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克發

含有「廖克發」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由島至島》對台灣人而言,就近似於一部冷冽而不留情面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在罪與罰之間,人可以有千般無奈與身不由己的因果,然而人在其中做出每一個決定時,又確實存在著選擇空間,並不完全是無路可退,因此總是存在著道德評判,與期待人們做出更好決定的可能性。戰場上的人如是,和平時期的人更如是。
Thumbnail
「當台灣喊出轉型正義的口號時,就代表我們有相當的言論自由,國家也有可以扶持的資源。但是至今談的依然是悲情,我們漠視了歷史的創傷經驗,我們依然討論著台灣人的善良心境、悲情經驗,但是這樣的溫情主義已經延續太久了。」廖克發在《由島至島》中問道——我們為什麼不要做得更好,變成更好一點的台灣人?
Thumbnail
《野番茄》是一部以高雄228故事為主軸的紀錄電影,訪談了幾段當時發生228時年紀還小或當時的年輕人,用口述記憶的方式還原他們家庭和經歷劫難的人生軌跡,也描述從威權時代下到解嚴後這段值得被人聽見和記憶在事件中歷史傷痕。
Thumbnail
如果說,廖克發刻意地藉著影像物質和時序間隔出對原住民族的帶有距離的、局外的影像觀點,以指出在馬來歷史裡的種族階序如何地將原住民群體他者化。那麼,之於馬來西亞獨立後的馬華衝突,導演則是引入不同族群見證者的視角,試圖透由多方觀點建構事件,而他的攝影機仍不帶批判地處在局外。
Thumbnail
在廖克發的鏡頭裡,馬來西亞的族群政治是他一貫的創作關懷。
Thumbnail
《不即不離》是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的首部紀錄長片,在以「父親」形象為影像母題的創作切入點之下,從自己的父親,向源探往祖父身為馬共的禁忌往事,藉著爬梳家族史的手法、端視著家族裡的空缺,然廖克發欲處理的則是更龐大的家國史裡的空白。
Thumbnail
「犧牲生命、保衛土地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和平爭取民主鬥爭的人,無法成為馬來西亞人;甚至在你過世的那一刻,你都還不是一個馬來西亞人。你和這一場戰爭,和許多涉及的人一樣,都被迫地在這塊土地上消失,那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Thumbnail
廖克發的作品長年關注邊緣族群的生活,也將觸角伸入了新住民的離散史,慣用文火慢熬的流動影像,舉重若輕的掌握了畫面的節奏與表現了敘事的成熟度,不論是沿著歷史的軸線回望,或是細膩觀察之後的反芻,他的起點是自身的故事,終點是自己的國族記憶。他藉由電影找到了一種歸屬感,是那種哀而不傷、隨遇而安的豁然開朗。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