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北市陽明

2022/08/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題目原文:

三、下列為109學年度學測題目,請回答下列問題。25%
(一)如何引導學生判讀題目,請說明你的解題步驟。
(二)根據此文本,重新再設計一題單選,評量重點在讓學生能分析重點或細節,請依序寫出題幹、選項、正答、與解題說明。

閱讀材料:

1-2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2題。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彷彿以為知、好、樂是三層事,一層深一層;其實在文藝方面,第一難關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樂。知、好、樂三種心理活動融為一體,就是欣賞,而欣賞所憑的就是趣味。許多人在文藝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於在知上有欠缺。
有些人根本不知,當然不會觸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沒有感受,這是精神上的殘廢,犯這種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有些人知得不正確,於是趣味低劣,缺乏鑒別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惡劣作品療飢過癮,以為這就是欣賞文學。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個的精神受腐化。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難免窄狹,往往囿於某一派別的傳統習尚,不能自拔。這是精神上的短視,「坐井觀天,誣天藐小」。
要診治這三種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劑是擴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價值都由比較得來,生長在平原,你說一個小山坡最高,你可以被原諒,但其實你錯了。「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見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計得準確,你必須把世界名山都遊歷過,測量過。研究文學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種類愈複雜,風格愈紛歧,你的比較資料愈豐富,透視愈正確,你的鑒別力(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改寫自朱光潛〈文學的趣味〉)
1.下列詞語,最能呼應上文所剖析「在知上有欠缺」的是:
(A)扣槃捫燭 (B)巧拙有素 (C)含糊其辭 (D)匪夷所思
2.下列文句,最適合說明上文主旨的是:
(A)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B)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C)恆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
(D)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中宜擬答:

(一)解題步驟

第1小題:
答案:(A)
解析:
從第二段「有些人根本不知」、「有些人知的不正確」、「有些人知的不周全」可知,所謂「在知上有欠缺」是指對於文學作品的欣賞不夠正確或完整,選項(A)是指「認識不確切而產生誤會」,符合題幹要求。
學生在這一題容易作答不正確的可能是:一,未能掌握「在知上有欠缺」的意涵;二,未能掌握四個選項成語的正確意涵。
針對第一個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引文後理清脈絡結構,注意到第一段「在知上有欠缺」於第二段即有說明。
針對第二個問題,教師可解說四個成語的意義,正答出自蘇軾〈日喻〉,學生如未接觸過,則有可能誤選其他選項。教師可引導學生釐清(B)出自曹丕〈典論論文〉,意指演奏音樂運氣的靈巧與笨拙取決於演奏者不同的素質;(C)指說話不清楚、不明白,與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是不同角度;(D)指難以想像,亦與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不同。
第2小題:
答案:(B)
解析:從第三段結尾可知,作者提倡對文學的研究要盡可能接觸更多數量、更多風格種類的作品,開拓更廣闊的眼界,義同於(B)選項。
學生對這一題的難點可能在於:未能讀懂選項的文言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排除已學過的課文如(A)、(D)選項,並分析其他選項的適配性:(B)選項操演更多的樂曲、觀摩更多的劍器而後才更能掌握音樂與武器,符合原文強調開拓眼界的旨意;(C)選項稱「蓋非知之難也,能之難也」,強調理解理論與實務操作的層次不同,與本文的文意並不符合。

(二)題目設計

題目: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敘述正確的是:
選項:
(A)作者引孔子之言說明,單純愛好文學作品其實不如能對作品有完整認知
(B)對作品的認識,可以分完全不知、認知的不足與充分的認知等三個面向
(C)一切價值都是相對比較而來,故研究者可以用自己的學派理論分析文學
(D)文學鑑別力的提升意味著拓展研究範圍,與對文學作品的價值判斷無關
答案:(B)
解析:
(A)作者並未在「好之者」與「知之者」之間比較高下
(B)「知的不正確」與「知的不周全」均是處於認知的不足
(C)只以自己的學派理論出發分析文學,是犯了作者「知的不周全」的毛病
(D)「知、好、樂」三者合一即是文學作品的欣賞,其中包含對作品的價值判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8會員
77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