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讀書會變成流行,我想辦怎麼樣的讀書會呢?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前幾天跟朋友討論到一個問題,我們有種感覺是,生活裡充滿了"讀書會"。臉書隨便滑,都是誰誰誰要準備辦讀書會,或是某某某分享他參加讀書會的心得。

既然有這麼多人愛看書,那為什麼經常會看到報導說出版業跟書店難經營呢?還是說,很多人在看書這件事情是我的錯覺,真相是我的同溫層太厚了呢?

也許後者才是真相吧,因為我喜歡看書,所以我會關注的人大多也是有看書習慣的人,導致我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辦讀書會!當舉辦讀書會變成一種流行的時候,我又開始感到迷惘了~

如果自己要辦讀書會,要怎麼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讀書會的形式有非常多樣,如果分成線上跟線下,我參加過的線上讀書會,比較偏向"導讀"的形式,由一個主要的分享者分享書中的內容,最後會留一點時間QA。

至於線下讀書會,依據主講者和帶領方式又會再分成更多類型,一般來說,如果是厲害的講師、有名的作家舉辦的讀書會,對我來說性質上屬於"講座",主講者的地位高於聽眾,優點是品質有保證,乾貨滿滿,不過互動比例低。

如果是幾個朋友一起共讀一本書,這個類型彼此之間的地位平等,可以針對自己的心得跟啟發分享,但缺點是如果沒有稍微厲害一點的人做點評,那麼討論起來會覺得很發散、容易感覺無聊。

因此也有第3種類型,這個類型的讀書會主講者地位稍微高於參加者,主講者本身就是那個領域的專業人士,或者他已經養出自己的鐵粉,參加者信任講者可以帶給他們一些收穫,另一方面也想要透過參加讀書會認識講者,有更進一步的交流。

另一方面,從客群的角度來看

專家型讀書會參加者的範圍最廣,通常不管有沒有看書都可以參加,因為重點在講者而不是書、朋友共讀型讀書會參加者最少,通常會聚集可能是因為某一本書不容易讀,希望找有興趣的人彼此督促,如果太多人效果不好。

意見領袖型讀書會的變化性最多樣,有些是正在磨練自己成為專業講師、有些是想要傳承自己的經驗、也有些人很擅於資源整合,透過讀書會聚集一群人(其中有幾個是有亮點的人)。

分析完感覺舉辦讀書會還挺競爭的呢!

朋友跟我分享另一個想法,他說:我的讀書會鎖定的客群不是愛看書的人,而是平常沒在看書但是想看書的人,我希望他們來參加讀書會是來紓壓。

他跳脫框架的思維我覺得非常厲害,當目標客群不一樣,既不用煩惱選書會不會跟其他讀書會撞,也不用煩惱場地要多舒服漂亮、簡報講義要多精美了!因為在愛看書人的這個大餅之外,有無限可能。

這時我又問她:她是怎麼找到沒有看書習慣但又想要學習的人呢?大家都說保險要賣給已經買過保險的人,而不是那些你認為需要保險的人,她要怎麼吸引他們的興趣呢?

她對我說口碑很重要,一開始確實很難找到很多人參加,但她發現這樣參加的人反而更有凝聚力,如果真的想辦讀書會,與其為了辦而辦,不如先釐清自己為什麼要辦讀書會?想辦怎樣的讀書會?想藉由這樣的讀書會成為怎樣的人?

你參加過什麼樣的讀書會呢?你最喜歡什麼模式跟風格呢?



索取《我想和你好好說話》Notion 樣板:https://katnisshsu.com/nonviolent-communication-for-Beginners-notiontemplate
索取《超速學習》Notion 樣板: https://katnisshsu.com/ultralearni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玩心思考 Play & Think
50會員
61內容數
紀錄來地球玩耍的心得 學習如何照顧身體、情緒和心靈 從書籍和戲劇中蒐集其他人類過生活的靈感 也從音樂和藝術中看見生活之美
2024/08/25
我們的耳朵每天都在默默工作,讓我們能夠感知聲音,並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人際關係。本文探討了聲音是如何被我們聽到的,以及不同音樂和聲音對心理狀態的影響。同時,提到聽覺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彼此,珍惜聽覺,並提供了保護耳朵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8/25
我們的耳朵每天都在默默工作,讓我們能夠感知聲音,並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人際關係。本文探討了聲音是如何被我們聽到的,以及不同音樂和聲音對心理狀態的影響。同時,提到聽覺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彼此,珍惜聽覺,並提供了保護耳朵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7/25
本文探索了視覺的特性,分享如何解讀非語言訊號(微表情)並提供相關小練習,最後提出了突破視覺侷限的方法,以及成為更好的觀察者的實際行動。
Thumbnail
2024/07/25
本文探索了視覺的特性,分享如何解讀非語言訊號(微表情)並提供相關小練習,最後提出了突破視覺侷限的方法,以及成為更好的觀察者的實際行動。
Thumbnail
2024/07/21
身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感覺,平常就像空氣一般自然,很容易覺得習以為常,甚至變得麻木,通常只有在生病、受傷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的重要性。 在五種感官中,如果必須要失去其中一種感覺,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Thumbnail
2024/07/21
身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感覺,平常就像空氣一般自然,很容易覺得習以為常,甚至變得麻木,通常只有在生病、受傷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的重要性。 在五種感官中,如果必須要失去其中一種感覺,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偶然在網路上看見一個有趣的課程,教人如何籌組主持讀書會。 這可引起我的好奇心了。讀書會?大家都不讀書了,還有人參加讀書會?還有人繳學費參加課程,想學習如何籌組讀書會? 點進報名頁面,洋洋灑灑的課程說明,原來這課程的適用對象是希望拓展業務,擴大粉絲群,建立鐵粉的人。 什麼時候讀書會也成了拓展業務
Thumbnail
偶然在網路上看見一個有趣的課程,教人如何籌組主持讀書會。 這可引起我的好奇心了。讀書會?大家都不讀書了,還有人參加讀書會?還有人繳學費參加課程,想學習如何籌組讀書會? 點進報名頁面,洋洋灑灑的課程說明,原來這課程的適用對象是希望拓展業務,擴大粉絲群,建立鐵粉的人。 什麼時候讀書會也成了拓展業務
Thumbnail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wendellyu/videos/10217738825168038 來賓:謝克群 暢哥:我想問一下,認識你滿久了,上一次我們在辦理完全訂閱制網聚時候,你說你也有常常辦網聚、還有讀書會? 克群:是,我滿常辦讀會和人脈活動,我還滿常辦的。 暢哥:
Thumbnail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wendellyu/videos/10217738825168038 來賓:謝克群 暢哥:我想問一下,認識你滿久了,上一次我們在辦理完全訂閱制網聚時候,你說你也有常常辦網聚、還有讀書會? 克群:是,我滿常辦讀會和人脈活動,我還滿常辦的。 暢哥:
Thumbnail
你參加過讀書會嗎? 這裡的讀書會只的是針對非學科、考試目的所辦理的社群交流,隨著社群媒體的發展,讀書會的模式可說是變得更加多元且精彩,就我個人的經驗與觀察,我覺得可以分為四大類型,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元主題X說書導讀: 這點應該是目前最火熱的一塊,無論免費、付費的管道相當多。就台灣部分我
Thumbnail
你參加過讀書會嗎? 這裡的讀書會只的是針對非學科、考試目的所辦理的社群交流,隨著社群媒體的發展,讀書會的模式可說是變得更加多元且精彩,就我個人的經驗與觀察,我覺得可以分為四大類型,以下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元主題X說書導讀: 這點應該是目前最火熱的一塊,無論免費、付費的管道相當多。就台灣部分我
Thumbnail
書是廣泛、多元的,用讀書會討論,可以創造出另一個讓組織成員對話甚至收斂想法、聚焦的場域,是工作情境下未必能做到的。持續從書中吸收與累積,在這個以知識、創意決勝負的時代,肯定也是有幫助的積累。 找一個『專業讀書人』幫你突破門檻、省下時間,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是可以評估的教育訓練或增進內部溝通品質的方式。
Thumbnail
書是廣泛、多元的,用讀書會討論,可以創造出另一個讓組織成員對話甚至收斂想法、聚焦的場域,是工作情境下未必能做到的。持續從書中吸收與累積,在這個以知識、創意決勝負的時代,肯定也是有幫助的積累。 找一個『專業讀書人』幫你突破門檻、省下時間,對於企業來說,應該是可以評估的教育訓練或增進內部溝通品質的方式。
Thumbnail
最近突然有種感覺是,生活裡充滿了"讀書會"。臉書隨便滑,都是誰誰誰要準備辦讀書會,或是某某某分享他參加讀書會的心得。這麼多種讀書會有分成哪幾種類型呢?如果我要辦讀書會又應該怎麼定位呢?
Thumbnail
最近突然有種感覺是,生活裡充滿了"讀書會"。臉書隨便滑,都是誰誰誰要準備辦讀書會,或是某某某分享他參加讀書會的心得。這麼多種讀書會有分成哪幾種類型呢?如果我要辦讀書會又應該怎麼定位呢?
Thumbnail
「我每次跟朋友說我在看哪一本書,都會被句點!」這句話是在各個讀書會中,最常聽見的一句。 現在社會中,因為社群平台的興起、資訊量的爆炸,閱讀標題、懶人包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畢竟資訊量太多,我們的時間卻有限。進而願意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居然已經變成一種孤單的心事。
Thumbnail
「我每次跟朋友說我在看哪一本書,都會被句點!」這句話是在各個讀書會中,最常聽見的一句。 現在社會中,因為社群平台的興起、資訊量的爆炸,閱讀標題、懶人包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畢竟資訊量太多,我們的時間卻有限。進而願意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居然已經變成一種孤單的心事。
Thumbnail
身為一個長期的閱讀愛好者,參與或主辦讀書會對我來說,也有不同的樂趣與目的,就讓我來談談其中的三種場景與功用。
Thumbnail
身為一個長期的閱讀愛好者,參與或主辦讀書會對我來說,也有不同的樂趣與目的,就讓我來談談其中的三種場景與功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