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原文:
第二題:
根據下列文章,請設計一題國語文寫作題(30%)
(一)題目須包含引文。
(二)評分標準與向度。
(三)根據本文,如何在高三解說寫作策略?請舉2~3篇高中教材為例說明。
閱讀材料:
你的人生又要平順,又要有滋味,那是不可能的。
你的人生害怕浮沉,又要有深度,那也是不可能的。
誰不是經過多次沸水的洗禮,不是經過幾番的浮沉呢?
有一位年輕人,在生活中遭遇了失意和挫敗,無法排遣,去向釋圓禪師求教。他沮喪的對禪師傾訴內心的痛苦,絕望的說:「師父!像我這麼失敗的人,活在世上只是苟且偷生,有什麼用呢?」
釋圓聽後,叫弟子送一壺溫水過來。
釋圓抓了一把茶葉,丟在杯裡,用溫水沏了,端給年輕人說:「施主遠道而來,喝杯茶吧!」年輕人喝了兩口,奇怪的說道:「這是什麼茶?怎麼一點香氣味道都沒有?」禪師説:「這是上好的鐵觀音茶呀!怎麼會沒有香氣味道呢?」
禪師轉頭對徒弟說:「再去燒一壺沸水出來。」釋圓從原來的的茶罐抓一把茶葉,丟在另一個杯子,沖了沸水進去。遇到沸水的茶葉,茶香立刻溢出,葉片隨即在杯中浮沉。年輕人舉杯欲飲,禪師說:「施主!且慢!」禪師再注一些沸水,茶葉又上下浮沉,這樣浮浮沉沉,連續注水五次,才把茶泡好。茶香早就溢滿整個房間。
年輕人一喝,大為稱奇,因為那杯的茶色金黃、香氣撲鼻、味道醇厚。
釋圓問年輕人說:「同樣的鐵觀音,為什麼泡出完全不同的茶呢?」
年輕人說:「因為水不同了,一杯是溫水沖的,另一杯是沸水泡的。」
釋圓說:「水的溫度主宰了浮沉,溫水泡的茶,茶葉輕浮在水上,沒有浮沉,又怎能散出它的清香呢?沸水沏的茶,一次一次沖擊茶葉,茶葉浮浮沉沉,逼出了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熱、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冽,有千百滋味,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年輕人受到禪師的啟發,作禮而去。
我喜歡這個茶的故事,尤其到了五十歲以後,回觀起來,更能深刻的品味其意。歲月如流、生命如幻,到如今能稍稍品出人生的滋味,誰不是經過多次沸水的洗禮,不是經過幾番的浮沉呢?(林清玄〈浮生若茶〉)
中宜擬答:
(一)
林清玄將人生比喻為茶,並以佛學故事解說「誰不是經過多次沸水的洗禮,不是經過幾番的浮沉」的人生哲理。在你的經驗中,是否也曾體會「溫水」與「沸水」沖刷後的領悟?請以「個中滋味」為題,連結上文的體悟,寫一篇文章抒發你的體驗與感受。
(二)
本題要求考生連結引文的體悟,以「個中滋味」為題,抒發對於「沸水洗禮、浮生若茶」的體驗與感受。能具體連結情境,充分表達自己對浮沉的體驗,敘寫生動,結構謹嚴,文辭優美者,得A+級(22~25分);敘寫細膩,結構穩妥,文辭順暢者,得A級(18~21分);能大致連結情境,表達自己的相關體驗,敘寫具體,結構適當,文辭平順者,得B+級(14~17分);敘寫平實,文辭尚稱通順者,得B級(10~13分);未能恰當連結情境,敘寫浮泛,文辭不佳,或偏離焦點,文辭欠通順者,得C+級(6~9分);無法掌握題旨,敘寫雜亂,文句不通,文辭拙劣者,得C級(1~5分)。另外,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三)
本文的寫作難點在於:其一,學生無法充分掌握故事內涵,而難以做到連結引文之哲理寫作;其次,學生未能從相應的己身經驗舉例,抒發切題的體悟與感受。爰此,教師需先根據本文說明其中哲理,或以高中課文教材為例,搭建學習鷹架,使學生能理解本文含義,以便連結情境、並從己身體悟與感受出發,回應題旨。
首先,本文故事中,釋圓禪師運用「溫水」與「沸水」泡了兩杯茶,並解釋茶葉經過沸水高溫沖刷才能得出真正的好滋味,藉以開解年輕人自認為失敗、沒用的心情。從文中「有一位年輕人,在生活中遭遇了失意和挫敗,無法排遣」的敘述,教師可由課業、人際關係等議題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帶入年輕人失意挫敗的心境,並引導學生連結高中所學課文中有關挫折的範文,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描述柳宗元貶謫後「恆惴慄」的心情,作為故事第一部分的經驗連結。
其次,故事中年輕人能根據基本物理得出為何同樣的茶葉可以泡出不同的茶,釋圓禪師以水的溫度分析茶葉浸泡時的差異,教師可經由前述討論引導學生推敲出相對應的比喻關係,茶葉即是受挫的年輕人,溫水與沸水即是年輕人生命的挫折。從「泡茶」過程解析故事中的意象群,「浮沉」與「茶香」即可解釋為「人事的盛衰」與「志業的成就」。需要釐清的是,溫水與沸水的差異在於溫度,則所謂失意與挫敗也應有小大之別。教師可以用蒲松齡〈勞山道士〉中王生學道術不能吃苦的例子詮釋,王生之弊在於不能忍身體之勞、欠缺恆心毅力、不聽忠告之言,正如溫水泡茶只能輕浮水上;另外可再以蘇軾〈赤壁賦〉中像是「人生大限」此種更重大且至極的挫折,詮釋禪師「沸水對茶葉的衝擊」一義,同時將蘇軾與前述柳宗元歸納於「貶謫文學」脈絡,請學生嘗試回想高中課文中此脈絡中的作者作品與相關主張,如范仲淹以儒家的大我強調「先憂後樂」以及蘇軾以道家的齊物觀解開執著、豁達處世,以對應禪師對茶葉浮沉的解釋。
最後,教師可引導學生解釋故事中年輕人的啟發為何,並轉入學生作為高中生在課業或人際關係的挫敗後如何像年輕人與茶葉一般,經過「沸水沖刷、幾番浮沉」後得出領悟。經由相關課文的例子,學生應能掌握引文的哲理內涵,教師可再從寫作的形式面引導學生回想己身經驗、並將適用的經驗脈絡化,使之能對應到引文故事的結構,並提醒學生寫作時注意連結情境、抒發個人經驗體悟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