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喫茶】2022/10/03 | 現在與冷戰時期相比,有比較好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在的局勢更緊張,
但少了像是羅斯托波維奇這樣肩負歷史責任與人道精神的大師。
西方世界與俄羅斯的政治角力越來越激烈,也更加白熱化。有人形容,目前是五十年來最接近核武戰爭的一刻。
每每想到目前國際局勢走到這一步,就不得不聯想上個世紀近五十年的美蘇冷戰時期。與當時相比,現在的國際局勢與人們的生活,真的有比較好嗎?想著想著,又想起拿起羅斯托波維奇的這張大提琴協奏曲專輯來聽聽。
DvorakA & Saint-Saens : Cello Concertos. Cello: Rostropovich, Conducter: Giulini. EMI, 1978
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是我最敬愛的大提琴家,除了卓越的技巧與音樂視野以外,在二十世紀美蘇冷戰時期下,他所肩負的歷史責任與人道精神,更遠非承平時期任何一位音樂家所能比擬。
並且,在俄國鐵幕中的藝術家,時常得在西方世界與祖國的政治角力中求生存,要不就是逃出祖國,奔向更自由的世界,要不就是在祖國裡戰戰兢兢地看人臉色,把批鬥精神透過層層包裝才得以讓作品忍辱偷生。
羅斯托波維奇屬於逃出的那一派,與他合作過的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夫(Fyodorovich Oistrakh)或鋼琴家李希特(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相反。留在祖國的音樂家,認為自己仍有責任留在故鄉,等待音樂可以自由表現的那一刻到來,因此等到晚年能夠到美國演奏時,已時日不多。
留在故鄉或出走,也沒什麼對錯。羅斯托波維奇離開俄國後,在英國留下了值得紀錄的一頁。與英國作曲家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的相識、合作錄音與演出,也促使布列頓寫作了三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以及大提琴交響曲等重要作品。
另外,在英國也與指揮家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相遇,錄製了這張世界級經典名盤:德弗乍克與聖桑的大提琴協奏曲。
記得第一次接觸到這錄音,是我當時還在東海大學求學時,利用校內的圖書館典藏的影音資料,找出這張專輯的「影像版」LP,播放後看著兩位音樂大師的互動,那份感動真是不可言喻。
朱里尼的指揮非常優雅,時常閉著眼睛,可見總譜內容早已內化成心中的一幕幕畫面。而羅斯托波維奇在德弗乍克的協奏曲第一樂章當中,進入到優美的第二主題時,也閉上眼睛投入地唱出令人起雞皮疙瘩的聲線。
後來這版本也被認為優於先前羅斯托波維奇與卡拉揚、柏林愛樂的錄音版本。我想,這或許更多要歸功於朱里尼曾在羅馬音樂學院求學時,在期末考當中用德弗乍克的協奏曲改編為中提琴考試曲目吧(他也修習中提琴)。
至於聖桑的協奏曲,聽說是羅斯托波維奇最喜愛的大提琴協奏曲,遠勝於德弗乍克或其他人的作品。可能要歸功於他的作曲老師、同時也是俄國作曲家的蕭斯塔高維奇所說的一席話:
「我研究過所有偉大的大提琴協奏曲,你知道最平衡、長度最適中、型態最美的是哪一首嗎?是聖桑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
自此,羅斯托波維奇便對此曲愛不釋手,甚至在他的告別巡迴演奏會當中,也安排了這套曲目。我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現場聆聽後,其感動度遠甚於在影音產品上所感動的!
我當時的白俄羅斯籍大提琴老師也去現場聆聽,在某一次上課時我們聊到這場音樂會的感想。除了聖桑的協奏曲,羅斯托波維奇還拉了海頓的C大調協奏曲。還記得我的老師說:
「海頓的協奏曲不好(邊搖頭),但是聖桑的協奏曲fantastic!」
轉眼間已經快二十年了,羅斯托波維奇與朱里尼相繼過世,樂壇新人輩出,每個都善於操作社群軟體,累積相當人氣。音樂大賽得主技巧不在話下的大有人在,但每個時期能出現幾個羅斯托波維奇這樣等級的大師呢?
尤其是現在俄國強制動員,聽說連藝術家也被抓去當兵。為了普丁個人的淫慾,連俄羅斯最令人驕傲的藝術人才都被迫陪葬。能想像嗎?假如柴可夫斯基大賽的得主、交響樂團的樂手、芭蕾舞團的舞蹈家都上了戰場,全世界音樂與舞蹈等藝術的重要支柱將會有多大的崩塌毀壞!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90會員
455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的吹奏就像是揚起落葉的風, 一陣一陣地將原本靜躺在路上的落葉,吹起、飄散、落下, 又再度吹起。 常常是一句急切的音階往上衝, 就把聽的人心情揪了上來。
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彷彿可看到髮鬢斑白的老人獨步走在深秋的樹林中。
日本爵士樂就像日本威士忌一樣, 從模仿樣態當中漸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最後甚至比原產地更有味道。
喜歡古典樂的人,應該會愛上大正時期; 喜歡爵士樂的人,理所當然是昭和時期。
他的吹奏就像是揚起落葉的風, 一陣一陣地將原本靜躺在路上的落葉,吹起、飄散、落下, 又再度吹起。 常常是一句急切的音階往上衝, 就把聽的人心情揪了上來。
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彷彿可看到髮鬢斑白的老人獨步走在深秋的樹林中。
日本爵士樂就像日本威士忌一樣, 從模仿樣態當中漸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最後甚至比原產地更有味道。
喜歡古典樂的人,應該會愛上大正時期; 喜歡爵士樂的人,理所當然是昭和時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諸多音樂大賽獲得獎項的俄國鋼琴家伊利亞‧拉什科夫斯基,近年多次來台,除了獨奏會,也會和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金本索里搭檔演出。他是諏訪內晶子口中這年代不可多得的鋼琴家,去年專訪諏訪內晶子時她曾說過:「很多曲子必須要找拉什科夫斯基一起演奏,他是做好全面準備的鋼琴家。」 「我很早就知道我要當鋼
Thumbnail
困難到翻天的《戰爭安魂曲》終於完成。在排練過程中,我一直有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但與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首次合作,仍是令人難忘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看到這個題目,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以年份入標題的 TCHAIKOVSKY Overture Solennelle, “1812” 1812序曲 這曲的小號段落耳熟能詳,是很常被公開演奏的曲目,尤其在戶外公演時會搭配真正的砲聲一起演出,是柴可夫斯基1880年創作的管弦樂作品,創作緣由是為了紀念1812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波里尼前幾天以82之齡過世了。 大師聰慧異常,琴聲精準乾淨到晶瑩剔透,而我最欣賞的是他們的內斂,以音色直接對決,那種氣場,就是令人聽著就淚流不止的莫名悸動。 波里尼的音樂,還有一種獨特的優雅,某種氣質使他從年輕到年老都是那麼帥。自成一種典範。 波里尼,一個人間的陌生人。我想說的,只有 "謝謝您"。
Thumbnail
停更一段時間,因為春節都在重讀紅樓夢、聽全套貝多芬的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經典確實是經典,給了自己春花明媚好心情。今日速速瀏覽一周大事,看到紐時介紹剛過世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的經典錄音,頗為感傷。
Thumbnail
小澤征爾是一位音樂界傳奇指揮家,他的獨特指揮方式和對音樂的熱愛深受讚譽。透過他的音樂,他將靈魂的自由表達,帶給人們溫柔、狂放、節奏和韻律。這篇文章回顧了小澤征爾的生平和他對音樂的奉獻。文章也提及了他的音樂影響了許多其他藝術家,如村上春樹。小澤征爾於 2024 年辭世,但他的音樂將永遠為人們帶來美好。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諸多音樂大賽獲得獎項的俄國鋼琴家伊利亞‧拉什科夫斯基,近年多次來台,除了獨奏會,也會和小提琴家諏訪內晶子、金本索里搭檔演出。他是諏訪內晶子口中這年代不可多得的鋼琴家,去年專訪諏訪內晶子時她曾說過:「很多曲子必須要找拉什科夫斯基一起演奏,他是做好全面準備的鋼琴家。」 「我很早就知道我要當鋼
Thumbnail
困難到翻天的《戰爭安魂曲》終於完成。在排練過程中,我一直有如墮五里霧中的感覺,但與呂紹嘉和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首次合作,仍是令人難忘的一次經驗......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看到這個題目,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以年份入標題的 TCHAIKOVSKY Overture Solennelle, “1812” 1812序曲 這曲的小號段落耳熟能詳,是很常被公開演奏的曲目,尤其在戶外公演時會搭配真正的砲聲一起演出,是柴可夫斯基1880年創作的管弦樂作品,創作緣由是為了紀念1812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波里尼前幾天以82之齡過世了。 大師聰慧異常,琴聲精準乾淨到晶瑩剔透,而我最欣賞的是他們的內斂,以音色直接對決,那種氣場,就是令人聽著就淚流不止的莫名悸動。 波里尼的音樂,還有一種獨特的優雅,某種氣質使他從年輕到年老都是那麼帥。自成一種典範。 波里尼,一個人間的陌生人。我想說的,只有 "謝謝您"。
Thumbnail
停更一段時間,因為春節都在重讀紅樓夢、聽全套貝多芬的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經典確實是經典,給了自己春花明媚好心情。今日速速瀏覽一周大事,看到紐時介紹剛過世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的經典錄音,頗為感傷。
Thumbnail
小澤征爾是一位音樂界傳奇指揮家,他的獨特指揮方式和對音樂的熱愛深受讚譽。透過他的音樂,他將靈魂的自由表達,帶給人們溫柔、狂放、節奏和韻律。這篇文章回顧了小澤征爾的生平和他對音樂的奉獻。文章也提及了他的音樂影響了許多其他藝術家,如村上春樹。小澤征爾於 2024 年辭世,但他的音樂將永遠為人們帶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