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4首大提琴前奏曲,與三級警戒的日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平淡的日子突然進入到三級警戒之後,許多習慣、工作與生活方式都瞬間改變了。沒有人知道會持續多久,在染病之前,是否還能順利平穩過日子?

原本滿滿的大提琴教學行程,暫時全部停止;但我卻不急於開始轉換線上教學,反而是先讓自己休息一週,來好好享受這段放空的日子。

這是個喘口氣、重新出發的好時機,平常的例行公事已經讓人成為了機器;這段休息時間,讓我重新回到「人」的本位:好好感受平常忽略的事物,好好吸收新的藝術作品,滋潤逐漸乾枯的內在。

在這充滿陰鬱以及狀況不明的日子裡,四周充滿緊張與壓抑氣氛,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蘇俄時期音樂作品;其中,我注意到了Mieczysław Weinberg(范貝爾格)所作的24首前奏曲。


這套作品險成滄海遺珠之憾

不知道為什麼,著名的前奏曲,大多寫給鋼琴,而且一定是24首為一套。

像是蕭邦的Op.28,或是德布西的24首各自附有標題的前奏曲,又或是蕭斯塔高維奇的24首前奏曲。我想或多或少,都受到巴哈的十二平均律影響,要把每個大小調都寫上一首,剛好就是24首;而德布西則不在乎這個規範,他的每首前奏曲基本上就是一首詩的獨立體現。

然而,波蘭裔的作曲家Mieczysław Weinberg(范貝爾格)所作的24首前奏曲,則乾脆不寫給鋼琴,而是讓大提琴演奏:

這套作品在現代仍然較少人提及,就連錄音版本也不多。我會注意到這套作品,反而還是因為小提琴大師Gidon Kremer改編成全套小提琴獨奏版,並且錄製專輯後,才知道原來有這樣的作品。更不用說,這套作品是Weinberg獻給二十世紀俄國最偉大大提琴大師羅斯托波維奇(Rostropovich)的作品,卻未見大師錄製這套作品,甚為可惜!

多次生死交關,參雜生命各種嘲諷與陰鬱片段

Weinberg(范貝爾格)是波蘭猶太人,全家都死於納粹的毒手,而他倖存下來,逃到蘇聯。但終究是從一個鐵幕逃到另一個鐵幕,在蘇聯的重要生涯時期,除了作品也受到政府的監督,還因為史達林的反猶太人行動而受到牽連。

在蘇聯時期最重要的,就是Weinberg結識了大他十三歲的重要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兩人在音樂上互相欣賞,更因為在政治上屢受打壓,而成了同病相憐的知己。在Weinberg被反猶太行動而遭禁錮時,蕭斯塔高維奇還為了他向高層寫信求情,其交情可見一斑。

在Weinberg的大提琴前奏曲第21號當中,我們可以聽到兩個鮮明的段落,而這些段落選自蕭斯塔高維奇的大提琴協奏曲第一號第一樂章的素材,以及大提琴奏鳴曲第四樂章的素材。這兩套令人讚嘆的作品,最重要的動機到了Weinberg之手,竟然還能夠組成一個渾然天成的樂章,令人折服!

堪稱當代大提琴演奏語法工具書

Weinberg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作品不見得有明顯的和聲架構或調性,卻能藉由極具特色的音型或旋律線來展現敘事性;而某些詼諧性的節奏,又與蕭斯塔高維奇的作品相似,例如前奏曲第3號,高音的拉弓就像是魔鬼來敲門,而低音的撥弦就像是蕭斯塔高維奇的弦樂四重奏作品那樣,塑造了詭異不安的氛圍。

而前奏曲第5號,在緩慢的掙扎中竟然聽到了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第一主題,原本是具有壯烈性格的開場,在這裡卻變成了不斷被質問、受壓抑、自我懷疑的批判。

最能啟發視覺想像的,我認為是前奏曲第10號,五拍子的連續衝撞,似乎用來搭配現代舞蹈也很合適。這首當中,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孤獨的舞者,不斷地原地彈跳,用頭四處撞壁,卻永遠也逃不出這牢籠。

24首前奏曲,每首都有獨特的語法,而這些語法,儼然已經成為了最完整的當代大提琴作品的參考書,無論是奏鳴曲、協奏曲,或是無伴奏作品,或多或少能看到Weinberg的影響。


如果用文學來比喻,我認為Weinberg的24首前奏曲,讓人聯想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讓人想像那是在一個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堅忍地活著,無法對人生所遭遇事物釋懷,最後用恐懼、懷疑、偏激與嘲諷的眼光看著世界。

在我購買樂譜練習了幾個篇章後,在兩個多月後的今天,疫情趨勢似乎緩和下來,原先的鶴唳風聲氣氛也煙消雲散,大多數的人都逐漸回到正常生活。而我也順利地將許多課程轉換成線上教學,認識了更多平時不可能接觸的遠距學生,生活又再度被工作填滿了。

現在一切又忙碌了起來,然而兩個多月的居家工作與生活,讓我更愛窗外透進來的陽光,遠甚於在戶外奔波所忍受的烈日。課程的空檔,我持續鑽研、練習這套作品,似乎它已成為這段日子的註記。

raw-image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也喜歡太陽從窗外照進來的感覺 最愛傍晚和早晨的陽光~~
嵐音社-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8/05
這兩個時段的陽光最迷人。
亭安 Ann Lin -avatar-img
2021/08/04
窗影很美~
嵐音社-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8/05
謝謝,可惜是借來的照片XD
真好!^^
嵐音社-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8/05
說真的,一開始是邊放空邊焦慮。
閱讀筆耕-avatar-img
2021/08/04
前來報到www
嵐音社-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8/05
歡迎!我也來追蹤您!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5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2022/03/03
就讓我們模仿文人雅士,伴隨著薄霧啜飲香濃咖啡,手邊拿著一本書,配著這張典雅的探戈專輯,度過溫暖的春日早晨。
Thumbnail
2022/03/03
就讓我們模仿文人雅士,伴隨著薄霧啜飲香濃咖啡,手邊拿著一本書,配著這張典雅的探戈專輯,度過溫暖的春日早晨。
Thumbnail
2021/07/31
兩年前,意外地開始照顧兩隻蝸牛,順手記錄了照顧他們的點點滴滴。這張專輯是記錄影片當中的配樂,不知不覺,也創作了十多首作品!他們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喜悅,還有生活哲學的啟發。希望你也能從這張專輯中的音樂感受到小小生命帶給我們的喜悅、惆悵、憂傷與感恩。 嵐音社最新專輯:《Mai Mai's Diary》
Thumbnail
2021/07/31
兩年前,意外地開始照顧兩隻蝸牛,順手記錄了照顧他們的點點滴滴。這張專輯是記錄影片當中的配樂,不知不覺,也創作了十多首作品!他們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喜悅,還有生活哲學的啟發。希望你也能從這張專輯中的音樂感受到小小生命帶給我們的喜悅、惆悵、憂傷與感恩。 嵐音社最新專輯:《Mai Mai's Diary》
Thumbnail
2021/06/29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著名的「晨間劇女王」松下奈緒,除了演技漸漸受到肯定以外,其實音樂系鋼琴主修的背景,也為她獲得了許多演奏機會。許多日本影視配樂,或多或少都有她的鋼琴聲陪伴。
Thumbnail
2021/06/29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著名的「晨間劇女王」松下奈緒,除了演技漸漸受到肯定以外,其實音樂系鋼琴主修的背景,也為她獲得了許多演奏機會。許多日本影視配樂,或多或少都有她的鋼琴聲陪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現在的局勢更緊張, 但少了像是羅斯托波維奇這樣肩負歷史責任與人道精神的大師。
Thumbnail
現在的局勢更緊張, 但少了像是羅斯托波維奇這樣肩負歷史責任與人道精神的大師。
Thumbnail
自古以來,無論是平面藝術、音樂藝術甚至是文學領域,創作靈感的多元交錯也讓藝術呈現有了更多可能。
Thumbnail
自古以來,無論是平面藝術、音樂藝術甚至是文學領域,創作靈感的多元交錯也讓藝術呈現有了更多可能。
Thumbnail
去年一段從新竹通勤到臺北工作的日子,只要下班一上了車,我都會播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因為時間很剛好,只要聽見第四樂章的女聲獨唱,睜開眼睛就是新竹街景。現在再聽這首樂曲,彷彿會聞到客運皮椅的氣味,還有迎向自由時間的心情。
Thumbnail
去年一段從新竹通勤到臺北工作的日子,只要下班一上了車,我都會播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因為時間很剛好,只要聽見第四樂章的女聲獨唱,睜開眼睛就是新竹街景。現在再聽這首樂曲,彷彿會聞到客運皮椅的氣味,還有迎向自由時間的心情。
Thumbnail
那次的聆聽經驗竟讓我汗毛直豎,那種期待,像是空氣凝結在音樂廳中去等待每一顆音符落下時的渴望,如蕭邦盼望回歸波蘭故土而不可得般的傷感。
Thumbnail
那次的聆聽經驗竟讓我汗毛直豎,那種期待,像是空氣凝結在音樂廳中去等待每一顆音符落下時的渴望,如蕭邦盼望回歸波蘭故土而不可得般的傷感。
Thumbnail
今天選曲的是: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年)的 即興曲OP.90 Nr.3 嗯!現在2021年了,古典音樂總是要彈一些以前久遠年代的曲子,像去參訪古蹟,世界遺跡那般的朝聖。 這是一首我覺得樂譜長的像海波浪的一首,聽起來也有點像大海,和偶爾有陰雨,暴風雨。(音樂的描述總是主觀,不用太在意
Thumbnail
今天選曲的是: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年)的 即興曲OP.90 Nr.3 嗯!現在2021年了,古典音樂總是要彈一些以前久遠年代的曲子,像去參訪古蹟,世界遺跡那般的朝聖。 這是一首我覺得樂譜長的像海波浪的一首,聽起來也有點像大海,和偶爾有陰雨,暴風雨。(音樂的描述總是主觀,不用太在意
Thumbnail
如果用文學來比喻,我認為Weinberg的24首前奏曲,讓人聯想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讓人想像那是在一個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堅忍地活著,無法對人生所遭遇事物釋懷,最後用恐懼、懷疑、偏激與嘲諷的眼光看著世界。
Thumbnail
如果用文學來比喻,我認為Weinberg的24首前奏曲,讓人聯想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讓人想像那是在一個陰暗、潮濕、寒冷的環境下堅忍地活著,無法對人生所遭遇事物釋懷,最後用恐懼、懷疑、偏激與嘲諷的眼光看著世界。
Thumbnail
因為對蕭邦的24首前奏曲(24 Preludes, Op. 28)感興趣,於是閱讀《蕭邦的鋼琴與他的前奏曲》(Chopin`s piano)一書,這一兩天就泡在蕭邦的世界裡咯。
Thumbnail
因為對蕭邦的24首前奏曲(24 Preludes, Op. 28)感興趣,於是閱讀《蕭邦的鋼琴與他的前奏曲》(Chopin`s piano)一書,這一兩天就泡在蕭邦的世界裡咯。
Thumbnail
在史達林政權的壓迫下,蕭斯塔高維奇的作品常常被批鬥、禁演。然而,他並未放棄創作,而是將他心中的嘲諷與不平,透過層層隱喻,埋得越來越深,直到當局聽不出來他作品的批判性,還鼓掌叫好!
Thumbnail
在史達林政權的壓迫下,蕭斯塔高維奇的作品常常被批鬥、禁演。然而,他並未放棄創作,而是將他心中的嘲諷與不平,透過層層隱喻,埋得越來越深,直到當局聽不出來他作品的批判性,還鼓掌叫好!
Thumbnail
或許因為舒伯特慢慢感受到死亡的逼近,這段時期完成的作品如聯篇歌曲【冬之歌】、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改編自同名藝術歌曲)等,都讓人感到一股孤寂與淒涼;但又由於舒伯特平易近人、體貼關懷人性的個性,這些作品又不時地像是濃厚的雲當中透出的一點陽光,陪伴著秋冬旅人孤獨地走下去。
Thumbnail
或許因為舒伯特慢慢感受到死亡的逼近,這段時期完成的作品如聯篇歌曲【冬之歌】、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改編自同名藝術歌曲)等,都讓人感到一股孤寂與淒涼;但又由於舒伯特平易近人、體貼關懷人性的個性,這些作品又不時地像是濃厚的雲當中透出的一點陽光,陪伴著秋冬旅人孤獨地走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