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蘋果》買家為中資人頭 經民連至地檢署告發違反個資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文/公庫記者吳容璟

上周台灣《蘋果新聞網》發布聲明稱出售案「已完成交接」,雖未公佈新東家,但香港《明報》指出買家為港商黃浩出資七成,其餘三成由新加坡人、社交軟體17LIVE創辦人潘杰賢出資,收購價共新台幣15億元。長期關注兩岸經濟政策的「經濟民主連合」質疑,此交易案已違反去年文化部函令「不得跨境傳輸個資」、「應拒絕香港法院及指定清盤人的任何指令」等兩項處分,昨日(6/13)至士林地檢署遞狀告發,並呼籲經濟部應以「中資有無重大影響力」為判準嚴格把關。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在去年(2021)6月港警以違反《港區國安法》為由逮捕香港《蘋果日報》高層、凍結資產後,台灣分公司經理葉一堅及全體董事已全數辭職,目前台蘋的執行長吳玉愛曾表示自己無權處理交易和裁員,在無人當家作主的狀況下完成交接,只可能是由香港法院指派的清盤人譚競正、文景城代表賣方拍板定案。

不能入境如何交易?賴中強指出,我國政府至今未承認香港法院裁定,也未允許譚、文二人入境台灣執行清盤動作,因此本交易案必然涉及「跨境傳輸資料」,包括員工薪資清冊、債權債務人清冊,以及富含各種政商機密資料的媒體資料庫,而台蘋高層也已違反文化部處分,依《個資法》第41條,違反中央主管機關限制國際傳輸處分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經民連向嫌疑最大的台蘋執行長吳玉愛、財務長諶讚鑫兩人提起告發,請求檢察官依法偵辦,毋枉毋縱。

《蘋果新聞網》則於記者會後發布聲明,強調並無提供任何員工資料給買家或傳輸至境外,認為經民連的指控「帶有特定立場及憑空影射」並予以駁斥,《蘋果》表示交易部分必將顧及台灣分公司的員工權益,尊重員工個人意願並符合中華民國法律。

此外,雖然《蘋果新聞網》聲明表示大部分員工將轉移至新東家留用,但是今(14)天台北市勞動局表示,已收到《蘋果新聞網》預計在8月9日裁員280人的大量解僱計畫書。

raw-image

港商黃浩疑為中資人頭 受《港區國安法》箝制提供港府國安資料
2021年6月17日,港警以違反《港區國安法》為由逮捕香港《蘋果日報》高層、凍結資產,香港壹傳媒集團宣布在7月1日起停止運作,所有董事也於9月請辭,隨後港府向香港法院申請清算解散壹傳媒公司,而香港法院指派的清盤人更屢次要求台灣《蘋果日報》(簡稱台蘋)移交資產,此舉也引起台灣國安單位關注。

為避免台蘋擁有的機密資料庫外洩,文化部於12月20日發函台蘋,指出香港法院的裁判在台灣法院同意前不具效力,台蘋「應拒絕香港法院及指定清算(盤)人指令及要求」;鑒於中國政府慣用個資進行分化、打擊及報復,為保護國家利益限制台蘋「不得跨境傳輸所保有的所有個人資料」,此外應主動或依當事人請求後銷毀個資。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歐栩韶指出,香港法院的清盤裁定至今未取得台灣法院承認,如果經濟部核准本交易案顯然是政府「自打嘴巴」,承認《港區國安法》效力及於台灣。其次,買家黃浩極可能是「中資人頭」,過去收購《壹週刊》時曾有「空手到」的前科,在鉅額的併購交易案中卻未準備自籌資金,甚至在簽約後尚在籌資,其背後極可能由中資支應。

歐栩韶提到,在《壹週刊》交易案2018年2月宣告破局前,壹傳媒曾多次同意黃浩延後完成交易時間,而台灣法規並未開放中資投資出版業,因此黃浩當初宣布收購《壹週刊》時尋求台灣在地投資的手法,也被外界推測是在「妝點門面」降低其身為「中資白手套」的疑慮,有利於經濟部投審會的審查。

歐栩韶也提醒,身為香港人的黃浩還需遵守《港區國安法第四十三條實施細則》,只要港府律政司向法院申請批准,黃浩就得交出相關資料,意即在黃浩買下蘋果之後,港府就可利用蘋果日報資料庫,名正言順撈資料之後追究相關人士的「國安犯罪」。

經濟民主連合研究員許冠澤說明,擁有20年歷史的台灣《蘋果日報》握有大量公開及未公開的報導紀錄、影音素材、針對採訪對象留下的個人秘密資訊等,都是中共政權極想獲取的關鍵政治籌碼,而蘋果日報資料庫更涉及台灣企業家、政治人物、重要民間機構等對象,這些資料若被中共政權用於認知作戰、分化打擊或政治威脅,將引起台灣民主政治與國安重大危機。

raw-image

經民連呼籲經濟部嚴格把關 應以「中資有無重大影響力」判準
許冠澤推測台蘋可能以兩種方式賣給黃浩和潘杰賢,其一是「股份買賣」,買方購入「香港商蘋果日報出版發展有限公司」股份後改選公司董事,再向經濟部變更分公司經理人等資料登記;其二是「營業讓與」,買方向經濟部登記新公司再收購台蘋的軟硬體設備、資料庫、網域名稱與員工等,接手《蘋果新聞網》,而兩種方式都必須經由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審理。

許冠澤呼籲經濟部應以「中資有無重大影響力」來判斷買方是否為中資,切莫再以充滿漏洞的「中資有無控制力」、「中資持股超過30%」為判斷依據,讓中資得以透過「多層持股」等方式逃避,尤其經濟部在2019年7月駁回香港南海集團投資雙子星交易案時,曾發新聞稿表示駁回理由為「南海集團有受中國大陸政府或人民『掌控或影響』該國內事業營運的疑慮」,經濟部應比照該案從嚴審查。

【延伸閱讀】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20集:「警察治港!」香港前線記者與警方如何交手!新聞自由如何受限?!

raw-image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其他平台群眾集資相挺(原文日期:2022年06月14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沙龍
33會員
283內容數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2023/07/31
有鑒於光電政策未來所需數萬公頃土地,為了避免光電政策衝擊農漁業及2025年上路的國土計畫政策,地球公民基金會在7月19日時召開記者會,發佈一份從去年開始進行的調查報告,現勘台灣苗栗、台南及花蓮三地區的光電場狀況,期望藉由梳理過往光電政策的相關經驗,希望政府知往鑒今,改善未來光電政策。
Thumbnail
2023/07/31
有鑒於光電政策未來所需數萬公頃土地,為了避免光電政策衝擊農漁業及2025年上路的國土計畫政策,地球公民基金會在7月19日時召開記者會,發佈一份從去年開始進行的調查報告,現勘台灣苗栗、台南及花蓮三地區的光電場狀況,期望藉由梳理過往光電政策的相關經驗,希望政府知往鑒今,改善未來光電政策。
Thumbnail
2023/07/28
不滿勞退新制雇主提撥率6%實施18年來未曾提高,導致年輕勞工退休金領不到舊制勞工的一半金額,再加上中華電信公司承諾跳票,中華電信工會7月4日號召近兩千人,頂著高溫艷陽從總統府前凱道遊行至立法院......
Thumbnail
2023/07/28
不滿勞退新制雇主提撥率6%實施18年來未曾提高,導致年輕勞工退休金領不到舊制勞工的一半金額,再加上中華電信公司承諾跳票,中華電信工會7月4日號召近兩千人,頂著高溫艷陽從總統府前凱道遊行至立法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壹蘋新聞網」一週年了!你知道它跟「台灣蘋果日報」、「黎智英」都沒關係了嗎?這一年來,累積近20年的「台蘋」網站,整個消失了;取代而之的是一樣大紅、大藍、點綴著綠葉的「壹蘋」。作為「台蘋」的後生,「壹蘋」真的原汁原味地延續台蘋精神了嗎?選擇「更商業導向」的壹蘋,真的有更賺錢嗎?
Thumbnail
「壹蘋新聞網」一週年了!你知道它跟「台灣蘋果日報」、「黎智英」都沒關係了嗎?這一年來,累積近20年的「台蘋」網站,整個消失了;取代而之的是一樣大紅、大藍、點綴著綠葉的「壹蘋」。作為「台蘋」的後生,「壹蘋」真的原汁原味地延續台蘋精神了嗎?選擇「更商業導向」的壹蘋,真的有更賺錢嗎?
Thumbnail
今年的香港言論自由報告指出了哪些問題?香港傳媒是否有新的出路?本集節目邀請到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李家聰,討論香港新聞業面臨到的壓迫,以及四散各地的香港傳媒人如何生存?如何堅持理想?
Thumbnail
今年的香港言論自由報告指出了哪些問題?香港傳媒是否有新的出路?本集節目邀請到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李家聰,討論香港新聞業面臨到的壓迫,以及四散各地的香港傳媒人如何生存?如何堅持理想?
Thumbnail
昨天下午 一樣到健身房跑步跑了一個小時 有運動真的不錯 身體有流汗 也因為有堅持 所以感覺到一切事情都很順利 所謂的自由就是 有所限制 才有真正的自由 轉電視 又看到跟昨天一樣的:要先把人生理好 才能夠真正開始理財 要整理好 家庭關係 婚姻關係 工作事業 等一切都順了 理財自然就順了
Thumbnail
昨天下午 一樣到健身房跑步跑了一個小時 有運動真的不錯 身體有流汗 也因為有堅持 所以感覺到一切事情都很順利 所謂的自由就是 有所限制 才有真正的自由 轉電視 又看到跟昨天一樣的:要先把人生理好 才能夠真正開始理財 要整理好 家庭關係 婚姻關係 工作事業 等一切都順了 理財自然就順了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香港蘋果日報於去年6月遭香港政府打壓而被迫「熄燈」停業後,立場新聞於去年12/29日也遭受同樣命運,眾新聞也宣告在4日停止營運及關閉網站。 中國青年黨也發表聲明,對香港泛民主派媒體接二連三被迫結束營運表達深切遺憾外,也對香港目前新聞與言論自由狀況表達嚴正關切。 ---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香港蘋果日報於去年6月遭香港政府打壓而被迫「熄燈」停業後,立場新聞於去年12/29日也遭受同樣命運,眾新聞也宣告在4日停止營運及關閉網站。 中國青年黨也發表聲明,對香港泛民主派媒體接二連三被迫結束營運表達深切遺憾外,也對香港目前新聞與言論自由狀況表達嚴正關切。 ---
Thumbnail
瑞媒視角中蘋果日報是勇敢的,香港民眾最後一天的搶購也是公民道德勇氣的表現。瑞士媒體以民主視角,詳細描述黎智英26年來的起落,與香港今日面對獨裁的道德勇氣。 
Thumbnail
瑞媒視角中蘋果日報是勇敢的,香港民眾最後一天的搶購也是公民道德勇氣的表現。瑞士媒體以民主視角,詳細描述黎智英26年來的起落,與香港今日面對獨裁的道德勇氣。 
Thumbnail
《蘋果日報》在這種曲折離奇的情況下,似乎成了「推」歐彪峰這位知名維權人士入獄的最後一點作用力。這當然怪不了《蘋果》,以歐彪峰的敢言程度,入獄恐是遲早的事,但《蘋果》以其特殊的身位,成了連結起香港與中國民主人士故事的關鍵一環——《蘋果》求真,香港與中國的真相政治亦反映在了《蘋果》:共同受難,追求不止。
Thumbnail
《蘋果日報》在這種曲折離奇的情況下,似乎成了「推」歐彪峰這位知名維權人士入獄的最後一點作用力。這當然怪不了《蘋果》,以歐彪峰的敢言程度,入獄恐是遲早的事,但《蘋果》以其特殊的身位,成了連結起香港與中國民主人士故事的關鍵一環——《蘋果》求真,香港與中國的真相政治亦反映在了《蘋果》:共同受難,追求不止。
Thumbnail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報導】 日前香港官方已先後逮捕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他的兩個兒子、七名蘋果日報高層,及前學民思潮主要幹部李宗澤、李宇軒和周庭。 台灣民眾黨對此發文表示:「歷數中共這一個多月以來對港諸多舉措,包括延後立法局選舉等,可以發現,所有異見發聲和力量集結,終不可免地被鎮壓和削弱。這些作為,遠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報導】 日前香港官方已先後逮捕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他的兩個兒子、七名蘋果日報高層,及前學民思潮主要幹部李宗澤、李宇軒和周庭。 台灣民眾黨對此發文表示:「歷數中共這一個多月以來對港諸多舉措,包括延後立法局選舉等,可以發現,所有異見發聲和力量集結,終不可免地被鎮壓和削弱。這些作為,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