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什麼都不敢吃? 讓一年內糖化血色素降低一倍的糖友,分享如何成為「自己身體的營養師」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在一年前健康檢查發現糖尿病,糖化血色素高達15%,非常嚴重!當時根本搞不清楚哪些食物較容易影響血糖,每種食物都不確定要吃多少,非常茫然,很多東西都不敢吃,就怕病情更嚴重!」模範糖友簡女士分享,「起初因為不了解,所以盲目減少全榖雜糧類食物份量,甚至完全不吃,反而造成血糖非常不穩定,而且很容易飢餓,連情緒也受到影響。」
除了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之外,正確的飲食也非常重要!經過營養師的指導,才知道自己的飲食不夠均衡,也發現每天三餐進食的內容及份量是影響血糖波動的重要因素。營養師提供的觀念,例如調整進食順序,把澱粉放在最後面、拉長進食的時間等,對血糖控制非常有幫助。
營養師先讓我知道,根據體重、每天的運動量或工作量來計算應該要攝取多少熱量,然後再去調整分配食物的種類。簡女士提到,依照我的狀況可以吃兩份醣,相當於半碗五穀飯或糙米飯,搭配2份青菜、1份蛋白質,至於水果頂多是2份。
「我都有監測飯前、飯後的血糖,也發現水果對我的血糖影響較大,所以可以針對自己的狀況再做調整。回診時也會把記錄帶去跟醫師討論,看看是否需要調整藥物。」簡女士說,「現在我真的覺得自己是很稱職的在找到飲食管理的訣竅並配合醫師持續用藥下,我的糖化血色素從一開始的15%降到現在的7%,進步非常多!」
獲得正確的知識,並跟食物、用藥建立良好的關係非常重要。關於控糖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也不是一次就學會,簡女士說,透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的「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聊天機器人得到即時回覆,能讓恐慌感下降很多,可以發問,也可以反覆複習,相當有幫助。
糖尿病飲食管理與藥物相輔相成,掌握份量原則讓治療成效極大化
從一百年前開始,糖尿病的管理有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飲食,第二個重點是運動,第三個重點是藥物。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教授表示,以台灣糖尿病病人老化程度來說,要求病人做到非常完整而且有系統的運動,比較難達成,所以一定要把握飲食和藥物管理。
飲食是生活的基本,每天所需要的藥物份量,跟飲食是相對的,王治元教授說,當藥物劑量固定,如果進食太多,藥物自然沒效;如果進食太少,可能就會發生低血糖。糖友必須要有固定的飲食、固定的運動,才能讓血糖藥發揮最大效用,並把低血糖機率降到最低。
台灣糖尿病病友在飲食管理上,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王治元教授解釋,如果腎功能正常而且沒有特殊狀況時,飲食可以不限種類,重點是「份量」。假設一天需要熱量1,500-1,800卡,必須在食物種類及份量中做好分配。首先要固定規劃自己的運動模式及運動時間,搭配好飲食的時間,並學習製做「飲食日記」。
「台灣的糖尿病病友大部分都不願意接受營養師的治療,他們覺得吃東西不難,而期待久病成良醫。」王治元教授說,「營養師的價值在於引導糖友在治療過程中,不但可以吃的正確,而且有飽足感。有些糖友的血糖控制很好,可是總是有吃不飽的感覺。如何讓糖友能夠吃得飽,吃得熱量穩定,並達到血糖、糖化血色素都穩定,才是飲食控制最重要的目的。」
面對剛診斷糖尿病且飲食管理不佳的病人,常得用不同的方式提供協助。王治元教授說,如果是高齡患者,應該要仰賴主要照顧者的協助,幫助規律化飲食,建立飲食關係,而且能夠幫忙做血糖監測。此外,現在也有能幫助穩定血糖的口服藥物,不須經過腎臟代謝,所以就算是有腎病的糖友也能簡單控制血糖。
至於年輕糖友則是要學習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糖尿病治療,有些糖尿病病友很擔心別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在做治療的時候就會遭遇很多困難。王治元教授說,如果他願意接受醫療團隊的協助,做好飲食管理是養成生活習慣很好的機會。藉由飲食日記與血糖檢查,能夠找出血糖藥物跟食物的平衡,跟營養師配合一段時間,便能找到合適的飲食模式。
製作飲食日記,拍照記錄餐點
糖尿病病友在飲食上要注意幾個關鍵,王治元教授提醒,第一個是吃藥時間跟吃飯時間要完全搭配,較不會出現低血糖。當然,選擇不易造成低血糖的藥物也是重要關鍵。
第二個是營養均衡,醣類、蛋白質、油脂都要攝取足夠,王治元教授說,我們會給病人一個飲食熱量表,去規劃要吃多少蛋白質、多少醣類、多少油脂。最困難的是台灣的飲食多采多姿,每種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都不同,所以很鼓勵病人拍照,用相片記錄每一餐的內容。這些資訊能夠幫助醫師、營養師評估,要如何調整飲食以及藥物才能達到平衡。
「現在的營養師會根據你喜歡吃、最常吃的食物種類、份量去做調整,教導你從你喜愛的食物當中,找出最適合的飲食。」王治元教授說,「營養師也會教你做選擇,該從哪一道飲食開始,例如應該先吃蔬菜?還是先吃肉類?幫助建立正確飲食習慣,而且不會造成身體的不適。」
飲食與藥物的搭配很重要,必須養成穩定飲食習慣、用藥習慣,才能長久穩定血糖與糖化血色素,並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特別要提醒的是,有一部分糖友的低血糖可能是用藥引起,建議發生低血糖症狀時,於回診時主動與醫師反應,以便進行評估。
糖友提問1:糖友可以喝酒嗎?
糖尿病病人可以喝酒,但要注意份量,王治元教授說,通常是計算酒精當量,1酒精當量相當於15公克酒精,以每罐325毫升、酒精濃度4%的啤酒為例,男生一天最多喝2罐啤酒,女生最多喝1罐啤酒;紅酒的酒精濃度約是啤酒的3倍,所以只能喝1/3的量。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喔。
糖友提問2:糖尿病能否停藥?
治療過程中,醫師可能會根據體重、生活型態、血糖狀況來調整藥物,但停掉血糖藥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王治元教授叮嚀,對糖友而言,使用血糖藥能讓身體達到更穩定的生理狀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停掉血糖藥,對身體會有許多負面效果,甚至產生難以挽回的併發症。
請與醫師、營養師密切配合,善用藥物、飲食、運動讓血糖更穩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2會員
6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糖尿病可能會影響根管治療、抽神經的效果?【張添皓醫師顯微根管治療特診】糖尿病可能會影響根管治療、抽神經的效果? 你知道嗎?  當你走在大街上,跟你擦身而過的10位陌生人中,就有1位有糖尿病。 根據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22)文獻指出: 2021年的數據中,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患有糖尿病,現在世界上超過10.5%的 20-79 歲成年
Thumbnail
avatar
張添皓醫師牙髓診療室.顯微根管治療中心
2024-06-19
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使用健保中藥後,死亡風險「降低」58%。衛生福利部聯合中醫一起照護腎病患者,每年提供1億元在「中醫慢性腎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只要是有蛋白尿等符合「第2期腎病變」的病患,都可以到「健保中醫門診」尋求醫療照護。 計畫自109年起啟動,至今
Thumbnail
avatar
林沛勳中醫師
2024-05-24
為什麼不好好誠實的面對自己_在糖尿病背後,營養師與病患的視角(下)走進診間的原因是什麼? 這裡不需要繳交作業給營養師 會給成績單的是自己的身體好好誠實面對自己吧。 醫療人員,是份職業,但也要帶有著熱忱 我可以按照書上的guideline一條一條衛教完 但大多的我們都還是想要費點心思,讓你真正明白 因為就我們的視角,現在血糖不控制好,後續會真的很難受的。
Thumbnail
avatar
芮伶營養師
2024-03-24
為什麼不好好誠實的面對自己_在糖尿病背後,營養師與病患的視角(上)這麼認真,為什麼血糖還是高居不下? 個案似乎並沒有像是「我真是個乖學生」 比較像假裝沒聽到忽略過去 不太對勁!
Thumbnail
avatar
芮伶營養師
2024-03-24
預防糖尿病吃什麼好?日常菜單「外食族也能達成」 想要維持健康,日常的飲食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地中海飲食可幫助減重、維持心血管健康、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還能有助於維持骨骼跟關節的健康。 即使是外食族也能輕鬆遵守地中海飲食規則,主食可以盡量以魚為主,搭配大量的蔬菜,烹調方式則盡量選擇乾煎、烘烤、清蒸、少油少鹽烹炒。 美國權威雜誌《美國
Thumbnail
avatar
Shan
2024-03-03
【巴金森病在那邊】新聞傳藝人患症先別緊張,看看巴金森初期症狀是什麼?爸媽不是變懶惰?!動作變緩慢小心巴金森病已經找上門!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1.01 本集來聊聊巴金森病初期徵兆有哪些呢?可以怎麼觀察? 初期症狀真的要很有愛才能發現,大家平常也多關心親友的狀況 ■巴金森病要掛哪一科? ■新聞報導-侯孝賢導演有3個異狀被懷疑有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跟阿茲海默症分不清楚? ■ 巴金森病有年輕化的傾向嗎?
Thumbnail
avatar
小編在那邊
2022-04-29
寶寶生病了,看他身體這麼不舒服,難道不能幫他睡好一點嗎?最近很剛好,幾個客戶都遇到寶寶生病時,因為看孩子身體不適、哭起來特別讓家長心疼,於是,就在睡覺的時間,讓孩子不睡嬰兒床、一起睡在爸媽床上,或是本來都是自行入睡的、增加了抱哄睡服務。 結果,病好了,孩子不願意睡回嬰兒床,或是不想再自行入睡了.......
Thumbnail
avatar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
2022-03-28
藥師,我糖尿病的藥可以不用吃了嗎?有方法停藥嗎?謝謝|讀者來信嗨OOO,我是廷岳!是可以有方法不吃藥的!你可以這麼做。
Thumbnail
avatar
胡廷岳藥師的醫病故事集
2022-02-23
「正常與失序從來都不是用疾病去標籤」專訪精神科病房住院者思樂康詢問思樂康對精神科病房的觀察,他說,每個人都有個性,但在精神病房都歸類為疾病。「常常有人只是情緒波動較大,就被認為是發作」;他也發覺,裡面很多人都住很久了,開始沒有時間感,即使狀況穩定,也因為家人覺得丟臉不願意來接而無法出院。
avatar
Sensen Lin
202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