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報變成媒體大亨的黎智英,在亞洲被視為最狂野及無懼的白手起家富翁,如今卻下場淒慘。他現在被囚禁,而報社也被迫關門了。
瑞媒視角中蘋果日報是勇敢的,香港民眾最後一天的搶購也是公民道德勇氣的表現。
瑞媒視角中蘋果日報是勇敢的,香港民眾最後一天的搶購也是公民道德勇氣的表現。 網路圖片
瑞士德語大報民主視角詳盡報導
香港蘋果日報,曾為自由民主發聲的媒體大報,在發行26年之後,被迫關門。
這一刻應該是共產黨及香港統治者感到振奮的一天,因為黎智英這塊肥美的牛排已到手。黎智英不只是政府眼中的錢坑,這位曾經在12歲以難民身份從中國逃到香港的中國人,並不像其他人,會為了做生意賺錢而巴結北京政權。黎智英的風格是對於任何他覺得不適任的人物都可以批評、發牢騷,也招惹他們。他最愛批評的是共產黨的行事風格,因為他們把他的父母關進勞改營。
媒體大亨黎智英的傳奇故事
在1989年天安門廣場屠殺事件之後,他作為共產黨反對派的身份被曝光,當時還是企業家,靠做著紡織生意而起家的黎智英,選擇站在支持北京的這些民主運動的學生。他在一篇文章中批抨當時總理李鵬,說他是烏龜蛋,在德文之意為「狗娘養的」。這讓北京非常惱怒而將他列入黑名單。他索性賣掉服飾公司,開始經營媒體企業。
在1995年,即香港從英國政權移交給北京政權的兩年前,他開始創立「蘋果日報」,他引用聖經中的人類墮落作為靈感來源:如果當初夏娃沒有偷嘗禁果,就不會有罪惡與對錯,當然也就沒有新聞。
為民主發聲卻成為消失的言論
蘋果日報成為他最大的政變。這份報紙一開始是以血腥、露骨及名人八卦成名,而在華人讀者中成為最大的影響力。黎智英一直也被視為建制派的反叛者,或是油頭的生意人。在幾年之後,他接受採訪時表示:人們視我如叛徒。當我去參加喪禮時,人們不願與我同坐在同一排,在派對上,大家都背對著我。
而當其他的報紙漸漸噤聲,只剩蘋果日報為自由民主發聲,也報導愈來愈多政治相關的議題。它曾經以頭版方式報導201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及他妻子劉霞的故事,為此,獲得了香港媒體人權獎。這樣孤獨的旅程中,讓報紙付出了失去廣告商的代價,但是在民主陣營中,黎智英本人的支持度如日中天,他總是站在示威抗議的最前線。
去年通過的「國家安全法」,意味著曾經被視為是「言論自由」的論調一夕間變成「與外國勢力結合」的反叛者,也讓蘋果日報被消失了。
瑞士國家電視台稱蘋果「民主之聲」
瑞士的國家電視台SRF在6月24日晚間
新聞報導,也聚焦於國安法通過後蘋果日報關門的必然,報導中指出:曾經為自由民主發聲的媒體大報「蘋果日報」,在今天畫下句點,百萬香港人也紛紛在這一天搶購這份最後一次發行的蘋果日報。搶購蘋果日報最後一份發刊的行為,就是公民勇敢的表現。
結束報社營業的舉動,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國安法通過之後,一開始是發行人黎智英被逮補入獄,接下來大批的檢調跟警察進入蘋果日報大樓內將電腦及其他資料沒收,也將數名主管移送法辦,最後只能結束營業。
民主對決獨裁是時代議題
瑞士是西歐鮮少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的國家,今年外交部也大動作表示將對「對中政策」重新調整。瑞士政府是否能在蘋果日報被滅音後,從言論自由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面對獨裁政權的標準,瑞士媒體持續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