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浮洲「書店」:靈感發生的場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新北市文化》季刊 在地文化實踐專欄

書店,不只是書店;散步,可以是美感體驗;創作,可以是日常生活。位在板橋台藝大後門的「書店」,在大家忽視實體書店的21 世紀,找到書店的新時代角色。

撰文=程恩澤(書店店長) 照片=書店提供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6期 | Cover Story:走向新北群山

raw-image

僑中教師宿舍:紅磚牆與窄巷草木的一小片老房舍區, 前身為華僑高中眷舍區,現為台灣藝術 大學拓展藝文用地。保留了舊有時光的 小平房,結合當代展演活動,為老房舍 展現不同的面貌,也添增了整個浮洲的 藝術氣息與文化底蘊,非常喜歡漫步在 其中,尤如身處舊時記憶中的家鄉,體 驗藝術家為這裡注入的新生命。

在實體商店迅速衰退消逝的當今社會,我們始終相信如果最終只能存在一種類型,那必定是書店。

時下潮流的共創空間,結合完好工作環境與創造靈感的氛圍,讓許多受限於活動空間的創作者們有個聚集交流的場所,也讓許多商家場所發掘更多的文化價值,而書店更是昇華成內外兼美的獨特店家,搭配舒適的座位與一杯咖啡,便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精神時光屋,書店中所能體驗到的不單只是書籍陳列的美,而是一種對書本眷戀的情愫;販賣的不單只是印刷圖書,而是更深層的文化內涵,是百、潮流名店、餐飲美食等...... 無法相比擬的,而獨屬於紙本的溫度,更是電子書籍無法取代的。

我們努力打造這樣的共創形式,有很多書的環境,適合聚會聊天、工作、舉辦活動,是靈感誕生的場所。書店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創作者,正在振筆撰寫的作家、埋頭發想的設計師、排戲討論的劇組、畫材滿桌的藝術家...... 等等。

策劃在地導覽,提供展覽空間

我們是一家名叫「書店」的書店,坐落於板橋浮洲,近鄰台灣藝術大學,定期舉辦各式講座、工作坊、在地導覽、音樂演出、主題讀書會等活動,也提供免費的佈展空間,支持鼓勵所有朝向藝文邁進的新銳藝術家們。

2016 年書店第一次舉辦了浮洲印象展,從地理與史觀出發,展出了許多古地、古厝介紹與歷史故事,希望與在地接軌,特製了一張今昔景觀對照的地圖,讓人們了解整個浮洲發展的脈絡。

從這張地圖開始,我們又有新的想法,希望帶著人們一起走訪浮洲,從而有了更深植在地的一日文化之旅,讓人們實際感受浮洲的特殊氛圍,與各種講座展演活動一齊,讓來到這裡的人們更認識浮洲。因緣際會地也讓浮洲導覽成了這個地方的特色活動,近年來都有受邀帶著學生、居民參與活動。

勘查浮洲,採訪浮洲,認識浮洲

我們的書店從2012 年開始,並沒有特別的原因,有點像蒲公英,風吹落下,不自覺地生根,也自然地接觸認識到許多各領域有為的人才與青年學子。一路隨著社會運作與資訊流動的變換中,持續充實並精進書店的藝文推廣與文化交流,即將邁入第八個年頭了。

初始從書店出發慢慢地向外推展,從勘查歷史,訪談耆老,以樸質的風格介紹浮洲的文化脈絡與懷舊故事,也參與了許多當地的活動與正在進行的事件。對大多數的新北人來說,很少聽過浮洲這個地名,浮洲到底在哪裡?

這裡有過甘蔗田、曾盈滿茉莉花香,一旁的湳仔溪原來是可以往來百艘貨船的河流;後來田園景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台灣經濟成長的見證:參與基礎建設工程的榮工修配廠、培育出許多棒球好手的榮工棒球場、曾為國幣印紙的台北紙廠,在飛速的發展裡,它有屬於自己的位置。

2020 年的現在,榮工修配廠及棒球場走入歷史,原址興建了合宜住宅;紙廠轉成文創產學園區;興學多年的台灣藝術大學與湳仔溪僅隔一條舊巷。島上有了新的人群、新的生命力。

從高處鳥瞰整個浮洲,是一幢幢的鐵皮加蓋建置的工廠,混合著如今當地居民的住所,隨著舊時代工產業的興盛後衰退,再也停滯不前。面對不完美的地方,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放棄逃開,一種選擇是改變它,直至完美永不停歇。

我們選擇後者。

在這裡開了書店的我們,想讓浮洲成為藝術城市、生態城市,一個適合「散步」城市。散步雖是一個非常輕鬆簡單的行為,但散步時,我們能感受風、聆聽蟲鳴鳥叫、走在地面上的觸覺、空氣的味道,陽光在不同時間映在葉上呈現不同顏色陰影,美感就在這個時候產生。

raw-image


浮洲濕地:從浮洲火車站一路順著鐵路跨越堤防外,是一大片連綿礫間與大漢溪沿岸形成的人工濕地景觀,由多個埤塘組合而成,這裡種植了多樣的水生植物,是生物們良好的棲息地,更是進行淨化水質的重要角色。人們只需跨越圍欄,就近便能欣賞與觀察自然生態。


認識日常生活的住家附近之美

我們帶領了多次的浮洲導覽後,驚訝地發現,許多居民與在地環境的接觸幾乎是零,參與活動的人們都未曾發覺浮洲原來竟是擁有這麼多美的地方,如果人們連自己的家門口都很陌生,那又怎麼會有改變居家環境的想法?如何知道改變什麼?而城市又怎麼進步?

散步是最好的美感教育,不需開車到遙遠的山上,不需特別準備行李遠行,走出家門,就近的公園小巷就能觀察生態,實行美感散步,這樣的體驗不但會持續,還會不斷地發酵,這才是長久之道,是改變的開始。

我們預計舉辦的「浮洲藝術季」便是一個理想的開端。我們希望透過「美」的各種主題活動,協助人們覺醒美的感受與認知,並自然地帶入日常生活中。再結合自然生態、藝術與歷史人文的導覽活動,來加深對這塊土地的了解。

熟悉島嶼更迭留下的痕跡,便能明白浮洲有很多值得被挖掘、欣賞的事物。走在路上不經意的一望便可能瞧見某段歷史留下的碎片,難道不是件浪漫的事嗎?這些屬於浮洲的「美」值得被更多人看見,隨著今昔的接軌,它正等著我們改變、綻放。

我們相信,用美改變世界的第一步 ,是一群美感覺醒的人在城市中散步,談論城市的美好未來。

「書店」位於板橋台灣藝術大學後門旁邊,擁有大量二手書,還有淡淡咖啡香、多樣雜貨、常常舉辦藝文活動的空間。持續募集浮洲當地生活故事,發展心的地方特色。www.ccbook.tw。
raw-image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年6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紙本刊物免費索取,請洽新北市化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3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想要打些什麼,又是腦袋一片空白。驟然的開始也驟然的結束,還不確定是否會打消對書店工作的喜歡,但半年的時間,書店工作的日常也淪為一個重心,把我整個人都浸潤起來,生活的輪廓好像也變得明顯。
Thumbnail
想要打些什麼,又是腦袋一片空白。驟然的開始也驟然的結束,還不確定是否會打消對書店工作的喜歡,但半年的時間,書店工作的日常也淪為一個重心,把我整個人都浸潤起來,生活的輪廓好像也變得明顯。
Thumbnail
23.5.14 活在這個城市的人,有同樣的方向和不盡相同信念。有人相信長久經營、根基深厚才是正途,有人相信霧裏看花、曇花一現要珍惜當下;有人相信凡事一脈相成、無獨有偶做事要成群結伴。 書店正是這樣複雜多變的群體,包容各式各樣的讀者,珍藏古今中外的書藉,滿載新鮮事物的獨立雜誌。書店是獨特的有機體,即
Thumbnail
23.5.14 活在這個城市的人,有同樣的方向和不盡相同信念。有人相信長久經營、根基深厚才是正途,有人相信霧裏看花、曇花一現要珍惜當下;有人相信凡事一脈相成、無獨有偶做事要成群結伴。 書店正是這樣複雜多變的群體,包容各式各樣的讀者,珍藏古今中外的書藉,滿載新鮮事物的獨立雜誌。書店是獨特的有機體,即
Thumbnail
要認真探究為什麽獨獨對出版深感興趣,我也說不出個完整的答案了。
Thumbnail
要認真探究為什麽獨獨對出版深感興趣,我也說不出個完整的答案了。
Thumbnail
「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如同季風吹拂的土地和人群,這座落在老街二樓的小書店,將南洋那片土地與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吹開了書頁,讓在大稻埕街道閒晃的我駐足,併看到架在廊道上的書店招牌告示。 季風帶書店官網 https://www.monsoon2016.com.tw/index.html
Thumbnail
如同季風吹拂的土地和人群,這座落在老街二樓的小書店,將南洋那片土地與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吹開了書頁,讓在大稻埕街道閒晃的我駐足,併看到架在廊道上的書店招牌告示。 季風帶書店官網 https://www.monsoon2016.com.tw/index.html
Thumbnail
成立於 2016 年的鴻梅文創,以大新竹為起點、分散式美術館的策展式經營為概念,打造出「五感閱讀」的生活美學品牌:「或者」。
Thumbnail
成立於 2016 年的鴻梅文創,以大新竹為起點、分散式美術館的策展式經營為概念,打造出「五感閱讀」的生活美學品牌:「或者」。
Thumbnail
書店,不只是書店;散步,可以是美感體驗;創作,可以是日常生活。位在板橋台藝大後門的「書店」,在大家忽視實體書店的21 世紀,找到書店的新時代角色。 撰文=程恩澤(書店店長) 照片=書店提供
Thumbnail
書店,不只是書店;散步,可以是美感體驗;創作,可以是日常生活。位在板橋台藝大後門的「書店」,在大家忽視實體書店的21 世紀,找到書店的新時代角色。 撰文=程恩澤(書店店長) 照片=書店提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