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者遇上人頭詐騙案的前奏:他在自己的情境中做出最理性的選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小字輩
「我沒有健保卡了,今天不能看醫生。」
確定檢查結果為輕度失智的阿選,本來約好要看診的那天沒有出現,倒是總會記得用公共電話打給我。
去找他花些時間了解狀況,阿選說,一兩天前,有個開車來找他的朋友,說要跟他拿雙證件,然後一個禮拜後會還他、還會給他一些錢。他同意了,證件交出去了。
我這一聽,馬上聯想到這完全就是人頭詐騙案的前奏。
「這樣我就可以買手機啦,這樣打給你也不用那麼麻煩阿。」
阿選很真誠地表達自己想要那筆錢的理由,我一邊跟他說明事情可能的嚴重性,一邊跟他說:「阿你要手機你可以跟我說啊,我那裡有二手手機捏。你不知道人頭詐欺案的事嗎?我擔心你被騙了啦。」
沒想到阿選跟我說:
「你以前又沒跟我說!你也沒跟我我說你那裡有手機阿。」
真是傷腦筋,我和他詢問要不要讓我辦身份證掛失,他仍然說:「還是不用吧。」我又好氣又好笑。
我只能尊重阿選還是想賭一把,這個他不知道姓名、不知道住哪裡、做什麼工作的「朋友」,究竟會不會還他證件、拿錢給他呢?
:::
一週後,阿選用他花了兩百多元買來的手機打給我了。他說,這次拿到一萬三。目前買了手機、耳機、大樂透,前一天住了網咖,因為流鼻血拖到就醫時間時還捨得搭計程車來醫院。
和他在便利商店裡講話時,一個阿北把幫阿選買來的樂透彩發票拿來。我忍不住問阿選:「很想賺錢齁?」賺到這個天外飛來的一筆錢後,還這麼積極買個發財的希望。阿選笑著說:「對啊,誰不想賺錢?」
阿選主動和我分享到,朋友還跟他說要介紹工作給他,
「工作內容是什麼啊?」
「他說不能說。」
哎,這一聽也是不太妙。我試著白話說理和他討論:
「如果有這麼好做、好賺的工作,一定很多人搶著要呀,為什麼會找到你呢?為什麼朋友怕別人知道呢?
會不會你現在賺得很開心,過了一年後才要來擔後果,可能要進去關欸!我們看過好多人這樣欸。」
「我知道啊,但我現在就生病啊。」
「所以你意思是,其實你也不太在意以後可能要被關的事,先過好今天就好,以後的事以後再說,至少現在有這些好康就對了嗎?」
「對啊。」
原來他不是認為一定不可能會被關,只是他也沒什麼好怕的了,難道不冒險而繼續承擔的現狀就比較好嗎?
拿到錢,餓的時候可以自己買好吃的、渴的時候可以買好喝的,想聽廣播還有錢買耳機,這樣的快樂,難道不是更直接現成的嗎?
理解阿選的視角並不難。直白地揭開我們關注的事情核心差異之後,我不再對於「要他想清楚」這部分多說什麼,決定眼前比較能做的,或許是和他聊聊這一萬多元打算怎麼運用,怎麼小心被偷走。也討論假如真的要跑身心障礙補助的申請,每個月有三千元收入對他而言的意義。
::::
我見過人頭詐欺案的判決書,受害者損失高達幾百萬的費用,一定很害怕和生氣,我能理解對他們來說,如果我們說為此付上牢獄代價的無家者其實也很無辜,他們可能難以認同。
就表層視角來看,這些提供身分證健保卡賺錢的人並不是「被陷害」,因為他們有選擇、他們是為了自己的獲利而不計後果。
但無奈的是,為什麼這種事特別容易發生在阿選他們身上呢?為什麼我認識的無家者特別容易接到跟他們要身份證說要登記門號可以賺錢的電話呢?如果我是他,我真的有力氣說不嗎?
其實這一群人已經在他的情境裡做出最理性的選擇,他的匱乏感、為了滿足生活食衣住行需求對現金的迫切感,讓他沒有條件去想到遠期會發生的事,這是心理學上說的「管窺效應」。
那次法扶辦的 #人頭詐欺案的無家者 講座裡面有段發人深省的內容摘要如下:
「人頭戶不是貧窮者被利用來犯罪的第一個事件或最後一件,很早期就有了,只要社會裡有人被排除,就會有人利用他們來做各種事,像過去兒童福利還沒發展時兒童就可以被拿來做雛妓。

所有的利用都可以拿來利用貧困者,因為全部都是強制利用,全部都是因為沒有錢,我知道你為了錢什麼都可以做。

當貧窮的本質不被看見,這樣的事就會一再發生。

司法既沒有起到預防犯罪的效果,也沒有正義,因為本來就不正義。他是因為貧困才犯這個罪,你又懲罰他的貧困,罰他更多錢,哪裡正義?面對犯罪如何有更適合的處置和處遇?司法制度是否可能為了貧困者而發展出更有修復性、更具正義的制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三六七: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當歸四逆湯方 當歸3、木通2、細辛2、桂枝3、芍藥3、大棗15枚、炙甘草2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大棗二十五個、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avatar
    鮪魚肚
    2024-06-01
    當專業助人者成為照顧者 吳佳璇醫師補2021/11/7之文章 上週11/2在英堃講堂 聽了吳醫師的這場演講 (疑似邀約的第100場演講) 覺得很了不起,訂定了講一百場的目標啊~
    avatar
    Hazel
    2024-05-08
    《議點事》- 無家者對議題的一點點抒發和想法
    Thumbnail
    avatar
    HU_ever
    2024-01-01
    無家者十位無家者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掉到街頭上,真的很容易。 七位街頭社工的採訪故事,讓讀者知道,接住這些人,真的很不容易。 平心而論,真正想要成為流落街頭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但因為自身際遇與外在環境的不走運,導致了無家的無奈選擇,身為有家者的讀者,除了同情,還可以怎麼看? 我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
    Thumbnail
    avatar
    月讀聚樂部
    2023-11-16
    「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工作?」青壯年無家者的掙扎心聲「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工作?」是在街頭那段時間小潘最常聽到的話。「看我比較年輕,發物資的時候都會被跳過。」小潘淡淡的說,是被僅存的善意排擠的無奈。說來慚愧,這幾年都有到北車發便當的習慣,我也是那個便當數量不夠時,下意識會跳過那些「看起來」相對年輕、有能力的無家者的人。
    Thumbnail
    avatar
    連袖竹Alice
    2023-07-28
    身障心無礙|當專業障礙者遇上專業醫生:無限之戰,開打! 現在的女孩,自認早就成為比專業醫生了解自己的「專業病人」,再也不會再被騙只有吃藥可以變強壯,她終於明白,原來要對抗的不只是細菌病毒,而是這個社會和醫生各種的白色謊話。她決定自己成為保護自己的鋼鐵女孩,宣布開戰!
    Thumbnail
    avatar
    左邊女孩
    2021-11-27
    【職場讀書人選書】當長照遇上繭居 台灣終將面對的世代危機—《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高齡化社會」、「超高齡化社會」,這些名詞從從筆者學生時期就已出現在教科書當中,但比起勞動力短缺、生產經濟停滯等三言兩語,其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或許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都還要來得更加複雜。隨著2019年日本連續發生兩起與繭居族相關的社會事件,「繭居v.s.長照」的社會議題也跟著檯面化,該如何解決現代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11-25
    街頭的另類眾生相—《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不論在公園、騎樓,或是人來人往的街道上,都有街友的影子,大部分的人都對他們視而不見,甚至敬而遠之。筆者就讀大學時,常會在學校附設醫院、公園及公園內的市立圖書館分館看見街友,白天時,他們會將所剩無幾的家當收在一塊,放在眼力所及之處,或是帶在身邊,若是被褥、枕頭或帳篷等寢具,就會擱置在原地,夜幕降臨時就
    Thumbnail
    avatar
    邱婷鈺
    2021-03-28
    【職場讀書人選書】連安心睡覺都是奢侈 關於印度女性無家者-《邊緣印度》實際走入印度街頭,研究女性無家者議題,作者程敏淑以志工的身份,實際面對面與她們對話、正視她們面臨的困境。因為居無定所,加上歧視與刻意污名化,這些女性被貼上「壞女人」的標籤,獲得父權社會默許的性別暴力,更逼迫她們必須依附於其他團體或團結,否則連睡覺都是奢侈。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