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喫茶】2022/10/03 | 現在與冷戰時期相比,有比較好嗎?

更新於 2024/10/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在的局勢更緊張,
但少了像是羅斯托波維奇這樣肩負歷史責任與人道精神的大師。
西方世界與俄羅斯的政治角力越來越激烈,也更加白熱化。有人形容,目前是五十年來最接近核武戰爭的一刻。
每每想到目前國際局勢走到這一步,就不得不聯想上個世紀近五十年的美蘇冷戰時期。與當時相比,現在的國際局勢與人們的生活,真的有比較好嗎?想著想著,又想起拿起羅斯托波維奇的這張大提琴協奏曲專輯來聽聽。
DvorakA & Saint-Saens : Cello Concertos. Cello: Rostropovich, Conducter: Giulini. EMI, 1978
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是我最敬愛的大提琴家,除了卓越的技巧與音樂視野以外,在二十世紀美蘇冷戰時期下,他所肩負的歷史責任與人道精神,更遠非承平時期任何一位音樂家所能比擬。
並且,在俄國鐵幕中的藝術家,時常得在西方世界與祖國的政治角力中求生存,要不就是逃出祖國,奔向更自由的世界,要不就是在祖國裡戰戰兢兢地看人臉色,把批鬥精神透過層層包裝才得以讓作品忍辱偷生。
羅斯托波維奇屬於逃出的那一派,與他合作過的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夫(Fyodorovich Oistrakh)或鋼琴家李希特(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相反。留在祖國的音樂家,認為自己仍有責任留在故鄉,等待音樂可以自由表現的那一刻到來,因此等到晚年能夠到美國演奏時,已時日不多。
留在故鄉或出走,也沒什麼對錯。羅斯托波維奇離開俄國後,在英國留下了值得紀錄的一頁。與英國作曲家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的相識、合作錄音與演出,也促使布列頓寫作了三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以及大提琴交響曲等重要作品。
另外,在英國也與指揮家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相遇,錄製了這張世界級經典名盤:德弗乍克與聖桑的大提琴協奏曲。
記得第一次接觸到這錄音,是我當時還在東海大學求學時,利用校內的圖書館典藏的影音資料,找出這張專輯的「影像版」LP,播放後看著兩位音樂大師的互動,那份感動真是不可言喻。
朱里尼的指揮非常優雅,時常閉著眼睛,可見總譜內容早已內化成心中的一幕幕畫面。而羅斯托波維奇在德弗乍克的協奏曲第一樂章當中,進入到優美的第二主題時,也閉上眼睛投入地唱出令人起雞皮疙瘩的聲線。
後來這版本也被認為優於先前羅斯托波維奇與卡拉揚、柏林愛樂的錄音版本。我想,這或許更多要歸功於朱里尼曾在羅馬音樂學院求學時,在期末考當中用德弗乍克的協奏曲改編為中提琴考試曲目吧(他也修習中提琴)。
至於聖桑的協奏曲,聽說是羅斯托波維奇最喜愛的大提琴協奏曲,遠勝於德弗乍克或其他人的作品。可能要歸功於他的作曲老師、同時也是俄國作曲家的蕭斯塔高維奇所說的一席話:
「我研究過所有偉大的大提琴協奏曲,你知道最平衡、長度最適中、型態最美的是哪一首嗎?是聖桑的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
自此,羅斯托波維奇便對此曲愛不釋手,甚至在他的告別巡迴演奏會當中,也安排了這套曲目。我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現場聆聽後,其感動度遠甚於在影音產品上所感動的!
我當時的白俄羅斯籍大提琴老師也去現場聆聽,在某一次上課時我們聊到這場音樂會的感想。除了聖桑的協奏曲,羅斯托波維奇還拉了海頓的C大調協奏曲。還記得我的老師說:
「海頓的協奏曲不好(邊搖頭),但是聖桑的協奏曲fantastic!」
轉眼間已經快二十年了,羅斯托波維奇與朱里尼相繼過世,樂壇新人輩出,每個都善於操作社群軟體,累積相當人氣。音樂大賽得主技巧不在話下的大有人在,但每個時期能出現幾個羅斯托波維奇這樣等級的大師呢?
尤其是現在俄國強制動員,聽說連藝術家也被抓去當兵。為了普丁個人的淫慾,連俄羅斯最令人驕傲的藝術人才都被迫陪葬。能想像嗎?假如柴可夫斯基大賽的得主、交響樂團的樂手、芭蕾舞團的舞蹈家都上了戰場,全世界音樂與舞蹈等藝術的重要支柱將會有多大的崩塌毀壞!
avatar-img
690會員
455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的吹奏就像是揚起落葉的風, 一陣一陣地將原本靜躺在路上的落葉,吹起、飄散、落下, 又再度吹起。 常常是一句急切的音階往上衝, 就把聽的人心情揪了上來。
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彷彿可看到髮鬢斑白的老人獨步走在深秋的樹林中。
日本爵士樂就像日本威士忌一樣, 從模仿樣態當中漸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最後甚至比原產地更有味道。
喜歡古典樂的人,應該會愛上大正時期; 喜歡爵士樂的人,理所當然是昭和時期。
他的吹奏就像是揚起落葉的風, 一陣一陣地將原本靜躺在路上的落葉,吹起、飄散、落下, 又再度吹起。 常常是一句急切的音階往上衝, 就把聽的人心情揪了上來。
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彷彿可看到髮鬢斑白的老人獨步走在深秋的樹林中。
日本爵士樂就像日本威士忌一樣, 從模仿樣態當中漸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最後甚至比原產地更有味道。
喜歡古典樂的人,應該會愛上大正時期; 喜歡爵士樂的人,理所當然是昭和時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2006年電影: 穿著 PRADA 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片段 蘇格蘭創作歌手KT Tunstall 2005年歌曲《Suddenly I See》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在戰地拾到一張女生照片,此照片兩次救了他的命,他決心要找到照中人,結果卻找到了真愛。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小提琴家Puppo還形容包凱里尼是「海頓的夫人」。因為在同時期,他的弦樂作品時常被認為與海頓有同等的份量。雖然他們倆人熟識,但包凱里尼在海頓的風格影響之下,作品仍能保有強烈個性,並且朝向更加大膽的方向邁進,更是不容易!
Thumbnail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帕格尼尼就像是到魔咒,你以為擺脫它,實際上它的幽魂轉生為後世任何可能允許的弦樂作品。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2006年電影: 穿著 PRADA 的惡魔 (The Devil Wears Prada) 片段 蘇格蘭創作歌手KT Tunstall 2005年歌曲《Suddenly I See》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曲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電影「冬天的故事 Conte d'hiver」片段, 古典 - 莫札特的已知版本:降 B 大調第 26 號小提琴奏鳴曲,KV 378
Thumbnail
在戰地拾到一張女生照片,此照片兩次救了他的命,他決心要找到照中人,結果卻找到了真愛。
Thumbnail
每天都會見面,多月來她從未向羅力軍官說過任何一句說話,現在她只能說:「再會!」也是她唯一的一句說話。
Thumbnail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小提琴家Puppo還形容包凱里尼是「海頓的夫人」。因為在同時期,他的弦樂作品時常被認為與海頓有同等的份量。雖然他們倆人熟識,但包凱里尼在海頓的風格影響之下,作品仍能保有強烈個性,並且朝向更加大膽的方向邁進,更是不容易!
Thumbnail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帕格尼尼就像是到魔咒,你以為擺脫它,實際上它的幽魂轉生為後世任何可能允許的弦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