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https://helloyishi.com.tw/urological-health/urinary-tract-stones/kidney-stones/
志雄因腎結石發作,痛到無法工作,只好請假在家休息。
兒子問他:「爸爸,什麼是腎結石?」
志雄:「腎結石就是尿尿的時候有石頭掉出來。」
兒子憂慮地說:「爸爸,那你尿尿的時候一定要把腳岔開,才不會被石頭砸到腳哦!」
志雄:「……」
腎結石或許不至於威脅到生命,但痛起來跟要人命也差不多了。然而這只是腎臟疾病之一,還有更多讓人手足無措的相關疾病,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當屬「洗腎」了。
腎臟和肝臟一樣,都是沉默的器官,不到危急臨界點,人就無法接收到它的求救訊號,更可怕的是,腎臟不像肝臟有再生功能可逆轉,病情到了最嚴重的地步,往往只能洗腎或換腎了。
台灣洗腎人口數是全球第一,截至目前為止,數量高達9萬多人,堪稱是洗腎之島;而且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00萬人罹患腎臟病。為什麼我國腎臟病和洗腎人口會這麼多?大家對腎臟及相關疾病又了解多少?該如何注意飲食、搭配運動,讓自己遠離腎病變,擁有腎利人生呢?想知道答案,就一起一探究竟吧!
出處: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391405
敗腎、腎虛和腎臟病有何不同?
我們常聽人用「敗腎」、「腎虛」這些字眼來打趣別人,這兩個名詞出自中醫,但你知道它們和西醫說的「腎」有何分別嗎?其實「敗腎」、「腎虛」指的是腎氣虛損、腎功能有所敗壞,跟西醫說的腎臟病不盡相同。
中醫所謂的「腎」包括:生殖、泌尿、神經、骨骼等多個組織與器官,其作用在調節人體功能、提供生命「元氣」等。而中醫認為的腎有病就叫「腎虛」,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
常見的臉色蒼白或暗黑、腰膝酸冷、陽痿早泄、女子不孕、便不成形、頻尿、未老先衰等,多是腎陽虛所致。而面色發紅、眩暈耳鳴、經少或閉經、失眠健忘、口乾舌燥、小便黃少等則是腎陰虛現象,很多疾病都源自於腎虛,但腎虛未必都是腎臟出了問題。
西醫的「腎」單指腎臟器官,有調節水分、排泄毒素和代謝產物、平衡電解質與酸鹼度等作用,與中醫的「腎」有極大的差別。
所以西醫的「腎病」指的是腎臟器官有病,例如尿毒症、慢性腎功能不全等,臨床上的症狀多為水腫、血尿、高血壓等,嚴重的話還可能影響全身臟器,導致貧血、高血鉀、重度高血壓、心臟衰竭等病症。
所以千萬別將兩者搞混,例如有人得了腎病以為必須「補腎」,於是吃了一大堆補腎的藥,結果導致血壓升高,反而加重了病情。因此,當你身體有不任何不適時,請先確認是哪方面的問題,才能真正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出處: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7/09/renal-failure.html
腎臟有哪些功能?
人體一般都有兩個腎臟,形狀一如蠶豆,對稱分布在人體腰背部脊柱的兩側。也有少部分人只有一個腎臟,但只要功能完整健康,一樣能正常生活。
成人的腎臟跟自身的拳頭差不多大,大約長11~12公分、寬5~6公分、厚3~4公分,重120~150公克,女性的腎臟則略小於男性。腎臟在人體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主要功能有──
1.排泄人體廢物:人體隨時都在進行新陳代謝,會不斷產生大量毒物、代謝產物,還有身體不需要或過剩的物質、進入體內的異物等,都得由腎臟來過濾,將有害物質溶解於尿液,再排出體外,否則毒素廢物長期滯留體內,容易造成各種疾病,影響人體健康。
2.調節水分:腎臟會將人體過多的水分透過尿液排出,一天大約可製造 1,000~2,400CC的尿液。一個人若因腎臟機能衰退而無法排尿,那他喝進去的液體就會累積在體內,造成雙腳、腹部、肋膜與眼皮等身體各處水腫,導致各種病變。
3.平衡電解質:腎臟能維持鈉、鉀、氯、鈣、磷、鎂等重要電解質在血液中的濃度。人體從心跳節奏到肌肉收縮都需要電解質,一旦電解質失衡,會引起肌肉抽筋或疼痛、口乾舌躁、關節疼痛或麻木、心跳過快或不規則、胃痙攣、便祕或腹瀉、焦慮、失眠等症狀,嚴重的話還會危及性命。
4.維持酸鹼值平衡:身體或蛋白質代謝所產生的酸,只能靠腎臟排出。如果腎功能變差,排酸能力降低,很容易造成酸鹼質不平衡或酸中毒,影響細胞正常功能。
5.製造荷爾蒙:腎臟也是製造內分泌物的器官,它能製造腎素和前列腺素,以維持血壓穩定;還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所以腎功能不佳的人,容易有血壓問題或貧血。
6.活化維生素D:維生素D必須在腎臟轉成具生理活性的維生素D,才能刺激腸道吸收鈣質,以保持骨頭密度。所以一旦腎臟受損,很容易造成軟骨症或骨質疏鬆症。
出處: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7/09/renal-failure.html
造成腎臟病的原因為何?該如何遠離腎臟病?
台灣腎臟病如此盛行,跟國人的飲食、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例如近年來爆出的餿水油、塑化劑、毒澱粉等食安問題,就是潛藏的腎臟殺手。
除了遺傳性腎臟病,以及嚴重脫水、藥物中毒、前列腺肥大、腎結石引起的急性腎臟病之外,糖尿病、高血壓、紅斑性狼瘡等也會引發慢性腎臟病變,藥物、毒物也會損害腎臟,這些都是造成腎臟病的原因。
所以,平時就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例如多喝水,就算是夏天多待在室內少戶外活動,一天也要盡量喝足1,500~2,000cc的水;腎臟還負責代謝鹽分,所以要盡量少吃過鹹的食物。
若已罹患慢性腎臟病者,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取不可過量,才能減低尿毒症併發症的機率。此外,不可濫用藥物,或任意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以免腎臟受到損害。
出處: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2838
為什麼台灣會成為洗腎之島?
台灣洗腎的盛行率和發生率高居全球之冠,因而有「洗腎之島」的惡名。一般洗腎時,患者可能會有頭暈、噁心、腹痛、出血或皮膚癢等不適症狀,而且一洗就要花掉一上午時間,如此辛苦又耗時,為何洗腎人口還是居高不下?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原因包括:
1.慢性病、肥胖及老年人口增加:因以上問題使得腎臟病患的人數也跟著增加。此外,由於慢性病患的存活率高,患者患病時間拉長,也提高了腎病變的人數。
2.國人用藥習慣不佳:健保制度使得藥品取得容易,加上有些人長時間服用不明草藥或偏方,直接或間接造成了腎臟的損傷。
3.健保降低洗腎門檻:健保雖然大幅減輕了患者負擔,但也提高了民眾的洗腎率。
4.洗腎的醫療品質佳:因為透析技術優良,洗腎患者的存活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使得洗腎及末期腎臟病率更加盛行。
5.腎臟來源少:台灣的腎臟移植率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洗腎人口很難下降,洗腎盛行率因而高漲。
通常家裡只要有人洗腎,全家的生活步調都會被打亂,長期洗腎患者身體會逐漸虛弱,家人在飲食和照護上都得特別小心。而患者在洗腎過程可能產生各種不適症狀,都需要有家人陪同照顧,而洗腎一週要3次、一次要花4小時時間,對家人來說都是極大的負擔。
而且若一等親裡有人洗腎,個人未來洗腎風險會增加2.5倍;配偶若開始洗腎,也會讓你增加1.66倍風險。因此,照顧好腎臟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健康,更是一種愛家人的表現。
歡迎參觀本格其他作品——
日光:若你喜歡本文,記得點心心拍個手(要拍五下也行),你的鼓勵是創作者最大的動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