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文章前請先了解:
◆ 內容純屬個人使用體驗,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偏好與習慣。
◆ 無葉配。佛系流量哪會有葉配辣XD
◆ 純學員身分分享,不了解也不涉及開課老師使用心得。
◆ 完全主觀感受,有私心偏袒,不客觀,謝謝。
◆ 閒聊形式。
我得了一種病,不時產生買完課程就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學會那個技能的錯覺。
結果當然是什麼都沒有。
除了帳單上多了一筆支出。
(´・ω・`)
安安大家好,上一篇談到幾個線上平台的使用心得,這篇要來講講怎麼選擇平台及課程。
一樣話說在前面,以下只是個人習慣與經驗的分享,並不是什麼唯一的準則。
講直白點,你爽怎麼買就怎麼買,開心就好XD
第一點:種類
看看想學什麼技能,或是對什麼有興趣,以此來選課。
比如想學很特殊的技能,像是氣球藝術、糖霜拉花、打鼓、模型雕刻等等,很少老師開課的狀況下,自然只能挑有開課的平台上。沒什麼選擇的空間。
反之如果屬於相對普遍的技能,PS、Procreate、做麵包、股票、攝影、英文等等之類的,那各大平台多少都有得選,就可以跳到下一項。
第二點:大綱章節
選定了主題,接下來就看課程介紹與課程章節,以此了解課程中大概能學到什麼,又課程屬於概念型、專一技能型、入門型、進階型等。
用Photoshop(PS)比喻的話,概念型偏向教繪畫但實際上技法不限於單一PS軟體;專一技能型就是特別著重在特定軟體諸如PS的合成、濾鏡、或繪圖等單一功能上;入門型就是把PS的基本功能通通都帶一遍,但不會偏向哪一個特定的技能;進階型則是,不適合新手,對。
以上只是自己的粗略分類,最重要的還是搞懂自己要什麼。初學為了要了解軟體,那就選入門型;想學繪畫,即使課程中用的是PS自己一樣可以用CSP、Procreate替換。又如後者,選課時就可以避免挑選到把重點放在軟體使用,而選擇著重繪畫技巧的課程。
第三點:評價
差不多選到喜歡,看起來課程內容也蠻適合的課了,接下來就進入查評價環節。
查評價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平台「內」課程評價,由已經上過課的學生分享。優點就跟估狗評價一樣,參考價值極大(誠實豆沙包),缺點則是募資中的課不會有平台內評價(因為根本還沒開課啊)。
另一個方向則是平台「外」評價。有些老師會經營自己的自媒體,或平常有分享教學影片,又或者,在其他平台內已經開過課等,多方查探,才知道跟老師的教學方針、節奏、邏輯是否合拍。然後也可能會不小心查到一些老師的八卦。
第四點:問題討論與作業成果
這點對於實作、程式軟體類課程非常重要。
比如手工藝相關課程,從成果展示,就能直接知道在同樣的課程教導下,學生的程度大概平均到哪邊(也應該是自己學完課程的水準),藉此判斷課程難度是不是跟預想的差不多,也就是,是不是自己想要學會的技能。
問題討論則能知道老師對於課程互動的積極度——對啦,有的人不是很在意這個點,不過我就是會在意的人。雖然不能說不積極回答問題的老師不好,但是回覆頻率高、回覆詳細的,至少一定是重視課程的好老師。
我還遇過,依照課程進度設計循序漸進的作業的老師,真的是非常用心(拇指)。
除了一些特定技能沒什麼好選的課程外,我覺得課程評價和作業成果兩點是最重要、最準確的指標,非常具體地可以了解課程適合與否,也能讓我對課程目標產生明確的概念。
BUT,人生就是這個BUT。
現實就是,不是每個平台都有滿滿的評價和作業成果可以參考。
評價和作業系統,目前我認為做得最好的就是Hahow,完全不能否認啊,看看YOTTA那個課程人數對比作業評價數量,真的只能哭欸——我是說選課的時候。
Hahow運作中有設定完成評價和作業會得到點數回饋的機制,點數則可以累積折抵下次購課費用,一種正向循環a.k.a.提高顧客忠誠度的作法。此舉雖然會帶來某些一兩句話的無參考性評價,但是認真寫評價的同學也是不少,只能說有鼓勵有差。儘管回饋的點數認真說也換不了多少錢,但人類就是一種看到每日任務便會忍不住想完成它的生物啊。
不要說點數換錢啦,今天弄個什麼等級制度,寫評價交作業累積經驗值,一等升二等、二等升三等,完成課程再送一個虛擬金色徽章,肯定還是可以激勵到不少學生寫回饋。
而且鼓勵寫評價交作業,亦可一定程度幫助到未來的同學(客群),真的是拜託拜託,平台大大們想想辦法提高這部分的學生互動意願吧。お願いします了。
至於完全沒有評價機制的學習平台,那只能通靈了(攤手)。
選課的要點大致上就是上述四點。
其他當然還有一些小細節可以幫助判斷,總之多看多查絕對不會錯。
然後呢,最後要來聊一下:付費線上課程真的是必要的嗎?
線上課程雖然有各種優點,例如可以無限複習、自行調整速度、自由安排時間等,但的確也有它本身媒材的限制,例如較需要面對面即時掌握學生狀態的健身、手作、口說等課程,即使一步步跟著教學做,也可能很難發現自己的盲點,且問問題限於文字描述、影片角度等關係亦無法與實體課程比擬。
再者,自由的同時代表缺乏強制專注力,很可能課上一半,就滑手機看YT去了,反正沒人管,進而演變成學習效率低下的狀況。
所以對於特別需要「觀察」、「即時互動」的技能,或自己屬於「需要外力督促」的個性,實體課仍有其優勢與必要。
另一方面,現在已經是網路發達的年代了,其實各種技藝,大概多數都找的到免費影片教學,尤其是大眾化的軟體如Ai、Ps、Ae、Word、Excel、SketchUp等,YouTube上的教學已經多到滿出來,有經濟考量的話,真的不必堅持非付費課程不學。
又若英文能力OK,非中文教學資源更是又多又豐富,想學絕對找的到。
而有些KOL開的課,其實課程中的概念也多少出現在其YT影片過,只是免費的就要自己一集集去找、自己去追直播、自己去翻QA等,不至於學不到,但付費課程至少幫忙整理好成一個系統這樣。
甚至,某些老師是出過書的,到圖書館借來看一看,不用花錢,或許也能學個七七八八。
結論,學習有很多條路,有預算,你的選擇就多一些,沒預算,還是有許多方式可以達到差不多的效果。
每個人學習的動機與動力、自身時間空間狀況也不同,且網路上不少線上學習的心得可參考,但最重要的還是以自己為出發點評估。像我本身非天龍國人,有些實體課就是只開在天龍國,我也沒得選,只能找線上,那這就是我的狀況。
大概是這樣,一點心得分享,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