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學習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往年教到生態系都很困擾,基本上這些東西跟地理是部份重複的(當年),然後光做介紹很容易讓大家失去焦點,之前的策略是讓學生找資料寫報告,然後聚集各班的報告,在實驗室以跑台的形式寫學習單,一桌是一個主題,一來讓學生知道報告是“重要的“,二來讓學生觀摩一下別班的報告和創意,再來藉由跑台的過程也把各生態系的重點瀏覽一遍。

這次基生是在二年級上到這個章節,之前因為課程時間過緊也沒有其他活動,早就想訓練他們的找資料和上台報告的能力,很久以前在阿簡老師那裡看到逸萱老師的作品,腦袋就想著要來試試,在這次報告中就加入生態系模型這個內容。

主題

學期初就預告了這個活動,主題除了最基本的生態系外,也因為一連串的環境事件和議題而深深覺得關懷土地是要從根做起,參考了環境資訊協會2011十大環境新聞中的議題當作題目,除了讓學生了解台灣正在發生的議題外,也希望學生能藉由這次活動種下培養關心社會以及實踐保育小苗。所以這次的主題包括:

1. 台灣針葉林

2. 台灣針闊葉混合林

3. 台灣闊葉林

4. 台灣高山草原

5. 墾丁後灣濕地

6. 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

7. 杉原灣

8. 海岸與河口生態系

9. 農田生態系

10. 大城溼地

11. 西部台西沿岸養殖區域

分組

因為已經是二年級學生,所以採用自由分組,不規定人數,至多不能超過五人,大部分班級都分出9組,有一個班級比較特別,只有33人卻分出10組,這班大多是3個人一組。題目和上台順序皆抽籤決定。

引導

原本是想讓同學在報時可以用webcam伸入模型講解細部內容,所以除了講述報告要求外,特別有跟學生提起模型的功用,引發學生興趣。(實際上因為我的工具是廠商送的放大鏡,螢幕效果差,後來就取消這項活動了)(實際使用後發現若用webcam可能還要考慮光源和解析度,焦距等問題)模型要求僅簡單口述箱子內需佈置成該生態系樣貌,簡單地用紙板豎立生物即可,所以後來看到有很多作品都是自己發揮創意而來,也有些同學與美術課所學做結合。

實施

每組報告20-25分鐘,需有媒體配合,全部的組別都用投影片(ppt)

評分

參考其他網路上老師的分享,用評量表評分,報告部份每個項次滿分5分計算,再加上時間、模型、及分工狀況。所有組別報告完後,再用20分鐘請同學回答以上問題,藉此了解實際分工狀況,和組員相處情形。

後續活動

收到模型後發現有很多同學創意十足,本來只準備在實驗室中展出,但是為了鼓勵同學,情商圖書館舉辦生態系週的活動。將會在圖書館雜誌櫃上展出作品,並舉辦“按讚“活動,請參觀者在喜歡的作品上貼貼紙,最後會依投票結果發出獎狀(還希望生出獎品)。

我本來還希望請參觀者參加徵文比賽和攝影比賽,這次突發性請圖書館幫忙來不及準備,可能下次試試看囉。

原來給小孩一點刺激,是可以生出很多好創意的。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原文: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2012生態系作業


如果喜歡我分享的內容,歡迎您多拍幾下Like!本格所有作者收益皆將捐助台東家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io Taco的沙龍
1會員
28內容數
談談少年少女的心事,和教學二三事
Bio Tac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1
這次探究有一個班跟外師搭配,期初和外師討論時大概擬定的方向就是平常的對話練習以及期末或許有機會可以產出一兩組英文海報,畢竟科學性報告其實有一定的難度。到了學期末在處理中文探究海報收尾時,外師先跟比較熟的同學開口建議,最後竟然產出了八組
Thumbnail
2025/01/11
這次探究有一個班跟外師搭配,期初和外師討論時大概擬定的方向就是平常的對話練習以及期末或許有機會可以產出一兩組英文海報,畢竟科學性報告其實有一定的難度。到了學期末在處理中文探究海報收尾時,外師先跟比較熟的同學開口建議,最後竟然產出了八組
Thumbnail
2025/01/10
108課綱造成的變化,學生真的可以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這堂自然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學生們從問題探索、實驗設計到實施與發表,經歷了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我們的課程從過去選修生物中的過氧化氫與酶的實驗開始
Thumbnail
2025/01/10
108課綱造成的變化,學生真的可以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這堂自然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學生們從問題探索、實驗設計到實施與發表,經歷了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我們的課程從過去選修生物中的過氧化氫與酶的實驗開始
Thumbnail
2023/07/10
以下內容請花30-60分鐘寫下概要,若無法順利回答,請再去看書本相關章節,可從圖開始看 探究考題會以這些內容為基準,但切記一切以考題呈現的證據為判斷依歸,找出「原因」和「結果」,也就是誰影響誰,或是一件事情的發生順序 祝考試順利 細胞與病毒的比較 細胞週期 分裂,各種不同分裂的比較, 精子與卵子的形
2023/07/10
以下內容請花30-60分鐘寫下概要,若無法順利回答,請再去看書本相關章節,可從圖開始看 探究考題會以這些內容為基準,但切記一切以考題呈現的證據為判斷依歸,找出「原因」和「結果」,也就是誰影響誰,或是一件事情的發生順序 祝考試順利 細胞與病毒的比較 細胞週期 分裂,各種不同分裂的比較, 精子與卵子的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荒野的環境行動論壇剛開始只是單純地請奔鹿及翔鷹階段的學生分享環境行動的經驗,主要目的是創造機會訓練他們公開發表的能力,當然也可以從彼此交流中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所以後來改成有評審,列出等第,甚至給予一些「助持金」,協助他們持續推動這些方案的經費,當初在論壇的工作伙伴間有不同意見的討論。
Thumbnail
荒野的環境行動論壇剛開始只是單純地請奔鹿及翔鷹階段的學生分享環境行動的經驗,主要目的是創造機會訓練他們公開發表的能力,當然也可以從彼此交流中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所以後來改成有評審,列出等第,甚至給予一些「助持金」,協助他們持續推動這些方案的經費,當初在論壇的工作伙伴間有不同意見的討論。
Thumbnail
誰能預知原本只是在荒野親子團全國大露營(2015年在宜蘭武荖坑營地舉辦,共三千多人參加)裡一場「非正式」的分享發表會,後來竟發展成荒野保護協會裡一個很重要的年度盛事,以及提供給孩子及大人一個非常棒的舞台。
Thumbnail
誰能預知原本只是在荒野親子團全國大露營(2015年在宜蘭武荖坑營地舉辦,共三千多人參加)裡一場「非正式」的分享發表會,後來竟發展成荒野保護協會裡一個很重要的年度盛事,以及提供給孩子及大人一個非常棒的舞台。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4🍀 從鱉溪望見內湖,今年城鄉生態創生擬參訪觀摩花蓮鱉溪流域學校,走入吉哈拉艾,品嚐鱉溪米里山滋味,親身體驗友善生態的梯田復興,看見「保護專區劃設」與「生態明智利用」的保育創生之道。此外,循路探訪臺灣有機運動史的代表基地「羅山有機村」、「池上有機米專業區」等,在一路
Thumbnail
🍀內湖永續社造通訊2024🍀 從鱉溪望見內湖,今年城鄉生態創生擬參訪觀摩花蓮鱉溪流域學校,走入吉哈拉艾,品嚐鱉溪米里山滋味,親身體驗友善生態的梯田復興,看見「保護專區劃設」與「生態明智利用」的保育創生之道。此外,循路探訪臺灣有機運動史的代表基地「羅山有機村」、「池上有機米專業區」等,在一路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Thumbnail
上週回台一趟,在台中搓幾天貓,接著上台北去參加國家環境教育院的種子教師徵選共識營。參加者眾,不少學校老師和校長,也有農場、社區發展營造的工作者,即便有忙碌的正職也積極地幫自己找事情做,我這種無業遊民實在汗顏。
Thumbnail
上週回台一趟,在台中搓幾天貓,接著上台北去參加國家環境教育院的種子教師徵選共識營。參加者眾,不少學校老師和校長,也有農場、社區發展營造的工作者,即便有忙碌的正職也積極地幫自己找事情做,我這種無業遊民實在汗顏。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