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說歌仔戲了,現在的孩子連臺語聽、說都頗困難,或許我要慶幸自己是隔代教養的關係,從小跟著阿媽阿公使用母語也跟著欣賞野臺及電視臺上演的歌仔戲,入迷到會在床上披著床單、偷戴阿媽的首飾和姊姊們演起歌仔戲來,甚至到後來才曉得原來那些俊俏小生全是女子所反串,而愛了老半天才知道陳亞蘭、紀麗如、小咪、李如麟根本不是男孩子,內心還一度受到衝擊,不過那個年代工地秀盛行,雖然心碎,知道這些小生會蒞臨我生長的湖內這樣的鄉下地方,當然還是跟姊姊不顧一切的衝一波,可惜好不容易要到的簽名,被不識字的阿公誤當垃圾,丟了許多我珍貴的紀念品。
提到工地秀,那是民國六、七十年代建商舉辦的一種行銷手法,透過邀請到知名的主持人、歌手、演員表演來吸引可觀的人潮,工地秀沿襲了當時的秀場文化,所以也有些工地會有養眼的脫衣舞、鋼管舞演出,到最後房子究竟賣出了幾戶幾棟,大概只有建商心裡有數,但留存在我心中的卻是無可取代的回憶殺,畢竟那是人生首次與偶像的近距離接觸哪,隱約記得和陳亞蘭握了手之後回家都捨不得洗。
歌仔戲界知名小旦許仙姬便是靠著工地秀、紅包場,獨自一人扶養 SpeXial 明杰長大成人。
談到隸屬於楊麗花歌仔戲團的許仙姬,絕對不能不提這位國寶級歌仔戲皇帝楊麗花。
在這之前,先簡單帶過歌仔戲的演進史。
表演型態:
1.落地掃時期
落地掃為歌仔戲最早的表演形式,無論生旦都由男性演員演出,採即席演出,也有組成陣頭形式參與廟會香陣,目前僅餘宜蘭地區尚有少數藝人傳承。
2.野臺歌仔戲
歌仔戲逐漸成為酬神表演的戲曲。
3.內臺歌仔戲
許多戲院開始延攬歌仔戲班進入內臺演出,觀眾必須買票進場,戲院沿街廣播宣傳,藝人則乘車,搭配文武場踩街遊行。
4.廣播歌仔戲
當時最著名的劇團為正聲電臺的「天馬歌劇團」,聚集相當多的知名演員。
5.電影歌仔戲
電影歌仔戲將原有舞臺劇本長篇故事濃縮、剪裁,於兩、三小時內呈現,深受觀眾歡迎。
6.電視歌仔戲
當時電視的三臺都有歌仔戲團,臺視楊麗花、中視黃香蓮、華視葉青,非常競爭。
7.舞臺歌仔戲
1980 年代初期,在文化單位補助下,歌仔戲開始登上「國家戲劇院」及臺北市其他重要劇場演出。
臺視楊麗花
楊麗花從 1947 年就上臺演出,不但是 1950-1960 年代知名的野臺歌仔戲演員,也是電臺歌仔戲、電視歌仔戲的創始者。她於 1970 年代組成「臺視歌仔戲團」不僅讓歌仔戲於電視新媒體得以流傳,也培養諸多歌仔戲名伶,如下:
許秀年戲外真正的相公黃龍, 2011 年 1 月 22 日因肝癌逝世。
2020 年 3 月 17 日, 81 歲辭世的小鳳仙。
《天天開心》的青蓉,1992年因大腸癌在平安夜逝世,年僅42歲。
看完上半段的文章,是否意猶未盡呢?
邀請你
陪我織情網,一次解鎖百篇文章 ლ(╹◡╹ლ)
- 登入會員按❤️(以精神支持我繼續創作)
- 以實質鼓勵斗內 Me(唸起來好像 Do Re Mi )
我有五個房間:
給電影人的情書
給音樂人的情歌
給戲劇人的情話
給文字人的情詩
給旅行人的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