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鯨豚記:台灣首位鯨豚攝影師水下20年的夢想與堅持》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之於海洋,之於鯨豚,
之於攝影的一趟英雄之旅。
raw-image


●為什麼要拍?為什麼會想要從事海洋攝影?

不只別人總是會問,其實,我也常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尤其是當金錢及時間在無止境地投入後,我的心底也會不時地竄出問號。

對目前的我而言,已經無法分辨從事海洋攝影這件事情,是因為喜歡攝影,還是因為喜歡進入到那深遂的大藍之中。在拍攝過程中,往往需要長時間將自己整個放進大海裡,讓自己能夠用身體去體驗在海洋的波浪或水流與更多隱藏的氛圍,專心面對、仔細觀察拍攝對象。就像每次出海的時候,自己總喜歡站在船艏,低頭望著粼粼波光迅速地往後退去,也感受著海風的吹拂、海浪的韻律。

而攝影這件事情,雖然是發生在瞬間那一刻,可是拍出來的每一張相片,卻是在那一整段時間,我與海洋發生的故事,這樣的過程讓我自己對於環境與生物有著較為深刻的感受並且發生思考。


●鯨群們對人總是那麼親近、那麼和善嗎?

這是另一個我常被問到的問題。如同大海雖有著無波似鏡的柔美時刻,但不可諱言的,有時也會展現狂風巨浪的起伏。自然或生物不會只具有一種面貌,而需要學習的,便是如何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當身處於深不見底的開闊大洋中,面對動輒十幾公尺的巨大生物,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且微不足道;近乎不動漂浮於安定的大翅鯨母子身旁、迴身閃避直衝而至的好奇小鯨、奮力踢著蛙鞋希望能暫時跟上游動的鯨群、拱身下潛只為了捕捉即將隱沒於湛藍的瞬間,學習著如何在最佳的時機,用適當的方式達成目標。


●因為台灣的海是培育了我,給我養分,是我起始的地方,也是永遠不會放掉的地方!台灣是家。而在歷經了這麼多海洋與鯨豚賜予的難忘經驗之後,卻越發感受到大洋是如此的寬闊無盡,向自然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我,才初窺入門之徑。


●科學能夠解釋清楚事物的道理,人文則是能夠與人們產生關聯。因為黑潮,我孕育出再也離不開海洋的依戀,生命中永遠多了那股海風的鹽味。


●我自己是讀科學出身的人,求學過程中總是不斷地被教導 「客觀、真實」的概念,但是當我來到「黑潮」,卻完完全全被黑潮人所傳遞的情感、文字吸引,體認到原來「瑞氏 (花紋)海豚」 (Risso's dolphin, Grampus griseus)除了牠多長、多重、吃什麼、嘴巴裡有幾顆牙之外,在他人心中,其實是從容悠緩的美麗存在。


●把自己對於海洋的情感、對鯨豚喜愛分享出去,只要有一個人因為聽到我的解說而愛上鯨豚、進而保護海洋, 哪怕只是些許改變,也就足夠了。


●「在大海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尋找與觀察野生動物,並不像我們到動物園或海洋公園,一進大門,就會看到指標告訴你飛旋海豚在右轉1500公尺處,而是需要花時間尋找與等待。」我總會對朋友分享,大海是鯨豚的家,牠們是主人,我們是來拜訪牠們的客人,當然就要禮貌地接近牠們。


●全世界有近90種的鯨豚,在台灣曾經記錄過的鯨豚種類約為31種, 我們有全世界1/3的鯨豚種類出沒在家園周邊, 這其實是件很厲害的事情!


●加入黑潮,開始邁入了調查和拍攝鯨豚生涯的第二個十年。無法滿足於單純的水面攝影,於是土法煉鋼下水拍攝,並萌生了出國取經,到賞鯨天堂東加學習下水拍攝的技能與心法。每年造訪的這十年間,我經歷了鯨豚拍攝的蜜月期—與大翅鯨在水中共游的震撼奇妙感,更有過恐懼、沮喪、撞牆到突破的內心爭戰,東加的養成讓我體悟到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從日本御藏島的「瓶鼻海豚」,阿根廷瓦爾德斯半島的「南方露脊鯨」,到挪威北部極圈內的王者「虎鯨」,為了追尋世界各地的鯨魚海豚,我展開隨著牠們蹤跡跑來跑去的日子。這些年的旅程,我與鯨豚們相遇,從牠們身上我學習、震撼、感動,乃至欣喜若狂,這真是很棒的一件事情啊!


●「我們不會因為要拍到好照片,而去欺負鯨魚!」在國外進行水下鯨豚拍攝的這些年,我逐一確認自己在拍攝上的想法和態度—對的照片 VS. 好的照片,同時我也反覆不斷地思考,人之於海洋和鯨豚之間的關係為何?重返台灣之後,當我有幸親眼見到鯨豚在台灣土地襯托之下躍身擊浪、玩耍翻滾,這一切的一切,都帶給我滿滿的感動啊!


●最初,我在台灣磨練鯨豚基本功,接著到國外熟悉水下拍攝技巧,之後回來台灣海域嘗試,留下屬於台灣的鯨豚紀錄。而在邁入鯨豚攝影領域的第 30 個年頭,我更回頭思考這20年一路走來的歷程,當初為什麼選擇這條路、想將鯨豚拍好的用心、如何在創作上突破,及做這件事情背後的意義—所謂的「初心」。然後,一切都豁然開朗了起來。


●其實就像下一次說不定會更好的心態一樣,對我來說海的樣貌每個瞬間都在改變,永遠不會有完全一樣的時候,而誰都說不準什麼時候會等到那片最美的海!


~自由生態攝影與環境教育工作者/金磊(Ray Chin)
~《鯨豚記:台灣首位鯨豚攝影師水下20年的夢想與堅持》
~《Whale Odyssey》

#鯨豚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鯨豚記》】【金石堂購買《鯨豚記》】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74會員
2.5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以現代藝術史的「流派」做為分界, 說明受到相同的事物或風格所啟發藝術作品。
Thumbnail
2025/04/30
★以現代藝術史的「流派」做為分界, 說明受到相同的事物或風格所啟發藝術作品。
Thumbnail
2025/04/16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畢生經典之作。
Thumbnail
2025/04/16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畢生經典之作。
Thumbnail
2025/04/04
★完全沒有勵志效果的名人語錄,書中沒一句好話, 但絕對能戳中你的點,只要你懂它的哏……
Thumbnail
2025/04/04
★完全沒有勵志效果的名人語錄,書中沒一句好話, 但絕對能戳中你的點,只要你懂它的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此趟航班是由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環境社會學"課堂合作,而「東華BOWL來租」團隊受到邀請,一同參與此次的賞鯨之旅,因為這次的賞鯨之旅和平時黑潮帶領的賞鯨比較不同,有特意繞到位於花蓮七星潭的海邊垃圾掩埋場外,從海上直接看到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用我們日常無法接觸到的視角,看到海洋廢棄物的震撼現況。
Thumbnail
此趟航班是由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環境社會學"課堂合作,而「東華BOWL來租」團隊受到邀請,一同參與此次的賞鯨之旅,因為這次的賞鯨之旅和平時黑潮帶領的賞鯨比較不同,有特意繞到位於花蓮七星潭的海邊垃圾掩埋場外,從海上直接看到海邊的垃圾掩埋場,用我們日常無法接觸到的視角,看到海洋廢棄物的震撼現況。
Thumbnail
小時候心中就有一個念想,可以在海上自由游泳,身邊鯨魚、海豚、海龜伴游,在小琉球居然被我實現了。 雖然知道小琉球是充滿海龜的地方,但過去看到的時候都是在不太容易靠近,完全沒想過還能共游一段。
Thumbnail
小時候心中就有一個念想,可以在海上自由游泳,身邊鯨魚、海豚、海龜伴游,在小琉球居然被我實現了。 雖然知道小琉球是充滿海龜的地方,但過去看到的時候都是在不太容易靠近,完全沒想過還能共游一段。
Thumbnail
攝影,就是記錄那瞬間的永恆! 而水下攝影則是結合攝影與潛水的雙重技巧! 潛水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夢想,因為怕水,或是不會游泳等因素,但其實初學者並不需要會游泳,但只要不怕水,一旦克服5m的「恐懼臨界點」,進入海洋實習階段就會發現浩瀚的海洋居然如此的壯麗。第一次下海是在東北角的龍洞灣海洋公園,當魚兒追逐
Thumbnail
攝影,就是記錄那瞬間的永恆! 而水下攝影則是結合攝影與潛水的雙重技巧! 潛水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夢想,因為怕水,或是不會游泳等因素,但其實初學者並不需要會游泳,但只要不怕水,一旦克服5m的「恐懼臨界點」,進入海洋實習階段就會發現浩瀚的海洋居然如此的壯麗。第一次下海是在東北角的龍洞灣海洋公園,當魚兒追逐
Thumbnail
帶著這樣焦段的鏡頭來拍攝或許是個錯誤。我望著眼前不斷炸起的水花如此思考,極近距離使我興奮不已,甚至能聽清牠們互相交談細語,卻也因無法拍下而感到一絲懊悔。 與我對視的眼神澄澈無比,彷彿看穿藏於內心的小小遺憾。
Thumbnail
帶著這樣焦段的鏡頭來拍攝或許是個錯誤。我望著眼前不斷炸起的水花如此思考,極近距離使我興奮不已,甚至能聽清牠們互相交談細語,卻也因無法拍下而感到一絲懊悔。 與我對視的眼神澄澈無比,彷彿看穿藏於內心的小小遺憾。
Thumbnail
也許都會是這樣的,我們都是洋裏一座漂島。 羊水裏的九月後,搖籃裏哭鬧直到睡著。搖搖晃晃地站穩陸地以後,我們總是喜歡盪鞦韆。我們長大,我們在信念裏搖擺,我們面對著未知,一路走得猶豫,最終不過虛無。 不,我們都擱淺在那裏了。要是囚困之處也能作為家,那就好了。她說。
Thumbnail
也許都會是這樣的,我們都是洋裏一座漂島。 羊水裏的九月後,搖籃裏哭鬧直到睡著。搖搖晃晃地站穩陸地以後,我們總是喜歡盪鞦韆。我們長大,我們在信念裏搖擺,我們面對著未知,一路走得猶豫,最終不過虛無。 不,我們都擱淺在那裏了。要是囚困之處也能作為家,那就好了。她說。
Thumbnail
一個人最早的記憶可以回溯到那一點?當我尋著時光的軌跡往回走,盡頭總是一片海…… 我爬上高高的岩石,白花花的藍,洶湧的海浪衝到腳下,整個人像要被吸走,一陣昏眩,周圍沒有半個人,強烈地想要縱身投入那片奇異的藍,下一秒,跌坐,恍如隔世,心中悵然,那一年我三歲,小琉球,家人在遙遠的沙灘上。
Thumbnail
一個人最早的記憶可以回溯到那一點?當我尋著時光的軌跡往回走,盡頭總是一片海…… 我爬上高高的岩石,白花花的藍,洶湧的海浪衝到腳下,整個人像要被吸走,一陣昏眩,周圍沒有半個人,強烈地想要縱身投入那片奇異的藍,下一秒,跌坐,恍如隔世,心中悵然,那一年我三歲,小琉球,家人在遙遠的沙灘上。
Thumbnail
海洋的洗禮,在二O一四年跨界藝術以後,演化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詩意跳躍,色彩斑斕,走過全世界的海,日以繼夜在京和紙上,以海洋的無窮無盡探索心靈圖象,為了表現靈光一閃的感悟,大膽實驗,寬廣深邃如海的神秘潛能,翻轉生命。
Thumbnail
海洋的洗禮,在二O一四年跨界藝術以後,演化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詩意跳躍,色彩斑斕,走過全世界的海,日以繼夜在京和紙上,以海洋的無窮無盡探索心靈圖象,為了表現靈光一閃的感悟,大膽實驗,寬廣深邃如海的神秘潛能,翻轉生命。
Thumbnail
紀錄片導演黃嘉俊以《一首搖滾上月球》拍出了罕見疾病家庭的酸甜苦澀成功吸取觀眾的目光。這次場景由陸地延伸至海洋,《男人與他的海》籌製超過三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拍攝海洋作家廖鴻基老師以及水下攝影師金磊的故事,在描繪出海人顛簸的流浪之旅外,更深層的教育意義是盼望透過兩位對海洋濃厚的眷戀,喚回身為海
Thumbnail
紀錄片導演黃嘉俊以《一首搖滾上月球》拍出了罕見疾病家庭的酸甜苦澀成功吸取觀眾的目光。這次場景由陸地延伸至海洋,《男人與他的海》籌製超過三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拍攝海洋作家廖鴻基老師以及水下攝影師金磊的故事,在描繪出海人顛簸的流浪之旅外,更深層的教育意義是盼望透過兩位對海洋濃厚的眷戀,喚回身為海
Thumbnail
走在熟悉的路上 我喜歡往沒有人的地方 覺得一個人看著海 頓時覺得自在 待上一會兒 喝著自己沖泡的咖啡 白鷺為漁貨而等待 大浪來時 牠馬上就起身 再度停佇在竹竿上 很多時候我只能 對著讓我有所感覺的影像馬上拍下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我在整理作品時 當時的感受 也一併納入了新
Thumbnail
走在熟悉的路上 我喜歡往沒有人的地方 覺得一個人看著海 頓時覺得自在 待上一會兒 喝著自己沖泡的咖啡 白鷺為漁貨而等待 大浪來時 牠馬上就起身 再度停佇在竹竿上 很多時候我只能 對著讓我有所感覺的影像馬上拍下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我在整理作品時 當時的感受 也一併納入了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