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特克《在一起孤獨》書摘

2022/09/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既想要自由、也想要安全,既想保有個體性、又希望享有集體亢奮的當代人,由於這兩端之間本質上的矛盾關係,只得隨時隨地在兩者游移擺盪。正如,我們雖使用著手機、把使用者嵌入緊密的人際關係網,也利用來電顯示或已讀不回、個別動態的隱私設定,既隔離又連結地摸索著與他人之間的適切距離。P20推薦序/黃厚銘
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孩子一便會用侵犯作為一種賦予生命意義和不認真對待探討生死概念的方式。把電腦程式搞到當機,又加以恢復;他們藉由取出電池來「殺死」遊戲;傷害一個機器人,也可能讓它看起來更有生命。P115、116
連線的生活鼓勵我們用類似處理物品的方式,有效地對待我們在線上遇到的人。一切那麼自然:當你被成千上萬的訊息圍攻,需求便失去人性。網路與世界在我眼中成了一樣東西,而我是其中一部分。P236
當我們呵護一樣東西,我們會覺得那樣東西有智慧,與電腦物品是否有情緒或智慧無關。情感依附出自物品在使用者身上喚起的感覺。無論我們觀看他人動作或自己做動作,都會引燃鏡像神經元,身體會設法把我們的情緒牽進我們見的事物。P64、199
我眼神淡漠的翻閱李維的大作《和機器人的愛與性》,萬一機器人不是一種生命形式,而是某種表演藝術呢?萬一建立關係只是因為我們覺得更有掌控力呢?萬一機器人伴侶讓我們感覺良好,卻以某種方式削弱我們的力量呢?看似頌揚情感的退化,刻意迴避人類伴侶關係的複雜──不真實成了新的美學標準。P50
科技讓私生活更有效率,一但科技操作了親密關係,人際關係之間就被削弱到只剩連結。然後,簡單的連結又被重新定義成親密。換句話說,網路的親密悄悄變成網路的孤獨。現今的科技鼓勵頌揚薄弱的連結(臉書、推特),正是我們需要的連結。一心多用感覺良好,身體會誘發「興奮感」的神經化學物質作為獎勵,我們愛上那些被科技弄得簡單的東西,身體是共犯。P60、65、230、231
書皮背面:我們天天透過各種方式聯絡感情,真正在一起時卻各自滑著手機相對無語,人們彷彿同時成為了社交達人與孤獨患者,要如何享受資訊技術帶來的便利、又能擺脫資訊剝奪的親密感......
(相信閱讀本書後,妳會更加迷惘。)
如果你問我有沒有可能愛上機器人,目前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愛可以演出,我無法抵抗。
《A.I.人工智慧》電影劇照

「這是一個遊戲嗎?」
「不,這沒什麼特別的,但我接下來說的話你要仔細聽,還要一直看著我。」

「媽咪,你是我的媽咪。」刻入在我心裡的名字。
    57會員
    1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