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學》03 善良是一種基因,不是選擇

《牛排學》03 善良是一種基因,不是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嚴禁抄襲、報導、轉分享,須經過原作者同意)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靠著天賦跟經驗值去回答大家的QA是在幫助人,邏輯是運用簡單、精準、真實的文字去傳遞現實生活該有的解決方式

但是最近深刻體悟到閱讀者、讀者、提問者有些人無法坦然接受真相,並不認為我的分享很大方,就覺得我是愛炫耀而已。

於是這個狀況長期下去,演變成:

我寫出超多邏輯跟處世建議、一兩年後讀者終於領略頓悟。

可是過程中他們會很不高興、甚至激出忌妒心,跑去公眾平台罵我、抹黑我,變成偏激的黑粉,結果我得到惡名,我真的就是得到無盡的惡名。

如果那些人剛好有足夠的幸運,能在幾年後內化這些真實到不行的邏輯且得到生活、愛情、職場上的改善,也不會想回頭感激我。

會傳訊說謝謝、會贊助都是極少數,多數人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啊,還覺得我自以爲是地評斷他們的生活,完全不會反省這是他們自己愛提問,我根本懶得管外人的閒事。

這跟行善邏輯很相似,我也因這個事件帶來的影響,頓悟很多我小時候不理解的事情。

比如為什麼大人的行善要非常的低調、且不靠近被幫助者,因為真的會被傷害
比如為什麼優秀的老師不願意出書造福社會,因為他們不落入俗套的卓越教學方式一旦公開,勢必會被更多同行嫉妒,而妖魔化,一世英名不想毀於一旦。

有些弱勢的人被幫助,內心同時討厭、怨恨志工、慈善機構,因為他們的心態是扭曲的,被幫助的人,會怨懟幫助他們的人,孤兒甚至有人會覺得義工是滿足自己虛偽的好心,這些事我很小就知道,只是原來社會並沒有改變。

我提出的「善良是基因」這件事的邏輯,出自我從小到大的頓悟,我親眼見證這些事情的經驗值應該高於一般人太多。

從來不取笑人、批判人外表這個在時尚圈中根本超罕見的行為,對我來說是基因、家教使然,不是我刻意做出選擇。

不用反駁我,時尚圈的人超愛批判人的外表,就是日常行為,稍微有涉及的人都懂我的意思,只不過我剛好外表上什麼都及格,運氣好沒被講過。

善良跟真愛一樣,都是發自內心的,下意識想做,不是基於投資,寄望是積福行為能讓自己下輩子會更好,也不是期待接受善意的對方日後會回報
單純只是希望對方可以好過一點而已,過程無所求,心甘情願。

行善、助人、不取笑人這些行為對於天性善良的人而言,根本「不用力」,沒有在選擇的,我們天性就是想這樣做。

曾有位同事跟我坦承過他很想當壞人,而且認定自己非常優秀,絕對可以勝任,我問他為何這麼想?

他說他每做出善良的選擇,都不是發自內心,要一直說服自己必須這樣做,要這樣才是「對的」、社會認同、修下輩子的福等,但他並不是基於為對方著想。

我接著問他:「你爸媽是好人嗎?」

他說:「都不是」

所以他自己很清楚「不善良才是他的基因、天性」,這樣的人就會變成,他做出善良選擇,外人以為他不費力,其實他內心很用力、掙扎、不舒服。

當然不是弱勢者都不好、行善都是好人,並沒這麼絕對,人性很複雜且瞬息萬變,我寫出來只是想提醒告知有這個社會現象,而且從我小時候就這樣,表示這種事不會變化。

行善者要有基本認知跟保護自己的方式,我們可以持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心中的度自己掌握好就對了

回歸到教育的本質,順著基因活的人最輕鬆,所以爸媽要先搞懂小孩的本性是什麼,再去因材施教,比如一對兄弟,哥哥可能是善、弟弟是惡,那麼對待兩者教養的邏輯就不能相同。

這就是為什麼常常有手足明明生長環境、條件都相似,人格發展卻大不相同,除際遇問題,主要是身上的本性基因,善、惡大不同。

假設哥哥身上是善良基因,爸媽就要用善的邏輯去教育,弟弟是惡基因,則要用「跟惡人溝通的方式讓他願意選擇善行」,且更理解弟弟做好事的難度,而不是鴕鳥心態硬要說「我兒子這麼乖不可能做出壞事」

我覺得我就是超善良,而且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但沒有為何,不過就是基因。

以及此生目前為止實在是經歷太多的優勢與好運,讓我足夠快樂,很難抱怨跟遷怒他人

如此而已。


最後,僅此以文感謝一直以來支持我、理解我、愛我、贊助我的人

希望這個世界懂善的人可以多一點

希望善良的人都能好好保護自己,快樂順利度過一生


avatar-img
♡ 後沙發的會客廳 ♡
12.7K會員
624內容數
歡迎讀者在此討論我的所有專題內容:辣妹學與型男學(兩性議題)、牛排學(人生自我探索與職場規劃)、表達與社交學、王子公主(階級文化)、指甲油的秘密(推理小說)、辣妹編輯生活(過往在GQ\VOGUE的經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從小就超怕水,我媽又過度保護小孩、極度重視美白保養,導致我高中前並沒有去過海邊、游泳池。爸爸跟我承諾,說他會每天接送我去游泳課,直到第三天,事情開始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家長去學校參加小孩的家長座談會,主角是小孩,不是你自己,所以請站在小孩的立場跟角度去思考,出發前到底該做哪些事?
一直深感教養是艱難、高深、需要高智商、情商的行為,當家長無疑是一場修行,這件事完全不具備投資報酬率,很可能砸一千萬栽培小孩,小孩依舊相當平凡無奇,同時,身為家長不能有得失心,要坦然釋懷這一切。 因此,我必須坦承人生至今,我內心都沒有產生想要成為家長的強烈慾望過。
我從小就超怕水,我媽又過度保護小孩、極度重視美白保養,導致我高中前並沒有去過海邊、游泳池。爸爸跟我承諾,說他會每天接送我去游泳課,直到第三天,事情開始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家長去學校參加小孩的家長座談會,主角是小孩,不是你自己,所以請站在小孩的立場跟角度去思考,出發前到底該做哪些事?
一直深感教養是艱難、高深、需要高智商、情商的行為,當家長無疑是一場修行,這件事完全不具備投資報酬率,很可能砸一千萬栽培小孩,小孩依舊相當平凡無奇,同時,身為家長不能有得失心,要坦然釋懷這一切。 因此,我必須坦承人生至今,我內心都沒有產生想要成為家長的強烈慾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