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之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權的報紙,在香港可謂買少見少,所餘無幾。

曾幾何時,五十多年前,香港仍由英國人管治,左中右的報紙都可見於市面,左有《文匯》、《大公》,中間有《明報》、《星島》,右有《華僑日報》、《香港時報》、《萬人日報》等。不同政治立場的報紙百花齊放,市民才能接收多元的資訊,從中作出獨立思考和判斷,只可惜在中共及其傀儡管治下,香港這個優良傳統被毀滅殆盡,以後都是吹同一個調子,誠堪可惜!

關於《蘋果》種種,論者多矣,但一些說法必須澄清。

(1)《蘋果日報》之死,不是自殺,而是被政權逼迫得走投無路,無以為繼。

許多人藉近年紙媒銷售反應冷淡、《蘋果》內容質素每況愈下,論證《蘋果》做不住是遲早的事。這有一定道理,但是次《蘋果》出不到報紙,分明和港共凍結壹傳媒所有戶口,致使《蘋果》未能出糧造成。加上 5 高層被捕,連社論主筆李平亦不能倖免,與其說《蘋果》自行了斷,不如說它是「被自殺」,跟李旺陽當年的情況一樣。

(2) 商業營運不是罪。

另有一種評論,覺得黎智英辦報,太重市場反應,專揭名人陰私以吸引讀者。對此,筆者無意否認,事實上,狗仔隊對新聞行業帶來不良影響,是有目共睹的。

問題是,辦報完全不講究市場銷路、商業利益,又是否可行?即使專揭陰私,如果無受眾,成功怎麼可能?《蘋果》過去一些做法值得非議,但香港人亦應該反躬自省。畢竟,有什麼樣的讀者,就有什麼樣的報紙。

(3) 陷溺政治沒有錯,港式愛國招禍尤。

有謂黎智英 2014 年雨傘革命後對政治越來越熱衷,不只給予民主派經濟支持,更身體力行參與佔領、見外國政要,終於「上得山多終遇虎」,中共神經被觸動,傾覆其傳媒王國。

關於此一說法,我們不妨看看 1989 年八九民運時黎智英做了些什麼。他竟安排旗下的佐丹奴印製大量民運 T 恤,印上各式標語,給香港人穿上街遊行。愛中華人民共和國,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進步有民主,相信「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可助中港更好地互動,根本是其一貫立場!竊以為此也是當時香港人的一種獨特的愛國情懷。

因為有此信念,他不贊成激進的本土主張,予以遏抑。他也反對從根本上否定中共的管治。無奈中共背信棄義,先有 2014 年八三一決定,再有不斷升級的來自國家機器的暴力。苦戀多年,不見好夢,卻來惡夢,眼見保不住年青一代,唯有咬緊牙關,爭取外援。箇中無疑存有不少對政治形勢、對中共的誤判,那顆「作為香港人,應該主動關注及參與香港事務」的心倒是十分珍貴。與其說是陷溺政治太深招禍,不如說是「求仁得仁,又何怨」。

1956 年反右,提出改變社會主義制度、實行多黨制及政黨輪替者,俱被劃為右派分子,予以整肅。數十年過去,《蘋果》今日慘遭「滅門」,反映中共絲毫沒有進步,容不下異見聲音,距離文明相當遠。

七一遊行、初選、六四集會、《蘋果日報》都被消失了,下一個被消失的,會不會是香港人,不得而知。想起倪匡《追龍》的一段話:「要毁滅一個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災,也可以是人禍,人禍不一定是戰爭,幾個人的幾句話,幾個人的愚昧無知的行動,可以令大城市徹底死亡。不必摧毁大城市的建築物,不必殺害大城市的任何一個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來,這個大城市和以前一樣,但只要令城市原來的優點消失,就可以令它毁滅死亡。」

不過,米蘭.昆德拉亦說過:「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香港人,請牢牢記住自由、民主、人權的可貴,強權縱使能消滅一個蘋果,蘋果的種子仍會在不久的將來長出更多更大更美的蘋果。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汶俊 (筆名:無言)的沙龍
64會員
299內容數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2023/06/10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
Thumbnail
2023/06/10
「反送中」四周年,我關注的,不是《願榮光歸香港》是否成為禁歌,也不是這場波瀾壯闊的運動的歷史細節。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幾個年輕而貌美的靈魂,他們都在 2019 年 6 月至 8 月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離開人世,卻留下發人深省、餘音繚繞的遺言。 6 月 15 日,梁凌杰身穿寫有「林鄭殺港,黑警冷血」的黃色
Thumbnail
2021/05/28
智者小心翼翼打開木盒,用手輕輕在書皮上掃了掃,書皮佈滿了塵,也不知是書何年寫成。 弟子在旁侍候,從未見過師父神色如此凝重,再看書皮上的字,大大的「香香國史事要略」。弟子雖見識淵博,卻從未聽過世上有「香香國」,遂問道:「師父,香香國是什麼地方?那裡很香的嗎?」 智者面有難色,未幾方回答:「香倒沒有了,
Thumbnail
2021/05/28
智者小心翼翼打開木盒,用手輕輕在書皮上掃了掃,書皮佈滿了塵,也不知是書何年寫成。 弟子在旁侍候,從未見過師父神色如此凝重,再看書皮上的字,大大的「香香國史事要略」。弟子雖見識淵博,卻從未聽過世上有「香香國」,遂問道:「師父,香香國是什麼地方?那裡很香的嗎?」 智者面有難色,未幾方回答:「香倒沒有了,
Thumbnail
2021/04/17
駱惠寧表示,對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的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有點年紀的人聽到「該出手時就出手」,都會想起 98 央視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水滸中人全是草莽流寇,駱主任如此引用,是表示中國共產黨亦為草莽流寇嗎?弔詭的是,中共確實透過趕走國民黨、竊據大陸以建國
Thumbnail
2021/04/17
駱惠寧表示,對一切危害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的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有點年紀的人聽到「該出手時就出手」,都會想起 98 央視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水滸中人全是草莽流寇,駱主任如此引用,是表示中國共產黨亦為草莽流寇嗎?弔詭的是,中共確實透過趕走國民黨、竊據大陸以建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壹蘋新聞網」一週年了!你知道它跟「台灣蘋果日報」、「黎智英」都沒關係了嗎?這一年來,累積近20年的「台蘋」網站,整個消失了;取代而之的是一樣大紅、大藍、點綴著綠葉的「壹蘋」。作為「台蘋」的後生,「壹蘋」真的原汁原味地延續台蘋精神了嗎?選擇「更商業導向」的壹蘋,真的有更賺錢嗎?
Thumbnail
「壹蘋新聞網」一週年了!你知道它跟「台灣蘋果日報」、「黎智英」都沒關係了嗎?這一年來,累積近20年的「台蘋」網站,整個消失了;取代而之的是一樣大紅、大藍、點綴著綠葉的「壹蘋」。作為「台蘋」的後生,「壹蘋」真的原汁原味地延續台蘋精神了嗎?選擇「更商業導向」的壹蘋,真的有更賺錢嗎?
Thumbnail
今年的香港言論自由報告指出了哪些問題?香港傳媒是否有新的出路?本集節目邀請到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李家聰,討論香港新聞業面臨到的壓迫,以及四散各地的香港傳媒人如何生存?如何堅持理想?
Thumbnail
今年的香港言論自由報告指出了哪些問題?香港傳媒是否有新的出路?本集節目邀請到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李家聰,討論香港新聞業面臨到的壓迫,以及四散各地的香港傳媒人如何生存?如何堅持理想?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香港蘋果日報於去年6月遭香港政府打壓而被迫「熄燈」停業後,立場新聞於去年12/29日也遭受同樣命運,眾新聞也宣告在4日停止營運及關閉網站。 中國青年黨也發表聲明,對香港泛民主派媒體接二連三被迫結束營運表達深切遺憾外,也對香港目前新聞與言論自由狀況表達嚴正關切。 ---
Thumbnail
【清訊新聞/台北中心報導】 香港蘋果日報於去年6月遭香港政府打壓而被迫「熄燈」停業後,立場新聞於去年12/29日也遭受同樣命運,眾新聞也宣告在4日停止營運及關閉網站。 中國青年黨也發表聲明,對香港泛民主派媒體接二連三被迫結束營運表達深切遺憾外,也對香港目前新聞與言論自由狀況表達嚴正關切。 ---
Thumbnail
瑞媒視角中蘋果日報是勇敢的,香港民眾最後一天的搶購也是公民道德勇氣的表現。瑞士媒體以民主視角,詳細描述黎智英26年來的起落,與香港今日面對獨裁的道德勇氣。 
Thumbnail
瑞媒視角中蘋果日報是勇敢的,香港民眾最後一天的搶購也是公民道德勇氣的表現。瑞士媒體以民主視角,詳細描述黎智英26年來的起落,與香港今日面對獨裁的道德勇氣。 
Thumbnail
《蘋果日報》在這種曲折離奇的情況下,似乎成了「推」歐彪峰這位知名維權人士入獄的最後一點作用力。這當然怪不了《蘋果》,以歐彪峰的敢言程度,入獄恐是遲早的事,但《蘋果》以其特殊的身位,成了連結起香港與中國民主人士故事的關鍵一環——《蘋果》求真,香港與中國的真相政治亦反映在了《蘋果》:共同受難,追求不止。
Thumbnail
《蘋果日報》在這種曲折離奇的情況下,似乎成了「推」歐彪峰這位知名維權人士入獄的最後一點作用力。這當然怪不了《蘋果》,以歐彪峰的敢言程度,入獄恐是遲早的事,但《蘋果》以其特殊的身位,成了連結起香港與中國民主人士故事的關鍵一環——《蘋果》求真,香港與中國的真相政治亦反映在了《蘋果》:共同受難,追求不止。
Thumbnail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蘋果日報》今天 (6 月 24 日) 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從此結束二十六年辦報歷史。 誠如吳志森所言,二十六歲屬青年,青年英年早逝,率先受影響是香港報業生態。《東方》、《星島》、《文匯》、《大公》,清一色親共。《明報》雖以持平中立見稱,但近年已左傾。換句話說,代表右派立場,揭櫫西方自由、民主、人
Thumbnail
第一次注意到黎智英這個名字,是因為多年前台灣的一檔綜藝節目。 節目名字忘了,只記得有一個搞笑單元,老愛請人假扮黎智英,場景多為老黎在和記者開會,短劇的結尾總是老黎和一眾記者三令五申蘋果日報的報導乃至選照片的原則:裸體+屍體。 搞笑短劇外,還有一些老黎𣄃下娛記問女明星大胸是怎麼來的,女明星回多吃木瓜
Thumbnail
第一次注意到黎智英這個名字,是因為多年前台灣的一檔綜藝節目。 節目名字忘了,只記得有一個搞笑單元,老愛請人假扮黎智英,場景多為老黎在和記者開會,短劇的結尾總是老黎和一眾記者三令五申蘋果日報的報導乃至選照片的原則:裸體+屍體。 搞笑短劇外,還有一些老黎𣄃下娛記問女明星大胸是怎麼來的,女明星回多吃木瓜
Thumbnail
8 月 10 日上午,逾百警力進入一間報館拉人,香港過去數十年很少發生,上一次已是六七暴動時。拉人不要緊,為何有警員翻閱記者的文件?為何部份傳媒不獲准採訪?儘管警方事後解畫,對香港人而言,此已造成一個印象,國安法原來會侵害香港新聞自由。 有人不明白為何要大買特買《蘋果日報》及壹傳媒股票,「他們不是以
Thumbnail
8 月 10 日上午,逾百警力進入一間報館拉人,香港過去數十年很少發生,上一次已是六七暴動時。拉人不要緊,為何有警員翻閱記者的文件?為何部份傳媒不獲准採訪?儘管警方事後解畫,對香港人而言,此已造成一個印象,國安法原來會侵害香港新聞自由。 有人不明白為何要大買特買《蘋果日報》及壹傳媒股票,「他們不是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