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向布農獵人學習如何成為「山裡的人」—《走進布農的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跟著山裡的人學習,成為山裡的人,是我的期許。
不僅是山林的知識與技能,也包含思維。

似乎是因為登山的風氣開始盛行,關於山、自然環境的書籍,能見度感覺也越來越高,而在2022年出版的作品當中,《走進布農的山》這本由臺灣黑熊研究人員郭彥仁(郭熊)初試啼聲的作品,藉由結合原民文化,想必也吸引了不少兩者同時都有興趣的讀者。在書中,作者記敘了自己為了從事研究,進入山林的親身體驗,因為親近山而得以了解,並跟隨布農獵人的腳步,讓自己成為一位「山裡的人」。

一位黑熊研究人員遇上布農獵人文化

有別於甘耀明的作品《成為真正的人》,《走進布農的山》以作者第一人稱紀錄下了布農族的文化,以及山林對布農族的意義;去除了小說虛構的裝飾,不熟悉布農文化的讀者,得以將自己寄託在書中的作者當中,更近距離地觀察、體會書中的細節。儘管不像《女子山海》,在文字上幾乎是「我手寫我口」的白話,也沒有《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中,劉辰君在生命盡頭書寫關於山與生命的悲壯,郭熊混合著數次登山的記憶,接近意識流的紀錄,卻更加直接地傳達了他真摯的情感與對山林的熱愛,有時甚至會讓人忍不住在作者遭遇奇特的經驗時,跟著面前的文字振奮、歡呼。

相對於其他登山者,對於郭熊而言,走進山林更接近於「回家」,他更稱八通關古道為「深度思索的山徑」;而對於讀者而言,閱讀《走進布農的山》同樣是一趟反思的旅程,藉由看見布農獵人的生命、生活觀,我們所習慣的那些日常,似乎也變得不那麼理所當然。

行走時,獵人教導我用明顯的地景與跡象去記住獵鹿。休息的時刻,則是訴說每個地方的族語名稱,以及此地發生的故事。這種獵人的節奏看似隨性,不同於行軍式的登山模式,但是卻含有細膩且特殊的地理資訊與山林情感,顯示文化與地景的共生關係。

遠離現代科學 藉由親身體會成為「山裡的人」

以景物取代GPS定位、利用身體感受來命名的習慣,就算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卻遠比學者還要豐富、實用的山林知識,這些作者在文字中的反思,同時挑戰了現代講究科學、標準化的思維。尤其是作者提到過去總是想要尋求「標準答案」,卻屢屢碰軟釘子,最後才了解許多事必須「親身體會」才能理解的經驗,更直擊傳統教育的盲點,甚至是現代人在長大後,依舊因為執著於「為什麼」而感到焦慮的通病。

布農族曾經在山上過著富裕的生活,而不是在山下當板模工、協作或酒鬼。

儘管大部分的內容,是關於作者在進行研究時,與自然的互動,但《走進布農的山》最重要的意義,或許還是在於看見充滿文化底蘊,甚至是生活智慧,卻無可避免迅速凋零的原民困境。台灣是多山的島嶼,日益頻繁的登山活動,也正說明縱使是現代人的生活也無法自外於山林。然而,我們真的懂山嗎?包含山林、其中的生物,同樣需要被保護、尊重,而唯有向那些沒有耀眼頭銜,卻遠比其他人更了解如何與自然互動的「山裡的人」學習,或許才能真正實現所謂的「登山文化」與「登山精神」。

誠品線上:https://eslite.me/46tkxc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s://pse.is/485rw6

博客來:
https://pse.is/47wq93

讀冊生活:
https://pse.is/47nr3f

讀冊二手書:
https://pse.is/484dl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話文」如今已經是現代讀者最習慣的文體,包含用字遣詞、邏輯與結構,都已經成為評斷一本書是否「好看」的基本條件。然而,我們所習慣的這種「新文學」,其實是始於不到百年前,一群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的耕耘,其中被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更是樹立里程碑的重要作家。
2022年2月底,烏俄戰爭傳出俄軍砲擊車諾比核廢料措施,引發外界譴責與擔憂。然而,暫且不論生態浩劫,基於「獲勝」目的而進行非必要性的轟炸,在歷史上早有前例,甚至左右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
隨著市面上的書籍越來越多元,關於台灣的書寫,也逐漸成為許多作家創作的題材。然而,由作家姜天陸所著的《擔馬草水》,與前者的風格完全不同,儘管小說的精彩程度依舊,卻散發出了更加濃烈的鄉土氣息。
首次接觸房慧真的作品,是2017年出版的《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在這本幾乎可被視為人物專訪教材的作品中,作者細膩的觀察力,與讓讀者身歷其境的描寫能力都展露無遺。而在2022年的作品《草莓與灰燼》中,儘管跳脫了記者的身份,她仍舊以犀利的眼光,觀察著這個世界。
有一陣子沒有看傳記小說,這次也很榮幸受到悅知文化邀請,分享這本有關杜莎夫人的作品。老實說,筆者對於杜莎夫人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一開始單純只是因為覺得封面非常精美,沒想到開始閱讀後,馬上就沈浸在故事中無法自拔,其中的附在文字旁的插畫,也讓情境更加寫實。而近600頁的內容原本預計要花超過一週閱讀,最後也只
2020年爆紅的「萬秀洗衣店」,其中兩位年長者穿著各種服飾,展現十足活力的照片,想必依舊讓許多人記憶猶新,而這本作品正是其幕後推手,兩位店主的孫子「張瑞夫」,紀錄自己從計畫發想、實行,到最後意外在疫情期間,獲得國際社會熱烈迴響的心路歷程。
「白話文」如今已經是現代讀者最習慣的文體,包含用字遣詞、邏輯與結構,都已經成為評斷一本書是否「好看」的基本條件。然而,我們所習慣的這種「新文學」,其實是始於不到百年前,一群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的耕耘,其中被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更是樹立里程碑的重要作家。
2022年2月底,烏俄戰爭傳出俄軍砲擊車諾比核廢料措施,引發外界譴責與擔憂。然而,暫且不論生態浩劫,基於「獲勝」目的而進行非必要性的轟炸,在歷史上早有前例,甚至左右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
隨著市面上的書籍越來越多元,關於台灣的書寫,也逐漸成為許多作家創作的題材。然而,由作家姜天陸所著的《擔馬草水》,與前者的風格完全不同,儘管小說的精彩程度依舊,卻散發出了更加濃烈的鄉土氣息。
首次接觸房慧真的作品,是2017年出版的《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在這本幾乎可被視為人物專訪教材的作品中,作者細膩的觀察力,與讓讀者身歷其境的描寫能力都展露無遺。而在2022年的作品《草莓與灰燼》中,儘管跳脫了記者的身份,她仍舊以犀利的眼光,觀察著這個世界。
有一陣子沒有看傳記小說,這次也很榮幸受到悅知文化邀請,分享這本有關杜莎夫人的作品。老實說,筆者對於杜莎夫人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一開始單純只是因為覺得封面非常精美,沒想到開始閱讀後,馬上就沈浸在故事中無法自拔,其中的附在文字旁的插畫,也讓情境更加寫實。而近600頁的內容原本預計要花超過一週閱讀,最後也只
2020年爆紅的「萬秀洗衣店」,其中兩位年長者穿著各種服飾,展現十足活力的照片,想必依舊讓許多人記憶猶新,而這本作品正是其幕後推手,兩位店主的孫子「張瑞夫」,紀錄自己從計畫發想、實行,到最後意外在疫情期間,獲得國際社會熱烈迴響的心路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希望父母親們不要錯過暑假,利用長假帶孩子去爬爬山、溯溯溪,讓身體保持著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不然也可以透過精彩的電影或小說來傳承古老的歷史與故事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Thumbnail
山上的生活會偷走任何事物。 你真美好,請你駐留。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辶反田野》的書名耐人尋味,由各自經驗出擊的「反田野」與「返田野」,歧異不僅在「我/他者」或文化接觸中的差異,充滿意外與機緣。乃在貫串本書的歧異點,其實存在於田野經驗的N次方間。最大的「歧異點」就在認識主體,也就是研究者,所謂人類學家身上。白話點說,不僅是田野地與報導人本身的物是人非,這本來就是過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希望父母親們不要錯過暑假,利用長假帶孩子去爬爬山、溯溯溪,讓身體保持著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不然也可以透過精彩的電影或小說來傳承古老的歷史與故事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Thumbnail
山上的生活會偷走任何事物。 你真美好,請你駐留。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登山旅程不僅僅是攀登高峰,更是一趟穿越風景和自我的旅程。這次因為一本書,我踏進了日本的山林,除了感受秋季的美景,更感受到登山的過程充滿挑戰和成長,山林總隱藏著許多我們未曾意會的秘密,只要仔細感受每次呼吸,就能觸碰到山林中有趣的訊息。
《辶反田野》的書名耐人尋味,由各自經驗出擊的「反田野」與「返田野」,歧異不僅在「我/他者」或文化接觸中的差異,充滿意外與機緣。乃在貫串本書的歧異點,其實存在於田野經驗的N次方間。最大的「歧異點」就在認識主體,也就是研究者,所謂人類學家身上。白話點說,不僅是田野地與報導人本身的物是人非,這本來就是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