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公開曼波魚標本製作過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魚類標本
#博物館幕後

位於荷蘭萊頓(Leiden)的 #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Naturalis Biodiversity Center),上週六開始解凍去年底被沖到阿默蘭島(Ameland)海灘上的巨大曼波魚(Mola Mola)

raw-image

這隻巨型曼波魚長約2公尺,重達400公斤,被發現時已經死亡。不過,由於被認為是荷蘭目前發現最大的曼波魚之一,因此對於荷蘭的魚類研究人員和自然史博物館來說,是令人興奮的消息

raw-image

曼波魚在荷蘭海域並不常見

但由於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曼波魚被帶到了以往較少出現的寒冷水域,這也是曼波魚為什麼近年陸續荷蘭出現的原因之一

所以這隻魚很快地被急速冷凍送往了萊頓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進行研究。

raw-image

上週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在準備了數個月的前置研究作業和規劃後,開始了 #解凍以及製作剝製標本的流程

中心的發言人表示,「這條魚非常的迷人,又在荷蘭發現,距離館內上一隻1940年代的曼波魚剝製標本,已經相隔了80多年,我們希望能將這隻曼波魚納入館藏中,盡可能地展示生物多樣性」。

raw-image

有鑒於大眾對於曼波魚製作成標本的過程充滿好奇!

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曼波魚,同時了解博物館保存生物多樣性有關的重要幕後工作

raw-image

#特別將這次製作標本的過程公開,除了開放到館民眾免費觀看解凍的過程外,也有線上和現場直播講座,包含:介紹曼波魚及有關寄生蟲、如何保存和保育海洋動物等內容,就是要和有興趣的大眾分享相關知識。

raw-image

目前動物標本剝製師已取下解凍後的曼波魚皮,並先行製作了石膏模具,以利進行後續的標本流程;研究人員則針對曼波魚取下的臟器等部位進行分析,特別是檢查胃和腸道的內容物,來研究這隻曼波魚的生前飲食等細節。

raw-image
raw-image

一起來看看萊頓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目前製作曼波魚剝製標本的進度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的沙龍
326會員
547內容數
2025/04/27
博物館吧podacst EP13 《博物館吧聊天室》,這一集來聊聊荷蘭博物館人的職場分享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最新特展..
Thumbnail
2025/04/27
博物館吧podacst EP13 《博物館吧聊天室》,這一集來聊聊荷蘭博物館人的職場分享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最新特展..
Thumbnail
2025/04/26
位於埃及開羅的大埃及博物館(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終於要正式開幕了!你以為這間博物館早就在開放參觀,就算是開幕了嗎?才沒有
Thumbnail
2025/04/26
位於埃及開羅的大埃及博物館(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終於要正式開幕了!你以為這間博物館早就在開放參觀,就算是開幕了嗎?才沒有
Thumbnail
2025/04/20
來看看那些世界名畫上常見的藝術大師們:梵谷、莫內、畢卡索、達利、孟克、雷諾瓦....等,他們曾經用過的調色盤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2025/04/20
來看看那些世界名畫上常見的藝術大師們:梵谷、莫內、畢卡索、達利、孟克、雷諾瓦....等,他們曾經用過的調色盤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一項新研究發現,1公尺高、約為人類平均身高一半的巨大鸚鵡「海格力斯」鸚鵡,約1900萬年前棲息在紐西蘭。
Thumbnail
一項新研究發現,1公尺高、約為人類平均身高一半的巨大鸚鵡「海格力斯」鸚鵡,約1900萬年前棲息在紐西蘭。
Thumbnail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養育的海洋生物又傳喜訊,該館27日指出,被飼育於潮境智能海洋館的河魨媽媽(六斑二齒魨)在飼育人員悉心的照料下,卵從孵化到幼仔稚魚的成長,以將近2個月的時間成功健康的長大,成為台灣人工環境下繁殖之成功首例。 海科館表示,六斑二齒魨(Diodon holocanthus)又名刺規、刺
Thumbnail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養育的海洋生物又傳喜訊,該館27日指出,被飼育於潮境智能海洋館的河魨媽媽(六斑二齒魨)在飼育人員悉心的照料下,卵從孵化到幼仔稚魚的成長,以將近2個月的時間成功健康的長大,成為台灣人工環境下繁殖之成功首例。 海科館表示,六斑二齒魨(Diodon holocanthus)又名刺規、刺
Thumbnail
Palaeoniscus freiselebenensi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Paleonisciformes 古鱈目            Palaeoniscidae 古鱈科              Palaeoniscus 古鱈屬 產地:英格蘭
Thumbnail
Palaeoniscus freiselebenensis  Actinopterygii 輻鰭魚綱      Paleonisciformes 古鱈目            Palaeoniscidae 古鱈科              Palaeoniscus 古鱈屬 產地:英格蘭
Thumbnail
jelly fish 年代:石炭紀晚期(Carboniferous,賓夕凡尼亞階 Pennsylvanian 300 mya.) 產地:美國伊利諾州(Mazon Creek ,USA)  馬榮溪的水母化石痕跡。
Thumbnail
jelly fish 年代:石炭紀晚期(Carboniferous,賓夕凡尼亞階 Pennsylvanian 300 mya.) 產地:美國伊利諾州(Mazon Creek ,USA)  馬榮溪的水母化石痕跡。
Thumbnail
Homarus hakelensis Malacostraca, 軟甲綱    Decapoda 十足目        Nephropidae 海螯蝦科            Homarus 螯龍蝦屬 產地:黎巴嫩  (Limestone deposits of Hjoula, Leb
Thumbnail
Homarus hakelensis Malacostraca, 軟甲綱    Decapoda 十足目        Nephropidae 海螯蝦科            Homarus 螯龍蝦屬 產地:黎巴嫩  (Limestone deposits of Hjoula, Leb
Thumbnail
位於荷蘭萊頓(Leiden)的 #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Naturalis Biodiversity Center),上週六開始解凍去年底被沖到阿默蘭島(Ameland)海灘上的巨大曼波魚(Mola Mola)...
Thumbnail
位於荷蘭萊頓(Leiden)的 #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Naturalis Biodiversity Center),上週六開始解凍去年底被沖到阿默蘭島(Ameland)海灘上的巨大曼波魚(Mola Mola)...
Thumbnail
深海世界的奇妙居民們|念廣聊吧 大家好,我是念廣,今天想聊深海世界的奇妙居民們。深海因為有壓力、寒冷、或無光等嚴峻的生存條件,因此人類不易探索,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慢慢可以進入到深海去做研究,便發現了各種為了適應環境而樣貌特別的生物。
Thumbnail
深海世界的奇妙居民們|念廣聊吧 大家好,我是念廣,今天想聊深海世界的奇妙居民們。深海因為有壓力、寒冷、或無光等嚴峻的生存條件,因此人類不易探索,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慢慢可以進入到深海去做研究,便發現了各種為了適應環境而樣貌特別的生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