雋永系列EP5_《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夢想遙不可及,何以無懼前行?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2004年由巴西名導華特.薩勒斯(Walter Salles)所執導的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改編自南美革命家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的同名回憶錄,近期重新上映,再次引發人們對這位浪漫傳奇人物的好奇與懷想。

電影上映之初影評反應兩極,有人說電影成功地刻畫了一場「詩意」的壯遊,但亦有聲音批判角色的詮釋過度美化了這位馬克思主義者……畢竟切.格瓦拉的形象飽受爭議,電影的誕生自然免不了掀起一場意識形態的論戰。

若僅回到欣賞經典的純粹,華特.薩勒斯的敘事手法獨樹一幟,其公路電影的風格更已成為同類影片的典範,此片從人物刻畫、角色對白到場景運鏡,華特.薩勒斯巧妙地為這段旅程增添無上風情,成就耐人尋味的史詩級巨作,而跟隨電影腳步踏上南美洲神秘之境的觀眾,也隨之一頭栽進切.格瓦拉的宏偉夢想中。

raw-image

1952年,即將從醫學院畢業的切.格瓦拉,與大他7歲的好友阿爾貝托,啟動倉庫裡破舊的摩托車,展開繞行南美大陸的驚奇之旅。

阮囊羞澀的兩人扛著行李,從阿根廷橫跨智利,再北返至祕魯,途中他們自詡為「大無畏」的坐騎,不堪長途跋涉成了廢鐵,兩人的未竟之路只得以雙腳徒步前行,靠著體力和意志力行過拉丁美洲的千山萬水,完成這項令人屏息的征途。

raw-image

影片中呈現的拉美風光美不勝收,兩個旅人置身於大山大海中,顯得格外滄桑孤寂,宛如被現實遺棄的浪子,游移到世界邊境;從繁華的都市來到人煙罕至的荒原,所見所聞與想像有極大的落差:恬靜的鄉野不見純樸的農家,只有被商人壓榨的貧民;一望無際的沙漠,也非牛仔馳騁的競技場,而是一張張孤寂陰鬱的面孔,在生死之間掙扎……礦場烏黑惡劣的環境恰似煉獄、應是孕育綠洲的泱泱大河卻成阻隔痲瘋病患的惡水,老城人文風采不再,僅剩廢墟殘瓦追憶著失落的文明。

正是這樣意想不到的身心刺激,使得一生養尊處優的切.格瓦拉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體認到資本主義的刻薄寡恩,如黑洞般將一切資源蠶食鯨吞,讓生命和希望的活路也近乎蕩然無存了。隨著劇情不斷推移、旅程持續進展,太陽每日依舊升起,烏雲卻籠罩著大地,百姓活在暗無天日的世界,只能任由貧富差距和階級對立不斷地擴大與蔓延。主人翁從天真爛漫逐漸轉變為惆悵哀傷的眼神,道盡對民族的情感和土地的熱愛,被現實活生生摧殘的悲涼。

raw-image

這趟旅程,並非夢想的實踐,更多的是壯志未酬,也因此開啟了切.格瓦拉的人生志業,奠定以「革命」解放貧苦的宏願。

本片通篇洋溢著浪漫的韻味,詩意的畫面與情感、意想不到的奇人軼事,並非杜撰,而是切.格瓦拉的真實經歷和純然感動,透過純潔的心靈和深刻的筆觸,引領觀者油然生出驚嘆和敬畏。

鏡頭的視角帶著觀眾品嘗最美的景色、最苦的真實,本該滿心期盼的饗宴,卻揭開了悲苦的面紗,隨著角色的心情漸漸沉重,萌生與作品所要傳達意念的共感。

raw-image

電影的尾聲,阿爾貝托選擇留在委內瑞拉當醫生,切.格瓦拉則背離當初的職業道路;七年後,兩好友再次相聚,這時的切.格瓦拉已經成功推翻古巴的親美政權,邀請當初的旅伴,共耘這塊新生之地。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不單只是部公路電影,透過兩位年輕人狼狽且緩慢的腳步,體察現世的不公與無情,然而憤青的濟世熱情,又如何能翻轉一切?

不過又正如切.格瓦拉自己在書中寫道「這不是個英雄事蹟的故事,也不是憤世嫉俗的見聞,至少當初沒有這個目的。這不過是對兩條平行線、兩個凝聚著共同夢想與希望的生命,所記錄下的這段經歷。」電影同樣很單純地聚焦在旅程當下,沒有過多的政治意圖、思想渲染,帶來一場無與倫比的遊歷,賦予觀後無窮的深思。

攤開地圖,凝視虛擬的座標,心中醞釀著一訪該地的嚮往,來段異國邂逅,收集說不完的點點滴滴,好多年輕人們對旅行的渴望,不外是這樣的青春印象,又何能把玩票性質的青澀,轉為對不公不義的抗爭?

我們又是否也有過那樣的熱情?滿腔雄心,對看不慣的失衡、受不了的制度,有股必須要杜絕根除的意志?那又是什麼時候,熄滅了心中的火光?

先不論切.格瓦拉的功過,為自己的信仰無懼前行是多麼困難?人很容易悲從中來,但有如此高的行動力與果決執行的勇氣,實在世間少有。

切.格瓦拉從小患有氣喘,曾多次發作險些奪命,儘管身體狀況不適合長征,克服難關的意志卻很頑強,片末他為了和亞馬遜河對岸的病友們共同慶祝生日,不畏發病的可能,夜半游泳渡河,這就是切.格瓦拉,一意孤行地奔向目標,正如他義無反顧地走向革命道路一樣。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為觀眾帶來126分鐘的魔幻時光,二位主人翁即使跳上老舊不堪的摩托車,依然精力無限、熱血滿檔,全力駛向新奇未知的道路,雖時而為角色的衝動感到疑惑,時而又為眼前的不公不義感到忿忿不平;這趟摩托車之旅,似乎掏空了他的過去,再注入了新的使命,穿梭在多數人靈魂被抽離的大陸上,這位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將會帶給所有人不一樣的眼界。

這就是一部不帶有色彩的作品,跟隨著那個年少的切.格瓦拉,來趟青春不悔的征途,回歸到充滿理想的自己,暫忘所有顧忌。

經歷過《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後,致在迷茫十字路口上、處於低落的氛圍中、惶惶不知終日的你,可能是找回動力,或是得到啟發、求得慰藉,若因此確立了生涯目標,就能興致高昂地邁向那片應許之地。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赫然隨筆 (Rafa Chang)的沙龍
14會員
32內容數
不限何作品,就聊好電影! 非追求風尚,有感而發,靈魂顯得老,細嚐好味道~ 經典不會腐朽變質,時刻都是好收藏。 透過簡單分析、幕前幕後和情感抒發,一起來欣賞那些雋永的佳作,洗滌生活上的繁雜,巧遇恬靜中的浪漫~~~
2022/12/04
典雅的詩畫之作,視野開闊的舒心佳作~
Thumbnail
2022/12/04
典雅的詩畫之作,視野開闊的舒心佳作~
Thumbnail
2022/11/20
傳奇、爭議的「豺狼卡洛斯」,五個半小時的經典鉅作,兼具娛樂和省思的震撼觀感!
Thumbnail
2022/11/20
傳奇、爭議的「豺狼卡洛斯」,五個半小時的經典鉅作,兼具娛樂和省思的震撼觀感!
Thumbnail
2022/08/24
未更多時,以一部深刻作品示人,遙相呼應當代的局勢。
Thumbnail
2022/08/24
未更多時,以一部深刻作品示人,遙相呼應當代的局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切·格瓦拉,劇中綽號火塞,本名Ernesto Guevara,是古巴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共產主義革命家,但是,本部電影並未提及這些革命後的事,描寫革命前一段摩托車壯遊南美洲的事。
Thumbnail
切·格瓦拉,劇中綽號火塞,本名Ernesto Guevara,是古巴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共產主義革命家,但是,本部電影並未提及這些革命後的事,描寫革命前一段摩托車壯遊南美洲的事。
Thumbnail
改編自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和好友的著作,講述1952年兩人乘坐一輛摩托車穿越南美洲的旅程。在旅途中,他們目睹了南美洲各地的貧困和社會不公,這次經歷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也是切格瓦拉日後參與社會革命、成為拉丁美洲革命領袖的重要契機。
Thumbnail
改編自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和好友的著作,講述1952年兩人乘坐一輛摩托車穿越南美洲的旅程。在旅途中,他們目睹了南美洲各地的貧困和社會不公,這次經歷深刻地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也是切格瓦拉日後參與社會革命、成為拉丁美洲革命領袖的重要契機。
Thumbnail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故事,不管是書還是電影,如果主角不是個叫做「切CHE」的人,這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公路電影罷了,但因為主角是曾經被世界許多搞革命的年輕人視為精神領袖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讓人燃起對切格瓦拉的研究興趣。
Thumbnail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故事,不管是書還是電影,如果主角不是個叫做「切CHE」的人,這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公路電影罷了,但因為主角是曾經被世界許多搞革命的年輕人視為精神領袖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讓人燃起對切格瓦拉的研究興趣。
Thumbnail
片尾主角的旁白說道:「這不是什麼英雄偉業的故事,而是一對好友共享人生的一段時光,同呼吸,共夢想的故事。我們的視野是否太偏狹?我們的結論是否太僵化?或許吧。這次漫遊南美的旅行,對我的改變比想像中更深刻劇烈。」
Thumbnail
片尾主角的旁白說道:「這不是什麼英雄偉業的故事,而是一對好友共享人生的一段時光,同呼吸,共夢想的故事。我們的視野是否太偏狹?我們的結論是否太僵化?或許吧。這次漫遊南美的旅行,對我的改變比想像中更深刻劇烈。」
Thumbnail
一張震動人心的完美照片,唯一的罪惡是什麼? 被拍攝的人正在受苦 -追蹤、訂閱《郝廣才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一張震動人心的完美照片,唯一的罪惡是什麼? 被拍攝的人正在受苦 -追蹤、訂閱《郝廣才群星閃耀》來閱讀全文,每周二、四為你說故事。
Thumbnail
我無法欣賞他這種偏執的狂熱,我更欣賞的是分析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這句話:「對任何東西上癮都是不好的,不管那是麻醉藥品、酒精、嗎啡或是理想主義。」我也有我的理想和信仰,也會為它們而努力,但我不會認為它們是什麼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就像哲學家羅素所說:「我絕不會為我的信念而死,因為我的信念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我無法欣賞他這種偏執的狂熱,我更欣賞的是分析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這句話:「對任何東西上癮都是不好的,不管那是麻醉藥品、酒精、嗎啡或是理想主義。」我也有我的理想和信仰,也會為它們而努力,但我不會認為它們是什麼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就像哲學家羅素所說:「我絕不會為我的信念而死,因為我的信念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永不停止內心的戰鬥,謹此獻給孤寂的靈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兩首我個人很喜歡的抒情歌曲,分別收錄在2004年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以及2007年的《火線交錯》電影原聲帶裡,皆由阿根廷音樂家、電影配樂家與製作人古斯塔沃·桑塔欧拉拉(Gustavo Alfredo Santaolalla) 所譜寫。
Thumbnail
永不停止內心的戰鬥,謹此獻給孤寂的靈魂。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兩首我個人很喜歡的抒情歌曲,分別收錄在2004年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以及2007年的《火線交錯》電影原聲帶裡,皆由阿根廷音樂家、電影配樂家與製作人古斯塔沃·桑塔欧拉拉(Gustavo Alfredo Santaolalla) 所譜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