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內心對話外在震撼的成長旅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片尾主角的旁白說道:「這不是什麼英雄偉業的故事,而是一對好友共享人生的一段時光,同呼吸,共夢想的故事。我們的視野是否太偏狹?我們的結論是否太僵化?或許吧。這次漫遊南美的旅行,對我的改變比想像中更深刻劇烈。」

我,已經不再是我,至少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我了

由《中央車站》導演華特·薩勒斯(Walter Salles)2004年拍攝125分鐘的電影,我們透過切.格瓦拉與好友阿爾貝托的青年壯遊,追逐夢想完成1萬2千公里的南美洲的旅行,在八個月的時間,從意氣風發的熱切振奮,中途遇見現實人生即景的寫照,反芻眼前震攝困惑的畫面,到旅行終點前確定人生的未來之路。

raw-image

公路電影的類型往往從主角在旅途中的心境轉變,對事務觀點、價值判斷,甚至是內心衝突自我否定的過程,進而發現觸動新的意義論述。以前有部女性電影《末路狂花》就帶給我深刻的觀影感受。

而這部《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充滿濃濃的人道關懷,醫者仁心對生命的尊重,但畢竟我對南美的傳奇革命英雄所知有限,無意從政治正確與否的角度來看待,就比較能就電影本身純粹賞析

raw-image

外國的學生有 gap year 的文化,利用中斷學業的一年往外出走,脫離溫室的保護接觸真實的世界,藉此體悟判斷自身要走的方向。當回到校園時,這段經歷所醞釀出的養分,將有助於完成學業的動機,開創並迎接下一階段的未知。

對於未來有滿滿憧憬與理想抱負的切.格瓦拉,在剩下最後一個學期的課業就能懸壺濟世的他,選擇暫時中斷課業與好友阿爾貝托出走夢幻路線。這一趟旅程雖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對於成就他們後來的人生,卻是極為重要的一段轉捩點。

raw-image

電影裡來自阿根廷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上流社會的青年才俊,懷抱探索南美洲大陸的胸懷騎摩托車出發,我們看見沿途瑰麗壯闊的自然景觀,馳騁穿越青青草原、高遶雄偉的安地斯山脈、靜謐祥和的湖泊、走進荒涼無垠的沙漠,親近歷史遺址天空之城馬丘比丘的瑪雅文明,體現庫斯科古城遺留的殖民時期文化,深入亞馬遜河流域收留救治痲瘋病人的村莊。

人生面對的不該只是眼前的美好,對於不公不義的現實掙扎,選擇路過還是探究本質,這是觀影中值得深思的一堂課。

raw-image

出發騎乘的代步工具也象徵主角所見所聞的心境改變。經過長途跋涉後摩托車也正式宣告壽終正寢,接下來的徒步告別往日舒適圈的行旅,八千里路雲和月,以雙腳體會在地人文的風俗情懷,更能深入觀察庶民的生活。

不論初始上路的美景當前或是後來處境的克難艱困,一路上所遇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因為生老病死、土地正義,以及政治信仰、種族階級,都讓切.格瓦拉關照投射的眼神漸漸質變。

raw-image

擔任痲瘋病村莊的義工期間,從內心追尋的自我對話到確認方向的人生命定。唯有與民同苦、艱難與共的群體生活,才能益發獲得心寧上的陪伴,進而切身感受與對方站在同樣視角面對問題。

沿著安第斯山脈穿越整個南美洲,經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到達委內瑞拉,鏡頭運用捕捉的大自然幻化之美,著實讓人迷戀神往。但導演的用意不在於此,片尾以黑白照片真實反映社會人民的寫照,拉丁美洲的歷史傷痕、種族遭遇剝削迫害的無力,這些正是旅行獲得真實存在的意義

raw-image

歷經8個月後,1952年9月飛回阿根廷,這段親身經歷的日記也變成電影中的情節。這條青春探索之路,奠下未來立志從事的志業,讓切.格瓦拉完成學業後本該是救人性命的醫生,而後投身革命解放的行列。

寫下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時,就已經死去。我,已經不再是我。


延伸閱讀:影評|志氣比天高《金牌力士》吶喊自由的控訴

【更多的文章】爆米花專賣店地圖車票職男茶葉蛋新天堂樂園中年大叔養小三最近在讀書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OWA 沙龍
35.7K會員
456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NOWA 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13
去醫院看報告前,選一部幽默喜劇電影放鬆心情,沒想到84分鐘的好萊塢劇情讓我笑開懷。人性化的語音助理 JEXI,與宅男菲爾全篇不斷練肖話的爆笑對白,甚至於宅男與手機之間發展出的愛戀關係,因愛生恨導致干擾現實生活。導演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意有所指「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它的奴隸」。
Thumbnail
2023/09/13
去醫院看報告前,選一部幽默喜劇電影放鬆心情,沒想到84分鐘的好萊塢劇情讓我笑開懷。人性化的語音助理 JEXI,與宅男菲爾全篇不斷練肖話的爆笑對白,甚至於宅男與手機之間發展出的愛戀關係,因愛生恨導致干擾現實生活。導演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意有所指「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它的奴隸」。
Thumbnail
2023/03/02
大學時期不知道來跑過多少趟電影資料館(全名「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資料館」),那時它仍座落在青島東路上,為了觀摩學習寫報告的材料,我看了幾部當年得獎的金穗獎影片,也翻閱好多本新聞局徵選的優良電影劇本。那些年對電影是熱情有勁的,然後,然後年華似水流 ⋯
Thumbnail
2023/03/02
大學時期不知道來跑過多少趟電影資料館(全名「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資料館」),那時它仍座落在青島東路上,為了觀摩學習寫報告的材料,我看了幾部當年得獎的金穗獎影片,也翻閱好多本新聞局徵選的優良電影劇本。那些年對電影是熱情有勁的,然後,然後年華似水流 ⋯
Thumbnail
2022/11/21
於2021年高雄電影節上映的劇情短片《講話沒有在聽》,講述的是導演李念修自身的家庭故事。埋藏在父親內心深處的遺憾,結縭40年夫妻間的糾葛,就在工業區旁的河堤推著輪椅化解和寬恕。即便是死亡後的告別,好好說再見也了了這一世的情緣。
Thumbnail
2022/11/21
於2021年高雄電影節上映的劇情短片《講話沒有在聽》,講述的是導演李念修自身的家庭故事。埋藏在父親內心深處的遺憾,結縭40年夫妻間的糾葛,就在工業區旁的河堤推著輪椅化解和寬恕。即便是死亡後的告別,好好說再見也了了這一世的情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切·格瓦拉,劇中綽號火塞,本名Ernesto Guevara,是古巴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共產主義革命家,但是,本部電影並未提及這些革命後的事,描寫革命前一段摩托車壯遊南美洲的事。
Thumbnail
切·格瓦拉,劇中綽號火塞,本名Ernesto Guevara,是古巴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共產主義革命家,但是,本部電影並未提及這些革命後的事,描寫革命前一段摩托車壯遊南美洲的事。
Thumbnail
改編自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和好友的著作,講述1952年兩人乘坐一輛摩托車穿越南美洲的旅程。在旅途中,他們目睹了南美洲各地的貧困和社會不公,這次經歷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也是切格瓦拉日後參與社會革命、成為拉丁美洲革命領袖的重要契機。
Thumbnail
改編自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和好友的著作,講述1952年兩人乘坐一輛摩托車穿越南美洲的旅程。在旅途中,他們目睹了南美洲各地的貧困和社會不公,這次經歷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也是切格瓦拉日後參與社會革命、成為拉丁美洲革命領袖的重要契機。
Thumbnail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故事,不管是書還是電影,如果主角不是個叫做「切CHE」的人,這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公路電影罷了,但因為主角是曾經被世界許多搞革命的年輕人視為精神領袖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讓人燃起對切格瓦拉的研究興趣。
Thumbnail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故事,不管是書還是電影,如果主角不是個叫做「切CHE」的人,這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公路電影罷了,但因為主角是曾經被世界許多搞革命的年輕人視為精神領袖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讓人燃起對切格瓦拉的研究興趣。
Thumbnail
片尾主角的旁白說道:「這不是什麼英雄偉業的故事,而是一對好友共享人生的一段時光,同呼吸,共夢想的故事。我們的視野是否太偏狹?我們的結論是否太僵化?或許吧。這次漫遊南美的旅行,對我的改變比想像中更深刻劇烈。」
Thumbnail
片尾主角的旁白說道:「這不是什麼英雄偉業的故事,而是一對好友共享人生的一段時光,同呼吸,共夢想的故事。我們的視野是否太偏狹?我們的結論是否太僵化?或許吧。這次漫遊南美的旅行,對我的改變比想像中更深刻劇烈。」
Thumbnail
「旅行是很有益的,能豐富想像力。其餘的一切只令人失望和厭倦。我們的旅行完全是虛構的,足見其生命力。這是從生到死的旅行。人,畜,城和物,一切都是虛構的。這是一部小說,一個虛構的故事而已。《利特雷法語詞典》指出,虛構的故事從來不出差錯。再說,誰都會虛構故事,只要閉上眼睛就行了。這是生活的另一面。」
Thumbnail
「旅行是很有益的,能豐富想像力。其餘的一切只令人失望和厭倦。我們的旅行完全是虛構的,足見其生命力。這是從生到死的旅行。人,畜,城和物,一切都是虛構的。這是一部小說,一個虛構的故事而已。《利特雷法語詞典》指出,虛構的故事從來不出差錯。再說,誰都會虛構故事,只要閉上眼睛就行了。這是生活的另一面。」
Thumbnail
我無法欣賞他這種偏執的狂熱,我更欣賞的是分析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這句話:「對任何東西上癮都是不好的,不管那是麻醉藥品、酒精、嗎啡或是理想主義。」我也有我的理想和信仰,也會為它們而努力,但我不會認為它們是什麼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就像哲學家羅素所說:「我絕不會為我的信念而死,因為我的信念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我無法欣賞他這種偏執的狂熱,我更欣賞的是分析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這句話:「對任何東西上癮都是不好的,不管那是麻醉藥品、酒精、嗎啡或是理想主義。」我也有我的理想和信仰,也會為它們而努力,但我不會認為它們是什麼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就像哲學家羅素所說:「我絕不會為我的信念而死,因為我的信念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永不停止內心的戰鬥,謹此獻給孤寂的靈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兩首我個人很喜歡的抒情歌曲,分別收錄在2004年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以及2007年的《火線交錯》電影原聲帶裡,皆由阿根廷音樂家、電影配樂家與製作人古斯塔沃·桑塔欧拉拉(Gustavo Alfredo Santaolalla) 所譜寫。
Thumbnail
永不停止內心的戰鬥,謹此獻給孤寂的靈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兩首我個人很喜歡的抒情歌曲,分別收錄在2004年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以及2007年的《火線交錯》電影原聲帶裡,皆由阿根廷音樂家、電影配樂家與製作人古斯塔沃·桑塔欧拉拉(Gustavo Alfredo Santaolalla) 所譜寫。
Thumbnail
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所最為所知的就是《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然而在閱讀之前卻先好奇的是他的好友也是袍澤的卡斯楚如何的回憶起這位人物。切,CHE,他的名字、他的人格、他的肖像成為了反壓迫的象徵,他成為了典範與偶像,也成為了英雄。而就如同他的姓名中的Che是個古巴
Thumbnail
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所最為所知的就是《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然而在閱讀之前卻先好奇的是他的好友也是袍澤的卡斯楚如何的回憶起這位人物。切,CHE,他的名字、他的人格、他的肖像成為了反壓迫的象徵,他成為了典範與偶像,也成為了英雄。而就如同他的姓名中的Che是個古巴
Thumbnail
真是一部思想與心靈的衝擊電影 深度真夠深 要花很多腦子跟思考來看這一部 劇情主要是敘述 Che Guevara 年輕時所寫的日記 也是他世界革命思想的萌芽... “我們真正的使命,其實就是永無止境地徘徊在全世界各地的公路或水路上。我們永遠是好奇的,我們永遠要調查
Thumbnail
真是一部思想與心靈的衝擊電影 深度真夠深 要花很多腦子跟思考來看這一部 劇情主要是敘述 Che Guevara 年輕時所寫的日記 也是他世界革命思想的萌芽... “我們真正的使命,其實就是永無止境地徘徊在全世界各地的公路或水路上。我們永遠是好奇的,我們永遠要調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