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09屏東高中

2022/08/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材料: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禮記•學記》

題目原文:

1.請翻譯以上文章為白話文。
2.請舉一篇高中選文為例,仿學測作文形式,與上文搭配,出一題作文題目:
(1)舉一篇搭配的高中選文,簡述理由,並說明可以融入哪些延伸議題。
(2)請寫出作文引言說明。

中宜擬答:

1.翻譯:
求學的道理,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老師受到尊敬,然後真理學問才會受到敬重。真理學問受到尊敬,然後人民才會敬重學問,認真學習。所以君主不以對待部屬的態度來對待臣子的情形有兩種:一種就是在祭祀時,臣子擔任「尸」的時候,另一種就是擔任君主老師的時候。大學的禮法,對天子授課時,老師不處於面朝北的臣位,就是為了表示尊師重道。善於學習的人,老師很安閑,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學生更把功勞歸諸於老師教導有方;對於不善學的人,老師教得很辛苦,效果卻僅得一半,學生反而歸罪於老師。善於發問的人,好比砍伐堅硬的木頭,先從容易下手的軟處開始,慢慢的擴及較硬的節目,時間久了,木頭自然分解脫落;不善發問的人,使用的方法剛好相反。善於回答問題的人,有如撞鐘,輕輕敲打則響應得小聲,重力敲打,則響應的聲音就很響亮,一定要打鐘的人從容不迫,然後鐘聲才會餘音悠揚傳之久遠,不善答問的人剛好相反,這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
2.
(1)
本文可與張曉風〈只因為年輕啊〉搭配,融入生命教育議題,呼應「哲學思考」與「人學探索」學習主題。
「哲學思考」是「對思考的思考」,強調培養思考所需的知識、技能、情意與態度。〈只因為年輕啊〉一文中,作者藉「愛的反面是什麼?」的發問引導學生思辨「愛、恨」此種具有普世性的議題,使學生能反思自己身處在「年輕」擇偶期,是否對於情愛傾向以強烈的感受詮釋;並能嘗試理性且深刻的思辨,探討自己在當前的人生階段是否因為缺少歷練與體悟,過於直覺式地面對事件、以情緒導向的言行回應世事。
「人學探索」是藉由「我是誰?」的大哉問引導學生培養人性論與自我觀,從而肯定每個人既不是能被單純物化的客體、也是具有尊嚴且能尊重人我生命的主體。〈只因為年輕啊〉一文中,學生提問「關懷他人會受傷」,作者反問是否有必要把自己完整保護、害怕受傷而不敢迎受人生的錘鍊。若能以自我作為有尊嚴與內在價值的主體,則付出關懷即是賴以確立自我是能實踐道德、並與他人進行良性互動的「人」。
《禮記・學記》此段落具有二種可於教學現場檢視的內涵,一是求學要「嚴師」,也就是尊敬老師——尊敬「傳道、授業、解惑」的有道之師;二是強調學生的「學問」之道——學生的「學」與「問」必須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成立,學生是否善學、善問,老師是否能事半功倍、善於回答問題,關鍵即在對於學生所學所問是否能扣回到生命的核心,老師帶給同學的學習為的不純粹是工具性的技能知識,而是學生能藉以建立自我、探索出能終生受用的「道」。
由此觀之,〈只因為年輕啊〉正可與《禮記・學記》參看。首先,此文場景即發生在師生互動的場域;其次,作者張曉風身為師者,即於此文中示範了何為能提點人生之惑的「嚴師」、並能掌握學生問題的核心,引導學生思辨關於人生的深刻議題,是一場絕佳的生命教育。
(2)
身為學生,你是否曾向老師提出重要的疑惑?獲得了什麼樣的回答?不論是不是你預期的答案,與老師問答的經驗帶給你什麼樣的人生啟發?回顧你的學習歷程,你對於當時的問答是否有所反思與成長?請以「我的問題是⋯⋯」為題,撰文一篇,說明你的經驗與感悟。文長不限。

延伸補充:

1.《禮記・學記》白話解
http://www.dfg.cn/big5/chtwh/ljxj/1-ljxjbhj.htm
2.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中《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027/%E8%AD%B0%E9%A1%8C%E8%9E%8D%E5%85%A5%E8%AA%AA%E6%98%8E%E6%89%8B%E5%86%8A(%E5%AE%9A%E7%A8%BF%E7%89%88).pdf
生命教育學習主題: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8會員
77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