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14 束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所謂超越束縛,不是放縱自己,
而是像《般若心經》所說: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察一切法(財富、權勢、地位.....),
真實性不可得,有什麼好執著呢?
那才是真超越,真瀟灑
如果以為「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做」,
那只是地獄種子,準備要吃大苦了。
上敬下和,在佛道上攜手同行。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法華經》以「衣裡明珠」 來譬喻眾生的佛性,也就是說每個眾生, 自性所具足的無量功德,實際上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只是我們在迷,因此自家珍寶藏而不現。 群裡有的同修,雖很多是初學,但是大家都很有善根的。 想一想,我們豈能擁抱著無明,糊裡糊塗的來,又糊裡糊塗的去呢!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能安然學佛的人,往往不能珍惜,等到失去了 ,如籠中鳥,才知婉惜。 我們能沒有障礙的學佛,可要珍惜啊! 世間無常,往往因緣稍縱即逝。 我們面對世間五欲的追求,往往也是如此,一直追求到死, 也不知道實際上只是在追求虛幻的陽焰。 卻也同時不斷地越來越饑渴,直到筋疲力竭。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希望「得」,是我們的習慣。 未學佛前,希望「得」到名、利, 學佛後希望「得」到福報、智慧。 如果失去覺照,雖然學佛、修行了,但是我們的心態, 仍然只是過去習氣的的相續,本質上沒有多大改變。 這樣的一直向外追求,向外期盼「得」到什麼, 剛開始,我們還做不到捨下我、法二執,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想想,我們常常是在喝牛奶,還是白漆? 往往到了障礙現前,我們才怪「書到用時方恨少」,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消化我們的所學,並且運用於日常觀照中, 這樣它才是真正屬於你的! 不然,所學、所說,一切都成為戲論, 並成為鬪諍之源。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古德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所謂的禪(般若)的證得,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的觀照。 不光是捧著書本、背一些法語,之乎者也的。 往往在修行感到辛苦的時候,會記得古德的開示: 「修行苦,不修行更苦。」 雖然,有時勉強自己在疲憊時仍做定課,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希望能夠輕輕鬆鬆地修行,就能成佛, 但是實際上這是不符合佛法原理的。 唯有真金不怕火煉,怕入火練的不是真金。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故,得生彼國。」 唯有透過火煉的紅蓮,才能放下對娑婆的執著, 生起往生的菩提心,臨終也更有往生的把握。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法華經》以「衣裡明珠」 來譬喻眾生的佛性,也就是說每個眾生, 自性所具足的無量功德,實際上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只是我們在迷,因此自家珍寶藏而不現。 群裡有的同修,雖很多是初學,但是大家都很有善根的。 想一想,我們豈能擁抱著無明,糊裡糊塗的來,又糊裡糊塗的去呢!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能安然學佛的人,往往不能珍惜,等到失去了 ,如籠中鳥,才知婉惜。 我們能沒有障礙的學佛,可要珍惜啊! 世間無常,往往因緣稍縱即逝。 我們面對世間五欲的追求,往往也是如此,一直追求到死, 也不知道實際上只是在追求虛幻的陽焰。 卻也同時不斷地越來越饑渴,直到筋疲力竭。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希望「得」,是我們的習慣。 未學佛前,希望「得」到名、利, 學佛後希望「得」到福報、智慧。 如果失去覺照,雖然學佛、修行了,但是我們的心態, 仍然只是過去習氣的的相續,本質上沒有多大改變。 這樣的一直向外追求,向外期盼「得」到什麼, 剛開始,我們還做不到捨下我、法二執,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想想,我們常常是在喝牛奶,還是白漆? 往往到了障礙現前,我們才怪「書到用時方恨少」,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消化我們的所學,並且運用於日常觀照中, 這樣它才是真正屬於你的! 不然,所學、所說,一切都成為戲論, 並成為鬪諍之源。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古德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所謂的禪(般若)的證得,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的觀照。 不光是捧著書本、背一些法語,之乎者也的。 往往在修行感到辛苦的時候,會記得古德的開示: 「修行苦,不修行更苦。」 雖然,有時勉強自己在疲憊時仍做定課,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希望能夠輕輕鬆鬆地修行,就能成佛, 但是實際上這是不符合佛法原理的。 唯有真金不怕火煉,怕入火練的不是真金。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故,得生彼國。」 唯有透過火煉的紅蓮,才能放下對娑婆的執著, 生起往生的菩提心,臨終也更有往生的把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由於煩惱──有貪瞋癡的煩惱,而造了業──身口意的業,而感得三界業報身,再來三界輪迴,就在三界裡面一個牢籠換另外一個牢籠,不斷地在三界輪轉。 所以我們必須斷除貪瞋癡等煩惱,去除對色、受、想、行、識的執著,不再造有漏業,才不會感得業報身來三界輪迴;唯有這樣,那才是真正的解脫。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宗教,各有各的信仰,能延續千年以上,且能跨國傳播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必要去論好壞或者誰對誰錯! 佛教的八苦,就算不是佛教徒,也得承認那是世間存在的情緒。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疾甚!而我追根究底,就是情字在苦! 因為有了情,才會捨不得,因為有了情,才會被勒索!如果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由於煩惱──有貪瞋癡的煩惱,而造了業──身口意的業,而感得三界業報身,再來三界輪迴,就在三界裡面一個牢籠換另外一個牢籠,不斷地在三界輪轉。 所以我們必須斷除貪瞋癡等煩惱,去除對色、受、想、行、識的執著,不再造有漏業,才不會感得業報身來三界輪迴;唯有這樣,那才是真正的解脫。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宗教,各有各的信仰,能延續千年以上,且能跨國傳播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必要去論好壞或者誰對誰錯! 佛教的八苦,就算不是佛教徒,也得承認那是世間存在的情緒。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疾甚!而我追根究底,就是情字在苦! 因為有了情,才會捨不得,因為有了情,才會被勒索!如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