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農介紹
位於新竹與桃園交界處的李牧師,就在民國41年8月15日,出生馬武督部落出生,高中畢業以後,聽從父親的鼓勵與建議,離鄉到陽明山的神學院(當時神學院有大學部可就讀)讀完大學4年後,再讀神學課程,於1979年6月畢業8/1,就正式投入教會工作,在教會服事有42年時間。
種植咖啡的動機
兩年前原本辦理提前退休,號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去宣教,正好遇上疫情緣故,於是返回家鄉馬武督,一邊服事在地的教會,一邊種植果樹。
這時李牧師的岳父邀請他到水蜜桃的故鄉~拉拉山,在一塊田上栽培甜柿跟水蜜桃,一邊在教會工作,一邊在田間栽種,本來也沒有打算中咖啡,但是有幾次李牧師的幾個神學的同事,不停鼓勵他種植咖啡,這是一個不錯的體驗一定要試試,也分享了他們的「成績」說服,有一次去了台中和平的谷關、苗栗的泰安,汶水村,都收到同工分享的結實累累的咖啡,他終於心動了,想起父親曾經一塊地曾種柑橘,可惜父親去世後就沒有整理荒廢了,應該要讓這片荒地種滿什麼,於是便開始著手種植咖啡。
種咖啡心路歷程
李牧師國中就不在這裡,到高中一直到唸神學院,已經離開家很長一段時間,當時下定決心要中咖啡,因為與過去種植甜柿跟水蜜桃的栽培方式完全不同,為了有效率的培養咖啡,便決定到復興、苗栗設立的咖啡班上課,學習咖啡樹的栽培種植,過沒多久馬武督就有合作社,理事長羅政宏親自邀請李牧師加入馬武督咖啡的團隊,成為早期的社員之一,園子的咖啡樹從50、60棵種,到達現在大概有300多棵左右。
咖啡種植進展
李牧師5、6點就去他的園子整理,大概10點就回來,起初在除草的時候,牛津繩不小心打到咖啡樹皮,導致咖啡樹受傷枯乾而死掉,種植的方式友善與原始自然的方式,早期有施有機肥,到後期雜草、咖啡果、咖啡殼皮做自然發酵堆肥,灑在咖啡樹根部,土地自然肥沃,咖啡果實累累。
除了除草、施肥、修剪照顧之外,李牧師還要防範山上的不速之客~台灣獼猴,就群奧客除了會把成熟的的果實可得滿地都是,有些體型較重的還會壓斷枝條,只要稍有不注意,他們就會來這裡消費,好在村裡的人只要有經過牧師的莊園,都會打電話通知,「牧師好像有猴群在你的園子」牧師都會用鞭炮『請』他們回去。
莊園特色
馬賴咖啡莊園,是李牧師用父親的姓氏命名的莊園,當我們訪問他有關他自己的咖啡口感,他笑笑回答說「口感感受,還是他太太味蕾較敏感,你問錯人了」但他也說過其它喝過他的咖啡客人,說蠻有回甘,喝下去會感覺一直會停留在舌尖,久久味道都不會跑,也有一絲絲水果味,上次杯測的咖啡試驗杯測師,對他的咖啡評語都不錯!
咖啡推廣
在之前尚未推廣之前,都不知道新竹有產咖啡,包括李牧師馬賴咖啡莊園,但是透過客家電視台介紹馬武督生產合作社,有提及李牧師的咖啡園,還有好消息電視台也報導新竹好咖啡的推廣下,很多人因此打電話尋購,銷售上總是搶購一通,老客戶每年到了時期都會打電話預購,要留咖啡給他們,所以到年底都沒有庫存銷售一空。
去年炭蛆病襲卷路全台的咖啡,但是李牧師的咖啡園影響不大,頂多2、3棵咖啡樹部分碳化,頂多剪下後燒毀,等待側枝長大就好,一定是上帝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