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媽,別鬧了》│沒有框架,任性做自己的奇葩媽媽,不只女人,連男人看了都會羨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投資理財的領域裡,風險的承擔與年齡成反比,年紀愈大,在理財上愈是要保守,這點至今,相信仍是真理,然而,投資理財以外的其他人生選擇,是可以不用被年齡的刻板印象所框限,無論是追求夢想,還是追求愛情,或是學習任何新事物,都可以更勇敢更無畏,就像《媽,別鬧了》的主角王玫玫一樣。
劇照來源:《媽,別鬧了!》粉絲團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MomDontDoThat/photos/542589107512620
今〈2022〉年討論度很高的台劇《媽,別鬧了》,是由台灣知名導演陳慧翎、李俊宏執導,改編自2018年陳名珉的著作《我媽的異國婚姻》,我在這部台劇搬上螢幕前,就曾在廣播聽過書裡的故事,對這位媽媽的行事作風與驚人活力,感到既驚訝又佩服,跟這位媽媽相比之下,年輕一代的我們,反而顯老了。
改編後的劇集《媽,別鬧了》的主角媽媽王玫玫,是由比莉飾演,王玫玫有兩個女兒,陳如蓉〈賈靜雯飾〉與陳若敏〈柯佳嬿飾〉,姊妹兩的名字引用自金庸小說裡的黃蓉與趙敏,這是她們的爸爸陳光輝〈寇世勳飾〉最喜歡的兩個金庸女主角。《媽,別鬧了》整個故事主要在講,在陳光輝驟然過世之後,王玫玫為了要及早再婚,展開的國際追愛旅程,以及環繞在王玫玫母女三人與她們身旁女性朋友的故事。

「女人的婚姻就是事業,沒有人可以阻止我中年就業!」——玫玫

《媽,別鬧了》從主角到支線,每個女性的角色都很精彩,首先是王玫玫,她在摯愛的丈夫過世後,立志要在60歲前結婚,她在劇中的名言是:「女人的婚姻就是事業,離婚就當作資遣,老公掛了就當公司倒閉,沒有人可以阻止我中年就業!」,為了能夠中年就業,她即使在相親的過程中一度遭到詐騙,哭過之後,繼續屢敗屢戰,帶著高昂的戰鬥力,非達到目標不可!
或許是物以類聚的關係,王玫玫從中學時期起的閨密小金〈沈海蓉飾〉,跟王玫玫有得比,儘管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配偶家暴的緣故,以離婚收場,卻依然對愛情存有盼望,跟一位年紀比她小很多的男性陸易在一起,享受跟陸易之間的溫柔情感。

「『我愛你』有兩種,你是哪一種?」——如蓉

跟這兩位長輩相比,年輕一代反而顯得保守,陳如蓉是國文老師,同時斜槓寫言情小說,如蓉覺得一個人很好,幹嘛要結婚,但對愛情有很多想像,她把這些想像放進她寫的言情小說裡,在書裡,不時有她對愛情的洞澈見解。
她在劇中的性幻想對象是學長羅襄育〈吳慷仁飾〉,有一個橋段是學長對如蓉說我愛你,如蓉聽了沒有特別開心,反而問他:「『我愛你』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我需要你,另外一種是我願意為你付出,你是哪一種?」,看到這裡,我也不禁問自己,我對那些我愛著的人,是出於自己本身因為匱乏的需要,還是自發性的,想要付出愛?

「一生只愛一個,本來就不是大自然的常態。」——凱特

如蓉的性格跟媽媽截然不同,她的閨密曾凱特,跟她的反差也很大,凱特是她同校的生物老師同事,美麗、性感、熱情,完全不隱諱她在情慾上的喜愛,很會善用她在生物學科方面的專業,援引科學證據,為她的情慾理論找根據,她大膽的言行,常常會讓人下巴都要掉下來,比方說,「一生只愛一個,本來就不是大自然的常態,研究說只有一種七星蟑螂才做得到。」、「「生完小孩以後,該濕的地方不濕,該乾的地方不乾,難怪迪士尼公主,都不願意演生小孩、帶小孩的情節。」......
對很多女性來說,凱特應該是一個讓人覺得很過癮的角色,尤其在東方的社會裡,情慾是避諱的話題,女性更被期待要被動保守,若一個女性跟男性一樣,表現出對性的喜愛或享受,往往會給予不雅的評論,凱特在劇中的不少金句,或許講出很多女性埋在心中很久,想講卻迫於文化氛圍,沒辦法講出來的話。

「他很爛,卻一點都不軟。」——小敏

除了凱特,劇中話語尺度很大的,還有如蓉的妹妹小敏,小敏的媽媽與姊姊都嫌棄她的男友小查,像有一回,媽媽跟姊姊又再批評小查軟爛,小敏就面不改色的回應:「他很爛,卻一點都不軟。」。
小敏是一個把傳統女性美德用到太超過的一個傻女孩,愛上小查以後,便像一位無微不至的完美媽媽,溺愛著小查,溺愛到即使為小查背了高達七位數的卡債也執迷不悔,據說,現實生活中,原著作者陳名珉的妹妹本尊就是這樣的個性,愛著一個每個旁觀者看了都會搖頭的渣男,但「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小查的家庭背景,讓人不忍苛責他的渣;而小敏的傻,是因為她的內在也有洞,她跟小查這一對,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個人共同透過關係,修習各自的生命課題。

「厲害的女人,就會訓練她的男人包容她。」——玫玫

整部戲裡,我最佩服的就是女主角玫玫,她的性格跟她穿的服裝一樣誇張,一個近六十歲,有兩個成年女兒的婦女,性格居然能像一個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女孩一樣任性,我身邊完全沒有類似這樣的人,但原著作者說,其實《媽,別鬧了》已經把她媽媽的個性柔化很多。
在看這部戲的過程中,我常想,跟一個放肆「做自己」的人相處,不知道是什麼感覺?從原著作者對媽媽的評價來看,作者常常是崩潰的,但這麼刁蠻的一個女性,卻在她的兩段情感關係裡,非常幸福美滿,她的元配丈夫,以及丈夫過世後再婚的澳洲阿北,都對她浪漫溫柔,把她當女王與公主一般呵護備至,不知道是她本人天賦異稟,如玫玫在劇中所說:「厲害的女人,就會訓練她的男人包容她。」,抑或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她就是要在關係裡當女王,所以自然吸引願意把她捧在手掌心疼愛的臣屬伴侶?
儘管我並不是很認同玫玫的價值觀,不敢恭維她的穿衣品味,她的恣意而為,也常讓我覺得太超過,但她的任性有股渾然天成的天真,讓人翻白眼,卻也讓她的周遭的人,像面對撒潑的小小女孩一樣,連要對她生氣發脾氣都沒辦法,她能視世俗價值與眼光為無物,沒有框架的全然做自己,我想,不只女人,連男人都會羨慕她。

「年紀只是數字,年輕才是心理素質」——小金

另外一個讓我也很喜歡的角色是小金,即使在關係裡曾經重重的跌過跤,依然不放棄對愛情的期待,卻也理性的認清婚姻裡無可避免,要承擔的種種不美麗現實,務實的和她深愛的陸易,維持一段溫柔又不彼此束縛的關係,若不是因為早逝,我想,她心裡或許隨時有準備,中年深具魅力的陸易,隨時可能會離開這段關係。
我尤其欣賞小金對她自己告別式的安排,她特別去拍了又美又酷的遺照、清楚交代遺產等等事情,還做了影片光碟,安慰鼓勵在世的至親好友;希望以後,我對自己的最後一程,也能安排的像她一樣漂亮。
過去我的專業職場經歷都在金融理財,在這個領域裡,風險的承擔與年齡成反比,年紀愈大,在理財上愈是要保守,這點至今,相信仍是真理,然而,投資理財以外的其他人生選擇,在完成養生送死的主要責任之後,是可以不用被年齡的刻板印象所框限的,無論是追求夢想,還是追求愛情,或是學習新事物,都可以更勇敢更無畏,就如同小金說的:「年紀,那是一個數字,年輕,那才是我心理的素質」,看完這部台劇後,我期待自己也能像活得像玫玫一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能夠充滿幹勁,盡其在我。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喔~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喜歡22號感受到的那些美好:披薩的可口、棒棒糖的甜美、天空與落葉的美麗......這些幸福,都是唾手可得的微小事情,卻要安靜與用心才有辦法發現,這也讓我想起生命裡很多的小幸福,初戀情人甜美的唇、北海道雪地裡的熱牛奶、韓國秋天裡滿街滿地燦亮的銀杏、孩子嬰幼兒時期身上怎麼聞都聞不膩的奶香......
中年後,日子益發飛快,隨便一件往事,都可以追溯十年以上的時間,關於死後的人生,各個宗教有各自不同的見解,然而,無論是不斷輪迴的未來世,抑或天堂,與未知的死後相比,此生的生命,都極為短暫;宇宙之間,能量恆定,善出者善返,反之亦然,在有限的生命裡,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這是《可可夜總會》教我要思考的事。
祝所有的爸爸,與因為各種狀況,母兼父職的媽媽們,父親節快樂!分享八部跟爸爸有關的電影,在這幾部電影裡,有愛之深,責之切,對孩子嚴厲訓練的虎爸,有跟孩子是好朋友的暖爸,有華人社會裡常見的沉默爸爸,在這些爸爸裡,有你,或是你的爸爸的類型嗎?
每個女性都是千代子,自古到今,從年輕到老,不管在生活、職場裡扮演什麼角色,那個人,那個心裡的VVIP,是女性活著的核心原動力,就像被下了詛咒一般,千年萬年,女性的生命核心,都是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電影《為愛朗讀》裡,漢娜在法庭上被唾罵,被法官處以重刑,但她的罪過,或許只是因為選錯了工作,如此而已。世道艱難,每個時代的人們,都有各自的難處,如果身不由己,是人在江湖的必然,那就盡可能選擇一個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江湖吧!
《我的意外爸爸》日文原文片名是そして父になる,意思是,於是我成了他的父親,比起抱錯孩子這個老哏,劇中著墨更多的,是對父職的省思,然而,看完整部電影,我卻只想拍拍良多,拍拍導演說,「大丈夫です」你們已經做得夠好了!
很喜歡22號感受到的那些美好:披薩的可口、棒棒糖的甜美、天空與落葉的美麗......這些幸福,都是唾手可得的微小事情,卻要安靜與用心才有辦法發現,這也讓我想起生命裡很多的小幸福,初戀情人甜美的唇、北海道雪地裡的熱牛奶、韓國秋天裡滿街滿地燦亮的銀杏、孩子嬰幼兒時期身上怎麼聞都聞不膩的奶香......
中年後,日子益發飛快,隨便一件往事,都可以追溯十年以上的時間,關於死後的人生,各個宗教有各自不同的見解,然而,無論是不斷輪迴的未來世,抑或天堂,與未知的死後相比,此生的生命,都極為短暫;宇宙之間,能量恆定,善出者善返,反之亦然,在有限的生命裡,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這是《可可夜總會》教我要思考的事。
祝所有的爸爸,與因為各種狀況,母兼父職的媽媽們,父親節快樂!分享八部跟爸爸有關的電影,在這幾部電影裡,有愛之深,責之切,對孩子嚴厲訓練的虎爸,有跟孩子是好朋友的暖爸,有華人社會裡常見的沉默爸爸,在這些爸爸裡,有你,或是你的爸爸的類型嗎?
每個女性都是千代子,自古到今,從年輕到老,不管在生活、職場裡扮演什麼角色,那個人,那個心裡的VVIP,是女性活著的核心原動力,就像被下了詛咒一般,千年萬年,女性的生命核心,都是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電影《為愛朗讀》裡,漢娜在法庭上被唾罵,被法官處以重刑,但她的罪過,或許只是因為選錯了工作,如此而已。世道艱難,每個時代的人們,都有各自的難處,如果身不由己,是人在江湖的必然,那就盡可能選擇一個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江湖吧!
《我的意外爸爸》日文原文片名是そして父になる,意思是,於是我成了他的父親,比起抱錯孩子這個老哏,劇中著墨更多的,是對父職的省思,然而,看完整部電影,我卻只想拍拍良多,拍拍導演說,「大丈夫です」你們已經做得夠好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嫁過去就要聽公婆的話,順老公的意,知道嗎?”媽媽心有不捨的蓋起了新娘的頭紗。 那個年代,媒妁之言,女子,多半是奉父母之命出嫁。 明玲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也是最後一個出嫁的女兒,她不喜歡這個丈夫,不僅大她許多歲以外,她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私定終身的隔壁鄰居。 眼看,明玲就要出嫁了,他....依
Thumbnail
這部大熱門劇情關係中的遺憾、工作升遷的挫敗感和糾纏的伴侶關係顯示了現代社會的寫實與不完美。這篇文章討論了每個角色在劇中所呈現的不同面向,並提供了茉莉花原精的植物療癒力。該劇能引起觀眾共鳴,因為它貼近生活,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與價值。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我不要嫁。」齊歡對著母親說道。 「齊歡,你都上班了一陣子了,要有男朋友,也該有了,你不要怪媽媽說實話,學生時代如果沒人追,就很難有人追,這年頭,我們要向有錢看齊,我是為你好,你嫁過去,肯定不吃虧。延安他已經有個兒子,你要嘛可以生,也可以不生,過著爽爽貴婦生活,為什麼不要?」齊母說著十分流暢
Thumbnail
康爹康爹 看了戲,要明白,人生是一場戲 人老了,要服老,別總是與天爭 你這樣只顧自己坐穩龍椅抱美人 可是比古代昏君鬧烽火台還不如 要知道!你偏寵信美人國的美人 這叫愛國如小寶我,如何能忍? 啥?小寶雖然很逗,但忠肝義膽 不然七位夫人不會陪我八星報喜 話說,我跟損友一支玫的崇星教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作家錢鍾書先生曾說:「婚姻就像圍城,城內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走進婚姻關係裡的女人,自此或多或少有了人妻、人母、人媳、人嫂的身份,如果嫁入商家成了頭家娘,還要上下裡外打點,賢內助還不夠,商行的夥伴、上下游供應商,也得充當調和鼎鼐的角色,不時上演疾言厲色的時刻,分寸拿捏之際更顯手腕之高明。
國峰是個大傻蛋,從小學的時候就很喜歡一個女孩子,問題是人家根本不甩他,很快的數十年過去,國峰長大成人,但這一份​愛依舊,輾轉透過媽媽的人脈,已經找到人,問題是人家早就結婚了,一個完全不碰酒的人,開始借酒澆愁。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一個與自己心意相合的人,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依蘿總是這樣提醒人們:『珍惜眼前人。如果關係無法持續,那就不留遺憾地優雅分開。』   依蘿深受傳統關於姻緣的諺語和現代劇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男主角的話所感動,『要成一門親事不容易,但推一門親事特別容易,各種理由都是可以成為藉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嫁過去就要聽公婆的話,順老公的意,知道嗎?”媽媽心有不捨的蓋起了新娘的頭紗。 那個年代,媒妁之言,女子,多半是奉父母之命出嫁。 明玲是家裡最小的女兒,也是最後一個出嫁的女兒,她不喜歡這個丈夫,不僅大她許多歲以外,她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私定終身的隔壁鄰居。 眼看,明玲就要出嫁了,他....依
Thumbnail
這部大熱門劇情關係中的遺憾、工作升遷的挫敗感和糾纏的伴侶關係顯示了現代社會的寫實與不完美。這篇文章討論了每個角色在劇中所呈現的不同面向,並提供了茉莉花原精的植物療癒力。該劇能引起觀眾共鳴,因為它貼近生活,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其獨立性與價值。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我不要嫁。」齊歡對著母親說道。 「齊歡,你都上班了一陣子了,要有男朋友,也該有了,你不要怪媽媽說實話,學生時代如果沒人追,就很難有人追,這年頭,我們要向有錢看齊,我是為你好,你嫁過去,肯定不吃虧。延安他已經有個兒子,你要嘛可以生,也可以不生,過著爽爽貴婦生活,為什麼不要?」齊母說著十分流暢
Thumbnail
康爹康爹 看了戲,要明白,人生是一場戲 人老了,要服老,別總是與天爭 你這樣只顧自己坐穩龍椅抱美人 可是比古代昏君鬧烽火台還不如 要知道!你偏寵信美人國的美人 這叫愛國如小寶我,如何能忍? 啥?小寶雖然很逗,但忠肝義膽 不然七位夫人不會陪我八星報喜 話說,我跟損友一支玫的崇星教
Thumbnail
隨著年歲增長,對於性別傳統思維,我的想法已經不再那樣單一、那樣絕對,不再遇到和自己思想有差異的人就有形無形的封鎖他。我不再認為結婚就是對女性的綑綁、生小孩就是女性生命的犧牲。現在的我覺得,有結婚很好、沒有結婚很好,有小孩很好、沒有小孩很好。
Thumbnail
作家錢鍾書先生曾說:「婚姻就像圍城,城內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走進婚姻關係裡的女人,自此或多或少有了人妻、人母、人媳、人嫂的身份,如果嫁入商家成了頭家娘,還要上下裡外打點,賢內助還不夠,商行的夥伴、上下游供應商,也得充當調和鼎鼐的角色,不時上演疾言厲色的時刻,分寸拿捏之際更顯手腕之高明。
國峰是個大傻蛋,從小學的時候就很喜歡一個女孩子,問題是人家根本不甩他,很快的數十年過去,國峰長大成人,但這一份​愛依舊,輾轉透過媽媽的人脈,已經找到人,問題是人家早就結婚了,一個完全不碰酒的人,開始借酒澆愁。
Thumbnail
      《半生緣》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世均、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祝鴻才等人半生的愛恨情仇,迷茫情緣,緣淺無分,而最終只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 : 博客來)
Thumbnail
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一個與自己心意相合的人,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依蘿總是這樣提醒人們:『珍惜眼前人。如果關係無法持續,那就不留遺憾地優雅分開。』   依蘿深受傳統關於姻緣的諺語和現代劇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男主角的話所感動,『要成一門親事不容易,但推一門親事特別容易,各種理由都是可以成為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