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兄目前的三本書,依序描寫接體員、冰櫃管理人員,再到這一本是講述在火葬場的所見所聞,這三樣工作看似很接近,其實每一種工作所需要注意的環節是有所不同的,而每一個悲傷故事的背後有光怪陸離的人生,也同樣有著發人深省的感觸。
其實我也曾經想過,人一旦死亡,不就與肉身分離,而棺木推進火爐的那一刻,為何還要喊快跑?也實在不懂為何葬儀社非得要在家屬失去親人之際,還趁機坑家屬許多錢?從燒庫錢、棺木、骨灰罈⋯⋯到各種的繁瑣細項,其實都是大撈一筆的好機會,畢竟家屬不懂所謂的「行情」,而多數的家屬也不想讓人覺得自己不重視親人,所以幾乎對葬儀社的意見照單全收,然而,那些號稱材質多好的棺木與骨灰罈,真的有那個價值嗎?我不知道,但我能確定的是死人錢絕對好賺,但真的能賺的安心嗎?
來說說我父親當年去世的當下,母親是立即打電話聯絡父親的老同事來處理,這位老同事老早就改行做葬儀社,後來還一條龍連棺木都是由自己工廠製作,母親說父親會希望熟人來替自己處理後事,但我們在悲痛之餘仍然思緒很清晰,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尊重「專業」安排,明知道所謂的VIP靈堂需要每天花費不少也是閉著眼睛答應,或許大家不知道靈堂的電費也是要家屬負擔,甚至連告別式要排幾張椅子也是算張數計價,但葬儀社還想說服我們在告別式多請幾位「美女」來助陣,自然也是想要再從我們身上再扒一層皮,還記得母親當時跟葬儀社說:「你們請來的人如果沒有林志玲的等級,我就不要!」就這樣一句話完美打槍葬儀社的提議,卻也讓我們深感葬儀社並不是熟識的就不會坑你,反而是熟識會更加肆無忌憚,就連一開始說好的帳單要列出明細,最後也只有總額數字,什麼明細通通沒有!
大師兄的書中總是有大量的觀察與思考,許多的繁文縟節或是家屬的特殊要求,其實都是在安慰在世的人,讓在世的人能放下對親人的掛念,或是原諒自己內心的虧欠,我們外人看似沒有意義的儀式與無謂的花費,其實都能替在世的人彌補心裡的遺憾,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為何親人在世的時候不好好多付出一些,總是在死後用金錢買心安呢?其實這一切都沒有答案,每個家庭都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難處與選擇,喜歡大師兄不帶批判的敘事方式,我們無法真正去體驗他人的人生,就如同別人也無法輕易評斷我們的一樣,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對未來多一些期待,少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