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x 迷思] 藝術文化是精神食糧、可培養高素質的社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英語: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縮寫作 UNESCO),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的重要性,說得很好 …

「文化,是精神層面的知識和修養、是自我認同的動力、是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在高素質的社會,人,不能沒有文化!」
(圖片來源:Wikipedia)
九月,家長一定正為孩子新學年之始而忙得不亦樂乎!也要多多保重啊!最近讀了朋友李偉民律師 Maurice 的文章《文化藝術開拓偉人陳達文:香港要成為文化中心,香港人的內涵仍缺少了什麼 ?》很想與我們的 ArtiMate 藝萌 讀者朋友們分享一下 陳達文博士及Maurice 的一些見解。

我認同 Maurice 的話:「童年,快樂是真材實料的,因它和物質無關;可惜,純真已消逝。今天長大的你,要好好把握生活的文化,如看書、聽音樂、作畫、看電影;或追尋精神的文化,如宗教、哲學、做人道理,才能把滿布污漬的心靈清洗,須臾之間,重拾潔淨人生。」
因此 ArtiMate 藝萌 鼓勵家長親子多㸃透過藝術文化一齊尋找/重拾真材實料的快樂!
2022年是香港大會堂(Hong Kong City Hall)成立60週年。引述 Maurice:「陳達文(Dr Darwin Chen)博士是文化藝術界「教父」,沒有他,哪有今天香港文藝界的建設成就!以前,香港除了戲院以外,沒有見得人的文化場地。陳博士當年在政府,參與1962年香港大會堂的成立,從此,香港有了正規的音樂廳、文娛廳、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等設備。陳博士說:「City Hall,不僅是上流社會或知識份子應酬交際的地方,它是『與民共養』的心靈之所。」
讓我們多㸃利用大會堂的設施去欣賞藝術文化:如看書、觀賞舞蹈、欣賞戲劇、聽音樂、參觀展覧等等,共養藝術心靈吧!
香港大會堂 60 週年誌慶 (圖片來源:康文署 香港大會堂網站)

文化藝術並非消遣品

陳達文博士現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榮休會長及高級顧問。他說:「國家希望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有百多年中西生活的沉澱,絕對有這個資格。而且,頗多市民受過中西方教育,懂兩種語言,經歷過兩種文化,以往,香港稱為『東方之珠』,便是這個理由!」
90歲的陳達文博士,說話清晰有力、引經據典,而且,思想條理分明,他說:「60至90年代,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集中在地方、人才、節目、活動等等具體建設。1997年回歸以來,政府『一本通書睇到老』,仍把文化藝術停留在課餘及下班以後的社區、康樂消遣。聯合國對文化的重要性,說得很好:文化,是精神層面的知識和修養、是自我認同的動力、是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在高素質的社會,人,不能沒有文化!」
那麼香港的學校、家長,如何可以跳出那個『把文化藝術停留在課餘及下班以後的社區、康樂消遣。』的框框呢?那麼我們可要加把「藝術文化勁」,培養孩子成為高素質社會一員唷!
東方之珠香港 Hong Kong (圖片來源:Travels.Media)
陳博士為人嚴肅,但對人溫暖,充滿耐性,他續說:「公民教育替代不了思想層面的社會文化教育,因文化是人和人之間交往的精神河道,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以至道德力量的泉水。如果,香港人只關心物質生活,缺乏文化素質,則這城市便會破掉社會進步的一片牆,當人們不再對自己的文化修養感到自豪,便會喪失尋求高尚人格的動力,香港的『家』,何以再成家了?」
「…… 文化,要心連心改善到香港人的生活面貌,包括生命觀、民族觀及世界觀,所以,文化局要帶領的,是香港社會精神文明的啟航。」
香港藝術文化的最經典元素:霓虹燈招牌 (Neon Fantasy #1 Nathan Road, Kowloon, Hong Kong, 2006, 英國攝影師 Keith Macgregor 曾旅居香港30 年 (圖片來源:Shopping Design)

香港社會需要怎樣的教化工作?

陳達文博士解釋:「以中國人傳統的文化思想為基礎,在適當地方,加上西方的自由發展和個人權利的概念;更要扭轉如香港過往自我主義過猶不及的狀態。在我們儒家文化中,人,不是單獨的存在,人的意義和價值,是相對的,它承載了家、國、天下的倫理角色和道德責任,特別是修煉個人素養和家庭觀念。中國人的傳統,充滿着人倫溫情,而那份溫情,是自己和別人共存共活的基礎。」
「西方對自我的信念,在科學及醫學研究、學術發展、藝術創作、生活美學這四方面,推動了人類的進步,這的確是好的一面!不過,又不能太盲目相信西方專家那一套。橘化為枳,也得小心!」
「現在,我們進入了internet世代,小孩子、年青一代,逐漸脫離了人倫的國度,躲在虛擬世界,以電子遊戲的規則,作為現實生活的道德,這是非常危險的。」
陳博士補充:「在14到16世紀期間,歐洲有一個Renaissance(文藝復興運動),當時的思想家擺脫封閉的思維,通過文化、藝術、文字等作品,重新探討和發現『人』,包括自己和別人,在世上的真正意義?我希望香港度過了100多年後,能夠也來一次Renaissance,讓所有香港人,一同思考,我們天天所生活的城市,到底對自己、對家人、對別人、對國家,又有什麼新的意義呢?」
《维特鲁威人》(The Vitruvian Man),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233 ~ 1490 (圖片來源:Wikipedia)
Maurice 說:「也許,反璞歸真,重拾中國人的文化和道德,便是非常理想的香港Renaissance!」
ArtiMate 藝萌 認為:理想的香港藝術文化 Renaissance,除了重拾中國人的文化和道德,也需要努力重建世界觀  - - 集東西文化藝術精髓。正如我們的目標「藉藝術遊世界、以藝術說故事」,透過《藝術旅程》《藝萌遊記》涵蓋香港以至世界不同的藝術文化,讓大家一齊重拾昔日香港『東方之珠』的美譽。
筆者:Rosie T. LAM

參考文章: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76內容數
✈️藉藝術遊世界🖍️以藝術說故事📖 「藝術旅程」最終學習目標 🎯 💡啟發孩子與學生如何可以開心😆有趣地進行藝術創作🎨 #artimate #藝萌 #視藝老師培訓 #親子藝術培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rtiMate 藝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兒時我們去到有易碎物品的地方,家長總會緊張地命令「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看」。 但在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曾舉辦名為《鬼魂、內褲和星星》的展覽中恰恰相反,其中鼓勵孩子們玩弄標誌性的出名畫作。
帶孩子去參觀藝術館、博物館有九大好處?通過博物館與藝術和文化的接觸,孩子們將獲得對未來的渴望,並將更有信心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激發對孩子的信心 ...
為何要讓您的家庭成員接觸藝術?應該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了解和談論他的藝術。 藝術和文化在觸及我們的人性時就應該被體驗,而父母是確保這些體驗發生的最佳人選。
無論大人同小孩都要騰出時間,永遠玩得開心、尋找永遠的樂趣 既然「玩藝術」可以培養創造力,那就讓我們發掘一下,究竟「玩藝術」好處何其多? 創意遊戲如何幫助孩子的發展?
霍夫曼曾說:「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反映了藝術家自身的感官和情感」 那麼「藝坊 Art Farm Creative Art Studio」 創辦人 Uncle Simon 趙錦誠先生他的兒童藝術教育心得又是什是什麼呢?
為何「遊戲」是 3~8 歲孩子學習的重要方式?童年時期的大量遊戲會讓我們快樂、聰明的成年人 : 保持這種狀態可以讓我們 ... ...
兒時我們去到有易碎物品的地方,家長總會緊張地命令「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看」。 但在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曾舉辦名為《鬼魂、內褲和星星》的展覽中恰恰相反,其中鼓勵孩子們玩弄標誌性的出名畫作。
帶孩子去參觀藝術館、博物館有九大好處?通過博物館與藝術和文化的接觸,孩子們將獲得對未來的渴望,並將更有信心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激發對孩子的信心 ...
為何要讓您的家庭成員接觸藝術?應該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了解和談論他的藝術。 藝術和文化在觸及我們的人性時就應該被體驗,而父母是確保這些體驗發生的最佳人選。
無論大人同小孩都要騰出時間,永遠玩得開心、尋找永遠的樂趣 既然「玩藝術」可以培養創造力,那就讓我們發掘一下,究竟「玩藝術」好處何其多? 創意遊戲如何幫助孩子的發展?
霍夫曼曾說:「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反映了藝術家自身的感官和情感」 那麼「藝坊 Art Farm Creative Art Studio」 創辦人 Uncle Simon 趙錦誠先生他的兒童藝術教育心得又是什是什麼呢?
為何「遊戲」是 3~8 歲孩子學習的重要方式?童年時期的大量遊戲會讓我們快樂、聰明的成年人 : 保持這種狀態可以讓我們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命名特別的宮廟「文化院」,入內参觀,發現它是一座以廟堂為學堂,一個服務社會人群的慈善團體,以「敬神不求神」、「問神必有道」、「教育世人」、「培養人才」為宗旨,透過宗教的熱忱,以道家的哲理,實現濟世渡人的理想。
Thumbnail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Thumbnail
  2016年,行政院設置行政院文化會報,目標為統籌國家文化發展政策、整合國家文化資源、協調跨部會文化發展事務、促進民間參與國家文化政策等相關工作。實施內容為每6個月召開會議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2017年,時任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亦提出「部部是文化部」的理念,並希望下一步推廣至地方
Thumbnail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接任文化部長時說:「文化部政策絕對不是文化部自己的事,應如同法國文化政策核心概念是「44個文化部」,部部都是文化部。」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則說:「文化工作需要看得很遠,我做的工作,是讓我的孩子未來長大成人,或是50年後的台灣,能夠以文化立國,能夠真正建立文化主體性,以文化來
Thumbnail
創辦人許文龍建館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座能連結大眾生活,不單只是館內收藏,藝術品是無侷限的,不分族群不受距離限制,皆能在座博物館感受到歲月打造的收藏品。 創辦人許文龍於孩童時期,數次參觀日治時期博物館,被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命名特別的宮廟「文化院」,入內参觀,發現它是一座以廟堂為學堂,一個服務社會人群的慈善團體,以「敬神不求神」、「問神必有道」、「教育世人」、「培養人才」為宗旨,透過宗教的熱忱,以道家的哲理,實現濟世渡人的理想。
Thumbnail
去年6月間有機會審閲譚嘉明先生的博士學位論文《九龍城華人社區與「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頗感興味,也對於香港史的研究議題,增長不少知識。譚嘉明先生這篇文章有兩個重點 ,一是〔九龍城華人社區的發展簡史〕;另一個重點是〔「樂善堂」的建立與發展〕。
Thumbnail
  2016年,行政院設置行政院文化會報,目標為統籌國家文化發展政策、整合國家文化資源、協調跨部會文化發展事務、促進民間參與國家文化政策等相關工作。實施內容為每6個月召開會議一次為原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2017年,時任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亦提出「部部是文化部」的理念,並希望下一步推廣至地方
Thumbnail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Thumbnail
  感謝董俊仁學長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與孫啟榕學長及陳德君校長一同分享對文化資產保存的經驗與看法,也感謝張欽鵬主任會前與會中的熱心協助,很高興今天與一群關心文化資產的朋友在雨中度過了熱情的上午。以下簡單概述分享的重點: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共計113條的條文中,最
Thumbnail
  現任成大考古所、前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的劉益昌老師認為:「台灣是只有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而沒有文化資產哲學的國家,到底要保存哪些文化資產,除了法律之外,我們有什麼方向?」筆者心裡的第一個OS是,文化資產哲學?哲學界早就在談了(語言、藝術、宗教、勞動等文化哲學、詮釋學等),中研院也有中國文
Thumbnail
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接任文化部長時說:「文化部政策絕對不是文化部自己的事,應如同法國文化政策核心概念是「44個文化部」,部部都是文化部。」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則說:「文化工作需要看得很遠,我做的工作,是讓我的孩子未來長大成人,或是50年後的台灣,能夠以文化立國,能夠真正建立文化主體性,以文化來
Thumbnail
創辦人許文龍建館的初衷是希望打造一座能連結大眾生活,不單只是館內收藏,藝術品是無侷限的,不分族群不受距離限制,皆能在座博物館感受到歲月打造的收藏品。 創辦人許文龍於孩童時期,數次參觀日治時期博物館,被
Thumbnail
文化底蘊著靈魂淬鍊的美麗 每一種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這些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種民族真正和期望看見的是其他民族和自己的文化傳統,相互學習其他文化的內容和智慧。身為中國人,如果孩子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才是代表自己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