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剖析|《魷魚遊戲》官宣第二季!Netflix還將開啟真人版綜藝,你期待嗎?

2022/06/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Netflix 人氣劇《魷魚遊戲》導演黃東赫於6 月 13 日宣布了第二季確定製作的消息。據他透露,第一季男主演李政宰將繼續出演第二季,第一季第一關的人偶「英姬」正式下線,她的男朋友「秀哲」將與觀眾見面。
該劇第一季去年登陸 Netflix,曾連續 46 天蟬聯 Netflix 電視劇榜冠軍。講述了數百名為生計所困的人接受了一個奇怪的邀請,以性命為賭註參與獎金高達四百多億韓元的遊戲的故事。
而Netflix也放出了《魷魚遊戲:大挑戰》真人綜藝節目的消息。
節目將跟電視劇一樣,全球456名會說英語的玩家將為高達456萬美元的獎金進行競技比賽。節目中的遊戲項目以《魷魚遊戲》裏的遊戲項目為靈感,還會增添新的遊戲項目。一共將製作10集。
你期待嗎?
回看這部現象級的網劇,我們還是能從中獲得不少啟示。
我們這些故事創作者,有沒可能復製出下一個《魷魚遊戲》?
冷靜者不會相信「復製」二字。有人說,可用「逆向工程」一詞代替「復製」。「逆向工程」是一個產品設計的技術再現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在不能輕易獲得必要的生產信息的情況下,直接從成品分析,推導出產品的設計原理。
我們能獲得《魷魚遊戲》的必要生產信息嗎?能的。
但逆向能成功嗎?管他呢,或許我們可以試試。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魷魚遊戲》有哪些值得「逆向」的生產信息吧。

一、低門檻進入,是娛樂的又一次成功

《魷魚遊戲》遊戲設計的「低門檻」是被無數自媒體稱贊的一點,也頻繁被拿來和同類影視作品做對比:隔壁的燒腦,魷魚躺著就能看明白;隔壁的規則復雜,魷魚再簡單不過了;隔壁的設定很新穎,新穎也代表著某種陌生,魷魚很懷舊,受眾面的情懷早已被高高吊起。
誰都懂的123木頭人,大大降低了劇情進入門檻
這是守舊+簡單的一次集體復辟,是狂飆在創新路上的一次回手掏,我們可以不屑地稱之為取巧,但對魷魚的成功不能視而不見。
正如黃東赫所說:「那些能夠喚起成年人懷舊之情的遊戲,很容易理解……因為簡單。觀眾不需要將精力放在理解規則上,而可以更專註於角色之間的內在感受和相互關系,繼而便能沈浸在整個過程中,為角色喝彩並產生共鳴」。

二、熟稔的節奏把控,讓觀眾成為定向靶標

劇情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主角團有一次從遊戲回歸現實的機會,他們真的選擇了回去。
這一手讓整個故事有了更多的「現實沈浸感」,牽著受眾的鼻子,讓其不得不去思考「回歸是否值得」,「回歸後現實是否就能改變」,「如果是我,是否會後悔」等一連串的「自省式」剖析。
第一次從遊戲中回到現實的主人公
9 集的體量,每一集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尾都非常地標準化,每一集都有恰到好處的「劇情鉤子」甩出,恰到好處的節奏感成了魷魚飛躥的一大助力。
當然,這種節奏的把控也有著其套路的一面。看過日系動漫觀看經驗的朋友肯定會對此仍然不屑一顧,因為有著太多相似的設計了,這也是有人稱魷魚為「縫合怪」的原因之一。
但若我們沈下心來琢磨一下,為何這個套路在魷魚中更得人心呢?
答案或許只有一個——主角團的欲望就是我們自己的欲望,主角團此刻面臨的選擇,就是我們面臨的選擇。作為觀影受眾的我們,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都在不知不覺成了影片的定向標靶。

三、不尋常的共情能力,重現理想和現實的羈絆

經濟危機、全球疫情,內卷……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被推向了生計和焦慮的邊緣。
有戲言稱,如此境遇下,日本人選擇了「東京喪」,韓國人選擇了「泡菜殺」,我們選擇了「葛優躺」。
《魷魚遊戲》的世界以一種非常黑暗、憤世嫉俗的方式被描繪出來,童真的色彩和血淋淋的暴行交替沖擊,不正是大多數人在理想與現實中反復掙紮的寫照嗎?
導演黃東赫說:「通過這種不斷的反差,希望看《魷魚遊戲》的觀眾會詰問自己,我的生活是怎樣的?在這些角色中,我是誰?我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裏?我希望這些問題會在觀眾的腦海裏產生。」
黃東赫因此斷言,這世界能有超過 90% 的人以某種方式與劇中人物的困境產生共鳴,這大概是《魷魚遊戲》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吧。

四、從量變到質變,對主題的反復烘托

6 個遊戲的生死輪轉,一直被洗牌的主角團們,不斷被排列組合的對立方,人性修羅場上,信任和背叛被主創們放在砧板上反復錘煉。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是魷魚帶來的震撼,也是讓受眾一聲長嘆的原因所在。
人性總有冷漠的一面,但人,還是無法在信任全失的狀況下存活。除非你一直選擇做錯誤的事,走一條黑暗的道路。如同那句臺詞,「你不信任別人是因為你可以,你信任別人,因為你不得不這樣做」, 意思是,我們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依靠。
荒誕的遊戲中,潘多拉的盒子打開時,我們是否還可以報以希望?
當奇勛手裏拿著刀走向熟睡的尚佑準備刺殺他時,這是奇勛即將失去他最後的人性底線的時刻,此時姜曉阻止了他說:「你不是那種人。」 這是姜曉給奇勛的禮物,提醒他(同時也在提醒我們)那一絲僅存的人性。
《魷魚遊戲》在不斷地疊加對受眾刺激的同時,完成了它對主題的真正訴求。
《魷魚遊戲》的爆火,是一場有著「定製屬性的陰謀」,它也許會遲到,也許還帶著僥幸的味道,但不會缺席。即便如筆者這般,在看完後只給了低於豆瓣平均分的評價,仍然認為,這種「陰謀」無法量產。它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風口」。
《魷魚遊戲》並未坐上神壇。現象級,有時候並不等於經典,或者只代表某一時刻的流行,或者會在某一時間段內成為趨勢。但「風口」這個東西,一旦形成,就會有起有落,有被代替的可能。
《魷魚遊戲》劇本寫成後的 10 余年裏,被眾多製作方以「過於血腥」「不具備商業價值」為由拒絕數次。
但當網飛從塵封的抽屜裏挑中它時,它便很快顯露出真金本色。這對《魷魚遊戲》和網飛來說,也是一場意料之外的雙向奔赴——畢竟,作為全球流媒體的老大,網飛本年度第二季的財報著實令人擔憂。
《王國》的編劇金銀姬曾提到網飛:「他們從來沒有對我發過去的劇本說不,反而很好奇故事接下來的發展。」何其幸哉!
平臺+創新的混合動力,最終讓魷魚登頂了 83 個國家和地區的冠軍寶座。
我們不乏優秀的腦洞,缺的是再多點耐心,缺的是對所有正向力量更有效的整合能力。耐心意味著給予更多的空間和時間,整合意味著後來居上的創新。我們還缺少,用「普世話語」打破觀念壁壘的敘事格局。
所以,加油吧!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個「追蹤」吧!你的支持和鼓勵是我更新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toric故事研究所
Storic故事研究所
分享華文故事創作幹貨、文娛影視雜談,與創作益友共同探索文字的瑰麗世界。歡迎喜愛故事、熱愛創作的你,在這裏和我一起聊創作、享受創作!經營FB專頁:「Storic-創作·發現·分享好故事」。 來都來了,點個「追蹤」再走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