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具體形容《媽,別鬧了!》給我的感受,那麼它就是一碗味道不盡理想的藥膳湯。明明請來手藝精湛的廚師細心熬煮,使用的都是最珍貴的藥材,偏偏這湯有時喝起來味道還不錯,有時卻古怪到難以下嚥。直到喝到湯底時,味蕾才能徹底感受到湯的美味。
而《媽,別鬧了!》呢?導演、演員都是金獎陣容,花了重金成本製作,故事題材通俗又新穎(母親追尋第二春,以及動人的親情戲)。但技術面很可觀,劇情編排卻不太理想。照理來說應該是討喜的題材,卻無法讓我時時刻刻都入戲。幸虧結局安排的不錯,後勁十足。
看到這裡,可能有很多喜愛《媽,別鬧了!》的人想要開罵了。先別急!整體而言,我是喜歡這部劇的,劇中有相當多讓人感動不已的情節,演員和題材也都是我喜愛的。只是它有許多缺點真的無法忽視,原本可以滿分的劇,最後卻變成只有中上的成績,實在可惜。
以下就來分享《媽,別鬧了!》個人喜愛的部分,以及一些可以再更好的地方。
(文章會有劇情雷,不想被暴雷的人請慎入)
醜話說在前頭,先分享缺點的部分。當然是我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
【過於冗長的劇情】
首先,11集真的太冗長了(個人認為6集~8集足矣)。儘管劇情輕快逗趣,可惜很多時刻都讓我感到拖戲。編劇貪心地想安排多線故事,呈現每個角色人生的不同面向。當然我也喜歡支線的故事,可這些支線與主線並不是那麼的相關,導致整體劇情完全不夠紮實,稍嫌累贅了,如果適度地刪減會更好一點。
全劇最讓我感到不耐的,就是學長與如蓉的愛情支線。大約到中間集數時,我就隱約猜出學長的「真實身分」了。因此最終揭曉學長的故事,其實是如蓉寫的言情小說內容,我也沒有太訝異。之所以不喜學長的支線,並不是諧仿言情小說令我不耐,而是這個支線與主線劇情毫無相關,甚至對角色成長一點幫助都沒有。
反觀若敏與小查的故事,反映了若敏沒有自信、依賴心重的性格。雖然小查在感情上很渣,若敏還是緊抓著這個情感支柱不放,只因小查說所有女人當中最愛她一個。可是學長的支線,與如蓉的角色成長完全沒有關聯啊!就算如蓉是戀愛絕緣體好了,劇情可以安排社會對單身大齡女子的歧視,或是如蓉對心儀的超商店員想表白卻不敢行動,還比較有看頭,也更貼近角色的性格與經歷。
另外,導演雖是金獎陣容,喜劇的節奏掌握還是有待加強。身為一個笑點很低的人,劇中的搞笑片段確實讓我笑出聲,但多數笑點都有種「刻意」、「硬塞」的不自然感。《媽,別鬧了!》可以和上半年的熱門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做對照,很明顯後者對於喜劇的掌握更加流暢,也更自然。
【部分台詞太過文藝】
台灣影劇台詞過於文藝的通病,近年來在網路上已有很多討論,本劇也不例外。劇中出現的眾多「金句」,有些富含人生哲理,有些探討愛情/婚姻觀念,有些純粹是逗趣、引人發噱。這些金句單獨看是很不錯,確實也有部分台詞是讓我忍不住拍手叫好的,但實際運用到劇中,還是有些不自然。尤其本劇是通俗的家庭劇,實在不適合太過文藝的台詞。
若這些「金句」是由角色說出,有了演員的詮釋,多少還自然一些。如果是運用到旁白,就很刻意了。尤其以陳爸(寇世勳飾演)的旁白最為明顯,當然陳爸的心靈雞湯很有哲理,但真的可以不用這麼文謅謅。關於這點,可以參考廣受喜愛的《俗女養成記》,就是把對白中的人生哲理,寫的自然又深刻的優秀範例啊!
【不聰明的業配】
這點或許是我吹毛求疵,畢竟《媽,別鬧了!》並沒有像某些不合邏輯的劇,演到一半突然大辣辣地秀出產品,讓演員開始解說產品功效(我就不明說是哪些劇了)。我懂大部分影劇要適時地業配,好對贊助商有個交代,因此劇中有些產品過於頻繁地出現,甚至三不五時秀出某知名手搖飲的Logo,都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但把產品名稱直接融入台詞裡,例如小查對若敏說:「吃完來一X,我們再來一炮!」,台詞順口歸順口,也很符合小查愛調情的人設,但還是覺得可以不用這麼明顯。說真的,我也愛吃來一X的泡麵,可實在不想看到這麼不聰明的業配啊!既然花心思製作了,應該可以有更好的編排方式。
接下來分享個人喜愛的部份吧!
【精心的製作】
首先,最沒有異議的就是技術面的優秀。色調繽紛絢麗卻不俗豔,攝影優秀,特效有一定水準,道具與美術也可看出用心。例如陳家居住的老舊公寓、巷口溫馨的小吃攤、若敏被當成雜物堆的房間,絕對是許多觀眾熟悉且倍感親切的景象。美術風格儘管華麗繽紛,卻符合角色的性格(玫玫浮誇爛漫的個性),也沒有出現不符合邏輯的景象(像是把陳家佈置成高級公寓)。
演員部分就不用多說了,集合多位金獎影帝影后同台演出,皆有水準以上的表現。至於暌違多年主演戲劇的比莉姐,雖然一些評論認為她只是本色演出,不過換個角度想,或許玫玫這般性格的角色,也只有比莉姐能駕馭的如此自然,總之我是喜歡她的演出的。
【女性群像劇】
儘管演員陣容有吳慷仁及林柏宏兩位男神,但他們在本劇只是陪襯。《媽,別鬧了!》是真真切切的女性群像劇,呈現了現代社會,不同年齡層、不同性格的女性面向。
無論是天真爛漫、渴望愛情的母親玫玫;嚴謹自律、責任心重的長女如蓉;心思敏感、懦弱自卑的小妹若敏。陳家三位女性,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目標及愛情觀,並沒有誰對誰錯,或是誰更優秀、活得更有價值,母女三人各有各的魅力。看著她們在生活中面臨的酸甜苦辣,以及如何應對人生必經的課題(事業、婚姻、死亡),若是身為女性的觀眾,相信都可以在陳家母女身上找到共鳴。
女性配角也沒有落入樣板化的窠臼,這些角色雖作為主角群的陪襯,卻也只是反映了不同的價值觀,同樣是可愛又討喜的女子。例如玫玫的多年好友金香玉,有著與她年齡差距極大的男友,活得瀟灑自在;如蓉的同事兼閨蜜曾凱特,是個情感上奔放、主動的性感肉食女。若是一般戲劇,凱特這類女子大概就是純粹搞笑的丑角,用來襯托主角如蓉是多麼冰清玉潔的好女子。但凱特雖作為如蓉的對照組,卻非一味的醜化,而是不同性格的好友,互相扶持與交流;連小查的出軌對象、吃播主「大食腰姬」,照理來說是不討喜的小三,卻意外地單純又直爽,說到底她也只是愛錯了人罷了。
更何況,看著年過六旬的女子,坦然地面對自己不甘寂寞,勇敢跨出舒適圈追尋第二春;看著一名大齡女子,大聲說出「我就是怪!」,就算不結婚也坦坦蕩蕩、愛著被大眾認為「不入流」言情小說作家身分的自己;看著劇中多數女性大方談論性愛(連長輩也是如此),彷彿性愛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沒必要遮遮掩掩。有了這麼多討喜的元素,真的很難不喜歡上這部劇啊!
【親情、成長與放手】
全劇最動人的元素,絕對是家人之間真摯的情感。雖然大部分人的母親不像劇中的玫玫那般開明大膽,但三不五時就碎念女兒,抱怨女兒過度控制自己的花費,時常請教一些教過上百遍、卻依舊學不會的3C知識,這不就是現實生活許多母親的縮影嗎?不過愛之深責之切,玫玫對女兒不間斷的碎念及抱怨,全是出自於對女兒的關愛,相信螢幕前許多觀眾的母親也是如此吧!
還有讓很多觀眾留下無數眼淚的陳爸爸,對妻子無盡的包容與寵愛,努力理解兩個女兒的想法、無條件支持她們。儘管自認不完美,依然盡心盡力、成為家中最溫暖沉穩的支柱。陳爸爸即使離開人世了,仍心繫於妻女,希望她們能活出另一片天。看著劇中的陳爸爸,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雖然性格沒有那麼完美,卻同樣是沉默又可靠的存在。
劇中透過陳爸爸的驟逝,帶出了另一個主題 - 「告別」與「放手」。家中最重要的支柱離開了,導致母女一直無法走出陰影。玫玫害怕再度失去親人,因此極度渴望找尋另一個伴侶,以便情感上有個依靠;盡責的如蓉扛起一家之主的責任,努力賺錢養家,照顧母親和妹妹,甚至常忍不住干涉她們的生活;敏感的若敏選擇在感情不忠的男友小查身上尋求安全感,付出了所有的感情、資助了大量金錢,只因小查依稀讓她看見了爸爸的影子。
玫玫的網路交友,是一切的轉捩點。玫玫渴望改變,逃離生活的舒適圈,她的勇氣也令女兒們審視自身的情況。如蓉不再強迫自己擔任父親/支柱者的角色,學習適時地尊重家人的選擇。若敏重新振作,斷開了與小查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也不再從酒精裡麻痺自我。最終,三人都重新蛻變、有所成長了!
劇情尾聲,母女三人離開了爸爸辛辛苦苦建立的家,在各處展開新生活。這並不是無情,而是她們決定與過去告別。畢竟「爸爸的家」只是形式,對爸爸的思念是不會隨著時間褪色的。母女之間的感情,也不會因為不住在一起就改變,她們只是選擇了放手,讓彼此追求理想的生活。媽媽不再叨念女兒,姐姐不再干涉家人的生活。離開舊有的家,拋開了既有的身分,讓彼此成為獨立的個體。
整體心得大概就到這邊。《媽,別鬧了!》上線後,大多數觀眾都給予正面評價,可並沒有一面倒的好評,這就代表本劇有些缺點確實是難以忽視的。
當然觀影感受本來就很主觀,儘管《媽,別鬧了!》沒有預期般的精采,至少陪我度過了一段輕鬆時光。況且,看著劇中角色面臨人生課題,所經歷的種種成長,令人感觸良多。《媽,別鬧了!》之於我而言,雖然不夠完美,但追劇過程依然有笑聲有感動。也許,這樣就足夠了。
*文章使用的劇照取自網路、《媽,別鬧了!》粉絲頁及Netf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