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原文+白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備註(三):佛將入涅槃,眾弟子都哭起來,尤其是阿難,他是佛的堂弟,又是侍者,所以泣不成聲,這時有阿那律尊者,就對阿難說:「你不能哭,應該趕快問佛,怎麼安排後事?」阿難說:「要問什麼後事呢?」尊者回應要請問佛四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則為「佛滅度後,將來結集經典時,一切經典,以何為首?」佛答:「一切經典,當安『如是我聞』,和六種成就,才能表示經典圓滿,及證明是佛所說的。」

備註(四):息爭論:阿難還未證四果,當時佛的弟子,多是四果大阿羅漢,老參上座,資格和身份都比阿難高深,如果是阿難所說的經典,大家都不佩服,但若加上「如是我聞」,大家便知道,不是阿難說的,而是佛所說,阿難的記性特別強,佛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經典,他都能詳細記得,有條不紊,不會雜亂。現經典前面加上「如是我聞」,這一切法,都是我阿難,從佛處所聽聞的,大眾才不會有爭論。

備註(五):異外道:外道經首,多安阿或嚘作為開始,佛則咐囑安「如是我聞」,以便和外道不同。

備註(六):法華經二十八品中,天台智者大師將〈序品〉至〈安樂行品〉為止的前十四品稱為「迹門」,從〈地湧出品〉至〈普賢菩薩勸發品〉為止的後十四品稱為「本門」,並把第二〈方便品〉與第十六〈如來壽量品〉,分別視作「迹門」和「本門」的核心。

備註(七):第二十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經)是法華經中最有名的一品;在東亞地區的流行程度,甚至超過其他各品,許多寺廟及殯葬法事單位,會單獨將該品從法華經中抽取出來印刷,方便信徒唱誦。該品描寫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種應化身尋聲救苦的事跡。

--------------------------------------------------------------------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咸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於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於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

「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肴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當勤供養,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一切種智慧,當受持是經,並供養持者。

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捨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及天寶衣服,天上妙寶聚,供養說法者。

吾滅後惡世、能持是經者,當合掌禮敬,如供養世尊,

上饌眾甘美、及種種衣服、供養是佛子,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受持是經者,我遣在人中,行於如來事。

若於一劫中,常懷不善心,作色而罵佛,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是法華經者,須臾加惡言,其罪復過彼。

有人求佛道,而於一劫中,合掌在我前,以無數偈讚。

由是讚佛故,得無量功德,歎美持經者、其福復過彼。

於八十億劫,以最妙色聲、及與香味觸、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若得須臾聞,則應自欣慶、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佈、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需復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乾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菩薩亦復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若於此經忘失句讀,我還為說,令得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欲捨諸懈怠,應當聽此經,是經難得聞,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需水,窄鑿於高原,猶見乾燥土,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決定知近水。藥王汝當知,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經,去佛智甚遠,若聞是深經,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聞已諦思惟,當知此人等、近於佛智慧。

若人說此經,應入如來室,著於如來衣,而坐如來座,

處眾無所畏,廣為分別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若說此經時,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念佛故應忍。我千萬億土、現淨堅固身,

於無量億劫、為眾生說法。若我滅度後、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眾、比丘比丘尼、及清信士女、供養於法師,

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若人欲加惡、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為之作衛護。若說法之人,獨在空閒處,

寂寞無人聲,讀誦此經典,我爾時為現,清淨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為說令通利。若人具是德,或為四眾說,

空處讀誦經,皆得見我身。若人在空閒,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等,為作聽法眾。是人樂說法,分別無罣礙,

諸佛護念故,能令大眾喜。若親近法師,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得見恒沙佛。

--------------------------------------------------------------------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那時,釋尊為了藥王菩薩,就對法會中的八萬大士說:「藥王啊!你看見這群大眾之中,有不可衡量之多的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界、與不屬於人界的眾生,以及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子,追求聲聞的人、追求緣覺的人、追求佛道的人嗎?這些各等類別的眾生,齊集在佛陀的面前,聽聞了《妙法蓮華經》的一段偈語、或一句經文,即使只是一念之間隨喜的話,我都會給與授記,得以成就無上正覺記別的。」

釋迦牟尼佛對藥王說:「還有,在如來滅度離開世間之後,假若有人聽到《妙法蓮華經》,即使只是一段偈語、一句經文、或一念之間隨喜的話,我亦會授予無上正覺記別的。

如果還有人能夠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蓮華經》,即使只是一段偈語,對於這部經卷,恭敬尊重得視同佛陀,而實行種種方式的供養,以花、香、珠玉項鍊、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歌曲與音樂,甚至只是雙手合十表示恭敬。藥王啊!要知道這些人都已是曾經供養過十萬億的佛陀了。並在這些佛陀的住所成就了偉大的誓願,會由於憐憫眾生的緣故,而出生在這人間的。藥王啊!如果有人提問,怎麼樣的眾生,會在未來世作佛呢﹖就該告訴應是這些人等,會在未來世作佛啊。

為什麼呢?因如果有善男信女對於法華經,即使只是一句,能夠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實行各種方式供養經卷,以花、香、珠玉項鍊、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歌曲與音樂,或是雙手合十表示恭敬,則這一些人就是一切世間眾生所應景仰的對象了,應該以供養如來的方式去供養他們啊。要知道這些人都是大菩薩,已成就無上正覺的了。是由於憐憫眾生,才願意出生在這世間,廣泛演說、闡述《妙法蓮華經》啊。

更何況是完全能夠受持,實行各種方式供養的人,藥王啊!要知道這人是自願捨棄清淨的業報,在我滅度離開世間之後,由於憐憫眾生的緣故,而出生在濁惡的世間,廣泛演說這部經卷的。

如果有善男信女,在我滅度離開世間之後,能夠私下為一個人講述法華經,即使只是一句經文,要知道這個人,就是如來的使者,受如來所派遣,執行如來佛事的。何況是在大眾之中,廣泛地為人演說啊。

藥王啊!假若有惡人,存有不良之心,在一劫那麼長久的時間之中,當著佛陀的面前,經常毀謗、辱罵佛陀,他的罪業尚還算輕;但假若有人以一句惡言,毀謗、中傷在家、或出家讀誦法華經的人,則他的罪業就會非常嚴重了。

藥王啊!每當有讀誦法華經的人,就要知道這個人,是以佛陀的莊嚴來莊嚴他自己,也就是為如來肩負起所有的責任承擔啊。他所去到的地方,都應隨之向他行禮,誠心誠意,雙手合十去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他;以花、香、珠玉項鍊、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佳餚美食、或演奏各種歌曲、音樂等,人間最上等的供品來供養他。還應該拿天寶花散向他;把天上的寶物聚集了,都應拿來獻給他啊。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很歡喜說法,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去聽,也可以讓人徹底瞭解無上正覺的啊!」

當時釋尊,想重申說明這一段所講,就用偈語說:

若是想留在佛法道上。成就自然本有的智慧。

就要經常殷勤地供養。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

每當有人想很快得到。了達諸法實相的智慧。

就應當受持這部經了。並供養受持經卷的人。

如果是有人可以能夠。受持妙法蓮華經的話。

便知是受佛陀所差使。去憐憫一切的眾生了。

全部所有可以能夠得。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

都是捨棄了清淨樂土。憐憫眾生故出世這裡。

應當要知道這些人是。可自在出生任何地方。

卻願意在這濁惡世間。廣泛演說無上的妙法。

應該以天上的花與香。及天上的寶物和衣服。

天上所有美妙的寶聚。來供養演說妙法的人。

在我滅後的濁惡世間。能夠受持這部經的人。

都應合十禮拜尊敬他。就如同供養世尊一樣。

要以各種上等的美食。還有各種華麗的衣服。

來供養這位佛陀弟子。以求得到片刻的聞法。

若是能在往後的世代。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

便是我派遣到人世間。執行如來所託的佛事。

若是在一劫的時間中。經常懷著不良的用心。

擺出臉色來辱罵佛陀。會招致不可衡量重罪。

然而要是有對於讀誦。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

僅短時間的惡言攻擊。其罪業比罵佛還要重。

若有人追求成佛之道。而在一劫的長時間中。

雙手合十在我的面前。以無數的偈語來讚美。

由於這樣讚佛的緣故。會獲得不可衡量功德。

讚美受持這部經的人。其福報比讚佛還要多。

在八十億劫的時間中。以最美妙的色彩聲音。

還有香氣味道觸感等。來供養受持此經的人。

在這樣的供養過之後。若能有片刻聽他說法。

就應該為自己慶幸了。我今天獲得大利益啊。

藥王啊現在要告訴你。我所說的經典非常多。

然而在這些經典之中。法華經是最為第一啊。

那時,釋迦牟尼佛又對藥王大菩薩說:「我所演說的經典不可衡量,多達千萬億。包括:已經說的、現在說的、將要說的。然而在這些經典當中,這一部法華經是最難信、最難解的。

藥王啊!這部經典是所有佛陀秘密、精要的法藏,不可輕易散播、隨便傳授給別人,這是所有佛陀、世尊所守護的經典啊。從往昔以來,一直不曾公開說出來。然而,說出這部經典的話,在如來現在還在世,已經遭受許多的怨恨、嫉妒,更何況是在如來入滅離世之後啊。

藥王啊!要知道在如來離開世間之後,每當有人能夠書寫、受持、讀誦、供養,並為他人講說這部經的話,如來就會為他拿衣服披上;又會受到他方現在的所有佛陀來守護、關懷。因這個人持有很大的確信力及志願力,和各種辨別正確行事的能力。還要知道,這個人是與如來常在一起,受到如來信任,用輕摩他的頭頂啊。

藥王啊!無論在任何地方,如果有講說法華經的地方、或是有閱讀法華經的地方、或是有朗誦法華經的地方、或是有書寫法華經的地方,或是有法華經卷存放的地方,都應起建七寶塔,並要盡量使寶塔顯得高寬、莊嚴肅穆。不須再安奉佛陀的舍利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寶塔之中,已經有如來的全身了。這些七寶塔,應該以一切的花、香、珠玉項鍊、繒蓋、幢幡、音樂、歌曲,來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啊。如果有人看見這些寶塔,進行禮拜供養,要知道這樣的人都已是接近無上正覺的了。

藥王啊!有許多人,不論是在家或出家,都在修行菩薩道。但若不能看見、聽聞、讀誦、書寫、受持、供養這部法華經的話,要知道這樣的人就是沒有好好地修行菩薩道了。如果能夠聽聞這部經典的話,那才能好好地修行菩薩道啊。其中有些眾生是追求成佛之道的人,如果看見、或是聽聞這部法華經,聽了之後就相信、理解、受持的話,要知道這樣的人就可以接近無上正覺了。

藥王啊!譬如有人非常口渴,很需要喝水,於是就在那高原之地掘井求水。看見掘出來的都是些乾硬泥土,便知道離水源還是很遠,就繼續努力挖掘,不久轉為看見濕土,逐漸地便挖到泥漿了,這樣他的信心就會堅決確定,知道水源必定是在附近的。菩薩也是這樣,如果沒有聽聞、沒有理解、沒有修習這部法華經,要知道這樣的人距離無上正覺還是很遠;如果能夠聽聞、理解、思維、修習這部經,就會知道已經是很接近無上正覺的了。

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菩薩所追求的無上正覺,都包含在這部經裡面了。這部經揭開權巧方便的法門,顯示真實的真相。這部法華經蘊藏深固的智慧、幽遠的義理,沒有人能夠領悟得到的。現在佛陀為了教化、造就菩薩,故而才開示出來啊。

藥王啊!如果有菩薩聽聞這部法華經,產生驚慌、懷疑、害怕、畏懼,便可知道這是個剛剛發心修行的菩薩。如果有聲聞乘的人聽聞這部法華經,產生驚慌、懷疑、害怕、畏懼,便可知道這是個狂妄傲慢的人了。

藥王啊!如果有善男信女,在如來入滅離世之後,想要為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子等四眾弟子,講說這部法華經的話,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演說呢?這些善男信女,是應以進入如來的居室,穿上如來的衣服,坐上如來的座位,秉持這樣的心態,便可以為四眾講說這部經了。

所謂如來的居室,是指一切眾生內在的大慈悲心;所謂如來的衣服,是指柔和、忍辱的心;所謂如來的座位,是指一切東西都是沒有差別的觀念啊。達到這三個條件,然後就以不懈怠的決心,去為所有的菩薩及四眾,廣泛宣說這部法華經吧。

藥王啊!我在別的國土會派遣我所化身的人,來為他召集聽法的群眾;也會派遣化身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子,去聽他說法。這些化身的人,聽聞他說法之後,便會信受、隨之順緣、不會違背的。如果說法的人是在空曠的地方,我那時就會大量派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去聽他說法的。我雖然人在不同的國土,但也時時刻刻會讓說法的人能夠看見我身影的。如果對於這部經裡的某句經文、逗號忘記了,我還會為他補說,以便得到完整的內容啊。」

當時釋尊,想重申說明這一段所講,就用偈語說:

想要克服一切懈怠,就應聆聽這部經了。

這部經很難聽得到,要信受亦很困難的。

像有人口渴想喝水,而在高原挖掘水井,

還是只見乾燥泥土,便知道離水源尚遠。

漸漸地看見了濕土,便確定水源很近了。

藥王啊你應當知道,像是某一部份人群,

不曾聽聞過法華經,距離佛智便還很遠;

若聽過這深奧的經,一定明白聲聞教法,

且是所有經典之王。聽到後能仔細思考,

便會知道這樣的人,已接近佛陀的智慧。

若有人要演說此經,應要有入如來居室,

穿著上如來的衣服,繼而坐到如來座位,

在大眾中無所忌畏,就可廣泛宣說此經。

以大慈大悲為居室,柔和忍辱作為衣服,

一切法空作為座位,憑這心態為人說法。

若在講解這部經時,遇到有人惡言辱駡,

甚至施加刀杖瓦石,念佛教導故應忍耐。

我在千萬億的國土,表現清淨堅毅品行,

在無量無億劫期間,為眾生講說教法啊。

如果在我離世之後,有人講說此經的話,

我就將會派遣化身,四眾的比丘比丘尼,

以及信心清純男女,去供養說法的良師。

並會引導許多眾生,聚集起來聽他說法。

如果有人想加害他,施加刀杖和瓦石等,

則會派遣化身的人,去為他擔任護衛的。

如果說法華經的人,單獨在空曠的場所,

寂寞荒涼沒有人聲,只要讀誦這部經典,

我那時會為他示現,清淨光明的佛身影。

若是忘失章節經句,會提說他使能通曉。

若有人具這些德行、或者能為四眾說法、

在空閑處讀誦此經,都可看見我的身影。

若說法人在空曠地,我就會派遣天龍王、

夜叉和鬼神等眾生,作為他說法的聽眾。

這人非常樂於說法,分別機根毫無障礙,

得到所有佛陀護念,故能讓大眾歡喜他。

若親近說法的良師,可迅速修得菩薩道。

跟隨這些良師學習,便能有機會可得見,

恆河沙數的佛陀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強 強 S n a k e的沙龍
25會員
35內容數
2022/10/23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西晉居士聶道真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Thumbnail
2022/10/23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西晉居士聶道真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Thumbnail
2022/10/23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Thumbnail
2022/10/23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Thumbnail
2022/09/15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蕭齊天竺三藏曇摩伽陀耶舍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
Thumbnail
2022/09/15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蕭齊天竺三藏曇摩伽陀耶舍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阿梨 那梨  □那梨  阿那盧  那履  拘那覆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阿梨 那梨  □那梨  阿那盧  那履  拘那覆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 妙法蓮華經囑累品第二十二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世尊導師,安隱天人,我等聞記,心安具足。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世尊導師,安隱天人,我等聞記,心安具足。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隨順是師學,得見恒沙佛。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隨順是師學,得見恒沙佛。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Thumbnail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