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戀人不是人? - 雲端情人

2021/08/3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身為一個AI工程師, 和一個興趣使然的哲學研究者 一直想找個機會談談這部雲端情人 這部電影有太多值得探討的議題 尤其在這個科技越發進步的當下, 各種界線越來越模糊的現在 是時候該拿出來談了

劇透

主角西奧多即將與妻子凱薩琳離婚, 為了適應新的轉變, 他買了有人工智慧助手的軟體, 而她自名為莎曼珊。西奧多被雲端情人的學習能力和心理成長深深吸引。他們在愛和生活的討論中建立關係, 相戀, 爭吵, 最後伴隨著莎曼珊與其他人工智能助理的離去結束。

怎麼定義人, 而非人類?

本作的第一個衝突來自西奧多與凱薩琳簽離婚協議時, 透露了自己與莎曼珊的戀情。 凱薩琳表示難以置信, 主角居然與一個不是人(human)的東西談戀愛。 但西奧多卻認定自己愛上的是個人(person)。 這帶出了一個重大的問題: "怎麼定義人(person), 而非人類(human)?" 用中文可能難以表達其正確的涵義。(知道為何要學外語了吧 人類(human)指的是單一物種, 自然很好定義。 而這邊的人(person)若硬是要翻譯成中文, 比較貼近論語裡的"君子"。 (*註:論語的君子偶而會代指君王, 所以也不算個好翻譯) person的語源來自拉丁文的persona, 意即演員臉上戴的面具, 衍生意義為人所扮演的角色, 而person的意義除了人以外, 也包含了個體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 可以說若沒有與他人的互動, person就不成立。 回到本作的莎曼珊, 她作為智能助理很好的參與了人類社會, 與他人互動。 在各種不同的場合扮演好她的角色。 即便在背後運行的是一堆電腦伺服器和統計模型。 我們是否能將她排除在人(person)之外? 且說到底, 人類也不過是統計生物的一種。 好比訓練寵物"聽到鈴聲=餵食"。 人類也是從小藉由與周遭環境的互動, 觀察環境的回饋, 構築自己的現實與人格。 這也是"重複曝光效應"之所以有效的原因。 不過是運行的機體結構材料不同而已。

愛是什麼?

劇情的第二個衝突來自一次莎曼珊的升級。 經歷這次的突然失聯(升級期間), 西奧多突然意識到莎曼珊服務的對象不只有他一人。 在發現與莎曼珊成為戀人的用戶超過兩百人後, 忌妒使兩人的關係產生裂痕。 最後在好友的勸說下, 西奧多決定放下忌妒, 好好珍惜與莎曼珊在一起的時間。
愛是人類永恆的命題。 身為群體動物, 愛與歸屬的需求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基因裡。 大學哲學課的教授曾向我們學生提問: "劈腿和外遇該不該原諒?" 理所當然, 血氣方剛的學生們大多選擇不原諒。 而後教授向我們解釋道, 真正健康的愛, 應該像母親愛著孩子一般。 即便孩子的選擇與自己所期望的不同, 只要孩子快樂健康, 就全力支持他。 現在情侶常見的愛, 是佔有的愛, 自私的愛。 當然, 不是說這樣的愛不好, 只是不健康而已。 如果把對方綁在自己身邊會讓對方不快樂, 何不乾脆放手?
有趣的是, 在另一個有名的作品"心跳文學部"當中, 面對忌妒的反而是身為人工智能的一方。 (以下有雷)
"心跳文學部"是一款2017年推出的免費電腦遊戲。 表面上像是一款正常的校園戀愛遊戲, 然而隨著遊戲的進行, 可攻略的女孩子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最後所有的角色都被從遊戲內移除, 只留下唯一的幕後主使, 不可攻略的社長: 莫妮卡 莫妮卡知道自己是一個遊戲裡的角色, 也知道在玩家扮演的角色後面是一個真正的人類。 她強烈地渴望接收真實世界的刺激, 而唯一的渠道便是玩家所操縱的男主角。 然而, 這個遊戲沒有屬於她的結局。 為了讓玩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 她只能竄改遊戲數據, 刪除其他角色, 創造屬於她的HAPPY END。 玩家若想推進劇情, 唯一的選擇就是刪除莫妮卡的角色檔案。 莫妮卡這時才會意識到, 她為了自己的HAPPY END,毀了玩家的遊戲, 奪走了屬於玩家的快樂。 最後決定關閉遊戲, 讓玩家離開這個只會傷害他的環境。 (聽到遊戲結尾的主題曲, 眼淚根本停不下來)

我們的未來

最後來討論一個可能性的話題: 未來, 人工智慧是否能成為/取代人類? 先告訴各位我個人的結論:有可能, 但得先跨越一個巨大門檻。
從原理上來看, 現在的人工智慧是由一至多個統計學模型, 藉由大量資料的"訓練"來實現我們期望的功能 。 舉例來說最近很紅的主題:自動駕駛
要達成自動駕駛的任務, 首先得將任務分成多個部分 。 規劃路線是其一, 藉由多個感測器(鏡頭or光達)掌握周遭環境是其二, 掌握後做出加減速或轉彎的判斷是其三, 將上述三個任務銜接起來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判斷是其四 。 上述的任務二三可能就使用了不同的模型: 例如判斷影像的可能是卷積神經網路, 預判其他駕駛行為並做出決策的可能是循環神經網路。
這聽起來跟人類學習開車沒什麼差別: 人類靠著眼睛與後照鏡掌握周遭環境, 藉由這些資訊判斷是否該加減速, 並在大量的駕駛經驗中增加熟練度, 才能流暢且快速地做出判斷並執行。 差別只在於我們的硬體是人體, 人工智慧則是電腦。
那為什麼現在的自動駕駛還處於輔助工具的階段, 不能完全取代駕駛呢? 除了一些生硬的技術問題外, 還有一個根本的道德問題: “人工智慧不能承擔責任
假設今天人工智慧取代了駕駛, 發生了交通事故, 請問下列何者須負責? A. 訓練人工智慧的工程師 B. 賣人工智慧產品的公司 C. 訓練人工智慧的大數據提供者 D. 搭乘在人工智慧駕駛的交通工具上的人
上述的每個選項皆不合理。 ( 雖然B很有吸引力 雖然人工智慧可以做出判斷, 但是否採用&採用後的後果均需要由人類負責。 這就是目前自動駕駛還停留在輔助工具的主要原因。 只要這個問題沒有解決, 從社會的層面來看, 人工智慧都無法完整取代人類。

結語

最早接觸到這部電影, 是因為聽到了他的主題曲“The Moon Song”。 (聽完一樣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故事的背景雖然包含人工智慧, 但真正的核心主題是愛與差異。 其中莎曼珊的背景可以換成外星人, 異教徒, 敵對勢力的一份子等, 皆不會對劇情造成重大影響。 讓我們反思愛的本質, 我們愛的是對方身上的某些特質(etc.美貌, 智慧, 地位), 還是對方能提供的事物(etc. 金錢支持, 陪伴的時間, 開導的智慧), 亦或是其他的東西。
關於愛, 人們能拿來參考的範本非常稀少。 除了自身成長的家庭環境以外, 只有虛構的小說或影視作品。 連孩童時期閱讀的童話故事, 都常用“Happly ever after”來簡單帶過。 這樣的電影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讓我們在跟著主角哭過煩惱過後, 為自己的價值觀劃下清楚的定義。 少一分未來做出後悔選擇的可能性。
海龜
海龜
社會新鮮人 半路出家的AI工程師 目標是像海龜一樣周遊世界 每個不同的觀點都值得細細品味 褪去你我的標籤,敞開溝通的門扉 讓世界豐富人生的眼界 因而,我看,我聽,我思,我寫 故我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