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品牌文章】從【臉書心得】文案到【讀書會】的策略思維|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有機會與一家出版社合作,對方期待可以為之前幫他們推薦的書寫一篇心得文,若是依照過去還沒有經營個人品牌之前,一定馬上就答應,過幾天就可以產出一篇心得給他們。然而,因為經營個人品牌之故,我請他們等幾天,讓我幫他們想想看如何幫這本好書,讓更多人知道。

隔週便跟行銷討論,想為這本書辦讀書會的提案。過去在機構裡的辦讀書會經驗不是太好,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怎麼做,所以都用一樣的方式來做:每個人一次讀一章,念完再加上討論書中不明白的地方就宣佈散會(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是如此?),不是因為大家不努力,只是因為大家都只知道這樣作,無可厚非。

因為離開機構三年,也在這段時間參加了不少的讀書會,見識比較多了,開始累積許多不同的讀書會模式,除了念書之外,如何讓來讀書會的朋友們有不同的感受,不是只有聽講者分享讀書心得,其實還有其他可以加料,讓大家真的能夠透過書籍的分享,得到TA所需要的內容(而不是只有念出自己的心得或是整本書的摘要),如果你也想看如何不一樣,可以加入下列連結(我的粉專),在當天會把讀書會連結在粉專上分享!

再說為何不寫篇讀書文這樣不是比較簡單嗎?卻辦一場讀書會,先來說說傳統臉書po心得文的問題,較常見的就是直接貼出一篇心得文,連結購買資訊再加上贈書。我後來發現這樣的效果不如預期。

1. 臉書的演算法造成的自然觸及率低(沒下廣告之下的情況),資料顯示觸及率從2018年的7.7%,在2019則為5.5%到2020年的5.2%,也就是雖然在『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這個社團有828人,若以5.2%計算,也只有43人看得到內容。

2. 在臉書的文章不容易在Google中搜尋到,需要在其中加上一些設定複雜,也不考慮。

3. 若直接貼文在臉書上另一個缺點就是,後面加進來的朋友就看不到前面的文章了,除非刻意去找,一般人幾乎都不會為了讀書心得去找之前的臉書po文,這跟『長尾效應』有關係,也就是一個活動在結束後的效力,臉書效果也不佳。

辦線上讀書會的好處:

1. 可以事先預告,分批次的行銷,為了這場讀書會,在將近一個月的宣傳期間內製作三波文案,一份臉書活動設定,增加觸及率。

2. 寫這篇文章時第一篇的文案已經觸及的人數觸及人數1639人,互動次數69次,第二篇文案觸及767人,互動次數38次(如圖一)。開始讀書會前已有2人購書,另一人於馬來西亞詢問購書事宜。

3. 當天讀書會方式,會採用Youtube平台,會後內容將繼續留在平台上,可供搜尋,繼續增加後效,也可以再連回臉書,提供給當天沒有參加讀書會的朋友。

(圖一)

(圖一)

4. 透過這次的讀書會在5/31第一篇文案至今天6/9透過連結至網路書店的人數則為83人(如圖二)

(圖二)

(圖二)


為了設計一場讀書會,包括文案、會前階段式行銷,後續的延伸行銷,加上讀書會中的課程設計,才有可能讓需要的人再讀書會中得到他們真正的需要。

臉書搜尋「心理師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品牌孵化基地
147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2024/11/02
失智症社團中,許多碩士生面臨招募參與者的困難,主要原因在於招募文案的內容沒能考慮家屬的需求與感受。此文從家屬的角度出發,改善招募文案,提高參與意願。透過展現專業能力、親切的溝通方式以及提供讓家屬捨不得錯過的機會,能有效吸引更多人參加相關活動。透過正確的市場行銷策略,讓碩士生們的研究能夠順利進行。
Thumbnail
2024/11/02
失智症社團中,許多碩士生面臨招募參與者的困難,主要原因在於招募文案的內容沒能考慮家屬的需求與感受。此文從家屬的角度出發,改善招募文案,提高參與意願。透過展現專業能力、親切的溝通方式以及提供讓家屬捨不得錯過的機會,能有效吸引更多人參加相關活動。透過正確的市場行銷策略,讓碩士生們的研究能夠順利進行。
Thumbnail
2024/08/30
隨著心理師數量增加與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的佛系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本文深入探討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及價值轉化這三大商業模式的核心要素,幫助心理師構建有效的品牌經營策略,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客戶。通過這些方式,心理師能夠更好地應對行業變化,從而實現穩定的收入來源。
Thumbnail
2024/08/30
隨著心理師數量增加與市場競爭加劇,傳統的佛系經營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本文深入探討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及價值轉化這三大商業模式的核心要素,幫助心理師構建有效的品牌經營策略,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客戶。通過這些方式,心理師能夠更好地應對行業變化,從而實現穩定的收入來源。
Thumbnail
2024/08/10
1、在離開機構後,筆者看到失智症新市場的策略。 2、透過市場規模跟服務價格拆解心理諮商市場尚未飽和的原因及可運作的空間。 3、著力在超越執照限制的市場服務,才比較有機會讓你得到相對滿意的收入及個案量。 4、拆解心理師經營時經常犯的錯誤的策略,減少無效的努力。 5、建立導流思維,讓受眾成為你的個案。
Thumbnail
2024/08/10
1、在離開機構後,筆者看到失智症新市場的策略。 2、透過市場規模跟服務價格拆解心理諮商市場尚未飽和的原因及可運作的空間。 3、著力在超越執照限制的市場服務,才比較有機會讓你得到相對滿意的收入及個案量。 4、拆解心理師經營時經常犯的錯誤的策略,減少無效的努力。 5、建立導流思維,讓受眾成為你的個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閱讀及寫作對我而言,一直是很個人的事情,也是長年以來能激發我熱情的事物,但卻從沒想過能仰賴這兩件事創造收入,即便早期就開始在部落格寫作,也從不在乎是否有人閱讀自己的文字,完全沈浸在自我的文字世界中。 去年六月底起心動念創立個人臉書粉絲專頁,經過一年四個多月的時間,目前累積了超過兩千四百多位追蹤
Thumbnail
閱讀及寫作對我而言,一直是很個人的事情,也是長年以來能激發我熱情的事物,但卻從沒想過能仰賴這兩件事創造收入,即便早期就開始在部落格寫作,也從不在乎是否有人閱讀自己的文字,完全沈浸在自我的文字世界中。 去年六月底起心動念創立個人臉書粉絲專頁,經過一年四個多月的時間,目前累積了超過兩千四百多位追蹤
Thumbnail
2022年比較不一樣的嘗試即是在臉書開設了粉絲專頁,其實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早就在經營的自媒體,只是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想過要開設,直到2022年6月底的某一天突然興起把閱讀心得放在臉書的念頭,於是「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及人生相談室」於焉誕生。 基本上,粉絲專頁的閱讀心得大致與方格子的文章同時發布,只是多了一
Thumbnail
2022年比較不一樣的嘗試即是在臉書開設了粉絲專頁,其實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早就在經營的自媒體,只是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想過要開設,直到2022年6月底的某一天突然興起把閱讀心得放在臉書的念頭,於是「射手媽咪婷婷的書房及人生相談室」於焉誕生。 基本上,粉絲專頁的閱讀心得大致與方格子的文章同時發布,只是多了一
Thumbnail
12/13(二)中國文化大學APA藝文中心(B1國際會議廳)《數位出版產業現況與實務》研討會。概:要販售產品的話,就不能一直按照同個模式,要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度,然後調整行銷方式。
Thumbnail
12/13(二)中國文化大學APA藝文中心(B1國際會議廳)《數位出版產業現況與實務》研討會。概:要販售產品的話,就不能一直按照同個模式,要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度,然後調整行銷方式。
Thumbnail
最近有機會與一家出版社合作,對方期待可以為之前幫他們推薦的書寫一篇心得文,若是依照過去還沒有經營個人品牌之前,一定馬上就答應,過幾天就可以產出一篇心得給他們。然而,因為經營個人品牌之故,我請他們等幾天,讓我幫他們想想看如何幫這本好書,讓更多人知道...
Thumbnail
最近有機會與一家出版社合作,對方期待可以為之前幫他們推薦的書寫一篇心得文,若是依照過去還沒有經營個人品牌之前,一定馬上就答應,過幾天就可以產出一篇心得給他們。然而,因為經營個人品牌之故,我請他們等幾天,讓我幫他們想想看如何幫這本好書,讓更多人知道...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內容與人距離太遠 2、介紹不會感動到受眾 3、無法找到潛在的受眾 4、沒有提到受眾可以得到什麼
Thumbnail
本文重點: 1、內容與人距離太遠 2、介紹不會感動到受眾 3、無法找到潛在的受眾 4、沒有提到受眾可以得到什麼
Thumbnail
《維斯塔繭居日記》:Vista讀書會 2021年6月18日 轉眼間,在家工作已經整整一個月了。相信也有許多朋友跟我一樣都WFH,大家最近都好嗎? 因為原本就不是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所以我不像一般人特別期待週末的來到,雖然自認大致能做好時間管理,但平常對時間的流逝並沒有太大的感受。 原本每月舉辦一
Thumbnail
《維斯塔繭居日記》:Vista讀書會 2021年6月18日 轉眼間,在家工作已經整整一個月了。相信也有許多朋友跟我一樣都WFH,大家最近都好嗎? 因為原本就不是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所以我不像一般人特別期待週末的來到,雖然自認大致能做好時間管理,但平常對時間的流逝並沒有太大的感受。 原本每月舉辦一
Thumbnail
最近突然有種感覺是,生活裡充滿了"讀書會"。臉書隨便滑,都是誰誰誰要準備辦讀書會,或是某某某分享他參加讀書會的心得。這麼多種讀書會有分成哪幾種類型呢?如果我要辦讀書會又應該怎麼定位呢?
Thumbnail
最近突然有種感覺是,生活裡充滿了"讀書會"。臉書隨便滑,都是誰誰誰要準備辦讀書會,或是某某某分享他參加讀書會的心得。這麼多種讀書會有分成哪幾種類型呢?如果我要辦讀書會又應該怎麼定位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