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短講|《山中》的旅愁與歸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王勃的認識大概都是因為他寫過《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這是古今傳誦的駢文,名氣實在太高;至於《山中》一詩,大致所知較少。下面就來分析這首簡短卻深刻的作品。全詩如下: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况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王勃原籍絳州龍門(今山西稷山縣)人,年紀很小就以神童身分入宮。在沛王府擔任修撰,(其實就是陪伴沛王這個小王子讀書成長),不料諸王子都很愛玩「鬥雞遊戲」,王勃技癢寫了一篇檄文討伐英王的鬥雞;皇帝知悉以後,擔心諸王子因而興起紛爭,就把王勃趕出太子府。其父王福畤受到牽連,貶為交趾令(今越南境內)。

王勃罷官後,來到四川巴蜀地區遊歷,久客思歸,就作了《山中》這首五言絕句,時間大概是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時王勃才23歲。除了本詩,還作過一篇《春思賦》,都在表達覊旅巴蜀、思歸故鄉的感情。

當我們進一步分析此詩的感情,不難發現:王勃是懷著懊惱的心情來到四川,相當瞭解自己把老爸給害慘,而且一貶就貶得如此遙遠…,所以在作《山中》時,是懷著非常複雜的感情。其次,來到四川之後,滯居如此之久,也沒搞出什麼名堂。而王勃的老家在今天山西稷山縣,返鄉之路並不容易。

此詩的前半兩句,以「長江」(泛指巴蜀地區)對應「萬里」,是以地理概念的簡單對照,表述他滯留在長江地區夠遠,是回家的時候了,然而返鄉路途又是一段漫漫長途啊,這樣我們就能體悟他的「悲」字,「念」字是怎樣的意涵。 後半兩句僅就著景物加以點染。由眼前「高風晚」,「黃葉飛」的深秋景象,點染他情緒之低落,更加烘托前面那個「悲」字「念」字,呈現的心情是白費時間,一無所成的懊惱。

具體而言,「旅愁與歸思」是本詩的表述焦點。滯留他鄉,將歸未歸,最是傷感。清朝.黃淑燦在《唐詩箋注》說:「上二句悲路遠,下二句傷時晚,分兩層寫,更覺縈紆。」實在分析得極好,徵引出來給各位文友參考。
avatar-img
6.2K會員
674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提到駱賓王,大家會馬上想到他曾寫過一篇討伐武則天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他是初唐駢文大師,以駢體文知名於後世;但他同時也是詩人,史稱他和王勃、楊烱、盧照鄰爲「初唐四傑」。他有一首五言絶句<於易水送人>,短短二十字,而俠義之風躍然紙上。
打開任何唐人絕句選集,大概都看得到虞世南的《蟬》,他是由陳、隋進入唐朝的重要詩人,擔任過弘文館學士、秘書監。擅長書法,是初唐著名的書法家;工於文詞,被文學史家公認為太宗朝重要的宮廷詩人。虞世南生於陳朝永定2年(558)一直活到太宗貞觀12年(638)才離開人世。流傳詩史的五絕名作是《蟬》,
肆、創作用意與藝術特徵 他們就算是行吟山間水涯,造訪園林舊居,或是參謁寺院宮觀,流貶的愴恨,始終彌漫不去;同樣的,即使是詩友唱酬、抒懷寫志、詠史懷古等無關乎「行旅」的作品中,也往往對貶謫履歷、流放途程,一再提及,構成極為特殊的文學景觀。 劉禹錫亦有兩首絕句抒發感想 伍、結語
參.觀物角度與感情特質 唐代流配罪犯、貶謫官員的主要地區在嶺南瘴癘之地。此外則是今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福建等地。所謂嶺南,又稱「嶺表」、「嶺外」,指五嶺以南範圍涵蓋今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區。
三、柳宗元:永州之貶與柳州之貶 四、白居易:江州、忠州之貶 五、元稹:河南尉、江陵、通州之貶
打開史冊,我國擁有悠久的「流貶史」。從傳說中: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尚書.虞書》)至清光緒三十四年,劉鶚被袁世凱誣以私售倉粟而流放新疆,幾千年來,都有無數官員遭到流貶。而唐代更是「我國流人史的又一高峰」,這一點可由流人數量急遽增多而得到說明。
提到駱賓王,大家會馬上想到他曾寫過一篇討伐武則天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他是初唐駢文大師,以駢體文知名於後世;但他同時也是詩人,史稱他和王勃、楊烱、盧照鄰爲「初唐四傑」。他有一首五言絶句<於易水送人>,短短二十字,而俠義之風躍然紙上。
打開任何唐人絕句選集,大概都看得到虞世南的《蟬》,他是由陳、隋進入唐朝的重要詩人,擔任過弘文館學士、秘書監。擅長書法,是初唐著名的書法家;工於文詞,被文學史家公認為太宗朝重要的宮廷詩人。虞世南生於陳朝永定2年(558)一直活到太宗貞觀12年(638)才離開人世。流傳詩史的五絕名作是《蟬》,
肆、創作用意與藝術特徵 他們就算是行吟山間水涯,造訪園林舊居,或是參謁寺院宮觀,流貶的愴恨,始終彌漫不去;同樣的,即使是詩友唱酬、抒懷寫志、詠史懷古等無關乎「行旅」的作品中,也往往對貶謫履歷、流放途程,一再提及,構成極為特殊的文學景觀。 劉禹錫亦有兩首絕句抒發感想 伍、結語
參.觀物角度與感情特質 唐代流配罪犯、貶謫官員的主要地區在嶺南瘴癘之地。此外則是今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福建等地。所謂嶺南,又稱「嶺表」、「嶺外」,指五嶺以南範圍涵蓋今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區。
三、柳宗元:永州之貶與柳州之貶 四、白居易:江州、忠州之貶 五、元稹:河南尉、江陵、通州之貶
打開史冊,我國擁有悠久的「流貶史」。從傳說中:舜「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尚書.虞書》)至清光緒三十四年,劉鶚被袁世凱誣以私售倉粟而流放新疆,幾千年來,都有無數官員遭到流貶。而唐代更是「我國流人史的又一高峰」,這一點可由流人數量急遽增多而得到說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唐代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楚江懷古》對孤獨、無常以及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意義的主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演講者穿越自然景觀的旅程隱喻了他們自我發現的內在旅程。這首詩生動的意象和令人回味的語言營
Thumbnail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辛漸的不舍之情。描繪了詩人在寒雨霏霏的夜晚到達吳地,江水與寒雨連成一片,烘托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清晨時分,詩人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離去,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江邊,更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寫詩人旅居嶺南,與家鄉音信斷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兩句語言簡潔,卻含意深刻,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長期客居他鄉,與家人音訊隔絕,心境孤寂、思鄉情切的心情。後兩句寫詩人渡過漢江,離故鄉越近,心中越發膽怯,不敢詢問
Thumbnail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以舟泊暮宿為背景,突破傳統描繪旅人行船的方式,巧妙地將焦點轉向自然景物描寫。起句表現移舟泊煙渚,描繪江中煙霧籠罩的小洲,為下文景物描繪鋪陳基礎。次句描述日暮時分,詩人思鄉之愁更甚,連結婦女對歸家的期盼,增添情感層次。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Thumbnail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唐代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楚江懷古》對孤獨、無常以及在變化的世界中尋找意義的主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演講者穿越自然景觀的旅程隱喻了他們自我發現的內在旅程。這首詩生動的意象和令人回味的語言營
Thumbnail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辛漸的不舍之情。描繪了詩人在寒雨霏霏的夜晚到達吳地,江水與寒雨連成一片,烘托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清晨時分,詩人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離去,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江邊,更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代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詩人下山歸途所見的景色和與友人相聚的歡樂情
Thumbnail
送別 唐代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所作。詩中,作者通過對友人送別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之情。前兩句直接點明送別的場景和主題。接下來兩句,作者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和原因。友人因為在官場上不得意,所以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繪了王維在輞川閒居時所看到的秋景,以及他閒居生活中的安逸與樂趣。一幅秋日山水的畫面:山色蒼翠,秋水潺潺,動靜結
Thumbnail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寫詩人旅居嶺南,與家鄉音信斷絕,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兩句語言簡潔,卻含意深刻,生動地表現了詩人長期客居他鄉,與家人音訊隔絕,心境孤寂、思鄉情切的心情。後兩句寫詩人渡過漢江,離故鄉越近,心中越發膽怯,不敢詢問
Thumbnail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以舟泊暮宿為背景,突破傳統描繪旅人行船的方式,巧妙地將焦點轉向自然景物描寫。起句表現移舟泊煙渚,描繪江中煙霧籠罩的小洲,為下文景物描繪鋪陳基礎。次句描述日暮時分,詩人思鄉之愁更甚,連結婦女對歸家的期盼,增添情感層次。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雜詩三首·其二 唐代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這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久居異鄉,突然遇見一位來自故鄉的朋友,心中自然充滿了對故鄉的關切。他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近況,於是便問道:“你從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