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最初是怎麼形成的?

更新於 2022/06/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茶之西行,馬之東來,那是一個時代的華章。如今,茶草香氣散盡,馬幫鈴聲遠去,風馬旗飄逝難尋。而茶馬古道是一條永遠不會消失、永遠在天邊蜿蜒的古道。
茶馬古道從它形成開始,就像一棵常青樹,也如一條滔滔江河,任鬥轉星移,芬芳永在,源遠流長。茶馬古道是走出來的,這一走就是上千年,在漫長歲月中,它歷經風雨,鑄就了歷史和文明。
作者李貴平,從事媒體工作22年間,長期關注茶馬古道方面的研究,用堅實的腳步丈量茶馬古道,用睿智的文字記錄川西文化。他曾三次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保亞、孔江平先生考察茶馬古道和大巴山祭司文字。在他的文字中,我們能看到和科研文章不一樣,更加生動有趣的描述。
2020年8月13日,李貴平老師突發心梗醫治無效逝世,享年59歲。斯人已逝,我們僅能通過文字緬懷這位元從未謀面的老師。
如茶馬古道一樣,這些文字也將永存。
《明史・食貨志》載:“自碉門、黎、雅抵朵甘、烏斯藏,行茶之地五幹餘裡。”穿越險峻寒冷的橫斷山脈,跨過漫長艱險的山原高原,5000餘裡的川藏茶馬古道,堪稱世界上通行難度最大的商貿大走廊。
在茶馬古道的三條大道中,川藏茶馬古道具有最悠久的歷史、最廣闊的線路,擁有最早的茶葉種植加工、最艱苦卓絕的人文精神、最重要獨特的社會政治地位。
這些年行走在茶馬古道遺址,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作為偉大的遠征古道,茶馬古道最初是怎麼形成的?它在山高水長間形成了怎樣前赴後繼的交通脈絡?
2016年初夏,我受所在媒體派遣,參加了由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20多名學者組成的“藏羌茶馬古道考察”。途中,我經常就這個問題向茶馬古道研究專家、北京大學教授陳保亞請教。
陳保亞說,茶馬古道是這樣一個概念:它是由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運載方式,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商貿古道。茶馬古道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原生茶馬古道,二是轉型茶馬古道。
原生茶馬古道,是指一開始就伴隨馬幫、背夫和騾隊的出現,被硬生生踩踏出來的古驛道,比如雲南到西藏的滇藏道和四川到西藏的川藏道這兩條大“茶道”,其必經地橫斷山脈早先並無成型的遠征古道,只有一些局部古道為軍事行動所開拓,比如小金縣的懋綏道,就是乾隆征金川時開闢的,路線是從懋功(小金)縣城經新橋塘、僧格宗、王家寨、黃草坪、崇化電、獨松到綏靖電,全長170公里。
更多情況則是,自唐朝開通藏族茶馬互市後,原先小打小的路已完全不能承載茶馬交易這種“國家戰略”,而必須開掘成形的相對固定的道路,來滿足馬幫的貨運需求。於是,原生古道被饅開延伸。
另一種,是轉型茶馬古道。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院蜀道、蜀道、零關道、五尺道、蜀身毒道、鹽道等功能不一的驛道,它們在茶馬古道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只不過由於民族文化的衝突而經常處於中斷或無人問津的狀態。後來隨著茶馬交易的興起,這些古道得到啟動並迅速轉型為整個茶馬古道的網路幹道。
這當中,古鹽道的轉型作用是最不能忽路的。
可能考慮到這是個帶有學術分岐的問題,陳保亞在《論茶馬古道的歷史地位》一文(《思想戰線》1992年1月)裡指出,鹽有兩大作用:一是維持人類的生存,一是保存食物。人類進入農耕社會以前,通過狩獵得到的動物,其體內含有一定的鹽分,那時候人對鹽源的需求還不很迫切。進入農耕社會後,人類更多地開始依賴植物而生存,原本從獵物中吸取鹽的機會越來越減少了,不得不尋找鹽源、獲取食鹽,以補充身體的需要。
糧食果子的採集和生產、牲畜的飼養、衣服的製作、水的引取,大都可以近距離進行,但鹽產地並非每處人群聚居地都有(如貴州就不產鹽);即使有鹽源,也不是每處人群聚居地的主人,都有能力自己去開採,於是只好到較遠的地方獲取。這樣,連接人群居住地和鹽源的古道網路就開始出現,也就必須有古道直接或間接地通向鹽井、鹽池、鹽田而這些古道還必須保持暢通,更不可能長期中斷。
換句話說,鹽道是最早的必不可少的運輸古道。
從時間上看,鹽運古道的出現,比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大量考古工作發現,人類早在西元前6000多年就開始從鹽水中提取食鹽。鹽業在中國出現很早,到漢代已經相當發達。山西運城附近的解池鹽田至少在西元前6000年到西元前4000年前已經存在。中國古代文獻有關鹽(食鹽)的記載很豐富。
人類開始食用鹽後形成了“恃鹽性”,鹽成為人類的必需品。任乃強先生也說:“鹽是最重要的民生物資,人畜不可或缺,從古至今如此。古代的巴族就因掌握峽江鹽泉,以鹽與周邊氏族交換而致富強,後來也因為不事生產,只坐享魚鹽之貢,而致巴族逐漸衰弱。而且,人類遠古的聚居點與文化文明的發生發展地也多與鹽的產地有密切關係。"(《華陽國校補圖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人類早期所賴以生存的古道,絕大多數是鹽運古道。這就形成一道奇觀:在過去的川滇地區,古鹽道與南方絲綢之路、川滇藏茶馬古道多重合,絲、鹽、茶、馬、銅在同一古道上交集穿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斑斕的歷史畫廊。
四川省社科院巴蜀文化研究專家徐學書等編寫的《成都茶馬古道專題調査報告》也記載:他們曾在邛崍平樂鎮的騎龍山山脊上發現一條古鹽道,當地民間俗稱“官馬道”“馬道子”。綠草掩映下,約有1公里長的這條古道,採用垂帶式鋪設法鋪砌成魚脊形,中央形成一條筆直的中心線,兩旁用鵝卵石鋪砌路面。
讓人驚歎的是,這條道路沿途還保留了多處“錯車道”(停靠馬車處)以及主道與支道的交叉出入口。這些,應該是四川地區發掘最早的鹽運古道。
這條鹽運古道後來也轉型成多功能的貨運驛道。比如邛崍的許多茶葉,就是從這裡運出去的。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香港鑒心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對外經貿商路,萌芽於2000多年前的漢代,正式形成于唐宋時期。茶馬古道的路線有2條:川藏茶馬古道與滇藏茶馬古道。在古代,茶馬古道作為重要的貿易通道而存在著,而在海、陸、空交通發達的今天,它的價值更重要的體現在了文化上。
書中記載的這棵茶王樹就在革登。古六山大茶樹很多,卻唯有這一棵被載入史冊。 載入史冊的茶樹於民國年間枯死,僅留下一個樹坑,但“茶王坑”的名號,卻已深深印在了當地人的腦海裡,每年依然有當地村民前來祭拜。茶王坑正對著遠處的孔明山,任憑世事變遷,茶樹與孔明的羈絆永遠留存在了這裡。
革登茶是聞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 也是前史上因戰亂等原因人為損壞嚴峻的古茶山之一。
易武山裡的茶區有:颳風寨,丁家寨、落水洞、大漆樹、鄭家梁子、一扇磨、麻黑、高山、曼秀、易比、三合社、張家灣、彎弓、薄荷塘、天門山、薄荷塘
易武茶香揚水柔,被稱為普洱茶裡的“王后”,熱愛易武茶的朋友,肯定聽過“易武正山”這個名字,那“易武正山”究竟是那一座山呢? 如果仔細翻閱茶山地圖,你會發現,在易武茶區並沒有一座名為“易武正山”的山,那為什麼在許多茶餅的包裝上都會印著“易武正山”幾個字呢?
易武地名為傣語,意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個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易武茶山包括版納易武的易田、易武和曼洛三個鄉,易武為解放前的鎮越縣政府所在地,解放後西雙版納州在此設置版納易武政府,管轄易武、易田、曼洛、曼灑、曼乃、曼黑、曼臘七個鄉。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對外經貿商路,萌芽於2000多年前的漢代,正式形成于唐宋時期。茶馬古道的路線有2條:川藏茶馬古道與滇藏茶馬古道。在古代,茶馬古道作為重要的貿易通道而存在著,而在海、陸、空交通發達的今天,它的價值更重要的體現在了文化上。
書中記載的這棵茶王樹就在革登。古六山大茶樹很多,卻唯有這一棵被載入史冊。 載入史冊的茶樹於民國年間枯死,僅留下一個樹坑,但“茶王坑”的名號,卻已深深印在了當地人的腦海裡,每年依然有當地村民前來祭拜。茶王坑正對著遠處的孔明山,任憑世事變遷,茶樹與孔明的羈絆永遠留存在了這裡。
革登茶是聞名的古六大茶山之一, 也是前史上因戰亂等原因人為損壞嚴峻的古茶山之一。
易武山裡的茶區有:颳風寨,丁家寨、落水洞、大漆樹、鄭家梁子、一扇磨、麻黑、高山、曼秀、易比、三合社、張家灣、彎弓、薄荷塘、天門山、薄荷塘
易武茶香揚水柔,被稱為普洱茶裡的“王后”,熱愛易武茶的朋友,肯定聽過“易武正山”這個名字,那“易武正山”究竟是那一座山呢? 如果仔細翻閱茶山地圖,你會發現,在易武茶區並沒有一座名為“易武正山”的山,那為什麼在許多茶餅的包裝上都會印著“易武正山”幾個字呢?
易武地名為傣語,意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個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易武茶山包括版納易武的易田、易武和曼洛三個鄉,易武為解放前的鎮越縣政府所在地,解放後西雙版納州在此設置版納易武政府,管轄易武、易田、曼洛、曼灑、曼乃、曼黑、曼臘七個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三腦九坪十八關,一鑼一鼓上松潘 松潘以前是茶馬互市很重要的集散地,也因為從四川通往松潘的道路地勢險峻,因此以前交通工具多用馬匹。現在在松潘裡面也可以看見馬匹或是茶馬互市的雕像。 今天的行程就是從松潘回到成都,當地人說5小時,我們上午8點出發,大約下午3-4點到,就說了,當地人說的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情 秦觀月 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 」這是中視長青節目「大陸尋奇」主題曲,認識老牛時,發現他是「大陸尋奇」忠實觀眾,雖然了解他本是老派之人,看大陸尋奇更像個老頭會做的事,心想他的興趣真特殊,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受到薰陶,開始對大陸的大山大水和歷史古蹟產生共鳴,是種另類潛移默化。
Thumbnail
出關古道早期為隘勇線,由出磺坑連結至關刀山,由北至南分別為出雲古道、出關古道雲崠段、出關古道十份崠段、出關古道聖關段,目前較熱門之路段為北段十份崠古道與南段出關古道聖關段。春夏之際可賞雪白油桐花,秋、冬季則可感受山林雲霧漫漫的景致,到訪薑麻園還可來上一杯暖入人心的薑茶,四季皆有不同美景與趣味。
08/07/2011 每條古道都有設置的用途。 前一陣子走的錐麓古道是為了理蕃 茶葉古道,顧名思義是以前運送茶葉的。 由指南國小往上走時,可以望見左方猴山岳下的指南宮。 一路的上坡,悶熱的天氣,出著大太陽。 汗水順著手臂向下流,在小拇指凝結成水珠。 這樣的天氣,還是決定讓孩子出來。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根據歷史最早起源於漢代的「茶」,最初是熱飲有整腸消脹之效,甚至治了古代軍中疫情。也因而驚動官場,成為貢品之後,便有了各自表述的茶文化。 「喝一口陽光的味兒」,種植於濕熱的雲南一帶,因為運輸之便,將未完全晾乾的毛茶壓製成 餅或磚,方便旅人攜帶,而又名「緊壓茶」或「 緊迫茶」 之稱的「普洱茶」;
Thumbnail
淡蘭古道是國家級綠道的先行示範,其壯麗豐富的山海風光,以及歷史深厚的人文景觀,被譬為台灣的「朝聖之路」。沿途有山有海,風光綺麗,古道上遺留的土地公、有應公、土埆厝及石頭厝,讓人感受先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的生活史跡,體驗先民翻山越嶺往來淡蘭之間的悠悠歲月。
Thumbnail
三腦九坪十八關,一鑼一鼓上松潘 松潘以前是茶馬互市很重要的集散地,也因為從四川通往松潘的道路地勢險峻,因此以前交通工具多用馬匹。現在在松潘裡面也可以看見馬匹或是茶馬互市的雕像。 今天的行程就是從松潘回到成都,當地人說5小時,我們上午8點出發,大約下午3-4點到,就說了,當地人說的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風雨千年路 江山萬里情 秦觀月 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 」這是中視長青節目「大陸尋奇」主題曲,認識老牛時,發現他是「大陸尋奇」忠實觀眾,雖然了解他本是老派之人,看大陸尋奇更像個老頭會做的事,心想他的興趣真特殊,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受到薰陶,開始對大陸的大山大水和歷史古蹟產生共鳴,是種另類潛移默化。
Thumbnail
出關古道早期為隘勇線,由出磺坑連結至關刀山,由北至南分別為出雲古道、出關古道雲崠段、出關古道十份崠段、出關古道聖關段,目前較熱門之路段為北段十份崠古道與南段出關古道聖關段。春夏之際可賞雪白油桐花,秋、冬季則可感受山林雲霧漫漫的景致,到訪薑麻園還可來上一杯暖入人心的薑茶,四季皆有不同美景與趣味。
08/07/2011 每條古道都有設置的用途。 前一陣子走的錐麓古道是為了理蕃 茶葉古道,顧名思義是以前運送茶葉的。 由指南國小往上走時,可以望見左方猴山岳下的指南宮。 一路的上坡,悶熱的天氣,出著大太陽。 汗水順著手臂向下流,在小拇指凝結成水珠。 這樣的天氣,還是決定讓孩子出來。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百年前原本是原住民翻越大武山、交易物資的交通要道。 明清佔領台灣後,也陸續官兵、傳教士及日本等各代人民使用,所以整條步道留有許多人文遺址,包括「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