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界的鷹派、鴿派、貓頭鷹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美國通貨膨脹飆漲後,聯準會試圖以升息與縮表等方式將美國的經濟與貨幣狀況拉回合理範圍。在這個過程中,新聞時常出現升息、縮表、殖利率、聯準會等相關的名詞,但除了這些之外,怎麼還常常聽到老鷹、鴿子或是貓頭鷹?

財經新聞會出現這三種鳥類,是因為他們被拿來比喻國家中央銀行對經濟政策的不同態度。

raw-image


鷹派

老鷹是凶猛的掠食者,被拿來比喻央行主張強硬升息以避免通貨膨脹。認為過度或失控的通貨膨脹,會對經濟系統和國家貨幣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因此以對抗通貨膨脹為首要目標。具有這樣想法的央行或是財政官員,會被稱為「鷹派」。

raw-image

鴿派

由於聖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鴿子被視為和平的象徵。「鴿派」被拿來形容較為緩和且溫柔的作風。相對於鷹派的央行主張強硬升息,鴿派的央行政策則是透過降息,甚至是印鈔票,刺激人民消費進而提高企業獲利,最終達到提振經濟的目標。鴿派主張央行應該以經濟發展為重,其他經濟數據與金融現象都是次要的。

raw-image

貓頭鷹派

鷹派和鴿派兩者是完全相反的作風,那麼貓頭鷹派又是什麼意思呢?貓頭鷹的形象向來和睿智、聰明有關,貓頭鷹央行指的是不偏向鷹派或鴿派的作風,依照當下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狀況進行合理的貨幣政策。

raw-image


各國銀行的狀況

大部分的央行管理的都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美國央行美聯儲看到通膨太高所以選擇鷹派。

中國人行因為疫情使得景氣低靡於是選擇鴿派。

而歐洲央行是全球最特別的央行,他控制的貨幣橫跨整個歐洲,有已開發國家也有開發中國家,從工業重鎮到農糧大國都在管轄範圍。為了權衡整個歐元區域的不同國家狀況,歐洲央行很難單一的選擇鴿派或鷹派,因此出現了貓頭鷹派這樣的說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藍白拖主力的沙龍
132會員
493內容數
我是藍白拖主力,一位回到金融業的法人操盤手,這裡分享我對市場的看法,以及適合新手閱讀的投資知識,歡迎追蹤交流!
2025/04/29
最近鋪天蓋地都是川普的新聞,國內的財經新聞標題卻出現主動式ETF這個神秘名詞。本篇文章就讓藍白拖帶你一窺主動式ETF的奧秘!
Thumbnail
2025/04/29
最近鋪天蓋地都是川普的新聞,國內的財經新聞標題卻出現主動式ETF這個神秘名詞。本篇文章就讓藍白拖帶你一窺主動式ETF的奧秘!
Thumbnail
2022/12/12
2020年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推出零股盤中交易的新玩法,對於開放的第一天藍白拖印象深刻,台積電、聯發科等熱門權值股在盤中出現很大的價差。由於散戶搶在零股盤中交易開放的第一天買進,零股價格被推升到比整張的價格還高,當天藍白拖用買進整張股票、賣出零股1000股的方式賺了不少便當錢。
Thumbnail
2022/12/12
2020年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推出零股盤中交易的新玩法,對於開放的第一天藍白拖印象深刻,台積電、聯發科等熱門權值股在盤中出現很大的價差。由於散戶搶在零股盤中交易開放的第一天買進,零股價格被推升到比整張的價格還高,當天藍白拖用買進整張股票、賣出零股1000股的方式賺了不少便當錢。
Thumbnail
2022/12/02
最近FTX破產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連帶掀起了一些對「加密貨幣」的討論,加密貨幣為人詬病的不外乎資安問題,但FTX沒有被駭客入侵,也沒有資料外洩,為什麼會破產倒閉呢? 本篇文章將會詳述FTX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探討加密貨幣運行機制的弊病是怎麼導致FTX的破產。
Thumbnail
2022/12/02
最近FTX破產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連帶掀起了一些對「加密貨幣」的討論,加密貨幣為人詬病的不外乎資安問題,但FTX沒有被駭客入侵,也沒有資料外洩,為什麼會破產倒閉呢? 本篇文章將會詳述FTX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探討加密貨幣運行機制的弊病是怎麼導致FTX的破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聯準會鷹王卸任,利率升息之路是否會轉彎? 近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鷹派代表布拉德(James Bulllard)宣布將在8月中旬卸任,引發外界對於Fed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猜測。布拉德一直主張Fed應該加快升息的步伐,以防止通膨失控。他的離開是否意味著Fed將轉向鴿派,放緩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聯準會鷹王卸任,利率升息之路是否會轉彎? 近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鷹派代表布拉德(James Bulllard)宣布將在8月中旬卸任,引發外界對於Fed未來貨幣政策走向的猜測。布拉德一直主張Fed應該加快升息的步伐,以防止通膨失控。他的離開是否意味著Fed將轉向鴿派,放緩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Fed暫停升息後,美國經濟和通膨前景如何? 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14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將利率維持在5.00%-5.25%的區間,暫停了連續15個月的升息步伐。這一決定是基於美國通膨率在5月份出現降溫的跡象,以及經濟成長減速的風險。然而,Fed主席鮑爾(Jerome P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Fed暫停升息後,美國經濟和通膨前景如何? 美國聯準會(Fed)在6月14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將利率維持在5.00%-5.25%的區間,暫停了連續15個月的升息步伐。這一決定是基於美國通膨率在5月份出現降溫的跡象,以及經濟成長減速的風險。然而,Fed主席鮑爾(Jerome P
Thumbnail
根據工商時報的報導,中央銀行最新的市場報告指出,美國聯準會自前年底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三大步驟,包括縮減購債、升息、縮表。 自去年3月以來已升息20碼,將基準利率調升至5%~5.25%。 這波升息更快、力道更強,且外溢效應已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資金也自新興市場大幅撤出。 央行提醒未來仍要持續關注
Thumbnail
根據工商時報的報導,中央銀行最新的市場報告指出,美國聯準會自前年底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三大步驟,包括縮減購債、升息、縮表。 自去年3月以來已升息20碼,將基準利率調升至5%~5.25%。 這波升息更快、力道更強,且外溢效應已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資金也自新興市場大幅撤出。 央行提醒未來仍要持續關注
Thumbnail
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支持下次決策會議維持利率不動,讓決策官員能有更多時間評估先前升息效果與通膨前景。另外,鷹派的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認為,市場對通膨的預期正在提高,他預計今年聯準會還會升息兩次。 卡什卡里曾是FOMC最鴿派的
Thumbnail
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支持下次決策會議維持利率不動,讓決策官員能有更多時間評估先前升息效果與通膨前景。另外,鷹派的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認為,市場對通膨的預期正在提高,他預計今年聯準會還會升息兩次。 卡什卡里曾是FOMC最鴿派的
Thumbnail
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表鷹派言論,指出他們可能加快升息速度,並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然而,市場已對鮑威爾主席反覆無常的立場感到不信任,並且近期出現的流動性問題也加劇了市場動盪。美債流動性越來越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而財政部可能需要扮演聯準會的交易對手來回購美債,以穩定市場。
Thumbnail
美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表鷹派言論,指出他們可能加快升息速度,並繼續縮減資產負債表。然而,市場已對鮑威爾主席反覆無常的立場感到不信任,並且近期出現的流動性問題也加劇了市場動盪。美債流動性越來越容易受到市場情緒影響,而財政部可能需要扮演聯準會的交易對手來回購美債,以穩定市場。
Thumbnail
目前,在通脹顯示降溫的情況下,美聯儲對於加息拖累經濟表現的擔憂有所上升,有意放緩加息步伐;由於擔憂借貸成本過高施壓經濟增長,其他一些央行也前後“鬆開了剎車”。今年,在經過一系列的激進加息以後,各大央行鷹派政策似乎即將走到盡頭,這也給今年飽受緊縮政策折磨的市場帶來了“一絲曙光”。
Thumbnail
目前,在通脹顯示降溫的情況下,美聯儲對於加息拖累經濟表現的擔憂有所上升,有意放緩加息步伐;由於擔憂借貸成本過高施壓經濟增長,其他一些央行也前後“鬆開了剎車”。今年,在經過一系列的激進加息以後,各大央行鷹派政策似乎即將走到盡頭,這也給今年飽受緊縮政策折磨的市場帶來了“一絲曙光”。
Thumbnail
明教有白眉鷹王殷天正,FED有褐眉鷹王布拉德,後者昨天再開金口,直說利率要上到5-7%才是夠緊縮,進入限制性利率區間,當真是鷹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
Thumbnail
明教有白眉鷹王殷天正,FED有褐眉鷹王布拉德,後者昨天再開金口,直說利率要上到5-7%才是夠緊縮,進入限制性利率區間,當真是鷹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
Thumbnail
疫情以來, 需多工廠公司停擺、失業率大增、消費力下降、死亡率與日俱增...... 都讓資金在各市場間的流轉變慢甚至停滯, 造成「全球經濟成長低下」。 這讓本就處於「低利率時代」的我們, 再次面臨資金短缺的危機, 於是一種有別於單純「降息」的「非傳統式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政策(QE)便被使用。
Thumbnail
疫情以來, 需多工廠公司停擺、失業率大增、消費力下降、死亡率與日俱增...... 都讓資金在各市場間的流轉變慢甚至停滯, 造成「全球經濟成長低下」。 這讓本就處於「低利率時代」的我們, 再次面臨資金短缺的危機, 於是一種有別於單純「降息」的「非傳統式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政策(QE)便被使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