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來了,快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肆虐,死亡人數也是不斷上上下下。當所有人為著數字炒得火熱,各種表演的時候,正應驗了當死亡成了統計數字,就抽離了每一個生命故事,令人冷感。作為殯葬產業從業人員,從接體到火葬場,多的是死別,而這死,和米養的百樣人一樣,也有千百種樣貌。

棺材裡的事死人而不見得是老人,火葬場亦然。幾番親族往生的經驗,對處理禮儀事務的從業人員印象都很差。除了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之外,真的對死亡之後的眾多儀式極其不耐。各種跪阿、拜阿、哭阿的,都讓人更加心神不寧以及煩躁。因此對書中所說種種儀式安慰的多是生者,死者進了火葬爐,經過高溫火燒,冷卻後就是一具白骨。

在火葬場總會聽到火來了快跑,有時是親族聲聲喚,有時卻是禮儀公司行禮如儀。人生走到這裡,若是請了禮儀公司處理身後事,現實的說結帳就是禮儀的最後一步,看完書之後,更覺得臭皮囊應該用最簡約最不污染的方式處理了即可。若能為這世上彼時一席尚存者留下點什麼值得緬懷的,也算是不枉此生,至於各種怨債不想勾銷也無處索討,是該放下。

不論是迷信或者是基於種種對死亡的疑怖,好像非到那時候才能夠真的面對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人生。想著死後無病無痛,理想上較現實生活的各樣困難來得輕鬆愉快,但沒走過那遭誰也說不準。那種經驗上的斷裂形成的隙縫,造就了眾多的想像空間,有人因之處理了困住已久的情緒,有的從中取得經濟利益。

莫忘世上苦人多,喪葬事宜尤其如此。有的極盡奢華、備極哀榮,有的卻是一切從簡,甚或得由政府處理這最後一遭。沒能照顧好的家庭,死了之後有時甚至是一家解脫。莫名找上門的死亡,也常不足為外人道也,各種悲苦淒離。

殯葬這行每人都得接觸上,不若婚宴,不婚也是會死。到底怎樣處理身後事,似乎可以想想。傳統宗教信仰看日子、看時辰,信主的似乎少掉這麻煩,大小日子說明了連死亡都還是有階級,而身後事也經常反映著家庭生活,即便到了最後一步,都還是剪不斷、理還亂。

蒙上灰的工作,加上死亡的性質,讓人有時避之唯恐不及。但社會中仍需要這職業,也是養家活口,甚至置產購屋。職業無貴賤有時是說說,在這人生畢業典禮看多了,有種特別的豁達,可以在哀肅的主題上再加上一點其他的元素,讓書讀來不致沉悶,一連出了三本職人書。

推薦給也對火葬場種種不瞭解的朋友,說好奇太詭異,但接觸的時間恐怕不多,也通常情緒滿點很難再觀察什麼。也透過死亡的這個斷裂,從別人的人生中,不斷咀嚼,做些不後悔的事,別在最後各種說不出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蔡書評的沙龍
100會員
526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老蔡書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事出必有因,無風不起浪。走投無路被迫上絕路,是盲目還是愚蠢;是釋懷還是無知?每段人生都有所不同尋常的人與事,往生者的選擇往往經歷重重波折與崎嶇,任何事都不是驟然一刻所決定的,而是透過萬般無奈及感慨而發生的。
Thumbnail
🏷️事出必有因,無風不起浪。走投無路被迫上絕路,是盲目還是愚蠢;是釋懷還是無知?每段人生都有所不同尋常的人與事,往生者的選擇往往經歷重重波折與崎嶇,任何事都不是驟然一刻所決定的,而是透過萬般無奈及感慨而發生的。
Thumbnail
台灣目前的火葬執行率超過9成,過去盛行的土葬早已被火葬取代。將棺木送進火化爐前按照習俗親友會大喊:「火來了!快跑!」。但真有其必要嗎?
Thumbnail
台灣目前的火葬執行率超過9成,過去盛行的土葬早已被火葬取代。將棺木送進火化爐前按照習俗親友會大喊:「火來了!快跑!」。但真有其必要嗎?
Thumbnail
這本《火來了,快跑》是大師兄的作品,紀錄了他在火葬場看到的各種故事,用幽默且直白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其的經歷,一篇篇的故事也帶著讀者能夠去反思到底人的一生所為何事?以終為始來思考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這本《火來了,快跑》是大師兄的作品,紀錄了他在火葬場看到的各種故事,用幽默且直白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其的經歷,一篇篇的故事也帶著讀者能夠去反思到底人的一生所為何事?以終為始來思考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家在城市南方的邊陲, 屬於繁華的味道很淡、很輕, 輕盈到往往不覺得自己結廬於人境, 每回要到市中心時, 總戲稱要「進城」了。 進城的路上, 必然經過一條快速路, 因為是高架型的快速路, 所以,往往可以居高臨下地看到一旁—— 生命終點站「二殯」裡的日常流動, 只要車速放慢......。 小時候,坐著父
Thumbnail
家在城市南方的邊陲, 屬於繁華的味道很淡、很輕, 輕盈到往往不覺得自己結廬於人境, 每回要到市中心時, 總戲稱要「進城」了。 進城的路上, 必然經過一條快速路, 因為是高架型的快速路, 所以,往往可以居高臨下地看到一旁—— 生命終點站「二殯」裡的日常流動, 只要車速放慢......。 小時候,坐著父
Thumbnail
職人系列的書籍開始被出版市場關注,藉此讓社會大眾認識365行的真實面貌。一般人不願從事的生命禮儀工作,總是有所忌諱與禁忌,透過大師兄身歷其境的娓娓道來,其實死人蓋棺論定並不可怕,反觀留在世間的後人,種種讓人乍舌的誇張行徑和作為,才是人間最悲催難受的事。
Thumbnail
職人系列的書籍開始被出版市場關注,藉此讓社會大眾認識365行的真實面貌。一般人不願從事的生命禮儀工作,總是有所忌諱與禁忌,透過大師兄身歷其境的娓娓道來,其實死人蓋棺論定並不可怕,反觀留在世間的後人,種種讓人乍舌的誇張行徑和作為,才是人間最悲催難受的事。
Thumbnail
疫情肆虐,死亡人數也是不斷上上下下。當所有人為著數字炒得火熱,各種表演的時候,正應驗了當死亡成了統計數字,就抽離了每一個生命故事,令人冷感。作為殯葬產業從業人員,從接體到火葬場,多的是死別,而這死,和米養的百樣人一樣,也有千百種樣貌。
Thumbnail
疫情肆虐,死亡人數也是不斷上上下下。當所有人為著數字炒得火熱,各種表演的時候,正應驗了當死亡成了統計數字,就抽離了每一個生命故事,令人冷感。作為殯葬產業從業人員,從接體到火葬場,多的是死別,而這死,和米養的百樣人一樣,也有千百種樣貌。
Thumbnail
大師兄目前的三本書,依序描寫接體員、冰櫃管理人員,再到這一本是講述在火葬場的所見所聞,這三樣工作看似很接近,其實每一種工作所需要注意的環節是有所不同的,而每一個悲傷故事的背後有光怪陸離的人生,也同樣有著發人深省的感觸。
Thumbnail
大師兄目前的三本書,依序描寫接體員、冰櫃管理人員,再到這一本是講述在火葬場的所見所聞,這三樣工作看似很接近,其實每一種工作所需要注意的環節是有所不同的,而每一個悲傷故事的背後有光怪陸離的人生,也同樣有著發人深省的感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