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優質女性,昭賢又美又帥呦~嘿呦~
我依稀記得小時候有被家人帶去國家戲劇院看明華園的歌仔戲,是八仙的故事,然後好像是李鐵拐,但翻了一下明華園的作品歷史,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只有1987年國家戲劇院的開幕表演,以及2007年的20年重演,而我相當確定2000年後是沒這種事發生的,所以我這個記憶發生在...三歲?
會認真試著回想這個時間點,是因為那天看完東海鍾離後,孫翠鳳在致詞時說到1987年隨著國家劇院開幕,演出了【蓬萊大仙】的戲碼,以李鐵拐開啟八仙系列的第一作,35年後,以八仙系列完結作【東海鍾離】作為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開幕作,而我這樣就很剛好的有跟到頭尾兩部作品,也算是有始有終,雖然我中間六部都沒看。
不過說到這個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嘛,忍不住先譙一下場地。戲劇進行的時候總覺得語音稍微被背景音樂蓋過,導致台詞聽得不太清楚,這還算瑕不掩瑜的部分,畢竟劇很好看。但是環境就不能說多友善了,首先走上設計略顯簡陋的六樓後,沒有告知座位單雙數的標示,我覺得如果要單雙數分開,那應該要標示一下單雙數的大概範圍。尤其是我從看似中間的門進去,預期應該至少會走在單雙數分界走道,沒有,我走在雙數區。這原本也沒甚麼,就跟觀眾借過穿一下就好了,但座椅設計卻讓這個簡單的動作變成災難。坐下後你的膝蓋就幾乎要頂到前座椅背了,超窄間距導致每次有人要穿過去時,你就會看到整排人站起來收椅子讓人通過,列隊歡迎入座,給人貴賓式的感受。
但是開演後這些不便之處就被沖淡了,畢竟這是場地的問題,不關明華園的事,而且絢麗的舞台特效加上好一陣子沒聽到的胡琴與鑼鼓點瞬間就吸走了我的注意力。劇場表演與野台戲的差別大概就是有比較多聲光特效,讓一些很莊嚴或盛大的場景更加華麗,尤其是很多幕場景都讓人很想拍下來做成海報貼滿牆壁。加上是古裝戲碼,那些華服、頭飾、身上大大小小的配件,我每次都覺得歌仔戲看起來就是比西洋歌舞劇華麗很多,不過這樣一整套出來表演應該也很辛苦吧。讓我好奇的還有布景,整部看完我還是不知道那些布景到底是有人拉還是遙控的,沒辦法,我就是個劇場俗,如果是遙控的也讓人讚嘆科技進步帶來的方便。
有個有趣的地方,因為劇情有兩軍對陣的場面,所以就會需要跑龍套的演員充當軍隊或隨從,像伙房兵記得是四個,禁衛軍六個,而西羌軍與漢軍則是八個人,至於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團則有十個!我看到就笑出來,至聖先師的排場果然比較大,不愧是桃李滿天下。
由陳昭賢與孫翠鳳母女聯手接演鐘離權這個主角的設計我覺得很棒,有種交棒傳承的意味在。雖然原先以為劇情安排上會更有時間差距一點,不過已經有暗示心境成長與歷練的意味了。陳昭賢的表現讓我很驚豔,畢竟跟之前聽她上podcast宣傳時的形象差很多,雖然唱腔跟嗓音跟媽媽比還有點青澀,不過搭配鐘離權前半場時的意氣風發與年輕氣盛剛剛好,尤其是武戲個人秀,一手花槍看得出來下過很多苦功,真的是又美又帥XD
孫翠鳳不愧是無敵小生,從武戲的身段,到文戲與白鹿鳴之間的柔情似水、與那離肅對峙時的霸氣、質問漢靈帝時的悲憤,都讓人感同身受,恨不得衝上去爆打那個恩將仇報的昏君一頓。出場時滿場如雷的掌聲與歡呼,有種莫名的感動。
劇情上就如同孫翠鳳致詞時所說的,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每個人各自的選擇,交織出這部劇的故事。東華帝君的選擇雖然很任性,但也因此才促成了八仙漢鍾離的誕生;白鹿都即將位列仙班了,但還是為了保護女兒導致牠的犧牲;差點接受榮華富貴的鍾離權,勇敢的說出普通人的想法,接受榮華富貴又有甚麼錯呢?這不過是人之常情。但最後也決定大義滅君,為了守護人性的尊嚴。人生也是如此,總會不斷地走到交叉路口,要往哪個方向走,就要依據自己心中價值的選擇了。
不過鹿肉宴那段真的是有如地獄一般殘酷。詳細的料理過程與各種食材的描述,搭配上菜時百官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的表情。可是一想到食材的來源,與皇帝忘恩負義的嘴臉,那一段真的是尷尬到連腳趾頭都在扭曲,不斷的在苦笑。而且鹿群的遭遇未免也太慘了吧?導致最後鐘離權好不容易成仙,可是我完全開心不起來,感覺結局根本是悲劇啊。
這次看主要演員群感覺都是以新生代演員為主,只剩孫翠鳳一個人母雞帶小雞,不過這些新生代的表現一樣精采。雖然歌仔戲到現在已經沒這麼主流了,可是能這樣每年都有新作品問世,讓這項在地藝術不斷的傳承下去,也很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