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瀨戶內國際藝術祭(1)-直島: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重要基石

2022/09/1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有別於山的大地藝術祭,這次開始我們要帶著大家一起往海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下簡稱瀨戶內藝術祭)去看看。這兩個出生相差約10歲的好兄弟藝術祭,無論是藝術祭團體組織方式、藝術家與藝術品的選擇與設置原則、最終的目標等等,在現在看起來似乎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其實瀨戶內藝術祭之所以會發生在瀨戶內地區,其開始的契機與大地藝術祭完全不同;同時,因為瀨戶內海與新潟地區有著不同的地理條件限制與歷史發展背景,這也造就了他們在藝術祭推動的過程之中,有了不同的呈現方式,也面臨了不同的問題。

瀨戶內藝術祭這個活潑的小班級

就像大地藝術祭推動前期的六個小隊員(地方行政區)一樣,如果我們把瀨戶內海上的每一個小島都擬人化,想像成一個小學生;那麼現在的藝術祭,就像是一個在瀨戶內海上熱鬧又活潑的小班級。然而,在2010年之前,這個班上當時只有幾個學生,第一位入學的叫做「直島」同學、之後加入的還有「犬島」同學與「豊島」同學;2010年之後,北川富朗先生被請來擔任班導師,班上也才陸續來了許多新同學。此時,比較有經驗的直島,相當然爾變成大家效法與模仿的對象,順理成章地變成班上的小班長;犬島,是嗆辣的副班長;豊島是個是非分明、非常有原則的風紀股長。其他新加入的同學還包括:小豆島是有醬油膚色的大胖暖男;男木島跟女木島是忙著談戀愛的班對;而大島是那個常常在班上躲在角落的內向同學,這同學的家世背景有點悲情,但卻掩蓋不住他的才華洋溢,是個不時還會寫個詩的文青...,隨著瀨戶內藝術祭每一屆的發展,這個活潑的班級成員從一個變成了現在(2022年)的14個(12個島嶼+2個港口)。
由此可知,對於瀨戶內藝術祭來說,「2010年」可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切割點,這一年,由班導師北川富朗策畫的瀨戶內藝術祭第一屆舉辦;藝術祭班級正式成立,相關活動也從直島擴散至其他島嶼;在班導師的帶領與過去其他班級(大地藝術祭)的經驗分享之下,瀨戶內藝術祭幼幼班上手地非常快,逐漸成為全世界矚目的大型藝術祭活動之一。但這一切的發展,不可能就這麼憑空出現,如果沒有小班長「直島」在2010年之前奠定的基礎,我想就算再厲害的班導師如北川富朗,也無法讓瀨戶內幼幼班這麼快速地上軌道。所以,在分享瀨戶內藝術祭之前,我們得先來看看在2010年之前,小班長直島到底一個人在「搞」些甚麼?

藝術祭之前的直島(1960~1985):從工業獨「腳」獸轉變成以工業、觀光業兩腳站穩

常常聽到有人說,如果這是你是第一次去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又或是你旅行時間只夠選一個島來參訪,那就從直島開始吧。因為「直島」,是瀨戶內藝術祭的基礎,是起點,是領導者,也是發信中心。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瀨戶內海上散落了700多個的小島,為什麼是直島?這其實跟60幾年前的一位直島町長(三宅親連先生)所提出的政策理念有非常深的關係。這位三宅町長自從1959年上任以來,總共連任了9次町長,在位期間長達36年,這麼長的在為期間對於他後續的政策推動的一致性與連貫性有很大的幫助。早在一個世紀前(1919年),三菱綜合材料便已經進駐到直島北部,從開始的精錬所(煉銅工廠)到後來的各種相關產業,至今仍占據的島嶼北部,這一片約佔據直島1/4面積的區域,無論是搭船從海上望過去,或是用google map的空照圖來看,到現在都還是光禿禿的一片。
三宅町長上任的同時(1959年),正值日本戰後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轉折點,在這之前,島上很多居民的工作機會來自於島嶼北邊的三菱製錬所;正確來說,他們正是為了三菱的工作機會而來到直島的,當時島上的人口數是三菱集團剛設立於此時的3.5倍,人口最多的時候曾經高達8000多人,島上許多從電影院、醫院到超市等生活所需建設,都是他們所提供的。所以,即便大家都知道島上因為產業發展所造成的汙染對於環境、作物與人類健康的傷害,但...沒有人會傻到跟自己的衣食父母對著幹,你說對吧?當時的三宅町長認為,雖然不能對著幹,我侧著幹總行吧(恩?)。我的意思是...另尋生路總行吧?
因此,他提出了下列的直島發展策略,「將直島分為北中南三個區塊,其中北區定位為以三菱為主的經濟發展中心;中區是居民的生活場域(文教區、住宅區);南區則著重在直島的歷史文化遺產保存,以及活用豐富的自然景觀,發展觀光產業。」。這個政策乍看之下就是把直島劃分成三個區域各自發展,算是給三菱保留了面子,也確保島民有足夠的工作機會;但實際上,他在南區提出發展觀光產業的概念,其實就是同時想避免島民的生活與經濟支柱,過度依賴三菱企業的發展。否則,如果像過去許多的採礦產業、或是犬島上的煉銅產業一樣,企業來人來、企業走人也走,直島遲早也會面臨這樣像是免洗餐具般的命運(當時島上的三菱集團的確也開始裁員)。這種逐步削減對於單一產業的依賴,改為工業與觀光並存的策略,正是我所謂的「側著幹」。
在三宅町長有意識的政策改變之下,首先對此感興趣的是藤田観光,他們來到直島,買下土地,並推出一系列的開發計畫,預計將直島附近的幾座無人島建設為「藤田無人島樂園」、在直島的南區建設餐廳、露營、海水浴場等設施,當然,也包含了飯店建設的計畫等等。據說當時每到夏天,前來度假露營的觀光人潮與車輛,一度滿到搭不上渡輪,從岡山與香川縣來的觀光客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然而,不僅飯店建設受到國立公園法規的諸多限制,加上1970年代經濟發展開始趨緩、石油危機、藤田観光的社長過世等等,藤田観光決定放棄了這個已經耕耘了將近20年的計畫,離開了直島。

藝術祭之前的直島(1985~2010):福武集團進駐直島

三宅町長因為藤田觀光的離開而遭受到不少的批評,但即便如此,他仍堅持他的直島發展策略(也就是經濟產業與觀光產業並行)方向沒錯,也還好他還在任(XD)。因此,在輾轉的介紹之下,1987年,福武集團開始在直島登場,現在回頭看看,這真的也是充滿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各種條件的神奇事件。福武集團就是我們曾經在大地藝術祭中提過,發行巧連智的集團,在他們來到直島的前一年,巧虎阿公過世(對,就是巧虎爸爸的爸爸,福武書店的創辦人,福武哲彥先生)。而巧虎爸爸(福武總一郎先生)因此不得不從逍遙許久的東京回到故鄉岡山,接手父親的事業;而就在此時,對他招手的正是直島的三宅町長,跟他說:「你爸啊~曾經有個dream,就是在直島為孩子們蓋一所國際級的營地...」。
直島國際露營場地/照片來源:倍樂生官網
於是,巧虎爸爸買下了當初藤田觀光在直島南區所留下的地(約165公頃),並請來安藤忠雄監修直島國際露營場地的建設,直至今日,倍樂生集團(原福武集團改名)的建設與活動範圍,幾乎與當年的藤田觀光相差無幾。在那幾年間,他常常在瀨戶內海上往返,看見了許多因為近代化發展而受傷的島群,深深覺得他想做的不只是興建一棟建築,或是開發渡假村而已;而是嘗試著把原本都被好好地保護在都會區美術館裡的藝術品,搬到大自然裡。他想知道,這些藝術品除了被企業家當成投資、保值的資產之外,還可以跟建築、大自然之間產生甚麼樣的碰撞,發揮那些意想不到的影響力。
直島國際露營場地上的藝術裝置「青蛙與貓」,這是整座直島上最初的戶外裝置藝術品。/照片來源:NANA濕婦
這種以藝術文化為主軸的「直島文化村」構想,後續延伸出了將近十年的「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ASN,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建設與活動,從一個有裝置藝術的國際露營地(1989年)開始,後續長出了倍樂生之家美術館、飯店、家計畫、舉辦戶外藝術活動如「Out of Bounds」,甚至將活動範圍擴展到犬島與豊島...等。這種把那些原本專屬於上流社會、有錢人、知識分子、宗教團體,並在特定場域展示的藝術品,放到這些受傷的群島上,並透過這樣的方式,進而使他們復甦,並找回島上居民原有的自信與笑容的概念,讓後來同在大地藝術祭打拼的北川富朗眼睛一亮,他才知道原來日本也有人跟他理念非常類似,只是推動方式不同而已;而直島的發展模式,也成為了後來2010年開始推動瀨戶內藝術祭時,不可或缺也非常重要的穩固基礎。
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ASN,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一連串藝術活動與建設(註1)
  • 1989年:直島國際露營地
  • 1992年:倍樂生之家美術館(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住宿設施+美術館) 開業
  • 1994年:「Out of Bounds」展
  • 1995年:倍樂生之家 橢圓(ベネッセハウス オーバル,住宿設施) 開業
  • 1997年:本村家計畫
  • 2001年:「The standard」展
  • 2004年:地中美術館
  • 2006年:倍樂生之家 公園、海灘(ベネッセハウス パーク、ビーチ)開業
  • 2006~2007年:「The standard2」展
  • 2008年:犬島精錬所美術館
  • 2010年:豊島美術館、第一屆瀨戶內藝術祭、李禹煥美術館

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BASN,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關於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從下一篇開始的分享內容中,為了方便日後大家實際造訪時,可以迅速找到對應文章內容點閱,內容將不再以時間為主軸,而是以島上的三個區域:(1)直島南部(飯店與美術館區)、(2)直島中部(本村地區),以及(3)直島的入口(港口區),來分別探索各區的建築(住宿設施、美術館、餐廳等)、藝術品與藝術家,還有一些有趣的軼事等。
此外,這些分享內容除了彙整NANA濕婦過去帶團的實際參訪經驗,以及既有的網路資訊之外;也會整合下面的兩本書籍的內容,希望能夠從不同的面相來了解直島是如何誕生,又是如何擴散到其他瀨戶內海的小島上,發展成瀨戶內藝術祭的。這兩本書分別為(1)「從直島啟航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由福武總一郎與北川富朗共筆,書中可以從瀨戶內藝術祭兩大關鍵人物的角度,來了解他們對於瀨戶內藝術祭的想法與期盼,這些內容也是我們比較常聽到的;而(2)「直島誕生(直島誕生 過疎化する島で目撃した『現代アートの挑戦』全記録)」,則是由直島現代藝術計畫負責人的秋元雄史先生所執筆,由於他曾在1991年至2006年間,任職於倍樂生推進室任職,所以可以從書中以「實際操作者的面向」,來看直島從無到有的整個誕生過程。非常推薦對於直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兩本書都找來同時翻閱,你會發現,在直島發展的每個過程中,不同職位、不同角度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有甚麼差異。同時,也能了解到,現在我們在直島上所看到很「理所當然」的一切,都不是順其自然發生的,無論是草間彌生的南瓜、安藤忠雄的地中美術館...,都是在一連串的巧合、策展活動之後才出現的。巧虎爸爸常常在媒體上提出的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在他手下的秋元雄史先生就得抓破腦袋想辦法使命必達,過程中他們倆人之間的意見碰撞與一連串的意外故事,都為了直島增添了許多故事性。因此,NANA濕婦會適當地在介紹每一個區域時,把這些有趣的故事納入,加上自己的理解之後,與大家分享。
~未完待續~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68會員
166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