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來了,快跑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疫情肆虐,死亡人數也是不斷上上下下。當所有人為著數字炒得火熱,各種表演的時候,正應驗了當死亡成了統計數字,就抽離了每一個生命故事,令人冷感。作為殯葬產業從業人員,從接體到火葬場,多的是死別,而這死,和米養的百樣人一樣,也有千百種樣貌。
棺材裡的事死人而不見得是老人,火葬場亦然。幾番親族往生的經驗,對處理禮儀事務的從業人員印象都很差。除了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之外,真的對死亡之後的眾多儀式極其不耐。各種跪阿、拜阿、哭阿的,都讓人更加心神不寧以及煩躁。因此對書中所說種種儀式安慰的多是生者,死者進了火葬爐,經過高溫火燒,冷卻後就是一具白骨。
在火葬場總會聽到火來了快跑,有時是親族聲聲喚,有時卻是禮儀公司行禮如儀。人生走到這裡,若是請了禮儀公司處理身後事,現實的說結帳就是禮儀的最後一步,看完書之後,更覺得臭皮囊應該用最簡約最不污染的方式處理了即可。若能為這世上彼時一席尚存者留下點什麼值得緬懷的,也算是不枉此生,至於各種怨債不想勾銷也無處索討,是該放下。
不論是迷信或者是基於種種對死亡的疑怖,好像非到那時候才能夠真的面對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人生。想著死後無病無痛,理想上較現實生活的各樣困難來得輕鬆愉快,但沒走過那遭誰也說不準。那種經驗上的斷裂形成的隙縫,造就了眾多的想像空間,有人因之處理了困住已久的情緒,有的從中取得經濟利益。
莫忘世上苦人多,喪葬事宜尤其如此。有的極盡奢華、備極哀榮,有的卻是一切從簡,甚或得由政府處理這最後一遭。沒能照顧好的家庭,死了之後有時甚至是一家解脫。莫名找上門的死亡,也常不足為外人道也,各種悲苦淒離。
殯葬這行每人都得接觸上,不若婚宴,不婚也是會死。到底怎樣處理身後事,似乎可以想想。傳統宗教信仰看日子、看時辰,信主的似乎少掉這麻煩,大小日子說明了連死亡都還是有階級,而身後事也經常反映著家庭生活,即便到了最後一步,都還是剪不斷、理還亂。
蒙上灰的工作,加上死亡的性質,讓人有時避之唯恐不及。但社會中仍需要這職業,也是養家活口,甚至置產購屋。職業無貴賤有時是說說,在這人生畢業典禮看多了,有種特別的豁達,可以在哀肅的主題上再加上一點其他的元素,讓書讀來不致沉悶,一連出了三本職人書。
推薦給也對火葬場種種不瞭解的朋友,說好奇太詭異,但接觸的時間恐怕不多,也通常情緒滿點很難再觀察什麼。也透過死亡的這個斷裂,從別人的人生中,不斷咀嚼,做些不後悔的事,別在最後各種說不出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497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香港問題在疫情肆虐的這兩年,慢慢的淡了,我香港我街道先出了,才出這本書,雖然沒看過那本,也對天龍國有比較多的實體體驗,看這本書看盡這繁華城市各種華麗轉身,以及街道間的人文故事。
喜歡看醫療散文跟喜歡看醫療日劇一樣,是一種挺舒壓的活動。高壓的工作生活,讓人總覺得好像應該更緊繃一點。外科醫師給人的形象就是在手術台上拉回一個又一個鬼門關前走一遭的病患,而每條生命線像變了心的女友、斷了線的風箏消逝的時候,還經常沒時間、空間消化這些人生中難免卻又難熬的情緒。
參加了讀書會讀起各種遊記,先是到圖書館去翻找隨手拿下了這本,趁最近菲律賓大選結束翻看,很快的看完。整體寫作風格走一種鄉民風,對於跨文化的體驗直接且素樸,當然也就引起了兩極的回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考綠色網路書局的書評區。
作為個偏性善論價值的讀者,這本去年十分風靡,又是讀書會選書的暢銷作品,理應很快的看完,但實際上卻拖拖拉拉,差點棄坑。
附神、父/神。書名漂亮的雙關,寫的是與父親的種種。家庭小事寫來仍有不同切入角度,小女兒與父親的親暱,和總有那麼幾個過不去的重男輕女關卡,隨著時光流轉,生命的變化也讓故事有了景深,不理解的雖然可能依舊不理解,但總有一個父親的身影,值得看望。
又是一本書名很長,一個下午等看診的時間就可以看完的書。生死的書也是看了幾本,這本主要是從禮儀師的角度切入。作者同時在臺灣的殯葬業從業過,然後到日本學納棺的歷程,沒看過作者的第一本書,直接切入第二本著作,覺得也真不容易就是。
香港問題在疫情肆虐的這兩年,慢慢的淡了,我香港我街道先出了,才出這本書,雖然沒看過那本,也對天龍國有比較多的實體體驗,看這本書看盡這繁華城市各種華麗轉身,以及街道間的人文故事。
喜歡看醫療散文跟喜歡看醫療日劇一樣,是一種挺舒壓的活動。高壓的工作生活,讓人總覺得好像應該更緊繃一點。外科醫師給人的形象就是在手術台上拉回一個又一個鬼門關前走一遭的病患,而每條生命線像變了心的女友、斷了線的風箏消逝的時候,還經常沒時間、空間消化這些人生中難免卻又難熬的情緒。
參加了讀書會讀起各種遊記,先是到圖書館去翻找隨手拿下了這本,趁最近菲律賓大選結束翻看,很快的看完。整體寫作風格走一種鄉民風,對於跨文化的體驗直接且素樸,當然也就引起了兩極的回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參考綠色網路書局的書評區。
作為個偏性善論價值的讀者,這本去年十分風靡,又是讀書會選書的暢銷作品,理應很快的看完,但實際上卻拖拖拉拉,差點棄坑。
附神、父/神。書名漂亮的雙關,寫的是與父親的種種。家庭小事寫來仍有不同切入角度,小女兒與父親的親暱,和總有那麼幾個過不去的重男輕女關卡,隨著時光流轉,生命的變化也讓故事有了景深,不理解的雖然可能依舊不理解,但總有一個父親的身影,值得看望。
又是一本書名很長,一個下午等看診的時間就可以看完的書。生死的書也是看了幾本,這本主要是從禮儀師的角度切入。作者同時在臺灣的殯葬業從業過,然後到日本學納棺的歷程,沒看過作者的第一本書,直接切入第二本著作,覺得也真不容易就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會踏進殯葬產業,其實是一件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從業2年多以來,真的是一言難盡。 其實死亡是人生必經的路,所以也代表你一定會遇到需要禮儀服務的時候,但發生的當下通常都是慌亂的,也因為慌亂很容易被一些術語給套路了。 殯葬業是不是真的很黑,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不要連死了都被詐騙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死亡,是古往今來人類無法逃離的永恆困境,所有生命不管再如何長壽,最終都會走向乾癟、虛弱以至於腐敗。正因為死亡代表著對於在世的割裂,它大多時候都乘載著某種負面形象,陰森恐怖的骷髏頭、代表不祥的黑袍、可以將人攔腰斬斷的鐮刀……人們大多避談死亡,這事畢竟總帶著一些淚水和遺憾。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前言 成長期間火葬觀念剛開始萌芽,有人著文批評,認為屍體遭火燒是多麼痛楚、多麼難受,那是痛不欲生的酷刑,怎會有人如此忍心對待親人?他們把屍體當做還存活著的身體,把生者遭火吻時的痛楚轉駕到屍體身上,說什麼"痛不欲生”,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欲生”?很明顯的,他們沒把屍體當屍體,認為屍體還保有在世時的感
Thumbnail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Thumbnail
隨著時代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壽命逐漸延長,人口增加的同時,死者佔據的墓地也威脅到活人的生存空間。 在中國,城鄉差距變大也讓貧富差距在殯葬產業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三四線城市購置骨灰宅,充當陰宅使用。中國政府推出環保葬的補助措施,以減緩骨灰宅產業的發展。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會踏進殯葬產業,其實是一件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從業2年多以來,真的是一言難盡。 其實死亡是人生必經的路,所以也代表你一定會遇到需要禮儀服務的時候,但發生的當下通常都是慌亂的,也因為慌亂很容易被一些術語給套路了。 殯葬業是不是真的很黑,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不要連死了都被詐騙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Thumbnail
  死亡,是古往今來人類無法逃離的永恆困境,所有生命不管再如何長壽,最終都會走向乾癟、虛弱以至於腐敗。正因為死亡代表著對於在世的割裂,它大多時候都乘載著某種負面形象,陰森恐怖的骷髏頭、代表不祥的黑袍、可以將人攔腰斬斷的鐮刀……人們大多避談死亡,這事畢竟總帶著一些淚水和遺憾。
Thumbnail
前言 人死後會怎麼樣,說真的還不清楚,至於活著的人要做什麼事情,目前經歷過一次後,大概了解,於是決定紀錄一下過程。 當然還是要說明一下,有些過程可能會不同,要根據各地習俗、各家規定和葬儀社而定,而且我並非專業的殯葬人員,有些東西敘述也不一定正確,只是根據自身經驗而說,同時也藉此好好走出這一段過程
前言 成長期間火葬觀念剛開始萌芽,有人著文批評,認為屍體遭火燒是多麼痛楚、多麼難受,那是痛不欲生的酷刑,怎會有人如此忍心對待親人?他們把屍體當做還存活著的身體,把生者遭火吻時的痛楚轉駕到屍體身上,說什麼"痛不欲生”,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欲生”?很明顯的,他們沒把屍體當屍體,認為屍體還保有在世時的感
Thumbnail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Thumbnail
隨著時代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壽命逐漸延長,人口增加的同時,死者佔據的墓地也威脅到活人的生存空間。 在中國,城鄉差距變大也讓貧富差距在殯葬產業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三四線城市購置骨灰宅,充當陰宅使用。中國政府推出環保葬的補助措施,以減緩骨灰宅產業的發展。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