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112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4/12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良因曰:
凡事都是禍福相倚,有一利則有一弊。
唯有「謙」卦,萬象皆吉,無禍害之伏藏。
恕者,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謙,與佛法的無我相應;恕,與慈悲相應。
聖人所見略同,只是說法稍異罷了。
謙之與恕,終身可行,
且為菩薩悲智雙運的基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4/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良因曰: 刻薄機巧,與功利主義相應; 而誠懇忠厚,與慈悲心相應。 但看外相,似乎刻與巧,為快速成功地捷徑; 若論因果,只有誠與忠,才能化育萬象。 如同溫潤而厚實的土壤,則果實繁茂。
2014/4/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良因曰: 眾生都被共業所牽引, 在此業力的漩渦中,會出現一個個的「真理」,為大眾忠實地遵循。 而歷史的經驗中得知,依循此「真理」的廣大群眾,最終永遠是輸家。 因此在群體中,應冷眼看世間,不願做業力的奴僕。 古人說: 宜深思之...
2014/4/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 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 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 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良因曰: 《無量壽經》說: 「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剋識,不得相離, 皆當對生,更相報復!」
2014/4/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良因曰: 真正以慈悲心,即使只是在他人失意時,幾句溫馨鼓勵的話,一個微笑, 都可能鼓舞他人再次生起對未來的勇氣,而價值萬金。 相對的,有意無意間觸動對方的痛處,或許不是甚麼大事, 但深深地傷害,將生生世世結怨。
2014/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良因曰: 《論語》中常常分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若能自省, 會發現我們多與小人之心相應,慚愧! 如蕅益大師所示: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願慚愧受持!
2014/3/2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良因曰: 內心如果以道德、對治習氣為主, 則如昊日麗天,不易為外、邪所動。 反之,向外尋求生命的支柱,終究如渴鹿追逐陽焰,
2014/4/11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萬類相感,以誠以忠。」 良因曰: 刻薄機巧,與功利主義相應; 而誠懇忠厚,與慈悲心相應。 但看外相,似乎刻與巧,為快速成功地捷徑; 若論因果,只有誠與忠,才能化育萬象。 如同溫潤而厚實的土壤,則果實繁茂。
2014/4/6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良因曰: 眾生都被共業所牽引, 在此業力的漩渦中,會出現一個個的「真理」,為大眾忠實地遵循。 而歷史的經驗中得知,依循此「真理」的廣大群眾,最終永遠是輸家。 因此在群體中,應冷眼看世間,不願做業力的奴僕。 古人說: 宜深思之...
2014/4/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 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 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 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良因曰: 《無量壽經》說: 「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剋識,不得相離, 皆當對生,更相報復!」
2014/4/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良因曰: 真正以慈悲心,即使只是在他人失意時,幾句溫馨鼓勵的話,一個微笑, 都可能鼓舞他人再次生起對未來的勇氣,而價值萬金。 相對的,有意無意間觸動對方的痛處,或許不是甚麼大事, 但深深地傷害,將生生世世結怨。
2014/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良因曰: 《論語》中常常分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若能自省, 會發現我們多與小人之心相應,慚愧! 如蕅益大師所示: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願慚愧受持!
2014/3/2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良因曰: 內心如果以道德、對治習氣為主, 則如昊日麗天,不易為外、邪所動。 反之,向外尋求生命的支柱,終究如渴鹿追逐陽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是指,累積善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 福氣,是累積來的,而不是求來的,積善,也會遇到壞事,但一定會有好結局,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就對了。 無論我們身處在任何低潮或艱困之中,即便是行經生命幽谷,永遠也不要失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是指,累積善行的人家,必有多餘的吉慶留給後代。 福氣,是累積來的,而不是求來的,積善,也會遇到壞事,但一定會有好結局,做內心覺得應該做的事,一直做就對了。 無論我們身處在任何低潮或艱困之中,即便是行經生命幽谷,永遠也不要失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