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竹籬笆記憶,留下眷村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年前貿商社區改建為國宅大樓,由貿商、干城、大運、正義、信義、吾莊、泰安等7個眷村組成,長年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蕭明霞,對於眷村改建和長輩凋零時流失的文物,感到可惜,主動收藏,成就了今天的眷村文史館。

圖文提供=新北市文化局.社區營造點補助計畫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3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閱讀

raw-image


十月天裡的某個上午,位於新北市五股區的貿商社區活動中心裡,白髮蒼蒼的長輩們齊聚一堂,戴好口罩,展開一場說故事交流。「那一年我就是個窮小子,哪裡能想到討媳婦!」叔叔伯伯們話匣一開,說起昔時點滴,登時歡聲笑語不斷。2021 年受到疫情影響,他們好久沒這般相聚了,來到活動中心裡與左鄰右舍甚至是昔時戰友話家常,頓時顯得神采奕奕。

貿商社區是一座軍眷社區,早年是鄰里之間雞犬相聞、人情暖熱的眷村,約20 年前改建為國宅大樓,由貿商、干城、大運、正義、信義、吾莊、泰安等7 個眷村組成,舊時的竹籬笆雖已不存,但彼此關懷的溫暖人情,依然在現代大廈之間保留下來,長輩們會共餐,社區內還會舉辦眷村菜料理、寫書法、吹陶笛、製作手工藝等五花八門的課程,即使2021 年時受疫情影響,十月起依舊順利舉辦長輩說故事、手作山東麵疙瘩等活動。

除了傳承眷村菜等形形色色的活動,榮民伯伯和眷屬們在眷村裡的各種時光,還以另一種形式保存了下來。走上社區活動中心的2 樓,竟是分成好幾個展間的眷村文史館,館藏超過上千件,有老兵從舟山群島撤退時帶在身上的便當盒、蔣公逝世當天的報紙,諸多珍稀物件,在各展間一字排開。這些可以見證眷村故事的文物,原本未必能留存,之所以累積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或許起自於現任里長蕭明霞的一念之間。

raw-image

熱心里長搜羅舊文物,成就眷村文史館

「每次看到有長輩過世後,很多遺物都燒掉了,就覺得好可惜!」蕭明霞在擔任里長前,曾長年出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她提到,眷村在歷經改建以及長輩陸續凋零時,都有大批文物隨之佚失,那些軍服、旗袍乃至老電視、舊皮箱等物件,有時長輩或家屬沒那麼看重,但她感覺丟了實在挺遺憾,於是從自己身邊的家人親戚開始,慢慢搜羅一些舊文物,而後也利用社區訪視、貼公告等時機,詢問長輩是否願意捐贈一些物件,於是成就了今天的眷村文史館。

蕭明霞原是金門人,在貿商社區裡感受到了家鄉聚落之間彼此扶持的人情,她的丈夫高甯松將軍,原為憲兵指揮部參謀長,退休後也一同投身社區工作,並擔任現任的社區理事長。夫妻兩人對於貿商居民分別住在哪一棟哪一樓、過去軍職為何如數家珍,而對於文史館內的任一件文物,也幾乎都能娓娓道出一段故事。

「比如這臺縫紉機,當年楊媽媽就是靠它貼補家用,將孩子們都教育得出人頭地。」蕭明霞提到的楊媽媽,多年前已經過世了,昔時楊伯伯將不少收入寄回老家,楊媽媽也需擔負家中經濟,老舊斑駁的縫紉機,就見證了這段生命故事。

高甯松自己也捐出了軍服等物件,他說很多軍品的形式都隨時代不斷演變,擺在文史館裡的軍常服、表格紀錄等,「有些現在真的很難看到!」假如不留下來,以後就找不到了。

raw-image

收藏珍貴文物,是社區居民懷念彼此的方式

說故事交流的這一天,也有不少長輩來到眷村文史館,駐足良久,從一件軍服或軍帽,說起軍旅生活,或是從遷至文史館內的蔣公銅像,憶起當年眷村改建之過往。有些捐出勳章、書信的長輩已經過世,玻璃櫃內收藏的珍貴文物便成了居民懷念鄰居的一種方式。還有長輩幾乎天天都來,撫今追昔。

raw-image


高甯松、蕭明霞夫妻除了細心維持文史館、時常擔任導覽工作外,也開始培訓貿商社區內第二代、第三代擔任導覽志工,傳承眷村故事。蕭明霞說,不少年輕人也願意參與社區事務,除了對先人的艱辛有更多認識,也促進了世代之間的交流。

蕭明霞獲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社區營造點補助,以「烽火歲月情―生命故事採集及展示計畫」為主題,透過耆老訪談、製作書刊等方式,為過去的大時代做見證,也在都會叢林之間,維繫眷村裡患難與共的情感。

《新北市文化》第43期

《新北市文化》第43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年6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紙本刊物免費索取,請洽新北市化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1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基隆港的港東地區,是市政府機關中心,以及擁有大量日本人遺留下來的日式宿舍。所以這裡不需建竹籬笆的眷村,直接就分配這些房舍即可。那原本先住在這裡的臺灣人呢?其實,我們進入歷史現場,大概就猜得到。
Thumbnail
基隆港的港東地區,是市政府機關中心,以及擁有大量日本人遺留下來的日式宿舍。所以這裡不需建竹籬笆的眷村,直接就分配這些房舍即可。那原本先住在這裡的臺灣人呢?其實,我們進入歷史現場,大概就猜得到。
Thumbnail
眷村未竟的故事,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 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藝術家侯淑姿以攝影之眼,引領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不是他鄉,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 藝術家侯淑姿自2009年踏入高雄左營眷村,因而展開與眷村的不解之緣,持續長達八年的研究調查、搶救行動與拍攝創作...
Thumbnail
眷村未竟的故事,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 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藝術家侯淑姿以攝影之眼,引領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不是他鄉,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 藝術家侯淑姿自2009年踏入高雄左營眷村,因而展開與眷村的不解之緣,持續長達八年的研究調查、搶救行動與拍攝創作...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1996年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我的「眷村生涯」正式結束。之後偶爾經過童年生長的巷弄,我拼命地尋找證明自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蛛絲馬跡,但芭樂樹和梔子花都已不在,紅磚牆已成了鋼鐵柵欄,唯有夏日的知了,一聲一聲提醒著,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1996年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我的「眷村生涯」正式結束。之後偶爾經過童年生長的巷弄,我拼命地尋找證明自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蛛絲馬跡,但芭樂樹和梔子花都已不在,紅磚牆已成了鋼鐵柵欄,唯有夏日的知了,一聲一聲提醒著,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20年前貿商社區改建為國宅大樓,由貿商、干城、大運、正義、信義、吾莊、泰安等7個眷村組成,長年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蕭明霞,對於眷村改建和長輩凋零時流失的文物,感到可惜,主動收藏,成就了今天的眷村文史館。 圖文提供=新北市文化局.社區營造點補助計畫 熱心里長搜羅舊文物,成就眷村文史館
Thumbnail
20年前貿商社區改建為國宅大樓,由貿商、干城、大運、正義、信義、吾莊、泰安等7個眷村組成,長年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蕭明霞,對於眷村改建和長輩凋零時流失的文物,感到可惜,主動收藏,成就了今天的眷村文史館。 圖文提供=新北市文化局.社區營造點補助計畫 熱心里長搜羅舊文物,成就眷村文史館
Thumbnail
絮叨一下: 回憶不一定篇篇珍貴,但確實是無法複製的歲月。今日的生活富庶至此,便很難再去想像往昔的困頓! 承接兄姊的衣裳,總見得到母親加工再加工的痕跡,不是補片就是補丁,不是剪接長度,就是替換縫製學號。那個年代幾乎大家都如此,也就不覺得丟臉了。 麵粉袋 竹屏仔厝 *七天日更,還有一篇,堅持住*
Thumbnail
絮叨一下: 回憶不一定篇篇珍貴,但確實是無法複製的歲月。今日的生活富庶至此,便很難再去想像往昔的困頓! 承接兄姊的衣裳,總見得到母親加工再加工的痕跡,不是補片就是補丁,不是剪接長度,就是替換縫製學號。那個年代幾乎大家都如此,也就不覺得丟臉了。 麵粉袋 竹屏仔厝 *七天日更,還有一篇,堅持住*
Thumbnail
語言是傳述知識的重要媒介,也是保留文化的意識載體。人們透過語言理解一樣事物的型態與象徵意義,這即所謂「意識形態」。語言是人與地方深近融入的象徵,是可貴、親近的記憶寶物。但,也正因為語言親近著人,更親近著地方,一旦語言隨著人離開地方,它究竟又能保留多少文化、傳承多少記憶呢?
Thumbnail
語言是傳述知識的重要媒介,也是保留文化的意識載體。人們透過語言理解一樣事物的型態與象徵意義,這即所謂「意識形態」。語言是人與地方深近融入的象徵,是可貴、親近的記憶寶物。但,也正因為語言親近著人,更親近著地方,一旦語言隨著人離開地方,它究竟又能保留多少文化、傳承多少記憶呢?
Thumbnail
"織織布眷"是一種樂此不疲的感覺,也是用編織照顧家人眷屬的概念,短短四個字承載著眷詠年代的精神與共同記憶。而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次活動,將眷村媽媽的快樂社交傳承給年輕一代,因此捨棄制式化的教室布置,選擇在客廳,大家邊織邊聊彼此陪伴,學習毛線不是學習"技法",而是跟眷村媽媽學習溫暖知足的"心法"
Thumbnail
"織織布眷"是一種樂此不疲的感覺,也是用編織照顧家人眷屬的概念,短短四個字承載著眷詠年代的精神與共同記憶。而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次活動,將眷村媽媽的快樂社交傳承給年輕一代,因此捨棄制式化的教室布置,選擇在客廳,大家邊織邊聊彼此陪伴,學習毛線不是學習"技法",而是跟眷村媽媽學習溫暖知足的"心法"
Thumbnail
 說到眷村,浮現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呢? 這次的眷村文化節活動,我們走進許多眷村奶奶的生命中,實際訪問記錄口述歷史,並與眷村相關協會諮詢協作,將「眷村女力」藉由不同的代表人物以及特質凸顯出來。
Thumbnail
 說到眷村,浮現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呢? 這次的眷村文化節活動,我們走進許多眷村奶奶的生命中,實際訪問記錄口述歷史,並與眷村相關協會諮詢協作,將「眷村女力」藉由不同的代表人物以及特質凸顯出來。
Thumbnail
如果有一種感動,是人們無關乎利益而為了保留歷史而努力著,那這種精神的確打動了我......。然後在我的心裡建築了一股堅硬的力量,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Thumbnail
如果有一種感動,是人們無關乎利益而為了保留歷史而努力著,那這種精神的確打動了我......。然後在我的心裡建築了一股堅硬的力量,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