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學》 00 我是怎麼長大的

2022/05/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直深感教養是艱難、高深、需要高智商、情商的行為,當家長無疑是一場修行,這件事完全不具備投資報酬率,很可能砸一千萬栽培小孩,小孩依舊相當平凡無奇,同時,身為家長不能有得失心,要坦然釋懷這一切。
因此,我必須坦承人生至今,我內心都沒有產生想要成為家長的強烈慾望過。
我非常欣賞的作家梁文道先生說過,他以前有過當家長的念頭,但只要幻想萬一自己小孩文化底蘊太差怎麼辦?他會尊重,可是勢必會感到痛苦、不滿、失望。
後來他頓悟了,所有的學生就是他的小孩,他花時間跟心力培養學生就好,還獲得無限的滿足、成就感。
老實說,我超喜歡這個論點,我認為這才是「偉大」,花時間好好教育跟自己根本不相關、毫無血緣關係的人,是偉大。
現在普世的價值常認為為人父母就是「偉大」,可是對自家小孩好,只是利己的行為,更何況還有些父母是失責、惡劣的,憑什麼用偉大去形容這些人類呢?
父母自認對小孩偉大、奉獻、犧牲,這說法也是某種對小孩、另一半的情緒勒索,培養出來的小孩如果不具備對社會有極大貢獻者,其實跟我們這些路人是不相關的,除非他們培養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分享教養文跟相關心得,應該要是「長大後的小孩」回溯這些過往經驗,會更具備參考價值。
因為當我們這些小孩長大成人,確定感到快樂,真心感謝爸媽曾經用心為我們做過這些事,造就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幸福、順利,寫出來的東西,才是真實的、不具備造假的。
舉例:如果現在分享的親子媽媽KOL,他們的小孩長大了是沈玉琳、梁赫群這個路線,家長還會全盤接收,照著做而不去思考是否自己有做到尊重孩子的心情、順應小孩的天性、因材施教嗎?
(只是舉例,沒有貶低的意味,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
反推,如果是楊勇緯、林志玲、吳怡農這些人願意分享自己爸媽的教養心得,我們會很想參考這些邏輯跟做法,因為所有家長都期許自己能培養出:
「內外兼具、找到人生志趣並且投入成為專業、又快樂自信、備受寵愛地過著一生」的小孩吧!
所以我決定,以後我會多分享一些我親身體驗過,非常喜歡、感謝自己曾獲得這麼可愛的教養、啟發方式,不侷限在我的爸媽,包括我一路上遇到的恩師們。
同時彙整過往在IG限動上,我曾經分享過一些實用又簡單、讓大家印象深刻的作法,有興趣的人再來追文吧
我想讓所有家長知道,我是怎麼成長為一個快樂的大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9K會員
427內容數
歡迎讀者在此討論我的所有專題內容:辣妹學與型男學(兩性議題)、牛排學(人生自我探索與職場規劃)、表達與社交學、王子公主(階級文化)、指甲油的秘密(推理小說)、辣妹編輯生活(過往在GQ\VOGUE的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