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別錄》109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4/5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
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
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
至於好散,則善其終矣。
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良因曰:
《無量壽經》說:
「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剋識,不得相離,
皆當對生,更相報復!」
今生所承受的傷害,來自於過去生的怨結;
而現在的報復,必遭來世的苦楚。
如果知道「皆當對生,更相報復」時,
就會學習寬容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4/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良因曰: 真正以慈悲心,即使只是在他人失意時,幾句溫馨鼓勵的話,一個微笑, 都可能鼓舞他人再次生起對未來的勇氣,而價值萬金。 相對的,有意無意間觸動對方的痛處,或許不是甚麼大事, 但深深地傷害,將生生世世結怨。
2014/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良因曰: 《論語》中常常分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若能自省, 會發現我們多與小人之心相應,慚愧! 如蕅益大師所示: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願慚愧受持!
2014/3/2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良因曰: 內心如果以道德、對治習氣為主, 則如昊日麗天,不易為外、邪所動。 反之,向外尋求生命的支柱,終究如渴鹿追逐陽焰,
2014/3/2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良因曰: 一般人遇到讚歎則喜不自勝,批評則內心不喜。 這兩種動搖,就只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所以才隨他人話語而轉。 因此要看別人的習氣容易,能認清自己就難。 既然如此,就少論他人是非吧!以免影響內攝的功夫!
2014/3/2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良因曰: 剛剛發心出家的人,為什麼不能馬上住茅棚? 除了福德、智慧不足之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要磨掉我執、習氣。 無量劫的生命中,我們都是以「我」為中心, 所以透過大眾磨練,來轉變思惟、習氣,
2014/3/22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良因曰: 面對自己的習氣,要用理智,以苛求他人的心,調伏自身; 面對他人的習氣,須運慈悲,以原諒自己的心,包容他人。 若能以此自他相換,則君子可成,佛道可期。
2014/4/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惠不在大,在乎當厄。怨不在多,在乎傷心。」 良因曰: 真正以慈悲心,即使只是在他人失意時,幾句溫馨鼓勵的話,一個微笑, 都可能鼓舞他人再次生起對未來的勇氣,而價值萬金。 相對的,有意無意間觸動對方的痛處,或許不是甚麼大事, 但深深地傷害,將生生世世結怨。
2014/3/30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別。」 良因曰: 《論語》中常常分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若能自省, 會發現我們多與小人之心相應,慚愧! 如蕅益大師所示: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願慚愧受持!
2014/3/29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凡為外所勝者,皆內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今人見人敬慢,輒生喜慍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良因曰: 內心如果以道德、對治習氣為主, 則如昊日麗天,不易為外、邪所動。 反之,向外尋求生命的支柱,終究如渴鹿追逐陽焰,
2014/3/2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良因曰: 一般人遇到讚歎則喜不自勝,批評則內心不喜。 這兩種動搖,就只是因為看不清自己,所以才隨他人話語而轉。 因此要看別人的習氣容易,能認清自己就難。 既然如此,就少論他人是非吧!以免影響內攝的功夫!
2014/3/23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良因曰: 剛剛發心出家的人,為什麼不能馬上住茅棚? 除了福德、智慧不足之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要磨掉我執、習氣。 無量劫的生命中,我們都是以「我」為中心, 所以透過大眾磨練,來轉變思惟、習氣,
2014/3/22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良因曰: 面對自己的習氣,要用理智,以苛求他人的心,調伏自身; 面對他人的習氣,須運慈悲,以原諒自己的心,包容他人。 若能以此自他相換,則君子可成,佛道可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慈悲的 龍德上師曾經開示過:「什麼是冤親債主?顧名思義就是與我們有仇怨之對象。」佛家語講:「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例如:專門找你麻煩的同事,總是給你難堪的主管,這些人會跟你惡臉相向,那一定也是有前因後果。 在佛法的因果律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並非是突然的偶發事件。 人的一生中會歷經許多磨難和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解冤釋結、消業障要時間!不要一直去想:「希望心裡恨的人,如何倒楣、如何報應、如何受苦。」仇恨會冤冤相報,只有慈悲心會停止這些痛苦循環。妳報他,他也用那種痛苦的手段,再加諸妳身上。做得再神不知、鬼不覺,人只要一死,什麼關係、過去什麼冤欠,一入中陰就知道。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離席,在飽足之後》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逢うは別れの初め」 「未來,你不孤單。你從來不曾孤單過,總有兩者相伴。」 「一者佛,一者魔。」 一陣風吹過,空氣裡飄著線香味。 小沙彌凝視著老和尚遠走的背影,無佛,無魔。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慈悲的 龍德上師曾經開示過:「什麼是冤親債主?顧名思義就是與我們有仇怨之對象。」佛家語講:「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例如:專門找你麻煩的同事,總是給你難堪的主管,這些人會跟你惡臉相向,那一定也是有前因後果。 在佛法的因果律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並非是突然的偶發事件。 人的一生中會歷經許多磨難和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解冤釋結、消業障要時間!不要一直去想:「希望心裡恨的人,如何倒楣、如何報應、如何受苦。」仇恨會冤冤相報,只有慈悲心會停止這些痛苦循環。妳報他,他也用那種痛苦的手段,再加諸妳身上。做得再神不知、鬼不覺,人只要一死,什麼關係、過去什麼冤欠,一入中陰就知道。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離席,在飽足之後》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逢うは別れの初め」 「未來,你不孤單。你從來不曾孤單過,總有兩者相伴。」 「一者佛,一者魔。」 一陣風吹過,空氣裡飄著線香味。 小沙彌凝視著老和尚遠走的背影,無佛,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