雜誌中評比的幾張保單,只有一張有終身的實支實付,有興趣再自己去找雜誌來看。)
  三、通貨膨脹:現今的一千塊,到了35年後大約只剩六百多的價值,很多人一出生就幫新生兒買了高額的終身醫療險,等到了75歲時,需求可能已經不符合。

誘人的保險話術 vs 觀念破除

  • 話術一:「終身型的商品像是買房子,定期險像是租房子,所以我們應該買終身型的保險,才不會時間到就被趕走了。」
觀念破除:房子可以保值、增值,但保險是沒有保值性的商品,繳不出保費就是歸零,所以保險不能當作房子這種資產。
  • 話術二:「每年繳保費,終身險繳得比較少,而且一輩子有效。」
觀念破除二:年齡小的保戶的確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但不要忽略貨幣的時間價值。定期險是一開始繳少少的錢,就能有足夠的保障;但終身險是一開始就要繳到一兩萬,要把機會成本考量進去。
  • 話術三:「衛福部統計,男性一輩子的醫療花費大約378萬,女性大約410萬,終身醫療帳戶會提供300萬的醫療帳戶,就足以cover人一生預估所需的醫療花費。」
觀念破除三:以上提到的花費包含雜費、手術費等總花費,但終身醫療只提供了「病房費」,兩者不可共同比較。
  • 話術四:「買下去沒關係,反正保費沒有用完都會還給家人。」
觀念破除四:一樣,想想貨幣的時間價值。想一下,你買保險,是怕出事,還是怕沒出事?因為怕沒出事,所以希望把錢拿回來;因為怕沒出事,所以希望保障終身都有效。如果用這樣的觀念來買保險,就會買到又貴、實用性又低的終身險。
  拉回來講,定期險應該還是要做為保險規劃的主力,透過當下的預算,買到當下最足夠的保障,有事,高保障,解決我當下的問題;沒事,就當作避險的成本,丟到水裡了。要認同,保險是消耗品
    LingLingLing
    LingLingLing
    Keep going, keep grow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