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x 迷思 - 親子] 為何「遊戲+藝術」是 3~8 歲孩子學習的重要方式?

2022/07/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無論孩子或成人都需要遊戲、欣賞美麗事物。
紐西蘭出生的著名美國兒童遊戲權威學者Brian Sutton-Smith (1924–2015) 就曾說過以下的話:

Brian Sutton-Smith 攝於 1970 年代 (圖片來源:Wikipedia)
「我認為 21 世紀將是遊戲的世紀,而 20 世紀藝術家的異類活動已成為預測。」 It is my opinion that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the century of play, and the heteroglossia activity of artists in the 20th century has been the forecast.
「能發揮想像力的孩子不會很暴力,大人也一樣。」
「缺乏時間遊戲,就等同無法呼吸新鮮空氣,
壓力無從宣洩,影響身心。」
另外,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 創始人,美國精神科權威 Dr. Stuart Brown 是遊戲研究的先驅,他說幽默、遊戲、調情和幻想不僅僅是樂趣。 童年時期的大量遊戲會讓我們快樂、聰明的成年人要保持這種狀態可以讓我們在任何年齡都變得更聰明。
在其著作《就是要玩》中,指出遊戲對天性好奇、活力充沛、富創造力又無畏無懼的兒童,帶來自 由、自主的探索機會;遊戲的重要性豈止與成長發展有關,更與提升童年質素、創造快樂童年息息相關。
而每個孩子都天生擁有著遊戲的精神和藝術的心靈。透過遊戲、藝術去表達和創作的過程中,孩子發揮審美和想像力;從而認識自己與世界的各種關係和互動經驗中慢慢成長。
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
於 1989 年建成。 (圖片來源:Freepik)

每個孩子天生都有創造藝術形象和符號的能力。大家不妨儘量多同孩子「玩藝術遊戲」,讓孩子與我們一齊變得更快樂、更聰明唷!

孩子用眼睛觀看世界,以想像思維,把幻想和現實交織起來,重要的是表現自己的無意識心理感受,雖然通常欠缺表達的技巧。
這份淳樸自然的童真,古人稱為「靈感 」,近代美學稱為「直覺」;賦予了兒童創作的幻想性、自主的衝動創作、激情創作和美感創作,我們也可稱之謂「即興」。畢卡索曾說:「我一生都在學習像孩子一樣畫畫!」
畢卡索的自畫像風格轉變:左上為 18 歲畫的;左下為 90 歲畫的 (圖片來源:Rare Historical Photos)
學習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技巧,對於感官智能的成長都有裨益;「遊戲」則是連接兒童與藝術的最佳學習方式。

研究發現:

兒童幼時的遊戲程度,直接決定其成長的質量。因為通過藝術教育,總能開發孩子的遊戲和藝術本能,提升孩子對世界不同形式「視覺感知」(Visual Perception)的知識和技能。例如了解線條、形狀、圖案、紋理、顏色、形式、色調、韻律、聲音 … … 等等可以代表想要表達的情感訊息。
有感孩子興致勃勃願意與爸媽玩遊戲的日子,最多只是十年;孩子長大了,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世界。愛孩子,就加倍珍惜與孩子遊戲的短暫時光,讓親子 大人與孩子一起玩吧!
(圖片來源:Freepik)

總的來說

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家主張,孩子在 3 ~ 14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校園/家庭生活的重要環節。沒有藝術和遊戲陪伴的童年,是孤獨不幸的、是黯淡無光的。就讓我們一齊「玩」藝術吧!
筆者:Rosie T. LAM

參考資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會員
52內容數
本專題適合視藝老師訂閱。 內容透過穿梭於不同國家、地方的藝術文化,為老師提供深入淺出的藝術作品、藝術家故事、探索藝術流派,再配合由 ArtiMate 藝萌參考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的「See . Think . Wonder」所研發的互動遊戲等教材物料,從而提升學生對評賞藝術更感興趣、投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