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之計畫書草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計劃書《The image of Tainan city:閱讀在地性與觀光化的都市迴圈》

前言.

  人因時間季節變化而穿衣搭配有所不一樣,建築也是如此會因為不同時期與環境而產生出不一樣的建築風格,像是15世紀的文藝復興、17世紀的巴洛克、20世紀的現代主義。而我的畢業設計想藉由在台南巷弄內數個基地上(site)操作,對象以在地居民與外地觀光客的看法與探索。用以實驗的方式來驗證整個畢業設計的結果。

動機目的.

  對於生活在這的這塊土地的我來說想了解台南的城市變化以及介於在地人又是觀光客的我(舊台南縣人)來說台南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從在地人(舊台南市人)的角度又不是非常了解台南市的文化,以觀光客的角度又無法知道台南的所有景點,在這矛盾的身分上有了動機想要更了解台南文化特色。

另一個動機是建築在創新的過程中往往會回頭模仿前人的設計與想法,這而造就了折衷主義的誕生,也產生出了一種迴圈。在迴圈下建築勢必會有些被淘汰有些被新建,而有的只是穿上一件新衣空間確不變,台南也開始進入迴圈的階段,城市也產生出新的樣貌。

  而閱讀《城市的意象》一書中,了解城市的解讀與特色,想以書中的實驗操作來打開我對於台南的城市意象,以下是我對台南城市意象的第一層解讀:

  台南都市意象對於在地人與觀光客中兩者的想像的區別,前者可能對於邊界、通道、區域有熟悉的認識,後者則是地標與節點上有著深刻的印象,在兩者的疊圖下可以產生出新的都市涵構來成為台南自己的城市意象。

議題分析.

  在地人對於自己家鄉的印象那些特點?觀光客在認識新的地方時會有什麼想像呢?在兩者不同立場下閱讀的城市產生出的新想法與舊樣貌的城市又有什麼意象?

  在1920-1941年日治時期台南市開始規畫都市計畫,將傳統城市轉變為現代城市的基礎,增加了許多現代機能的雛型。計畫的方針下將經濟與交通整合在一起重建了新的城市思維,港口、火車、商業街整合出一套系統,訂定了台南城市的草圖。

  在現今的都市計畫發展下,著重的議題大多是永續環保與美化區域特色為主的經濟發展導向的方針,在假日時,小小的台南市區中吸引許許多多外縣市的觀光客來到台南旅遊,在台南的大街小巷內充斥著觀光客的喧嘩聲,而原先居住的在地人是否會因為居住的地方成為觀光化的旅遊景點導致在地化的特色會被取代或者剝奪了?

  經過時間的推進建築的風格也因為都市計劃而有所改變,天際線越來越高、建築的巷弄越來越寬、屋頂的越來越統一,而在這迴圈下的城市會有什麼樣貌又有什麼可以吸引許多外地觀光客來朝聖的原因呢? 在地人會因為計畫而改變自己(Building)嗎?市政府會為了觀光而修復或新建(Architecture)嗎?在文資恐怖份子的規劃下,老建築無法更新只能修復是對當地社區是合理的作法嗎?


研究(設計)方法.

  都市有許多特色的建築元素,依照《城市的意象》中的五元素,路徑(path)、邊緣(edge)、區域 (district)、節點(node)與地標(landmark)來分析台南市自己的意象,再藉由歷史中每個時期的都市規劃找出設計的可行性。

使用者分成兩類,ㄧ是當地居民他們生活上所需的機能與空間,二是來旅遊的觀光客來到未知的城市與新奇的環境需要有哪些指引。藉由人的行為的六要素(食衣住行育樂)來帶入城市內的五元素,藉由兩者的交叉與串聯成為我的設計的想法與手法。

案例分析.

  畢業設計

    廖嘉麒《視線所及只剩真實二十個凝視真實的房間A view from the other side》.2022
    蔡宜恩《坦白 Confession-城市鬱言 Whisper of the City Blues》.2022
    黃心沂《記,異 / 食憶築行Footopia / wikiMEETia》.2022
    平松菜菜子《元町孔口/解決分裂城市/創建》.2023

  (以挑選近年的畢業設計為參考議題啟發與設計手法,晚整版計劃書會補上所有案例分析)

  論文及書籍參考:

     陳思瑋(2013).都市意想轉換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蔡宜宏(2002).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之研究
     凱文.林區(2014).《城市的意象》
     鄭安佑、徐明福、吳秉聲(2013).台灣建築學報,第85期,17-37

(挑選不同年代的論文來了解研究方法)

空間需求與基地挑選.

  依照人行為的六要素〈食衣住行育樂〉來帶入基地上。

基地挑選會以湯德章紀念公園為原點向外四散,整個設計想要散佈在台南的街區小巷內,點亮每個區域成為獨特的故事書讓人可以享受台南自己的文化,挑選目標會先以頹屋以及空地挑選,藉由都市的沼澤區(頹屋或空地)來做設計來提升社區或是街廓的串連性。

  六要素的空間機能分成以下:

    〈食〉:餐酒館、甜點店、燒烤店
    〈衣〉:展覽場、服飾店
    〈住〉:民宿、涼亭
    〈行〉:停車場、天橋
    〈育〉:公園、操場
    〈樂〉:棒球場

以上會依照基地與機能空間的尺度用拆除100%、75%、50%、30%的四個程度來操作設計。

預期成果.

人能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可以適時調整符合當下的生存方式。建築也事實如此,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改變了風格空間機能適應環境給的挑戰,而當無法生存時必將被淘汰。

像是日本黑川紀章的膠囊旅館,在當時的硬體無法解決,而導致之後無法代謝,最後走上被時代給淘汰;20世紀初美國底特律當時治安腐敗、黑幫興盛的背景下,興建的社區住宅內充斥著毒品、暴力與性的元素,使得社區大樓逐漸腐敗成為一個巨大的毒瘤。

藉由設計出來的新建築而產生出新模式來適應老街區的舊生活,兩者互相適應產生的出來的特殊樣貌而成為新的都市迴圈。

以上是大量文字下所濃縮的計畫書,卻還沒用濾紙過濾的樣子,那先這樣回金門再繼續奮鬥。我先採柚子去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大建築全體
154會員
696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金大建築全體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16
又名:讓我爸媽花得錢有點水花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4/06
2022年10月中為了觀賞同屆同學製作的音樂劇,特地回趟金門。那不是我第一次進劇場,也不是我第一次欣賞音樂劇,它不是經典大作卻讓台下的我感受到一種與在地連結,身歷其境在某段集體記憶下的感動,這個感動促使我後來關注、欣賞台灣本土音樂劇,尤其是歷史類型的題材。最近覺得累積了許多,似乎可以寫一篇綜合分享。
Thumbnail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2025/01/04
紀錄一下自我提問,我一直在思索,建築已然成為我生活的部分,然而卻很難分享,什麼是建築,什麼又空間。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計劃書《The image of the Tainan city:閱讀在地性與觀光化的都市迴圈》 終於可以開始做設計了~喔耶! (附上基地調查的貓貓)
Thumbnail
計劃書《The image of the Tainan city:閱讀在地性與觀光化的都市迴圈》 終於可以開始做設計了~喔耶! (附上基地調查的貓貓)
Thumbnail
在談談畢業設計之前,我想先記錄一下關於信穎老師分享的如何找尋畢業設計方向。老師提及找尋方向約略是一種實驗方法(給定一個控制過的範圍) 何謂議題? 議題本身其實是一種目的,議題是做設計的原則(法則,須遵守) 是否拆除?或者改建?或者重建?再利用? 回到做選擇本身,這些都必須根據議題而定!因應議
Thumbnail
在談談畢業設計之前,我想先記錄一下關於信穎老師分享的如何找尋畢業設計方向。老師提及找尋方向約略是一種實驗方法(給定一個控制過的範圍) 何謂議題? 議題本身其實是一種目的,議題是做設計的原則(法則,須遵守) 是否拆除?或者改建?或者重建?再利用? 回到做選擇本身,這些都必須根據議題而定!因應議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A.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A.
Thumbnail
  說起來,文字作為劃分人類從史前時代進入石器時代的指標,作為紀錄事件的媒介便是文字重要意義,當知識能夠不再世代更迭中被世界洪流所淹沒之時,子子孫孫們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許多事情在這日月如梭的城市步調中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Thumbnail
  說起來,文字作為劃分人類從史前時代進入石器時代的指標,作為紀錄事件的媒介便是文字重要意義,當知識能夠不再世代更迭中被世界洪流所淹沒之時,子子孫孫們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許多事情在這日月如梭的城市步調中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Thumbnail
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In-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We Design​ 作者:殷寶寧​
Thumbnail
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In-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We Design​ 作者:殷寶寧​
Thumbnail
從去年換工作增加通勤以來,到今年因疫情居家辦公,多了許多零碎的時間和心思閱讀不同領域的書。加上上個月在整理了書櫃之後,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太多空間可以藏(真的是字面上的藏)書,默默踏入電子書的平台,發現又是應一番天地。
Thumbnail
從去年換工作增加通勤以來,到今年因疫情居家辦公,多了許多零碎的時間和心思閱讀不同領域的書。加上上個月在整理了書櫃之後,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太多空間可以藏(真的是字面上的藏)書,默默踏入電子書的平台,發現又是應一番天地。
Thumbnail
美國作家珍.雅各將城市規劃和建築的重點放在了人的感受,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城市為誰而建?她抨擊了正統的城市規劃理論,從一個城市居民真實的生活體驗出發,發現城市的活力在於城市功能的多樣性和混合性
Thumbnail
美國作家珍.雅各將城市規劃和建築的重點放在了人的感受,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城市為誰而建?她抨擊了正統的城市規劃理論,從一個城市居民真實的生活體驗出發,發現城市的活力在於城市功能的多樣性和混合性
Thumbnail
過去,現在,未來 如果說是過去建構現在,那我們是否可以說現在的我們一樣在建構未來;挑戰未來,其實很矛盾,你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討論真實的東西,還是想像的事物,就像全面啟動裡面我們都需要一個圖騰來確定我們是否仍在作夢,這篇週記就是我用來試圖釐清自己思緒的圖騰,至於最後陀螺到底會不會倒下,誰都不知道。
Thumbnail
過去,現在,未來 如果說是過去建構現在,那我們是否可以說現在的我們一樣在建構未來;挑戰未來,其實很矛盾,你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討論真實的東西,還是想像的事物,就像全面啟動裡面我們都需要一個圖騰來確定我們是否仍在作夢,這篇週記就是我用來試圖釐清自己思緒的圖騰,至於最後陀螺到底會不會倒下,誰都不知道。
Thumbnail
最近做設計一直碰壁,中心往任何一邊偏一點都不對,科幻的太Cyberpunk,不然就是宜居的太普通,以至於論述變得非常兩極。為了整理腦袋裡兩個頑固對立的個體(科幻跟台南),這兩天回頭再看一遍之前蒐集的資料,試圖整理出這些資料、文本背後的東西及當時驅使我看它們的原因。
Thumbnail
最近做設計一直碰壁,中心往任何一邊偏一點都不對,科幻的太Cyberpunk,不然就是宜居的太普通,以至於論述變得非常兩極。為了整理腦袋裡兩個頑固對立的個體(科幻跟台南),這兩天回頭再看一遍之前蒐集的資料,試圖整理出這些資料、文本背後的東西及當時驅使我看它們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