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收入可以過甚麼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年一篇3萬與25萬的煩惱引起許多的迴響與討論,3萬與25萬的快樂與煩惱真的都差不多嗎?每個人的煩惱或許都不同,但可能也都大同小異。
譬如想買車,收入比較少的就在國產入門款抉擇,收入高的就煩惱該選哪個廠牌的名車,要不要加選哪個配備,旅遊要自助還是跟團,要在國內還是國外,享受的程度不同,但快樂與煩惱或許都大同小異。
本篇不會繼續討論3萬與25萬的差別,我想討論的是,想過甚麼樣的生活,大概需要多少家庭收入才能辦到,但每個地區的生活費用不同,我們排除偏鄉地區與台北市中心等較極端的消費水準,本篇會以新北市的概略消費水準來做計算,首先我們把生活上各層面會碰到的費用需求列舉在下方。
我知道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消費水準都不同,我大概估計一下一般人的需求費用,並且不以最節省的方式估算,一些瑣碎細節也先忽略不計,先以一個大概的消費水準來列出各項費用。
譬如大眾交通工具就以雙北捷運與公車的1280的月費來計算,大餐一年算12次,每次約1000元上下,汽車停車費只計算月租費用,不特別計算外出臨停的費用,房屋貸款以一個月3萬元為上限,頭期款不列入計算範圍。你也可以自行調整項目金額,來符合你自己的現況。
我們先舉一個最單純的例子,一位由中南部來台北工作的人,住在新北市三重區,工作地點在台北市,租了一間獨立套房,上班靠一台二手摩托車通勤,為了省錢,平時沒有甚麼娛樂也不吃大餐,不需要給家裡孝親費。
我們粗略估計他一年需要的費用為三餐(87,500)、機車(6,000)、租屋(144,000)、水電瓦斯(36,000)、瑣項支出(72,000),一年總費用為345,500,平均一個月須要28,800元,這表示,要在台北工作並過上一個幾乎沒有娛樂且節省的生活,月薪至少要大約3萬元以上。
如果是在雙北地區長大,開始工作後還是住自家裡,不需要給孝親費,只有早午餐要自己付錢,晚餐回家吃,如果也跟上一個例子一樣省省的過日子,沒有甚麼娛樂。
那麼他一年的生活費就大約是兩餐(52,500)、機車(6,000)、瑣項支出(72,000)等,平均一個月僅須要11,000,住在家裡可以省了租金、水電瓦斯費用、如果必須要給家裡孝親費,則每個月費用會增加到21,000,還是比前一個例子要低。
如果拿第一個例子來做延伸,他不想過的這麼節省委屈,想要每個月有一點娛樂費,每年可以出國一次,每個月可以吃一次千元大餐,不想騎車這麼辛苦,改搭公車捷運,我們來算算看這樣的生活改變,一年會需要多少錢。
我們粗略估計他一年需要的費用為三餐(87,500)、大眾交通(15,360)、租屋(144,000)、水電瓦斯(36,000)、瑣項支出(72,000)、娛樂費(36,000)、海外旅遊(40,000),一年總費用將來到近45萬,平均一個月要37,000元。
再來看看一對新婚夫妻,尚未有小孩,男方家長拿出一筆錢當作購屋頭期款,男方只需要負擔之後每個月的房屋貸款,這對新婚夫妻也不願意過很拮据,生活習慣較接近前一個例子,想每個月可以一起吃大餐,可以出國一次,搭捷運公車,女方每個月需要給父母孝親費1萬元。
我們粗略估計這對夫妻一年需要的費用為三餐(87,500)x2、大眾交通(15,360)x2、買房貸款(360,000)、水電瓦斯(36,000)、瑣項支出(72,000)x2、娛樂費(36,000)x2、海外旅遊(40,000)x2、孝親費(12,000),這個小家庭每年需要的收入總計超過104萬,夫妻平均收入須超過43,500,或是一位收入5萬元,另一半的收入3.7萬。
看到這應該就已經覺得要在大台北工作生活很不容易了,如果這對夫妻有了小孩,除了小孩的花費以外,考量帶小孩出門方便與安全,他們決定買一台百萬以內的汽車。
從上面的總金額104萬多在繼續增加,拿掉大眾交通工具費用,改成汽車油稅(48,000)、租停車位(48,000)、汽車保險(30,000),還有育兒伙食用品(120,000),目前小孩還小不需要教育費,父母也願意幫忙帶小孩,不需要托嬰費用,以上總計每年費用已來到126萬,平均夫妻收入需要達到52,500。
如果這對夫妻隔了3年又生了一個小孩,而第一個小孩也開始上幼稚園,費用會需要再增加一筆育兒伙食費用(120,000)與一筆教育費(180,000),總金額達到近156萬,夫妻兩人的平均月收入需要來到65,000元,或是一個人的收入須達到13萬元。
上面的幾個例子是很多在大台北地區工作生活的人很可能要面對的困難,如果要生兩個小孩,家庭月收入至少要有13萬元,而且還有父母可以幫忙在上班時間照顧嬰幼兒才能辦到。
否則就是必須要犧牲掉兩個人的娛樂費、出國旅費、甚至是孝親費、或是乾脆不要買車,台灣的受薪階級收入成長緩慢,在這樣的經濟壓力下,一胎化已逐漸成為了常態,如果沒有長輩幫忙出頭期款,現在的受薪階級要買房實在是相當困難。
這篇文章所舉的例子與項目所需金額,都是用比較一般且稍微寬鬆的方式來計算的,當然有的人會覺得一天三餐的餐費250太少,在台北市根本就頂多只能吃2餐,也有人可以很省,一天只需要200元,也不需要娛樂費,旅遊也會用很省錢的方式來做國內旅遊,這些各位都可以用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替代表格裡的數字做計算,可能會有助於你推算你目前的薪資能負擔的生活品質。
本篇都只是在計算要過甚麼樣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收入門檻,其中都還沒有考慮到人壽保險費用、紅白帖、更換3C產品等比較大金額的支出,還有更重要的,沒有留下錢做投資存退休金。
事實上,你的收入必須要比這裡所推算的生活費用要高上一些,才有能力為自己準備退休金,或甚至是提早退休,唯有降低非必要支出,增加工作或被動收入,才能一步一步的累積退休金與財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間就是金錢,為什麼?這兩者有甚麼直接關聯? 對絕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大家都是領薪水,不管是固定薪資還是業務獎金,大多數都是屬於勞務工作,所謂勞務就是有做事才有錢,做事要花時間,於是就有了這一層的連結。 所以你的時間到底值多少錢? 我們要如何提高收入,增加每小時的收入價值呢?
前一篇介紹地上權房子能不能買的文章中,有一些網友提到,目前已銷售的地上權建案,不但沒有跌價,還賣得更貴了,這真有如前文所說,地上權的房子會越來越沒有價值嗎? 而上一篇文章我也少講了一個資訊,網友問地上權的問題,主要是自己想要長住到地上權到期,不是要短期買賣賺價差。
有網友問到,他有看到賣地上權的房子,房價比較便宜,像這樣的房子可以買嗎? 什麼是地上權的房子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地上權的房產,這些房子是怎麼來的。 地上權的建案通常是由政府釋出土地出租,由開發商競標取得50~70年的土地使用權,然後可以在這塊土地上蓋住宅或是商用不動產。 地上權房產的優缺點
保險幾乎是現代人都會買的金融商品,好的保險商品可以幫助你用很低的成本獲得一定程度的保障,保險商品有很多,舉凡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癌症險、重大疾病/傷病險、長照險、失能險、儲蓄險、年金險、投資型壽險等。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學習的課題,理財是將自己的資產做更有效率的運用,並且避免自己陷入現金不足的窘況,而投資是理財的方式之一,理財不只是想要透過投資賺更多錢,更應包含了儲蓄、保險、房地產、甚至信託的規劃,而本篇將會針對投資的部份做探討。
以前的人很喜歡說,你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那是發生在過去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各行各業正蓬勃發展,只要認真努力,敢出來開店做生意的,很多都可以獲得不錯的財富。但是現在的年代已經不同了,做事情講究方法與方向,如果方向不對,方法錯誤,那麼越努力反而會越失敗。
時間就是金錢,為什麼?這兩者有甚麼直接關聯? 對絕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大家都是領薪水,不管是固定薪資還是業務獎金,大多數都是屬於勞務工作,所謂勞務就是有做事才有錢,做事要花時間,於是就有了這一層的連結。 所以你的時間到底值多少錢? 我們要如何提高收入,增加每小時的收入價值呢?
前一篇介紹地上權房子能不能買的文章中,有一些網友提到,目前已銷售的地上權建案,不但沒有跌價,還賣得更貴了,這真有如前文所說,地上權的房子會越來越沒有價值嗎? 而上一篇文章我也少講了一個資訊,網友問地上權的問題,主要是自己想要長住到地上權到期,不是要短期買賣賺價差。
有網友問到,他有看到賣地上權的房子,房價比較便宜,像這樣的房子可以買嗎? 什麼是地上權的房子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地上權的房產,這些房子是怎麼來的。 地上權的建案通常是由政府釋出土地出租,由開發商競標取得50~70年的土地使用權,然後可以在這塊土地上蓋住宅或是商用不動產。 地上權房產的優缺點
保險幾乎是現代人都會買的金融商品,好的保險商品可以幫助你用很低的成本獲得一定程度的保障,保險商品有很多,舉凡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癌症險、重大疾病/傷病險、長照險、失能險、儲蓄險、年金險、投資型壽險等。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學習的課題,理財是將自己的資產做更有效率的運用,並且避免自己陷入現金不足的窘況,而投資是理財的方式之一,理財不只是想要透過投資賺更多錢,更應包含了儲蓄、保險、房地產、甚至信託的規劃,而本篇將會針對投資的部份做探討。
以前的人很喜歡說,你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那是發生在過去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各行各業正蓬勃發展,只要認真努力,敢出來開店做生意的,很多都可以獲得不錯的財富。但是現在的年代已經不同了,做事情講究方法與方向,如果方向不對,方法錯誤,那麼越努力反而會越失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身為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在台北沒有家人,更遑論有台北的房子。我跟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剛踏入職場,前兩天剛參與完一檔演出,我說出社會新鮮人面臨的現況,演出完後也被觀眾私下問,「這樣你要怎麼活下去?」 相信我,你能活下去,省一點就好。 這句話很實際,但也很殘忍。
Thumbnail
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可以提早退休呢??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我們先把每年固定支出的費用加總起來 像是房貸 車貸 保險 教育費 雜費 餐費等等 平均下來就可以知道每月大該需要支出少費用 然後帶入這個簡單的算式 ( )X12X25=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額 假設宥爸每月需要支出10萬元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在這個物價高漲的時代,許多人的日常生活被房租、伙食和交通等花費壓得喘不過氣。最近,一位月薪33,000元的網友在Dcard分享了自己的經歷,表示扣掉所有必要開銷後,一年僅能存下21萬元,感嘆人生絕望​​。這篇文章引發了廣大共鳴,不少人也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作為房地產仲介,這邊我們也提供房仲經驗供參考
Thumbnail
在臺灣社會中,買房是許多人的夢想。這篇文章討論年薪百萬可以買多少錢的房子,並提供了多項因素,例如工作性質、父母支持程度、有無生小孩的打算等等,來幫助讀者計算自己能負擔多少房貸。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根據年薪計算房屋預算的表格,讓讀者迅速找到合適自己的房子預算。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先完整計算後面對:平均工作1小時,多少錢? 工作1年,多少錢? 在學術上有個著名的“大麥克指數”: 你的1小時薪水,能夠買幾份大麥克餐? 可能可以用以衡量當地的飲食生活壓力。 如同“房價所得比”,衡量買房需要幾年的薪資。 在不牽扯其他因素下,衡量生活的壓力。先知道問題,才能面對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身為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在台北沒有家人,更遑論有台北的房子。我跟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剛踏入職場,前兩天剛參與完一檔演出,我說出社會新鮮人面臨的現況,演出完後也被觀眾私下問,「這樣你要怎麼活下去?」 相信我,你能活下去,省一點就好。 這句話很實際,但也很殘忍。
Thumbnail
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可以提早退休呢??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我們先把每年固定支出的費用加總起來 像是房貸 車貸 保險 教育費 雜費 餐費等等 平均下來就可以知道每月大該需要支出少費用 然後帶入這個簡單的算式 ( )X12X25=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額 假設宥爸每月需要支出10萬元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賺多少才夠】   每個月的開銷因人而異,但是不可諱言的,一個家庭的開銷一定不小,如果單單靠上班所得,想要買車買房養小孩,如今的社會真的難如登天,縱使有高薪族群,但畢竟不是隨處可見,縱使有科技新貴,但畢竟不是個個三百萬年薪。     業外投資就成了相對的選擇,如何做好投資呢?我自己只會做價
Thumbnail
在這個物價高漲的時代,許多人的日常生活被房租、伙食和交通等花費壓得喘不過氣。最近,一位月薪33,000元的網友在Dcard分享了自己的經歷,表示扣掉所有必要開銷後,一年僅能存下21萬元,感嘆人生絕望​​。這篇文章引發了廣大共鳴,不少人也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作為房地產仲介,這邊我們也提供房仲經驗供參考
Thumbnail
在臺灣社會中,買房是許多人的夢想。這篇文章討論年薪百萬可以買多少錢的房子,並提供了多項因素,例如工作性質、父母支持程度、有無生小孩的打算等等,來幫助讀者計算自己能負擔多少房貸。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根據年薪計算房屋預算的表格,讓讀者迅速找到合適自己的房子預算。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先完整計算後面對:平均工作1小時,多少錢? 工作1年,多少錢? 在學術上有個著名的“大麥克指數”: 你的1小時薪水,能夠買幾份大麥克餐? 可能可以用以衡量當地的飲食生活壓力。 如同“房價所得比”,衡量買房需要幾年的薪資。 在不牽扯其他因素下,衡量生活的壓力。先知道問題,才能面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