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玄琳
終於追完 Netflix 熱播的《少年法庭》!當我請牌為這部劇提供寫作指引時,牌跳出了「錢幣5」的答案。
《少年法庭》一開場就帶大家俯瞰整座城市,街頭少年的笑臉被一片燈紅酒綠染亮,揭示著少年犯罪與大環境間的裙帶關係,的確埋著「錢幣5」的脈絡!
「5」是一個代表好競爭、尋求改變、非傳統的數字,但當5遇到錢幣土元素的「障礙」特質,就會形成困獸之鬥。
「錢幣5」的傳統影像是描繪中世紀的冬夜,一群衣衫襤褸的乞丐聚集在教會門外,靠著富人進出教會時的施捨維生。那扇發光的教會窗戶,象徵教堂內的溫暖輝煌,與窗外的悲慘世界形成強烈對比。那是一扇意識形態之窗,嘲笑中世紀教會只服務權貴,卻嚴禁乞丐入內的諷刺歷史。
《少年法庭》全劇對社會的詰問是:「在官僚算計與媒體作浪下,法律是否還能接住年輕的罪人,以杜絕下一位受害者?」鏡頭也轉向自甘脫隊的受審少年背後,陪審椅上時常缺席的親情。
人類可以習慣孤獨吞敗,但當身心長年撞牆後,往往就忽略了改變的機會,甚至會抗拒援手、不想讓問題終結,選擇孤傲地站在體制之外。人在心神脆弱的時刻,特別容易遇上魔鬼,當「利益交換」被錯認為「革命情感」,即是犯罪溫床壯大的前奏。
回頭細看偉特塔羅「錢幣五」牌面。法律在政商攪弄下,何嘗不是牌中那座失能的教堂?你能否在少年犯受審的孤傲神情中,認出乞丐的疊影?
有趣的是,當少年在體制外衝撞法律時,主角沈恩錫也穿著法袍,在法界衝撞著審判禁忌。她對法界怒嗆:「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座村莊。那些跟不上速度掉隊的孩子該怎麼辦?」
我想這就是我們(身為村民)的功課了。當流行媒體鼓吹「做自己」的同時,日常生活中,也許我們可以練習「允許他人不符合自己或社會的期待」,選擇不去參與僵化體制的行動。
小小的轉念,就能讓更多村莊裡的孩子學習「接住他者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